《楞严大义今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楞严大义今释-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形成世间相。我茵为证悟得妙明不起生灭的自性,合于自住本体.这个自住本体,是妙觉圆明,圆满地普照于宇宙间。所以在自性功能中'一'具足无量作用,无量也只是'一'。小中可以现大;大中可以现小,这个自性是如如不动的,遍满十方虚空世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如果'灭生合觉',灭除了一切物理作用的束缚,使其返合于正觉自性之体,就能够自性本体妙觉灵明的功能了。但是这个自性本体原本是具足功能,而且是虚妙圆满的真心。却不是普通的心理作用,也不是物理作用,也不是知识道理的作用,也不是如佛法所说的那些崇高超越的理解可以了知。同样的,也就是能产生普通的心理作用,物理作用,知识道理的作用,也就是如佛所说的那些崇高超越 的真善美的名词作用,也就是世间的一切现象与智识,以及出世超越的理解所能了知的。所以说:自性本体虚妙灵明的真心本无,要离开一切现象作用才能够觉得。也要不离开这一切现象作用,才可见到它的功能。这个自性本体功能就是这一切现象作用所表现。这一切现象作用却不是自性本体。这个道理,只有自己亲证方知。无奈在有欲与无明和烦恼中的世间众生,以及出高世间的声闻缘觉们,用有限的知识,来测度佛无上正觉的大道。用一般世间的言语,想透入佛的所知所见呢?这譬如琴,瑟、箜斛、琵琶等乐器 ,虽然具备发生微妙声音的作用,如果没有妙手去弹,始终不能发出美妙的声音。你与一般众生,也同样如此。这个自性宝藏的本觉真心,各自圆满的。如果因得我指示,便风平浪静,性海心波都了然不起,心境便能稍发澄清的光明。你们只要暂起心念,便先自发生尘劳烦恼。这都是因为不努力勤求无上正觉的天道,贪爱小乘的果实,少有所得,便自满足。〃

       自性真心证悟的法则与原理

  满慈子间: 〃自性宝藏,正觉圆满灵明的真心,原来是灵妙清净的,我与佛本来都是一样圆满、但是因为我自无始以来即被妄想缠绕,长久在世间轮回中流转不停。现在虽最少有所得,列入圣道,但是还未得到究竟的地位,佛已除灭一切妄心,圆满正觉。自性真常,朗然独妙。现在我请问:一切众生,自性本来,既然清净圆满,何以又有妄心思想的作用,自已来遮蔽虚妙灵明的真心,遭受沉沦呢?〃
  佛说,〃 你虽然相信我所讲的至理,但是还有很多疑惑没有去掉。我现在就用世间的事信问你:在我们这个城中,有一个发了狂的人,名叫演若达多(译义名叫祠接)。有一天,早晨起来,自己照镜子,忽然认为镜中的人头眉目相貌非常的可爱。痛恨自己的头,不能看见面目。越想越不对,以为受魔鬼的作祟,自己的头己经失掉。因此莫名其妙地发了狂,到处乱跑。你说,这个人为什么莫名其妙地发狂乱跑呢?〃满慈子答:〃这个人心里自己发狂,并没有其他的原因。〃佛说:〃妙觉灵明圆满的真心,本来是圆明灵妙的。现在既然称之为妄心,怎么会有原因呢?如果有个什么原因,就不叫做妄心了。自己有这许多妄想,自己互相辗转,互为因果。从痴迷当中累积迷痴,所以经历无数时劫。虽然有佛的发明指示,还是不能够迷途知返。这个痴迷的原因,是因为迷惑而有的。如果认识了痴迷本来没有什么原因,妄心还有什么可以依据呢?既然妄心本来就没有生处可得,又从哪里去灭呢?得到正觉的人,犹如醒了的人,讲述梦中的事。假使心里是明白的,有什么理由还肯去把捉梦里的东西呢?更何况妄心原来就没有原因,根本就无所谓有真实的存在了。犹如城中的演若达多,原来并没有为什么原因,使他恐怖自己的头失掉,因而狂走。当他突然间狂心停止了,才知道自己的头原来仍在这里,哪里另外可以看到一个头呢!既是他狂心还没有休歇,他的头也从来没有遗失过啊!