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眼中的最大"共谍":郭汝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蒋介石眼中的最大"共谍":郭汝瑰-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吉伦将军的建议,陈诚表示同意,同时声明,希望不要因为这点而影响政府军接收其他地区之权利和义务。而周恩来则极力反对,并对此表示严正立场说:“只要双方严格依照3月27日协议,先停止冲突后才能协商接防问题,也才有助于国内和平。”
  双方意见完全僵持,未得协议。10日吉伦与国民党军令部次长秦德纯、军政部次长俞大维飞东北调处。
  我参加这一时期的谈判,深觉政府负责谈判人员多无远见,每事不经详细研究,一遇困难,就向蒋介石请示,而蒋却依据其*、限共、灭共的老主意凭一时的感情用事武断作出决定。谈判人员不管这些决定妥与不妥,一概照办。即使事后发现毛病,自有蒋介石负责,承办人反可推卸责任。如东北停战问题,双方商谈已近解决,却因政府方面须在文字上注明政府军有权开往东北的任何地区,而终未达成协议。殊不知东北之大,事实上政府军不能一一占领,其后张治中、周恩来又渐次达成协议,却被蒋介石断然修改。而张治中又不敢向蒋介石呈明得失,致使谈判破裂。然而在谈判中,*代表周恩来立场坚定,态度鲜明,既有让步,又不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他每订定一文件均深思熟虑。周恩来杰出的政治家风度使我深为敬佩。由此我内心更倾向共产党而鄙视国民党。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东北停战协商(7)
4月10日,陈诚向我说:“他将要去上海治病,三人会议政府代表将由军令部部长徐永昌或其他人担任。他要我将他担任政府代表以来的经过写出来,交给后任代表参考。他问我有何意见。我说:“担任谈判代表,须有研究,要以国家利益为重,敢于负责,对疑难问题,不宜事事请示委员长。委员长决定不恰当要能据理力争。”
  “应该如此。”他说。
  我乘机向他建议:“琼崖纵队事,应早作考虑,如果终究要承认,倒不如早点承认,以免美国人笑我们没有远见,做事不明快。”
  “这是委员长的意见,他不容许*在海南岛插足。”陈诚回答说。
  他刚才还同意“不要遇事向委员长身上推”,马上就忘怀了。
  陈诚去上海治病后,蒋介石内定徐永昌继任三人会议政府代表,并令俞大维协助。
  徐永昌,原属阎锡山部下,被阎派到政府当代表。蒋为了拉拢阎锡山,遂令徐担任军令部长。徐头脑极为迟钝,毫无才能,人称“菩萨”。俞大维时任军政部次长(后任交通部部长),曾留学美国,谙熟英文,极其聪明,自诩为“智囊”,颇受蒋介石、陈诚赏识。所以后来国民党代表实际上是俞大维在充当。
  陈诚走后,在徐永昌未来前,国民党政府方面无人负责,三人会议陷于停顿状态。只由我、*童陆生高参、美军上校辛克尔商谈复员计划。童在商谈中,非常谨慎仔细,总怀疑条文中伏有圈套,我暗地告诉他:
  “这部分条文,无关紧要,没有圈套,有问题我会暗示你,你回去问董老便会明白。”
  第二次童来商谈时,向我发出会心的微笑。从此讨论进行得非常轻松。
  辛克尔同我商量,主张把《复员实施办法》交一份给*研究。但林蔚不同意,他认为*方面并未交出任何表册,政府方面不必忙于交出计划。
  4月18日马歇尔由美国返回重庆,19日徐永昌邀俞大维、许朗轩和我同他见面。俞大维告诉我,他这次东北之行,毫无结果。由于*破坏北宁路,进攻长春,使美方默认政府须增兵东北,认为接收主权,不能不排除障碍。
  俞大维这番话,可以窥见美方已渐揭去其主持公正、不偏不倚的面纱。美遏止苏联在远东发展的太平洋战略,也就*裸地暴露出来了。
  4月23日徐永昌正式通知马歇尔及*代表,今后由他继陈诚担任三人会议政府代表。当日下午他与马歇尔见面。马歇尔认为,国共双方在面对面会谈中,常因不必要的小事争论不休,致使重大问题反达不成协议,建议以后少进行正式会议,由他先向双方接洽到相当程度后,再进行会议。
  恰好此时国民党忙于还都,我也于5月1日飞往南京,谈判会议基本上未举行。但此刻*李先念所部被围已久,非常紧张,所以周恩来主张前往解决。5月5日徐永昌和周恩来离南京返武汉,然后转宣化店*中原军区所在地调处鄂境冲突问题。我未随行。
