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蒙山军- 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乡亲们,蒙山军没有辜负你们的支持,我们再次打败了进犯的官军。抓了他们不少的俘虏,绳子捆着的都是。其中那一堆,是抄小路过来的。本来他们准备打我们一个冷不防,但他们的诡计没有得逞,他们失败了!可是,这帮家伙竟然对手无寸铁的陈家崖村民们开了杀戒,现在统计出一共有十四个村民死于他们之手,最小的只有十二岁!这是人干的事吗?不是!简直禽兽不如!我一贯的规矩是,战场上两军对垒,打死我们的人,我们不记仇。那是战争,他们作为军人,执行长官的命令前来,怪不得他们。所以,在本次作战之前被抓的俘虏,我没有枪毙一个!他们中间愿意加入我军的,我欢迎。实际上,自我蒙山建军,前后俘虏的官军足有千人了!他们中有很多成为了蒙山军的兵,职务最高的当上了副营长,当连长的,当排长的,有的是。大家都看到了。但这次,我要开杀戒了!那就是他们,参加对陈家崖屠村的畜生们!凡是对百姓下手的,我一个都不饶!现在,你们就去指认他们,谁殴打、杀害乡亲的,指出来。蒙山军给你们报仇!”

当即便有陈家崖的村民冲上去指认,凡是被指认的,都被蒙山军士兵从队列里拉了出来,陈淑也扑上去,在人堆里寻找杀害陈三的凶手,她其实记不清了,但还是指了一个,说他就是杀害我三叔的家伙。那个士兵大叫冤枉,但蒋存先根本不管,将其揪了出来。

一共被揪出十三人。龙谦下令押到河滩边准备好的刑场,由警卫排的士兵当众枪决了。

淳朴的百姓们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残忍的场面,十几个活蹦乱跳的青年瞬间变成了一堆烂肉,这种场面是他们绝没有见过的。即使是抱了复仇之心的陈家崖村民,也有很多人吓得不敢看,而看到集体枪决一幕的就地蹲下呕吐不止的就更多了。

河滩边的行刑更震撼了俘虏们,特别是蔡成勋营那些侥幸躲过一劫的,他们将这一幕牢牢记住了。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自郑家庄为中心往外传播,先是周围的村庄,慢慢地,连费县、滕县等县城也听说了。蒙山军用这种手段给他的对手们立了一个规矩,也给百姓们一个榜样。这件事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虽然经历此事的大部分当事人都没有意识到。

正文 第十九节 陈超眼中的龙谦(一)

陈超并未亲眼去看河滩上冠以报仇名义的杀戮。他在前一天晚上就病倒了,发烧,偶尔还说些胡话。关于那场杀戮的详情,他还是从陈淑口中得知的,他知道在那个场合,绝对少不了侄女的身影。

这些天,陈超除了抱病参加了陈三的葬礼,一般的客人上门,他都不见。龙谦带着他的高级军官至少来了三回,只有一次“获准”进陈超的卧室,也不过说了几句慰问的话。在尤氏看来,陈家崖这场大变,对于丈夫的打击是巨大的。

“惟君子之罹非祸者,未必不为福;小人求非福者,未尝不及祸,此自然之理也。”

陈超合上手里的新五代史,琢磨着欧阳修的这几句话。官修的史书他其实也没有系统读过,比如官方推崇的二十四史,他只购置了《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新唐书》《新五代史》和《明史》。其中用力最勤的除了《明史》就是《新五代史》了,至于《史记》和《汉书》,因为年代久远,他更多的是当文学作品看,尤其欣赏太史公的文笔,很多篇章都可以背诵。但以史为镜的作用,他反而觉得不如《明史》和《新五代史》,尽管《明史》是本朝编撰的,难免带有感情色彩。

陈超之所以常诵读《新五代史》,不是去考证那五十年间的王朝更迭,是是非非,而是研读品味作者写下的那些评语,每每能从其中读出意境来,联想到今日所见所闻的事情,深有感悟。

上面那一段话,载于第四十二卷,是欧阳修对赵犨因巴结朱温而罹祸的评语。赵犨凭借自己的小聪明,暗自逢迎朱温,换得子孙享受荣华富贵,看上去是求福得福,但后粱政权仁义不施,很快灭亡,赵犨一家也随之遭受到灾祸。所以欧阳修才有这一段议论。

蒙山军占据庄子,龙谦尊崇自己,本庄之人看在眼里,其他庄子的也清楚的很。自蒙山军进驻郑家庄,郑经不必说,便是萧观鱼,在田土财货是损失也极为惨重。唯独自己,没有受到任何的侵扰。龙谦作为蒙山军的大当家,不止一次来家里做客,语笑嫣然,宛如家人。至于成立什么自治委员会,请出自己做主任,更是将他推至了风口浪尖。陈超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搞清楚龙谦的用意,他究竟看上自己什么了?自己不过乡野一农夫,头上的那个举人光环,早已失去了色彩。他推自己出来,又能得到什么?

