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资本:中小企业融资案例与实务指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壮大资本:中小企业融资案例与实务指引-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中国内地的庞大的销售网络,希望日后能借助这一渠道,将自己的药品放到这些渠道中销售。事实上,九州通集团此次引资也不仅仅是为了寻求资金合作,而是希望能借助国外成熟企业的经验来对集团进行全面诊断和介入指导,使企业得到更快速的成长。
  九州通集团这次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者主要是惠发基金、荷兰发展银行和德国发展银行。投资者以增资方式向九州通投资,并占合资后企业的股权。总募集资金6000万美元。事实上,在这次融资之前,九州通集团也一直希望借助外资的力量实现海外整体上市,以更大地满足其对资金的需求。
  这次融资获得的6000万美元,对于九州通集团壮大规模和上市的顺利完成无疑是一股强大的助推力,九州通集团对今后的发展也更加有信心。从2008~2010年,九州通集团的计划是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15家子公司、100家二级配送中心、5000家连锁零售店,占领全国10%的市场份额,实现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并在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188亿元。这些计划单单靠九州通集团自有的资本运作,显然是很难完成的。这次融资,除了有资金的合作之外,九州通还希望通过此次融资和投资者有经营层面的合作,借助外资成熟的渠道,打开企业在海外的影响。投资者还将向其派遣管理层人士和技术人员过来指导以帮助其改进,这也是对九州通集团管理上的支持。。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三节 私募股权意不在酒,国际引资剑指上市(3)
根据集团与境外投资者签定的协议,集团必须在3年内上市,也就是在2010年9月之前,九州通集团就应该上市。而九州通集团为什么要选择境外融资完成后的两年以后才上市呢?
  该集团主要基于以下考虑:第一,6000万美元到位后,会解决集团近两年的资金需求。上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在境外资金到位后,公司暂时不需要马上再进行股权性融资。第二,保证股东利益。第三,各项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必须接受民众的监督,所以,要在上市之前更加完善自己。而上市审批也需要一段时间,因此,选择在两年后上市也算比较合理。
  四、有的放矢,先舍后得
  和其他企业引入外资不同的是,此次九州通的投资方来自7家企业,其中包括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日本东邦药业、荷兰发展银行、中国香港惠发基金等。7家境外投资者联合通过一家在英属维尔京群岛设立的境外公司,以增资方式向九州通投资,并占合资后企业的股权。
  九州通这次的投资方分为3类,银行类的金融投资者可以为企业带来持续不断的资金;而基金投资者则在资本市场运作非常成熟,可以帮助企业日后上市;同时,日本伊藤忠等战略投资者则可以为企业带来管理和技术上的帮助。
  事实上,虽然目前九州通的销售规模已超过110亿元,排在中国医药商业百强企业的第三位,但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其在银行的融资力度并不大,在医药流通领域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也不是太高。
  近几年,九州通的发展速度相当迅猛,这也意味着其对资金的渴求。此次引资后,九州通将主要把外资用于现代医药物流设施建设并充实流动资金,这将会解决其近两年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求问题,并将改善其财务结构。九州通一直希望借助外资的力量实现海外整体上市,以更大地满足其对资金的需求。九州通几年前就曾与其谈过引资赴港上市一事,但由于当时九州通对于股权的要价太高,因此计划最终搁浅。此次九州通能吸引日本伊藤忠这样的战略投资者,正是由于日本伊藤忠看中了其在中国庞大的销售网络,伊藤忠希望日后能借助这一渠道,将从日本进口的药品放到这些渠道中销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长浩说,九州通此次引资并不单单是为了资金,而更希望能借助国外成熟企业的经验来对其进行全面诊断,并提高自己的名声和素质。
  目前,中国医药商业企业的管理模式相对落后,该领域的利润率正在持续走低,此前几大商业企业的引资案例也都是希望借此来改善自己的管理模式。
  五、案例分析
