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归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王爷归来-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看得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李允堂满脸通红,“行万里路,看万卷书,看的就是这玩意儿?!”

    关键是,怎么还会有这样的书?怎么他以前都不知道?!

    卫望舒舔了舔嘴唇,靠近了他,在他耳畔轻声说:“卖书的娘子说,女人一定要会取悦相公,你不取悦,还等着别的女人来取悦么。”

    李允堂语塞,她这么一说,好像看这些书都是为了自己,倒是骂不出口了。

    卫望舒顺便舔了一下耳垂,“嗯……想不想要?”

    她湿软的舌头让他好生抖了抖,睁大眼睛惊恐地盯着她:现在?!

    卫望舒见他的表情,好开心,说:“逗你玩呢,你还真想在这儿啊?”

    边上伺候的春蝉和拢翠脸上都抹上了一层烟霞色,假装看风景,没听见这两人不着调的言语。

    “……”李允堂亦扭头隔着白纱看马车外,不高兴了。这不是耍人玩么!

    卫望舒又趴他肩上低声说:“不过真想要也行,我们还没在马车里试过呢。”

    李允堂猛回头狠狠地瞪她。

    卫望舒好无辜,“哎,不要就不要嘛,我只是问问。你把书还我。”

    李允堂怒道:“你以后不许看这种书!没收!”

    就说他媳妇儿怎么那么能折腾呢,敢情都是被这种书给教坏了!

    卫望舒暧昧地用脚蹭蹭他的大腿内侧,“你想看我就借你看嘛,别假正经了。”

    “假正经你妹!”李允堂可耻地硬了。

    当然,他不可能真的在马车上跟卫望舒那个啥,毕竟马车上还有春蝉、拢翠呢,就算把她们赶去后面的马车上,也不妥当。万一风大把白纱吹起呢?可就春。光外泄了。当然也可以把马车的窗板遮上的,可这大热天的,自己闷着不说,不能把外面那群人都当傻子啊。

    李允堂虽然不靠谱,但还是要脸的。

    所以他憋着,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再跟媳妇儿实战了一回。不过先说了,只来一回,好好的来一回,质量比数量重要啊!

    叶行双以为李允堂的女眷会拖累整个队伍的行程,没想到依然一句累都不喊,天亮准时出发,也不嫌热,嫌饭菜不好吃,嫌住得地方不够舒服,全程没有一句怨言。这倒是让他对吴亲王妃刮目相看。

    才三天,就已经过了成洲,到达了锦州的地界。

    锦州这地方,自古就以两样东西出名,一是当地的柑橘,二是当地的山贼。

    柑橘长在山上,能以柑橘出名,自然是周边很多山了。因为有山,当地又不富裕,加之这条路又是通往东南面的捷径,便有一些赶路的商客会走,所以山贼也就出现了。不过山贼之说是前朝的事了,到了当下,国泰民安的,也就没怎么听说了。

    这日,众人在山里连赶了一整天的路,为了天黑前能按时到达目的地,加上确实周边没有任何歇脚的店,连中午都是吃些干粮打发的,终于在太阳下山那会儿顺利赶到了锦州城外的洛水镇,由一早收到了消息在此待命的办事官和当地里正等着,给李允堂安排好了里正大院住,再给随行人员安排了客栈住。四十车粮食和物资则放在镇上的衙门后院里头。

    歇脚的客栈,自然都备好了热饭热菜。

    虽说小地方的饭菜谈不上精致,但胜在食材新鲜又是热锅热炒的,加之中午大伙儿吃的都是干粮,所以也是一阵狼吞虎咽,风卷残云。

    吃罢,也没力气插科打诨了,都各自歇着了。

    因为白日里连着赶路实在累了,大伙儿躺下没多久也都睡着了,就是李允堂和卫望舒,也折腾不动了,梳洗完了一块儿倒头就睡了。

    这一觉睡得太舒服了,等醒来已经天亮了,是被人急促的敲门声给敲醒了。

    李允堂伸了个懒腰,睡在门口值夜的青禾已经揉着惺忪的睡眼跑去开门了。

    “不好了王爷!”门口站着的是叶行双,胡子拉渣衣服也没穿整齐,显然也是刚醒了没多久。

    李允堂拉开床帘先出去,再帮卫望舒把帘子拉拉好,这才走到门口,把房门关上后,皱着眉头问叶行双:“怎么了?”

    叶行双惨白了一张脸,说:“昨儿晚上,我们的四十车赈灾物粮,被人偷走了!”