将龙谦比作朱温,且不说品德上的比较,只说地位,二者相差不可道里计。龙谦不过一响马头目,手下有千余精兵而已,如何能与在晚唐便是节度使手握军权镇守一方的朱温相比?但他偏偏又觉得将龙谦视为一般的响马不公平,也不恰当。如为祸鲁南已久的抱犊崮强人,陈超根本就不当回事。仗着山高林密,地势险峻,打家劫舍,最终难逃覆灭的下场。但龙谦舍却蒙山,率军占据了这么一块地盘,关注民生,严整军纪,俨然一副举大事的模样。而自己几次试探,他又不肯直说。

现在,问题复杂了。龙谦的蒙山军连续两次击败了官军的进剿,不仅现在就给陈家崖带来了巨大的灾祸,而且给自己的未来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陈超不止一次想,假如抱犊崮的强人占据了庄子,只要自己躲过了响马之祸,官府那边是不会追究什么的。但现在完全不同了。龙谦成立自治委员会,龙谦在十里八乡大肆招兵,龙谦明目张胆地为百姓们报仇而屠戮官军俘虏,这些事情让自己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听到陈淑在院子里说话,陈超将侄女叫了来,“这段时间,乡邻们怎么说?”

“自然都感谢蒙山军呗。除了他们,谁给做主?”

“可是,你想过没有,如果没有蒙山军,官军吃饱了撑的来咱这山窝窝里?嗯?”

“话不能这样说,每件事之间都有关联,蒙山军不来,或许来的是抱犊崮。之所以有蒙山军,还是因为朝廷之过。”

“这些话,都是龙谦教你的吗?”

“不是,是龙司令给自治委员会的人上课时讲的,他讲了好多,俺没有听懂,也记不全。”

“朝廷有何过失?他一定讲了吧?”

“嗯,讲了很多。俺就是记住了说从现在起往上推四十年,灾荒不断,光是水灾,每年差不多要发生四次。咱山东省,去年就有一次大灾,黄河在东阿决了口子,淹死好多人,可比这次死的人多多了。还有几年前的什么奇荒,光是山西一省,就饿死了几百万人!叔,这是真的吗?”

“是真的。去年夏天黄河确实淹了山东……当时的巡抚还是张汝梅,说灾情之重,灾区之广,亦为近数十年之罕见……至于丁丑奇荒,也是真的,山西受灾尤重。这件事,他还说什么?”

“他就是说,治理河道,赈济灾民,让治下的百姓过上安生日子,是朝廷之责。但朝廷做的很不好。其实,还有更好的办法,那就是本来可以不发生灾祸。”

“好大的口气!”陈超似乎忘了谈话的对象是自己的侄女了,“老天爷的事,谁能管的了?”

“管的了。他说,比如修渠,修水库,嗯,就是叫水库,就可以防备水旱之灾。他说,这叫水利建设……”

“水库?”

“他是这样说的,俺不懂。俺就觉得,他说的或许真有。你看,他不是真的将昌河水引来了吗?”

“嗯,淑儿,这段时间,你总在郑家庄泡着,你觉着,龙谦是个什么样的人?”陈超今天的态度很温煦。

“他啊,是个有大本事的人……”陈淑扑闪着大眼睛,“俺觉着啊,他比叔父还有学问。”原来认为叔父就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现在陈淑颠倒了这个看法,“就是记账之法,龙司令给的法子就让他们很惊讶。罗秀才佩服的了不得,说他是经济天下的大才……”

“经济天下吗?光凭记账,是经济不了天下的。我算是明白了,武力才是最重要的。”

“是呀是呀,那天他跟萧伯伯罗秀才等人喝酒,他说枪杆子里面才能出政权……只要蒙山军在,官军就进不了根据地。”

“还有吗?”

