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夫(全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嫁夫(全本)- 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写完之后,明思转首看那上官慧也已经写完。
    蓝衫太监将二人所作之诗作呈了上去。
    台上评审各自评议了一番,用时却稍久,明思有些疑虑,在她看来明柔这样的年纪能做出这样的诗作已是相当不错了,难道上官慧也有这样的诗才?
    最后结果还是出来了,黄裳太监宣布这场挑擂者胜。
    纳兰侯府还是赢了,明思松了口气。
    待那蓝衫太监把二人诗作举起巡场时,明思一看,上官慧写的题为《画菊》,只得四句,“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暗自点了点头,上官慧的这首诗用词遣句都算上品,但只得四句,精妙虽有余,立意却稍显不足。
    比起明柔的《忆菊》,的确要逊色一筹。
    黄裳太监高声道,“第五擂——争擂者可有?”
    话声方落,已有三人出列。
    明思一看,公孙侯府、于国公府各有一人,稍慢一步站出的却是薛相国府的。
    看来最后一擂,大家都有欲得之心啊。
    细想也属于正常。这一项比的是诗词才学,但凡能识文断字的,应该都是会的。与其他几项不同,其他几项只需一看就知道差距,而这一项,还有临场发挥之功。
    加上是最后一擂了,再不抢就没机会了。
    黄裳太监一看出来三人,微微一愣,这可不好办,公孙侯府和于国公府是同时应声出来的……
    高台上的建熙帝笑了起来,“皇后,你看如何?”
    上官皇后笑了笑,“既然都应了,不如就同比,一场定输赢。臣妾这般改一改规矩,陛下看使不使得?”
    “使得,如何使不得?如此甚好。”建熙帝呵呵一笑,又转首向欧阳太后,“皇后改了规矩,朕也凑个热闹,不如这最后一擂,就请母后为她们四人出一题,如何?”
    欧阳太后闻言甚喜,遂道,“昨夜哀家梦中有燕归来,‘燕’字同‘临江仙’一牌押韵,你们四人便以临江仙为题,填词一首,这词内需有这‘燕’字。”说到此处一顿,“皇帝看,如此可好?哀家这题可是难了些。”
    建熙帝笑道,“母后这题虽难,却正好显出我大汉女子的才学,朕看甚好。”
    上官皇后也颔首一笑,看着台下四女道,“你们四人就以太后此题比这最后一擂,临江仙为牌,词内需带‘燕’,一炷香为限,不能作出者为弃权!”
    一旁蓝衫太监已经捧了香炉过来,另有太监又在场中加了两案,待其他三人到案前站定,那香炉中的香烟也随即袅袅生起。
    明思方才也偷看了几眼,只见在太后说完命题之后,那三个少女脸色都有些紧张,其中薛相国府的那个少女听到上官皇后所说的“一炷香为限”时,脸色甚至还有些发白。
    明思暗暗微笑,这样看来那三家对此题都不是很有把握,那对明柔应该就是好消息了。
    又要限词牌,还要限词,的确有些难了。
    且大汉向来以诗为正统,词体的兴起不过才百来年。最初兴起时,许多守旧之士对这一文体抨击甚烈,认为难登大雅之堂。
    这一文体真正的兴起却是在嘉惠帝登基之后。当时新旧两派争吵不休,嘉惠帝别的也未说,只作了一阙《清平乐》,笑言请诸君评议。
    皇帝都做新体词了,大家还有什么可说的。
    至此,新旧两派才停止争议。
    但私下固执己见的也不在少数。毕竟,沿袭了上千年的习惯和认知的确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明思思量了片刻,偏头朝明柔望去,只见明柔眉头微蹙,显然是正在思索当中。笑了笑,也不打扰她,又偏头朝其他三人看去。
    三个少女都提笔在手,但落笔者却一人都无。
    明思暗暗摇了摇首,这题虽难了些,也不至于难到如此地步。应该同比赛的带来的压力有关,这愈是着急,只怕便愈是没有灵感。
    词一文体,最讲究的就是境界,相较于诗体,词体更自由。长短相间,有无拘无束之感,其间有境界者自成高格。
    不知不觉,香已过半,明柔还未出声。
    明思看她一眼,低声道,“三姐姐,如何?”
    明柔轻声道,“甚难,容我再想想。”
    明思遂不多言。
    又过片刻,香已尽四分之三,公孙侯府同于相国府均已开始落笔,明柔却依旧眉头紧蹙,明思心道不好。“三姐姐,你靠近些,”明思低声道,待明柔靠近,“随意说些什么,别让人听见你说什么就行。”
    明柔一怔,随即明白,心下顿时一震,但此时别无他法,只得依言而行。
    站在明思身侧,便作唇动言说之状,明思提笔疾书。
    见明思落笔所书,明柔心中惊诧更甚,面上却强抑不敢现出。
    心中大惊,原来这六妹妹竟有如此大才!但想着明思多年从不表现于人前,显然是不愿为人所关注。方才她对自己这般吩咐,应该是看自己有所为难,才相助于我。
    心下顿时万般感慨。
    见明柔低声附耳,明思依言落笔,纳兰侯府的一干众人此时才将高高悬起的心放下。
    老夫人松了一口气,笑道,“这三丫头,可真是——还好,还好!”
