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蒙山军- 第3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种活计,王协统干不好,或者封国柱,或者冯仑。至于名义嘛,剿匪就是最大的理由。你稍微给他们放点权,庐陵就在我军控制下了。”

“那好,就让冯仑带二十标及骑兵标去庐陵!第九协驻袁州,第十协驻临江,我们也到临江吧。给朝廷的‘捷报’赶紧拟好,另外问问蔡锷,他不是来袁州了?看他会不会北京,如果回的话,让他将奏报带去兵部吧。不回也不要逼他。”

“是。”

“四件事你统抓起来,一是战后的分析及善后。这次总的不错,但也暴露一些问题,要认真总结。要组织以连排为单位的分队深入乡村剿匪,借剿匪打掉一些恶霸,扩大蒙山军的影响力。二是给养,交代连树鹏务必抓好,让部队吃好住好,做好在江西过年的准备。三是练兵,有针对性地开展南方山地战的科目演习,不能让部队闲着。机会难得啊。最近听到一些牢骚,什么吃不好饭,走路太多什么的,看不到这次剿匪给我军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总想回山东舒服地窝着,那怎么行?我去南昌之前,要开一个营长以上的会讲一讲。这件事可以和剿匪结合起来办,我估计你注意到了,在南方打仗跟北方根本不一样。最后一件事就是招兵。要有计划地改变部队的成分,这是一个好机会。对于俘虏,要尽量将他们招过来。这次最少招五千人!除充实部队后,再编两个补充团。”

“明白了。司令要去南昌?”

“是,总要敲一敲江西的竹杠嘛。”龙谦笑笑,“哦,还要抓军纪问题。开会时我要讲,会后你组织几支稽查队,巡查部队驻地。大军在外,军纪一定加严。”

“是。”司徒均最后问,“那几个匪首?”

“不是冒名顶替被枪毙了吗?给朝廷的报告就说为了杜绝后患,断然枪决了。我已经派王之峰返回分宜了,他来处理这件事,你事情多,就不用操他们的心了。”

“各位,为了你们的安全,换个名字吧。”数日后,刘道一终于又见到了一个“有权力”的清军军官,他就是那位总给人一种威压的王之峰。

“为何?”

“你们几个是朝廷指名的钦犯。我已经以杜绝后患为由上报朝廷将你们四个枪毙了!官府还派人验了尸,现在,你们已经不在人世了。不换名不行吧?”

“枪毙了?”

“抓了你们几个纵火犯,顶了你们的缸。明白了?”王之峰脸上带着讥笑解释道。

正文 第十八节 平叛之后

第五镇仍停留在江西西部,占据了袁州、临江两府,一部兵力(第二十标及骑兵标)以清剿漏网乱匪为名前出庐陵(吉安首府)。庐陵知府不允许第五镇兵马进驻,引发了一场冲突,导致了庐陵巡防营四名士兵伤亡。冯仑指挥的部队最终还是进占了庐陵。

庐陵冲突的官司打到了江西巡抚吴重喜那里被压下了。第五镇的理由很充分,临江袁州就粮困难,而且第五镇兵马不习南方水土,生病日多,需要在更大范围内休整。

第五镇干净利落地平定了暴乱,解决了吴巡抚的大麻烦。死伤几个巡防营不是什么大问题。现在关键是要将这支客军礼送出境,不然,仅是供养第五镇近两万人的军粮以及数千匹牲口,就给本省带来了严重的压力。

吴重喜与第五镇的报捷文书几乎同时送达了朝廷。这是慈禧最近听到的最好的消息了,之前担心暴动蔓延数省的局面没有出现,龙谦不负期望,以雷霆万钧之势压了过去,以超出朝廷最好预期的速度平息了暴乱,让慈禧很是开心。对军机大臣们说,本宫说过龙谦必不负我!现在如何?责令军机处会同已经成立的陆军部提出对第五镇及龙谦本人的奖赏意见。虽说是对付几个泥腿子,但这也是野战功勋不是?

铁良已经进入军机处,又是陆军部尚书,这份差事自然是落在铁良身上。但方案迟迟拿不出来,第五镇的折子直接递到了御前,声称官兵不习水土,思归心切,要求折返山东。

慈禧看过后,传铁良及奕劻进宫议事。

进入1907年,慈禧的身体状况严重“滑坡”,精力不济,记忆力严重衰减,很熟悉的朝臣,名字愣是记不起来,经常要靠别人提醒。之前这种事是李莲英的专差,现在李莲英也不行了,三天两头告病,这件差事落在了裕庚两个女儿德龄与容龄的头上了。以前慈禧以看折子做批示为至乐,现在则视其为畏途。一般的小事不愿意管了,三天前京师下了一场暴雪,压塌民房上百间,还死了人。顺天府将报告打上来,慈禧为此发怒,说这样的小事也要我来管,要这帮臣工何用?若是在以前,慈禧定会亲自处理。