你要知道,妄心的性质也是如此,哪里有个固定的所在。你只要不随分别思想作用。不坚执物理的形器世界相。不再造做业果。不随狂妄的众生相去追逐不舍。这三种因缘,自然断除。世间所有的妄心作用,归纳起来,不外这三种原因。这三原因不生超时,你心里的狂性自然便休歇。狂心一旦自歇,'歇菩提'了。殊胜清净灵明的真心,本来充满周遍在宇宙间,并不从别人那里得到,何必要借劳苦身心去修持,才能证得呢?又如有一个人,本来在自己的衣服里,系带着如意宝珠。可是自己并不知觉,反到处做乞丐,乞食奔走。当时虽然实在是贫穷,可是衣里的宝珠并没有遗失。忽然有一个明白的人,指出他自己身上的如意宝珠,他立刻就成为大宫人。才明白这个神珠,并不是从外面得来的。〃
  这时阿难又起立请问:〃刚才佛说杀盗淫三种业力不生起,三缘也就断除,心中的狂性自歇。狂性休歇就是菩提正觉。正觉自性不是从别人那里得到的。这样说来,一切由于因缘的道理,是显然明白的。何以佛在前面又忽然驳斥因缘呢?'因为因缘的道理,我的心才得开悟领解。就是现在与会的前辈同学,像目犍连,舍利弗、须菩提、老梵志等,也都是因为听到佛所说的因缘道,开发心地,有所领梧,才能达到无漏的境界。现在佛说正觉自性不从因缘所生。不但像我们年青人,还在求学佛法的阶段,心里感到疑惑。我相信其余的人也都有同感。而且如此说来,外道学者们所说,认为宇宙一切,都是自然所生的理论,应该就是至高无上的真理了。希望佛垂大悲心,再开导我们的迷闷。〃佛说:〃譬如狂人演若达多的狂性因缘,如果消灭,不狂的本性,就自然而出。因缘与自然的相对理论,就只尽于此。演若达多的头本来自然在那里。这个自然乃是自然其然的,没有任何自然不是自然的。他因为什么因缘才自己恐怖遗失了自己的头,而发狂乱走呢?如果头是自然的在那里,只是因为照镜子的因缘而发狂。何以他不自然发狂,却要等到照镜子的因缘才恐怖其头遗失呢?其实他的头并未遗失,只是因为发狂恐怖才生出妄想,可见本来的头曾无变,又何须等因缘显出狂性呢?如果说发狂是自然的,那么他本就有狂怖的心了。当他没有发狂的时候,这个狂性又潜伏在哪里呢?若说不发狂是自然的,此头本来无羔,何以又会乱跑呢?如一旦明白了头还是本来的头,也就知道是自己无故发狂乱跑所谓因缘与自然,都成了儿戏的理论。所以我说三缘断除了,就是正觉的真心。正觉心生,生灭的妄心就灭了。但虽然灭了生灭,也只已经灭了生灭不停所生的妄心。如果把能灭能生的功能都彻底净尽了,才是无功用道的自性妙用。假若有一个自然,那就要等待自然的真心生起,生灭的妄心才会灭掉。这样还是属于生灭作用。要绝对没有生灭作用,才叫做自然。况如世间的事物,各种因素混杂和合,构成一个整体的才叫做和合性。不属于和合性的,才叫做本来自然。本来自然的,就没有一个另外所以然的性质存在,,那才叫做自然。可以和合的,便不是能和合的本能。和合与自然是相对性的,都要离开。能离与和合的都不是自性。这样才叫做不是儿戏的理论法则。但是这还只是一种理论,要证得正觉寂灭圆明的自性,距离还很遥远。你虽然历劫辛勤修证、能够记忆诵持十方佛的十二部经典,懂得数不清的清净妙理,只是有益于你的戏论。所以你虽然谈说因缘与自然的理论,明自最高的决定真理,别人都说你是第一位博学多闻的人。像你这样累积历劫博学所得的知识,还不能免除摩登伽女的困辱。仍是要靠佛的神咒力量,才使摩登伽女淫念顿歇,得到阿那含果。她现在在我法中,努方精进,爱河彻底枯竭,同时也使你得到解脱。所以说,你虽然历劫记忆诵持佛的秘典,还不如用一天功夫去勤修无漏法门,可以远离世间憎或爱的二种苦恼。即如摩登伽女,原为淫女,因为神咒力量,消灭她的爱与欲念,现在我法中,号性比丘尼。与罗堠罗母,耶输陀罗,都领悟到过去的因缘,知道历世生死的原因,所以要知道,只因此一念贪爱,即是一切痛苦的根本。他们能够在一念之间,熏修无漏善业,便能够超越世缘的缠缚,或者蒙受佛的授记。你现在何以还是自欺的,只在理论上观望呢?