    老侯爷面色也稍缓,“此题甚难。限韵还好,却又要词内夹一‘燕’字,莫说她们,便是老夫此刻也未能想出一阙好的。”轻摇了摇首,“若是勉强做出,便是押了韵,若是意境不够,也是落了下乘。”
    老夫人一听老侯爷也说自己未想出好的,心里便有些紧张。
    她虽然一惯讽刺老侯爷,也是因心中捻酸愤恨,加之自身虽识文断字,但于才学而言,实是普通,诗虽能作几首,但词体却从未学过。
    但数十年夫妻,她心里也是知道老侯爷于此一道应是有所造诣心得。老侯爷都说难,她刚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低声道,“好好的,怎么又改了规矩?本该是抽签为题——”
    一直未作声的老太君打断她,“莫要多言。”
    老夫人也知自己不该非议,听老太君一说,也就闭了口,将目光投向场中。

    第一百零四章同是女子!

    (三更)
    此时,香正好燃尽。
    黄裳太监高声道,“时辰到——”
    明思收好最后一笔,搁笔退开。
    四个蓝衫太监上前将四人桌案上的词作分别取下,朝高台行去。
    明柔松了一口气,上前携着明思的手朝行障缓步行去。
    “好你个六妹妹,你可真瞒得紧?”明柔语带笑意,低声道。
    明思依旧微微垂首,语声极轻,却不紧不慢,“争擂的是三姐姐,跟我可没关系。三姐姐不会以怨报德吧——”
    话声落,两人正好走到行障前,明柔微笑着轻轻捏了捏明思手心,然后放开入座。
    明思也回到自己座次上。
    明汐看着二人携手归来,状似亲密,轻“哼”了一声,“三姐姐方才想了许久,不知可得佳句?”
    明柔转首看她一眼,淡淡一笑,“佳句与否,我说了也不能作数,等下便可见分晓。五妹妹何须心急?”
    明汐似笑非笑,“当年三姐姐曾同蔡师长激辩,言诗为正统。而今太后此题却限词牌,我不过是担忧此擂——上官侯府已得两擂,若是此擂有失,三姐姐这誉满大京的才名可就——”
    “五姐姐,要宣告结果了!”明宛一脸紧张的望着台前。
    黄裳太监正躬身从三方评审处依次收取写有词作编号的字条,先收了下面两家的,走到最高处时,太后却笑言了一句,建熙帝将自己手中的字条交于黄裳太监后,黄裳太监将已收的两张字条呈于太后。
    太后看后颔首一笑,“去吧——”
    黄裳太监领命走到场中,停了片刻,朗声道,“第五擂得擂者——纳兰侯府!”
    明宛明欢顿时欢呼,明雪明依方才也是屏息凝神,此刻松了一口,露出笑意向明柔道喜。
    明柔扫了明思一眼,朝明雪明依颔了颔首,微笑不语。
    此时,只听高台上的建熙帝道,“不必巡场了,你且将纳兰侯府所作之词颂出。”
    黄裳太监领命,取了那阙词,走到场中,众人顿时安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一起飞。记得旧时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黄裳太监高声颂完,退到一侧。
    台下众人静了一刻,片刻后赞赏之声低低四起。
    对面上官侯府的行障中,上官慧抬首朝这边看来,目光与明柔相对后,微微一笑颔首示意。
    明柔回之一笑,偏头余光一看,却见明思神情平静,依旧是一副略显呆板的神情,心中不由苦笑感叹——自己真是枉负才女之名……
    这时,黄裳太监手持皇后懿旨走到场中宣读,“……纳兰侯府得琴擂、诗擂,赏九霄环佩古琴一具、三十六峰金星石砚山一座、明珠二十对、如意两柄、锦缎六十匹,另赐御笔亲题之两擂擂主牌匾各一……欧阳侯府得棋擂,赏……”
    待黄裳太监念完赏赐懿旨内容,三府行障中的贵女皆离座拜倒谢恩。
    上官皇后看着众人笑道,“诸位平身,今日见诸位有如此之才,陛下、太后同本宫都甚喜。”顿了顿,抬首看向四周,“未能得擂者也勿须思虑太过,接下来还有一场,诸位尽可拿出本事,放手施展。若能得三家同赏者,可向陛下求得一赐——大家可要尽力才是!”