  私募股权融资相对于上市融资等公募股权融资条件限制更为宽松,有较强的定向特征,易于操作,并且融资成功率较大、融资成本较低。但是,由于我国境内合格机构投资者的缺乏,导致私募股权融资在我国的发展相对落后于其他融资形式的发展。我国大多数企业成功实现私募股权融资的案例,其私募对象都是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在我国医药行业影响力巨大的九州通6000万私募股权融资对象也是如此。
  纵观九州通医药集团25年的发展,可谓一帆风顺。公司的迅猛发展和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未来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将是企业管理层最为关注的问题,九州通集团选择了私募股权融资的方式扩大融资渠道。这次私募股权融资的投资者主要是惠发基金、荷兰发展银行和德国发展银行,投资者以增资方式向九州通投资,并占合资后企业的股权,总募集资金6000万美元。而这只是九州集团融资的开始,其通过前期的私募融资进而运作企业上市的意图不言而喻,公司高层管理者对此意图并不避讳。
  深入了解九州通集团的这次私募融资的设计不难发现,这次的私募资金总额并不庞大,但是私募的对象却非常具有代表性。其一是以荷兰银行和德国发展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投资者,这类投资者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财务管理能力,能够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持续的融资支持和财务管理咨询;其二是以惠发基金为主体的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大多具备敏锐的市场嗅觉、丰富的业务经验和娴熟的资本运作技巧,这对帮助九州通集团运作上市不可或缺;其三是类似日本伊藤忠的战略投资者,它们具备国际化的战略思维、行业内的领先优势,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成功的运营管理模式以及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这对提升九州通集团的战略思维能力和改善企业的运营管理能力大有裨益。由此可见,九州通集团的这次私募融资是名副其实的策略性融资。
  企业进行私募融资尤其是私募股权融资,绝大部分是进行策略性融资,目的不仅仅是引进投资者在资金上对企业施以援手,更多的是借用投资者国际化的战略思维、行业领域的优势地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成功的商业模式、现代化的运营管理体制和丰富的资本运作经验帮助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帮助企业更快更好地向现代化、国际化的公司迈进。而合格的境外投资者能够投资企业也是看中了企业清晰的发展战略、不断向好的发展趋势、在特定领域的比较优势和持续增长的市场潜力,这些优势的确立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使其获得投资回报,分享企业发展收益并且获得安全的资金退出通道。在这个意义上说,私募融资是企业和投资者各自优势资源的自愿整合以便获得协同效应,从而实现共同发展、互惠双赢。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四节 控制权之争曹国伟成竹在胸,管理层收购新浪网乾坤笃定(1)
一、四大门户网,新浪居其一
  新浪(NASDAQ:SINA),是一家服务于中国及全球华人社群的领先在线媒体及增值资讯服务提供商;拥有多家地区性网站,以服务大中华地区与海外华人为己任,通过旗下五大业务主线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新浪的创始人是王志东。新浪和搜狐、网易、腾讯并称为“中国四大门户”。目前,新浪网下辖北京新浪、香港新浪、台北新浪、北美新浪等,已经成为覆盖全球华人社区中文网站的全球最大中文门户。
  新浪网主要提供网络媒体及娱乐服务,以成为世界各地中国人的全功能网上生活社区为发展方向。新浪在全球范围内注册用户超过亿,日浏览量最高突破6亿次,是中国及全球华人社群中最受推崇的互联网品牌。新浪网为全球用户提供全面及时的中文资讯、多元快捷的网络空间,以及轻松自由地与世界交流的先进手段。通过与中外千余家内容供应商达成合作关系,新浪设在中国的各家网站提供了30多个在线内容频道。新浪及时全面的报导涵盖了中外突发新闻、体坛赛事、娱乐时尚、财经及IT产业资讯等内容,汇聚各行业精英的新浪博客,以及优质独家的宽带互动视频产品,更成为上亿中国互联网用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二、股权分散弱化控制,资本觊觎防不胜防
  长期以来,新浪网贵为第一门户网站,但新浪却存在股权分散的问题。自从2000年新浪上市后,创业团队掌门人王志东持股,而同样是创业团队掌门,张朝阳在搜狐公司持股,丁磊在网易公司持股,史玉柱在巨人网络上市公司中持有的股份。正是由于先天不足,新浪常常因大股东之间的博弈而处于动荡之中。新浪每两年换一次CEO,成为当时网络公司的一道风景。