   解脱宇宙时空与物理世间束缚的法则与原理

  阿难同大众, 听了佛的开示教海,心中的疑惑 便都消除,明白了自性的实相。身意顿时感觉轻安,觉得从来所未有。他又继续问:〃自性本体虚妙正觉灵明的真心,充满周遍于宇宙间。虽然能够包含孕育十方国土的佛世界中的万有,但自性还是清净庄严,依然灵妙正觉。可是佛又斥责我多学博闻是无益的,不如努力修习佛法。我今天犹如飘泊在旅途当中的人,忽蒙大王赐我富丽堂皇的大宅,但是还不知道入门时门径。希望佛的慈悲,指示我们一般在黑暗中的人,如何舍弃修学小乘,证得自性寂静的本际,开发我们明白自性真心的大道。使一般求学佛法的人,知道怎样降伏素来的攀缘心,得到总持法门,而进人佛的知见。这时,佛哀悯在会得到小乘果,或者对于正觉真心还不能自在的人。也为了将来在佛过世以后,末法时代想要发明真心自性正觉的人。去开示一条上乘的微妙修行的道路。就向阿难说:〃你们既然决定发正觉的心,对于佛境界的灵明大定,立志勤求不生疲倦,永不退转。应该首先明白,要发明正觉自性的基本初心,开始就要认清两点决定性的义理。什么是那两点基本初心决定性的义理呢?〃
  〃第一,你们若要舍弃小乘的声闻果,修学大乘的菩提道;进入佛的知见境界。应该仔细观察,发心的动机,与证果时候得到正觉的真心是相同的?还是不相同的?假若最初发心修证自性的时候,是用生灭的心,作为基本修行的因素,而想要用它证得佛乘不生不灭的果位,那是绝对错误的。因为这个道理,你应该透彻观察一切物理世间,可以造做的事物,都会变化消灭。你再观察世间可以造做的事物,哪一样是不坏的?但从来不曾听说虚空会烂坏,为什么呢?因为虚空不是可以造做的,所以始终不能变环与消灭。你的身中坚固的(如骨骼等)是地的种性。润湿的(血液等)是水的种性。暖触的(温度暖力)是火的种性。动摇的(呼吸循环等下是风的种性。综合起来叫做四缠,构成一个人身。因为有此四大种性的四缠作用,分化了你澄澄湛湛圆妙正觉灵明拘真心自性的功能,发展而成为身体各部分的作用。所以能看、能听、能感觉、能思推观察,从始至终,受时间空间的五叠混浊所牵缠。何以叫做浊呢?譬如清水,本是清洁的,因为含有尘土灰沙等的物质,所以本来的清洁变了障碍,清浊两种体性,是不相同的。例如一个人,拿尘土投在清洁的水里。那么,土质就失去固定留碍的作用,同时净水也失去清洁的本相,而形成混浊的状态。所以名之为浊。你的浊,共有五种。它之所以成为浊,也同是这个道理。
  五浊的说明: 你见到虚空遍满十方界。虚空与所见的作用,不能分别。虽有虚空现象,而没有虚空自体。虽有所见的作用,〃而所见的性能不能知觉。虚空与诸现象,互相交织,妄成世间相,这是第一重,叫做劫浊。你的身体,组合地、水、火、风四大种而成,见、闻、觉、知的功能,受到生理的限制,被身体上有限度的本能所留碍,而地、水、火、风的变化性能,又使你有知觉,这种心理与生理的互相变化交织,妄成精神作用,这是第二重,叫做见浊。你心里有记亿、知识、诵持、习惯等作用发生所知所见的性能,包容显现外界的色、声、香、味、触、法(事物)等影像。离开外界,就没有现象可寻。离开知觉,就没有自性可得。心里变化互相交织,妄成身心现状,这是第三重,叫做烦恼浊。你随时随地心思生灭不停,'知见每欲留于世间,业运每常迁于国土。'意识知见,希望现实景象,永远存留于世间。但是亚力自然地运行,却使一切景象,经常随时间空间而变迁。矛盾互相交织,妄成人间世事的痛苦,这是第四重,叫做众生浊。你们能见与能闻的,与本来的觉性原是没有两样。因为外界的现象不同,所以生理上的党性作用也就互异了。而实际在心灵上又都能互相知觉,只是在应用土不一样而已。这种体用上的同异,失去准则。二者互相交织,妄成生命的历程,这是第五重,叫做命浊。
  修证的法则:〃你现在要想从见闻觉知的功能上,契合自性本来常乐我净的佛境地,应当先自抉择死生的根本原因。然后依据本来不生不灭,圆满澄湛自性本能的原理。以澄澄湛湛的境界,旋转虚妄生灭的妄想作用。渐使还归于原来的本觉自性,得到元本灵明正觉没有生灭的自性本体。你应当这样来决定修学佛法的因地发心,然后再精进修证,圆成佛的果地妙用。例如要想澄清浊水。初步必须先把油水贮放在静止的·器皿里面,使它要静静地深沉不动,沙土自然会沉下,清水就显出来了。这样名叫初伏客尘烦恼。由此再加精进去掉泥滓,保持水的纯清。这样名叫永断根本无明。最后复加精进,使清洁灵明的性相益发精纯,对于一切变现不再生烦恼心。而能起一切变现妙用,都能自然而然地使之合子自性本体寂灭的清净妙德。(以上说明,如果只依据物理生理来求自性正觉,是不究竟的。)〃
  第二,〃 你们如果决定抛弃一切小乘。发起勤求自住正觉的真心,对于大乘的菩萨道,以大勇猛的精神去求证。便应当详细审查烦恼的根本。这个使你在无始以来,发生业力生命的作用,究竟是谁作谁受呢?你要修证自住正觉,假若不详细观察烦恼的根本,就不能知道心理生理的虚妄颠倒作用,是从哪里发生的。如果颠倒在哪里还不知道,却怎样去降伏它,证取佛的果位呢?你且看世上解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