奕劻与铁良踩着积雪来到大内来到慈禧在宫内的住所养心殿东暖阁。慈禧自戊戌之变后多住颐和园,回皇宫是并不住人们都以为的太后寝宫慈宁宫,而是住象征皇权的养心殿。

“赐座,”慈禧精神不好,脸皮耷拉的更严重了,“今儿召你们来,是说龙谦第五镇的事。可有个主意了?”慈禧的目光落在铁良脸上。

“回老佛爷的话。奴才已经有了方案。关于奖赏,陆军部的意见是以赏银为主,鉴于第五镇将士用命,平乱有功。赏银五万两,其中一万两是赏龙谦的。至于第五镇所部,陆军部以为暂时仍留湘赣一带为宜。陆军部接到江西、湖南两省的报告不少,说虽然大股的匪寇已经殄灭,但仍有小股逃窜山中,遗祸乡里。着令第五镇分兵剿灭之。为龙谦用兵方便,可授其临、袁、萍、醴四州巡阅使……”

“剩下几个毛贼,也要大兵清剿吗?留他在江西,是不是别有用意?”慈禧发问。

“老佛爷圣明。最近陆军部接到密报,孙文乱党有在两广举事的可能。军机处已经下令严加防范。如果乱党举事,可令第五镇自江西而南,一鼓荡平之。”铁良看了眼垂首不发一言的奕劻,“奴才以为,本次龙谦剿匪成效卓著,最好令其率部南下两广,永镇天南。”

“庆王,你的看法呢?”

“奴才明白铁良的用意是为了朝廷。但恐怕第五镇官兵思乡心切,出乱子哪。龙谦给军机处的奏报说因水土不服,兵卒患病日多,若是再将其调两广……”

“唔,那几个匪首,确实被杀掉了?”慈禧将目光转回了铁良。之前,铁良曾密报龙谦有纵敌之嫌疑,领导本次起义的龚春台、刘道一、蔡绍南均落入龙谦之手,但龙谦未经审讯,很快就将其枪决了。而那个刘道一便是同盟会巨寇刘揆一胞弟,像这样的人物,应当解押北京才是。同时铁良也说已经派人核实此事,不要冤枉了功臣。

“地方上有报告,那几个人确实被枪毙了。一同枪毙的还有另外十几个匪首。他们的脑袋也曾悬首示众过。其中一人确实很像刘匪道一……”

“用霹雳手段,方显菩萨心肠。龙谦这事办的很好。那件事,不要再追查了。打赏的轻了,五万两?七扣八扣,摊到兵卒身上或许还不到一两银子呢,怎么能体现朝廷的恩典?何况,只赏龙谦万两银子也太丢朝廷的脸面了。嗯,他已经是提督,就加赏个一等子爵吧,赏银翻倍。另外,拿出几个轻车都尉、骑都尉来,赏给龙谦手下那些将领,以示朝廷之恩惠。对了,龙谦长子,封一个轻车都尉吧。”

清室的爵位分为宗室爵位和功臣爵位两种,对于异性功臣,清廷列出公、侯、伯、子、男及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及恩骑尉九种爵位。其中子爵为正一品。对于现职提督,实际上并未升官,不过是多了个头衔,每年可以多拿410两银子的俸禄而已。新军设立以来,对于龙谦的第五镇统制官的丰厚俸禄,四百两的年俸简直不值一提。也就是说起来好听罢了。像第九等的恩骑尉,每年的俸禄不过45两,怕是连买人心也做不到,还不如结结实实地打赏银子呢。满清入关,学了朱明前朝苛待官员的政策,俸禄定的极低,便是打赏军功,也很是寒酸。不过近年来整编新军,风气为之一变。军饷定的极高,这回动用新军平叛,打赏太薄,难免引起官兵们的反感。

“老佛爷圣明。”奕劻和铁良齐声回答。

奕劻的眉毛抖了抖,想开口说什么,最终什么也没说。最近有御史攻击他收受龙谦的巨额贿赂,还说他在山东华源、中兴秘密持股。告状的折子被慈禧留中了,但慈禧问过他在山东实业集团持股的事,奕劻当然赌咒发誓说他一分钱的股份也没有。

这些年他收了龙谦的无数银子,却没有一分的股份。所以,他辩解的倒是理直气壮。但有人盯住了他和龙谦的关系,这让他在这种时候不好给龙谦说话。铁良调走第五镇的目的在于染指山东,更主要的目的当然是那两棵摇钱树,今年以来,北洋已经从山东买了十几万银子的军火了,主要是弹药。山东方面口气很硬,坚持带款提货,绝不肯赊欠。所以,铁良决不允许龙谦这头小老虎回到老窝。看慈禧的神态,估计铁良私下已经充分与老太太沟通了。什么加赏子爵,都是对龙谦聊做补偿罢了。

“那就这么办吧。对了,良弼回来了吗?”慈禧问。

“正要回奏老佛爷,良弼已经回来了,就在前日。路上染了风寒,住在贤良寺里养病。奴才已经见过他了。”铁良回奏道。

“哦,让他回家去吧。病好了,我要见一见他。”慈禧对手边几个用着得力的满族武臣很满意。

“奴才代良弼叩谢老佛爷圣恩。”