  5月5日,国民政府还都南京,三人小组会议也移南京开会。原来政府代表的随员到南京后改为“三人会议政府代表议案研究室(后又改称三人会议政府代表办公室)。
  5月19日晚,白崇禧指挥的政府军攻入四平街,并继续向长春、永吉发展。
  22日周恩来提出备忘录,严厉指责政府军扩大攻势,不特在东北侵占四平街、长春,继续向北侵犯东北解放区,同时政府军在平、津、苏北等地均有行动。

东北停战协商(8)
此时马歇尔与周恩来,蒋介石以备忘录及信件往来形式交换意见。关于双方在东北驻军数量问题,周提议*在东北驻军5个师。马歇尔认为*驻军5个师,政府驻军25个师,这样关外驻兵太多,要求*改为3个师。蒋介石认为,如*在东北驻军3个师,则政府军驻15个师。他提出*驻地仅限于黑龙江省,东北各省政权均应统一。他坚持必须接收东北主权,哈尔滨以北地区只准政府行政人员率必要之军警前往。他还坚持东北应首先实现军队整编。连马歇尔都认为,蒋介石这些意见无异于战胜国对战败国提出的条件。他认为长春之胜(指国民党占长春)毫不足恃,不可叫价太高。
  但蒋介石一意孤行,于6月1日成立国防部,6日又单方面发表了《关于东北暂时停战的声明》,全文如下:
  余刻已对我在东北各军下令,自6月7日正午起停止追击前进及攻击,其期限为15日。
  此举在使*再获得一机会,使其能确实履行以前所签订之协定。
  政府采取这一措施,绝不影响其根据中苏条约有恢复东北主权之权利。
  下列各点必须在15日内获得圆满之解决。
  1。完全停止东北冲突之详细办法。
  2。完全恢复国内交通之详细办法及进度。
  3。获得一确切之基础,迅速实施本年2月25日有关全国军队复员整编统编之协定。
  蒋中正6月6日
  7日遵照蒋介石的指示,徐永昌要我起草实施基本方案的办法,要俞大维起草恢复交通的详细办法。先邀美方代表讨论,然后再开三人会议。他还对我们说:“蒋介石指示:东北*限两个月内完成整编。允许*在东北增加为三个师,但关内须减少两个师(最好由华中抽出)。三个师之驻地限于黑龙江。”
  6月9日,徐永昌和我,还有许朗轩、李树正,带着有关*驻地的方案及图表面报蒋介石。蒋同意*两个师驻黑龙江,一个师驻兴安省西部,并分隶于两个混合军。蒋还令徐催*答复关于美方人员仲裁权的问题。11日当徐永昌、俞大维和我在励志社,向马歇尔提出停止东北战争之有效办法及整编部队之补充办法时,马歇尔认为在兴安省不宜驻国军两个师,因为这只能刺激苏联。不如在北满减少驻军,尚能增强南满防务。他还认为东北*整编,两个月之内不可能完成。俞大维也认为此案条件过于苛求*,不能获得马歇尔的同情。假如政府固执己见,马歇尔一旦停止援助,且命令在华美军退出,则东北政府军所需之枪械船舶均成问题,因此他主张以中东路以北地区让给*。我也觉得中国需要安定,如真能获得和平,*在华北驻地不妨扩大,我纯粹从停战着眼,认为只要能维持暂时相安的局面,则政府驻东北军队不必求多,如国际形势有了变化,则东北驻军再多也徒供牺牲而已。我认为两军犬牙交错,容易发生事端,不如明确规定驻地,各自退入境内。为此,不特冲突可以停止,交通也易于恢复,美方参谋人员及徐、俞均表支持,我们于是拟定驻地提案,并详细绘图说明。
  15日美方拟定“停止东北冲突办法初稿”主张“就地停火”,双方应退至何地由美方仲裁。6月17日蒋介石要听取谈判人员对东北停战及整编军队意见,我们将美方参谋人员所提之方案和我们所拟的*军队驻地方案向他作了报告。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东北停战协商(9)
蒋介石对*军队驻地极为重视,处处对照地图查阅。他见我们的方案把吉林省东部汪清划归*作为驻地,便勃然大怒,说:“嗯,汪清是交通枢纽,军事重镇,你们军令部还搞不清楚?这祥重要的位置能划归*?不行!立即给我重划。要记住,汪清、珲春两地决不能划归*。”我们下来,只好在地图上将应划归*的汪清从*的驻防地区圈了过来。在地图上来看,汪清完全在*驻地三面包围的袋形地带之中,在那里驻军还能不遭歼灭吗?蒋介石完全像小孩子争玩具一样,只管争到手,根本不顾后果。
  6月17日,徐永昌向周恩来提交了一份备忘录,提议以最后决定权赋予马歇尔。18日18时半,三人小组在励志社开会,徐提出:“战斗无法制止,是因为三人执行小组任何提议都需三方同意,才能执行之故,如果国共双方争执不休,战斗就永难制止,因此主张国共双方如果无法达成协议时,干脆请美方仲裁!”