  实际上,新浪股权分散的故事可以追溯到2000年的上市时期,由于一开始就引来了多重外来资本,新浪在很长一段时间基本保持着由资本而非创业者主导的董事会格局。
  2001年,在创始人王志东离开后,有分析人士感叹说,新浪董事会再也没有强势的实业家代表。此后,分散的股权在多次的股东套现中愈加分散。没有强势大股东的公司很容易引起列强觊觎,2005年,盛大突然袭击,买下新浪19%的股份,差点让新浪“改旗易帜”。
  让更了解公司的管理者成为大股东、让股权集中,这是新浪几届管理层在不同时期思考过,但又未能真正跨出的一步。这一股权分散的问题,经常受到外部资本的骚扰和长远发展路线的质疑,为企业带来不少的困扰。
  一方面,大家会有一个总体的感觉,就是新浪股权分散,没有真正的老板,而没有老板就不敢做长线的东西,这会给外界一些不良的信息;另一方面,因为大家觉得新浪没有大股东,所以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新浪的大股东,时不时有些人在股权上会有一些想法,会有一些动作。
  事实上,公司的股权机制跟它的二级市场的防御体系非常严密,公司本身有很多防御措施,包括“毒丸计划”,一般来说,别人要通过二级市场成为新浪大股东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大部分人并不懂得这样一个游戏规则,所以每年都会有人来尝试做这个动作,有意收购新浪的企业和个人以数十计,这让管理者不堪其扰,这对整个公司的发展业务干扰也是挺大的。新浪的发展,日常的运营,包括管理层的时间与精力分配,都会受到比较复杂的影响。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四节 控制权之争曹国伟成竹在胸,管理层收购新浪网乾坤笃定(2)
此外,互联网随时会涌现很多新的业务,新的业务有一个试错的机会,但是如果公司股权比较分散的话,试错的时间和机会也会受到影响。
  新浪曾经有机会通过外部资本的合作来化解这个股权分散的问题,然而资本市场也充满着未定之数,最终还是决定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处理。
  三、巧设计管理层力图收购,争股权投资客施以援手
  管理层持股计划对于新浪完全是一个历史性的话题,中间几经沧桑。为了实现控股,2009年9月28日,新浪管理层专门成立了新浪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并由该公司出资高达亿美元对增发的新浪股票进行收购,收购完成后,新浪投资控股占据总股本约,成为新浪第一大股东,加上管理层原来持有的股份,管理层持股已经超过10%。
  亿美元的来源有3个方面:
  来源一:管理团队出资5000万美元
  以曹国伟为首的6人管理团队共出资5000万美元。值得外界留意的是,在2009年11月27日新浪MBO生效前的几天(11月18日~25日),曹国伟以均价每股美元的高价位减持个人持有的新浪50万股股票,套现2251万美元。每股美元的价格已经接近新浪52周的最高股价美元。几天后,他又以美元的价格通过新浪投资控股公司购买了新浪的股票。一卖一买之间,1股变成了股。
  除了曹国伟外,其他参与新浪MBO的管理层还包括首席运营官杜红、首席财务官余正均、执行副总裁兼总编辑陈彤、副总裁兼无线业务部总经理王高飞、产品事业部总经理彭少彬。
  来源二:美林证券提供一年期5800万美元贷款
  新浪在2009年11月27日宣布完成MBO时的新闻资料中披露,一家银行为本次融资提供了5800万美元的贷款。新浪递交的文件披露,这家银行是美林国际(美林证券),它为新浪投资控股公司提供了5800万美元的1年期贷款。
  据新浪递交的文件披露,新浪投资控股公司需要在2010年11月25日到期日的15个工作日内,将5800万美元本金连同利息一起还给美林证券。如果新浪投资控股公司持有的新浪560万股股票价值低于5800万美元(因股票价格下跌),各个股东将按照比例承担相应的还款责任。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因为那意味着新浪的股票要跌到10美元1股,短期内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来源三:3家私募基金共出资7500万美元
  出资7500万美元的3家私募基金是中信资本、红杉资本以及方源资本。
  四、聚资本成功收购,借杠杆分散风险
  和新浪乐居分拆上市一样,新浪MBO让外界再次看到了曹国伟娴熟的资本运作能力。新浪管理层收购通过非常复杂的结构来实现,这其中既有管理层的出资,亦有私募基金的介入,甚至包括来自银行的贷款。复杂结构的背后,闪现的是精巧的利益安排。
  新浪MBO刚刚宣布时,外界产生“钱从哪儿来”的疑惑,曹国伟通过资本运作筹措资金,和大多数MBO案例通过借钱增持股票的路径不同,曹国伟引入了3家私募资金作为控制公司的股东,以分散其中的风险。
  作为一项投资,3家私募基金在承担风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