良弼是领着钦差的差事去了吉林点验新成立的新军第十八镇的,已经走了快两个月了。说起这个十八镇,还真是有点意思。三年前日俄在满洲大打出手,杀得昏天黑地,死伤了几十万人。而关东百姓的损失就更惨重了,无数的村镇被毁于战火,百姓流离失所的数以万计。不过朝廷没胆子向日俄两个强盗索要赔偿,活该那些身处战火中的百姓倒霉。

这场苦了关外百姓的战争却给满清朝廷带来了变数,那就是日本人将俄国人赶出了南满,消除了俄国人鲸吞满清“龙兴之地”的危险。在美国签订的“朴茨茅斯”条约生效后,俄国人的势力完全被逐出南满。而源于1905年国内的剧烈动荡,俄国人已经顾不上远东了。俄军主力在1906年陆续撤出了吉林和黑龙江,让朝廷大大松了一口气。尽管南满铁路落在了日本人手里,旅顺口也换了新的主人,但朝廷还是认为日俄争战对于满清是好事。

另一个变局就是在关外出现了两支汉人为主的武装。一支是南满的张作霖部,一直受到日本人的扶持,已经有近万人的规模了。不过,比起北满的另一支兵马,张作霖部就有些小巫见大巫了。

北满这支兵的来历甚为惊奇,他们曾在俄军的指挥下在奉天战役中重创日军,击毙日军骑兵之父秋山好古少将,迫使立见尚文中将剖腹自尽,风头一时无两,风传日本人对其恨之入骨,曾派人刺杀该部首领陆大山,但未获成功。日俄停战后,陆大山部随俄军北撤北满,被俄军整编为北满步兵师。俄国人撤走后,该部主动归降官府,奉命大力清剿吉林东部一带曾袭扰俄军交通线的“胡子”,成效据说很明显,当地的治安得到根本的好转了。为此,陆大山部受到朱家宝的青睐。

据吉林巡抚朱家宝的奏报,陆大山部实有兵力已经超过一万五千人,全套的俄式枪炮,在吉林乃至黑龙江,几乎没有敌手了。吉林首任巡抚朱家宝早就建议朝廷笼络于他,将其纳入朝廷新军的编制,等于凭空获得了一支足以绥靖地方的武力。连带着,可以北进保卫黑龙江。黑龙江现任巡抚叫程德全,是和唐绍仪、朱家宝一起上任的。这位程巡抚凭着在庚子年与俄国人舍命交涉的功绩,获得了慈禧的青睐,几经周转,迅速升迁至黑龙江巡抚。从朱家宝到程德全,对俄国人的敌视远比深入南满要地的日本人大。虽然陆大山是俄国人扶植起来的,但此人心怀忠义,很有家国概念,愿意为国戍边,这就很好。否则,偌大的北疆,竟然没有一支朝廷正规的武力,简直是不可想象。

于是,朝廷派出了良弼为钦差,亲自去吉林视察点验陆大山部,带去了陆军第十八镇的正式番号。慈禧一直关注此事,现在良弼终于回来了,她当然要问了究竟。

之所以授予第十八镇的番号,并不是朝廷已经有十七个陆军镇了。其实,朝廷已经成军的陆军镇只有八个,分别为第一到六,第八及第九镇。年初袁世凯提出了一个整编成立三十六个镇台的国防计划,每省至少设一个镇台。这份计划得到了当初的兵部的首肯。但编练新的陆军镇不是一句话的事情,仅是六镇陆军就让户部不堪重负了(第五镇只按编制支付军饷)。第八、第九两镇的军费都是地方支付。但兵部对三十六镇陆军的建设方案始终放不下,认为国土偌大,没有三十六镇陆军不虞保卫。

兵部力主建新军,户部则坚决反对,关外虽说是满清的龙兴之地,是祖宗陵寝所在。但早已被消磨了锐气的满族贵族视关外为畏途,连做官都不愿去关外了。更不用说就地募兵练兵了。现在吉林冒出了一支现成的武装,自然让由兵部改制而来的陆军部喜出望外,干脆越过顺序,给了个第十八镇的番号,以示不忘三十六镇大陆军的宏伟规划。

良弼染病住在贤良寺也是无奈,按照朝廷例制,钦差回京未得消差,不能回家。只能住在官办的驿馆。慈禧肯定要垂问详细的,但现在她还是饶有兴味地听铁良汇报了良弼北行的成果,“……铁良一行严格点验了该部,查明该部实有官兵15435人,拥有俄制及日制大炮六十余门,机关枪四十余挺……陆大山祖籍山东,其祖闯关东去了关外,他对朝廷的恩典感激涕零,叩头宣誓定会效忠朝廷,效忠太后……授陆大山陆军十八镇统制,韩平(范德平)、齐虎子(程二虎)为三十五、三十六两协协统……该部编制完全同北洋新军编制,唯有炮兵及骑兵犀利,他们从俄国人手里买了大批顿河良马,编了两个骑兵标而有余,陆大山请求在十八镇下编一个骑兵协,良弼以不合军制为名拒绝了。目前十八镇镇台设在吉林(今吉林市),其三十五协驻呼兰、双城堡(今哈尔滨)一带,三十六协驻长春厅(今长春市)一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