  周恩来一听此话,就立即站了起来,指着壁上挂的孙中山肖像非常气愤地说:“我们共产党人是国际主义者,也是爱国主义者。当着孙中山先生的像,我问你,我们中国人的事为什么要让外国人来仲裁?如果*方面提出请苏联人仲裁,我周恩来便不是周恩来!”
  周恩来声色俱厉,竟使徐永昌、俞大维目瞪口呆,一时无言以对。
  这天会议就不欢而散。
  6月22日,三人会议又在马歇尔行馆复会,商谈停止东北军事冲突问题。
  参加者除了马歇尔、徐永昌、俞大维、周恩来、皮中阚、许朗轩、滕代远、童陆生和我,还有美方若干人。
  会议开始,马歇尔提议以其起草的“结束东北之战争”草案为讨论的基础,经双方同意后,于是逐条讨论。头两条比较顺利地通过。双方都同意仍应执行1月10日的停战协定,双方正在战斗的部队应立即停战。但在讨论重新调整双方紧密接触或正在战斗的部队,要求撤离具体距离又有争论。共方主张十五里,国方主张三十里,最后暂定为二十里。
  当讨论到在执行小组意见有不一致的情况下,依美方高级官长的决定为依据时,当然又遭到共方的反对。周恩来主张各执行小组美方人员只有单独报告权、调查权(可以决定任何时间去任何处调查)和停止冲突之执行权。
  徐永昌认为如此一来在指定撤退的具体距离如双方各执一词就无人仲裁。对此马歇尔提出待新协定成立时再行讨论。
  停顿已久的三人会议,第一次在南京重开,就未能顺利达成协议。
  我此时对国共停战谈判,颇有“搁浅”之感。21日东北停战15日限期已满,蒋介石,周恩来同时宣布再延长8天。我衷心盼望谈判能有转机。
  23日三人会议谈判交通问题后,滕代远同志约我同进午餐。我估计他可能有事同我商谈,立即欣然接受邀请,但同往出席会议的许朗轩极力推辞,我怕我的关系被暴露,不敢单独前去,只得约滕下午三时去励志社会谈。下午滕与童陆生同志来了。他向我们询问:整军后编制是否一致?军区之设立如何?补给区是否仍有八个?退伍转业情况及办法如何?东北停战之意见及华北驻地规定之意见如何?
  由于许朗轩在座,我们都未表示亲近。我趁机以谈判的姿态,尽量如实地回答他的询问。
  “整编后国共双方皆用同一编制,不会不同。军区如何设立,要等待驻地调整决定后才能具体决定。补给区马歇尔提出的方案是八个有争议,究竟设立几个,如何具体补给等,仍须双方达成协议。整编编余人的转业复员办法,与我同童陆生高参讨论的内容一祥,并无改变,不过我国就业困难,需适当根据我国国情组织若干屯垦部队,筑路部队等,才能使复员士兵不致流离失所。”“对东北停战问题,我认为最好而且最重要的是规定驻地,驻地定,两军各自进入驻地范围,则战斗自会停止。”
  关于华北驻地,我将所拟的方案及驻地地区附图给他看,同时说明:“这个方案是我们参谋人员的意见,并非批准文件。”他们听后满意地走了。
  我们将驻地图按目前蒋介石的指示,重新绘制以后,25日,徐永昌、俞大维持图向蒋介石请示,他又加以更改,并限*签字十日后退出胶济路,一个月后退出苏北,并退出承德、古北口,由政府军接防。
  28日,*提出“关于国共双方军队驻地的建议方案”,我随即去三人会议政府代表办公室与许朗轩、李树正、傅砚农等,把*所提议的驻地分别标示在地图上,然后以一份呈送蒋介石,一份报告陈诚,并去国防部报告。
  在国防部报告时,我首先说明:在《基本方案》中原规定东北、华北驻军之比例。然后说明几点应注意的地方:
  (一)*欲打破规定,争取保留二十个师。
  (二)在东北方面,*想保有北满,控制哈尔滨、齐齐哈尔、洮安、牡丹江诸点,并在南满控制安东,从而使辽东半岛易与朝鲜联络。
  (三)华北方面,*以一师驻益都,一师驻德州、滕县,以便能包围济南而截断津浦、胶济两线。此外一师驻邢台,一师驻闻喜,以图截断平汉、同蒲两线。如此,横断中原,使政府军与河北、山西、绥远不能连成一片,而陷平津于完全孤立。又*以一师驻承德,一师驻张家口,以切断平绥、平朝两线,并保持与东北及外蒙的联络。
  (四)华中方面,*以一个军驻宿迁、东台、淮安,如此,则津浦路南段即随时可被截断。
  我报告完后,陈诚与陆空各总司令、几位次长开始讨论。陈诚认为,政府要求*退出苏北、胶济线、承德、古北口等地,必须有理由使马歇尔折服,他认为以“如不指定区域,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