    作者有话要说:力求每章都有内容,不口水~~~

    大伙儿没人回话,作者有种在自说自话的赶脚… …
第59章 赈灾粮丢了
    18。

    李允堂大骇,这些可是救急的粮食和物资;被人偷了?!他披上了衣服就往外跑。还好洛水镇里正住的大院离衙门不远;几步就到了。

    说是衙门,并非跟县里头的衙门那样,这里只是临时的衙门办事点而已;平日里县衙的人要来洛水镇公办;就在这个地方。这儿平日晚上就两个门卫看着,昨儿晚上因为后院放了四十车赈灾的粮食和物资;还特地多划拨了四个人;总共六个人一起看着。

    李允堂到达衙门后院的时候,引他们过来的办事官和里正已经到了;还有一圈不认识人站在里正后头。

    “王爷!”大家看到他就跟看到了主心骨一样,围了过来。

    “怎么回事?”李允堂脸色不佳地问里正。

    里正十分愧疚;本想着能招待吴亲王是脸上有光的事;招待好了说不定还能有什么机缘;不想事情却给办砸了!虽然这也不是他的错吧……

    “咱洛水镇啊;虽然不是富裕的地方;但治安素来是好的,就是平日偷盗都极少!”里正先为自己解释了几句,并非自己管理不善,但见李允堂眉头皱得更紧了,赶紧说重点,“昨儿个啊,我们派了六个人来看守赈灾物资,谁想到了后半夜,他们都……给人迷晕过去了!”说着指了指站在他身后的几个人。

    “睡着了?”李允堂听出了苗头。

    不等他骂人,其中一个看守赶紧弯下腰,回道:“肯定是中迷药了!我们一共六个人,就在门口那屋里头,他们四个在打牌,我跟虎子在边上抽大烟、唠嗑呢,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忽然觉得困了,然后就睡着了。”

    边上那个叫虎子的忙说:“是啊是啊,不是咱们偷懒睡觉哩,怎么可能忽然就一起想睡着了呢?别说抽着烟就睡着了不像话,就是打牌也不会打着打着都睡着了啊!”

    这时有一个打牌的人出来说:“就是就是,当时我还想怎么闻到了一股子怪味呢,还骂他们抽的什么破烟!后来想到了,在县里头茶馆听过那种故事,就是那种什么迷烟,吹一吹就把人迷倒了,该不会就是那种东西吧!”

    另一个人兴奋地说:“肯定是了!要不怎么能大家一起睡着了呢?平日我天不亮肯定醒的,可今儿一直睡到刚才那会儿才被人叫起来!”

    大家又七嘴八舌开始说起来,说来说去,就是有人动了手脚,并非大伙儿的错。

    李允堂虽然生气,但这会儿怪这些看门的也不合适,按理说应该自己派人看着才是。昨日赶路实在太辛苦了,里正又热情地说让大伙儿去休息,说自己派人来帮忙看着就行,这才放大家都睡觉去了。

    不过就眼前的情况来看,就算多调几个兵过来结果也是一样的,人家迷药都准备好了,除非有武林高手,否则没多大差别。

    说句实话,京郊兵营里头的这群兵蛋子,虽然每天操练,但从没上过战场,素质是真心不怎么样,才赶路了十来天就个个显出了疲态,想当年在漠北池将军手下操练,每天的训练量可比这重多了,别说骑十天马了,就是步行十天,也不过如此。

    大伙儿七嘴八舌说来说去,也就这些内容,连对方是谁,有多少人,长什么样都不知道。

    李允堂觉得烦,就让他们散了,自己回了里正的大院,招呼上叶行双和里正等人商量对策。

    李允堂说:“四十辆车不是小数,走在路上浩浩荡荡的,要避过所有人的耳目,只怕不容易。”

    里正皱着眉说:“洛水镇再过去就是锦州山区,半夜里偷了这批货,只要往山里送,藏上个一年半载根本不会有人发现。”

    李允堂沉默了,看来一切都是有备而来啊!

    他们是赶了一天的路才到洛水镇的,如果说是洛水镇上的人偷盗,那是否也准备得太充分了一点?连迷药这玩意儿都有,而且做得干净利落一点痕迹都不留,怎么看也不像是普通居民所为。

    而且四十车的东西都是用马拉的,绝对不是几个人能驾驭过来的,就是一人牵两匹马也得二十个人,半夜里头马儿未必听话,这绝对不像是临时起意做的。

    那么是有人一路跟着他们过来的?

    是单纯的为了这四十车的货,还是别的呢?

    叶行双说:“眼下不管是什么人偷走了物粮,如果不能马上抓到人的话,我们就得想办法先弄些粮食来才是,南平县现在还不知道怎么样了!”

    李允堂点头,“是,这话对,赈灾是首要任务。”

    叶行双问:“王爷,咱们眼下,是到哪里去弄粮食?”