    此时,已有数十位太监抬着桌案进入场中,安置妥当后,即有宫女将文房四宝并各色颜料摆放其上。
    不多时,一百余张桌案已整齐就绪。
    上官皇后朝那主持的黄裳太监微微颔首,那太监随即转身面向场中,“请诸位入场——限时四刻!”
    行障内众人纷纷离座步入场中。
    明思拣了个最近的位置,明柔一笑,选了与她相邻的一案。
    明思自然是应付的写了一副前人之作,明柔也草草写了一副字,又稍等片刻,见有人完成归座,两人也跟着回到了行障。
    明思落座之际,忽有感应,抬首一看,正好与老太君视线相对,不觉一怔。
    老太君神情和蔼,嘴角噙笑,正朝这边颔首,明思偏头余光一扫,见明柔也正面对侯府众人,心中顿时一松,轻轻垂了头,入座。
    半个时辰过后,众人皆归座。
    一干蓝衫太监入场,将各人案上作品贴上编号,收起,再走到高台前,依次将作品陈设于三列铺了红绸的长案之上。
    建熙帝朗声一笑,长身而起,“走吧,咱们可得好好看看。”
    薛相国同国学院老山长也含笑起身,待皇帝同太后皇后太子四人行过后,也跟着率本方人马走到了长案前。
    三方人马沿着长案一一细细浏览,不时驻足评议几句。
    最后,三分人马同时汇于一处。
    见此情形,四周众人都露出了惊异之色。
    三方齐汇,莫非真有能“同得三元者”?
    陈设作品的三条长案正位于四大侯府行障之间,明思听得清楚,他们评议的正是身前的那副画作。
    “笔力熟练,布局适宜,不错!不错!”国学院山长身后一长髯老者抚须笑道,“这般年纪,能有此笔力,已是不错。”
    山长身畔其余几人也连连颔首。
    建熙帝见状,笑看上官皇后一眼,又抬首问薛相国,“相国以为如何?”
    收到皇帝那一眼,皇后含笑不语,只朝上官侯府的行障内笑看了一眼,又回首同皇帝太后一起看向薛相国。
    薛相国呵呵一笑,“洛大人,你看如何?”
    点的正是几人中字画功底最为深厚的礼部尚书之名。
    洛大人上前,细细端详后颔首,“依臣所见,今日作品中,确以此《鹰翱图》为最佳。”
    建熙帝笑道,“若是商议好了,两位便落花吧。”
    薛相国同老山长谦让片刻后,从一侧太监奉上的托盘中各取了一朵红色绸花,放在画作的空白处。
    此时,托盘内只余明黄绸花一朵。
    两方评审落下绸花后,便退后一步,只剩皇帝一家四口在前。
    建熙帝笑着看向太子,“太子也来说说,此作如何——可当得三元?”
    太子瞟了一眼画作,早已认出乃自己表妹上官慧所作,此刻闻皇帝出言相询,淡淡一笑,“儿臣无甚可评,父皇决定就好。”
    隔得远的听不清楚,可相邻的这几家皆听得清清楚楚。
    明思听得众人评议,又看皇帝皇后行止,联系之前,早已猜出此画乃是上官慧所作。
    大家都是一派赞赏,不想太子却作如此之言,虽未明言,但从表情和语气中可以看出对这画作的欣赏程度,是远不如其他人。
    明思抬眼朝对面看去,只见上官慧正撅嘴望向自己的太子表哥,显然也是知晓评议的是自己的画作。
    上官皇后回首看了看,转首对太子笑道,“皇儿有话不妨直言,可是觉得此画有不妥之处?”
    其余两方评审见太子方才言辞,心中也有些奇怪。
    孟老山长同方才评议画作的长髯老者愕然对视一眼后,上前道,“太子莫非另有他议?”
    四周众人眼见尘埃就要落定之际,突然又好像生出了变数,大家都停下议论,齐齐朝这处看来。
    太子一笑,看着皇后道,“儿臣并无异议。”
    建熙帝呵呵一笑,拿起托盘中的明黄绸花,“既无异议,那就落花吧。”
    言毕,明黄绸花也落在了画作之上。
    场中顿时掌声雷动,惊叹声四起。
    待三方人马回到高台上,黄裳太监站定场中,“今日三花同赏者乃——上官侯府上官慧!上官慧上前听赏——”
    对面上官侯府的行障内顿时欢呼声起,上官慧唇角含笑,起身款款走到场中,面向高台福身一礼。
    建熙帝面带嘉许,“慧儿今日好生了得!先得两擂,再得三花——可想好了,要向朕求何赏赐啊?”
    上官慧抿唇一笑,“慧儿想好了。”
    “这么快就想好了?”建熙帝左右同太后皇后笑看一眼,朗声道,“好——说来听听?”
    上官慧轻声一笑,抬首看向太子,“慧儿别的赏赐都不要,只想请太子表哥为慧儿这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