    其实南平县受灾后,皇上已经下令县内粮仓开放赈灾。由于南平临海,历来都有遭受海上倭寇骚扰,所以南平地区本来就有驻军,粮仓里头储备的粮食是不少的。但是为了保证驻军的供应,皇上也不敢说全部放给百姓。因为地震的危害是波及到周边的,所以皇上让周边郡县给南平一些支持,想来他们也是不敢给出太多的,谁知道余震会不会波及到自己的地盘上来?

    而这会儿又是秋收前,新粮都还没下来,百姓自家的储备估计都见底了,本来就艰难,这会儿说是粮食从县里头发到各个受灾的乡镇上,但分下来,估计不会太多。

    粮食不比衣服,一件可以穿很久,这玩意儿是每天消耗的,更不说里头要是有个趁火打劫的贪官,老百姓就少不了饿肚子了。

    李允堂倒也不是没办法弄粮食。

    他打定主意后,让叶行双先去跟带队的小将说一声,整理好东西立即到衙门口集合待命。叶行双想问清楚李允堂的计划是如何,李允堂却说完这句话就一溜烟跑掉了。没办法,叶行双只好回了客栈把人召集起来。

    李允堂跟里正要来纸墨,先回了屋里,跟卫望舒把情况粗略说了一遍,然后招呼青禾说:“你帮我跑一趟姑苏,找到贺成岩,买粮!”

    青禾一愣,“九爷,您要自己贴钱买粮?”

    李允堂苦笑,“东西是丢在我手里的,这一时半会儿也不一定追得回来,可不得我来想办法解决么。”

    青禾想了想,问:“要买多少?”

    “先装个二十车吧。贺家是江南最大的粮商,在大晋也是数一数二的,想必二十车的粮食对他们来说小意思了。”李允堂叹了口气,“对了,他一直当我是唐允礼,这会儿也不用对他隐瞒了,你实话说了吧。要是这条路走不通,你再跟我母妃说,让她出面去找姑苏知府韩青山,运姑苏城的储备粮出来!”

    不到万不得已,储备粮还是不动为好。

    “是。”青禾应了。

    李允堂把写好的书信递给青禾,说:“信给我母妃,她会给你钱。”然后又说:“我先去南平县,你到时候过来跟我汇合,护卫队一共五十人,我调走二十人,其他三十人跟着你去姑苏,到时候随粮食一起回来。”

    青禾做事很干脆,领了命就走了。

    卫望舒坐在一边欣赏认真做事的李允堂,眸光似水。等他交代完了,上去亲了下他的脸,说:“到了这会儿,有没有觉得在你身边能做事的人太少了?”

    李允堂苦笑,“是啊,春蝉他们都是女的不方便抛头露面,能跑跑的竟然就剩青禾一人了。”

    卫望舒说:“该培养一些幕僚和谋士了。”

    人到用时方恨少啊!一般做王爷的到了李允堂这个年纪,身边总有一群幕僚的,哪像李允堂,本就是个没心没肺的,还错过了从十五岁到二十岁男人成长的最初五年,这会儿都要从头开始。

    不过只要有心去做,任何时候都不算晚。

    李允堂叹气,“你上回说要举荐给我的,都没时间见一见。”

    卫望舒笑道:“等回去了,就见得到了。”关键是他有心,不怕没有可用的人。

    李允堂带着叶行双和剩下的二十人,继续去南平。因为没有了车马,速度倒是加快了许多。

    青禾他们从洛水镇到姑苏,大约要跑上两、三天,再从姑苏运了粮到南平,怎么也得七天时间,加起来就差不多十天了,也不知道南平什么情况了,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疏忽而让百姓都挨饿才好。

    李允堂怀揣着不安的情绪,紧赶慢赶终于到了南平县,沿路只偶尔瞧见几个逃难出来的难民,他心下还算宽慰,估计情况并没有想的那么糟糕。

    事实上,情况确实不算太糟糕,地震是震掉了一些房子,死亡并不多,但地震后引起的水灾却是毁灭性的,眼看就要秋收的粮食,这会儿全没淹死了。

    南平知县叫孙从源,今年不过二十出头,刚调来南平县没多久,是新科进士。

    见李允堂来了,详详细细地把情况给他说了一番。

    南平县前几年风调雨顺的,农作物连年丰收,民间储备粮食应该说还是挺多的,但大部分都集中在一些那些财力雄厚的大户人家手中,真正耕种的百姓手中并没有多少余量,甚至在青黄不接,最艰难的时候——就是眼下这时节,还得跟大户借贷粮食,到秋季地里头收粮了才还得上。

    今年又是地震又是大水的,大户们当然不肯再借粮了,粮食顿时就紧俏了,价格开始上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