“我觉得他是个好人。他是蒙山军的司令,就是大当家嘛。吃穿都跟他手下一模一样,一点也没架子……”

历史上的奸雄巨恶在未得势前,哪个不是伪装的跟王莽似的?若没有他的身先士卒,蒙山军也不会连败官军了。但这个话,陈超不愿意对侄女说。他对视陈淑为己出,不想让她心底留下更多的阴暗。可是,现在已容不得一家人过世外桃源的日子了。

“还记得我教过你的山坡羊吗?‘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兴亡更替之际,百姓是最苦的。这也是咱这十里八乡的劫难呀……像你三叔,一辈子何曾惹过谁?”陈超痛苦地闭上了眼睛,摆摆手,示意侄女出去。

陈淑走了,尤氏进来,她奇怪丈夫不再管侄女了,“老爷,你也不说说淑儿,老大不小的闺女了,整日价疯跑,让乡邻们怎么说……”

陈超示意妻子坐下,“淑儿刚才说,她认为龙谦是个有大本事的人,你觉得如何?”

“俺一个妇道人家,哪里晓得外面的事?”

“淑儿说简单了。此人深不可测,绝不是‘大本事’三字所能概括的。若是生于乱世,便是……”他本要说出几个历史上大人物的名字,但知道妻子是不懂的,“阿萝,非是我不管淑儿,是管不了啦。你没瞧见本来老实本分的乡邻们,都被龙谦一伙煽动的神魂颠倒吗?连老实巴交的孙裁缝,都当兵去啦,甚至连郑经的妻女,都做了蒙山军的女兵,这世道,真是要乱了。”

“俺就是担心老爷陷得太深,”尤氏垂目道,“那个什么委员会的差事,老爷还是辞了吧。这次损了陈三,家里再也经不得折腾了。还有,淑儿每日里总往郑家庄跑,总是不好……”

“阿萝,你晓得我现在的感觉吗?就像天要塌下来,任凭是谁,只手难扶。蒙山军已成气候,接下来的几步,若是走的好,未必没有好的前程,若是走不好,那也是咱们命中的劫数。至于淑儿,你就不要管了,这个孩子性子与娴儿完全不同,心气高的很,一般的夫婿,她是瞧不上的。龙谦一伙人给她开了一扇窗子,让她看到了这山庄外的事物,这扇窗子,你关不上,我亦关不上。好在龙谦治军严,持身正,倒没有可虑之事。我观察过龙谦麾下的女兵,真不受男人们的骚扰。简直难以置信。治军如此严整,遍观史书,未曾见过。你给淑儿说,若是龙谦有空,请他来一趟,我有话对他说。”

正文 第二十节 陈超眼中的龙谦(二)

陈超最近一直在研究龙谦。作为一个成年士绅,他自然不会像陈淑一般简单地将龙谦归纳为“好人”和“有大本事”的人。有本事自然没错,能够带领一帮土匪连续击溃官军,当然不是无能的人。

陈超与龙谦越接触多,就越发感到对方身上有很多他看不懂的东西。陈淑说他是好人,也没错。陈超甚至觉得,如果天下响马都像龙谦的队伍,这个世界真要太平了。你看,身为响马大头领,不嫖,不赌,不抽大烟,与士卒同甘共苦,没有一点大头领的特殊。如果历史上还可以举出一堆这样的例子,比如与孙武齐名的吴起。但龙谦规定了那么多的在陈超初看起来简直可笑的“规矩”:不准随地拉屎拉尿,定期洗澡理发刮胡子……这些规矩细思起来抑或有深意,令村民们感到了这支响马的不凡。那么教士兵识字,给士兵讲天下大势,叫士兵明辨是非,树立所谓军人的荣誉感,就让陈超感到吃惊了。

这绝非一支响马所为!如果说龙谦不是包藏祸心,打死自己也不信。

他立足于这一带当做“根据地”,究竟有什么样的图谋?

陈超的话很快带给了龙谦,当天晚上,陈超已经准备休息了,龙谦却登门了,一个人来,连个护兵也未带。

“陈先生身子大好了?”龙谦含笑问候。

“没什么。请坐吧。加一根蜡烛来,”陈超吩咐妻子,然后盯着龙谦,“退思,这回你跟我说说实话,现在你与官府,已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后面的棋,你都想好了?”

“先手在彼。”龙谦微微一笑,“陈先生,我不过是见招拆招而已。不过我要纠正你刚才的一点错误,蒙山军与官府,并未不死不休。尤其是袁世凯主政山东的情况下,尤其如此。”

“哦?倒是新鲜。能详细说说吗?”

“自洪杨乱后,中枢大权旁落,督抚之权重,自满清建政以来,未曾有过。而且,大权基本被汉臣所掌控,两江之刘坤一,两湖之张之洞,还有那个因马关条约而赋闲的李二先生,加上我们跟前这位袁巡抚,都是一时之俊杰。虽然他们未入军机,但其影响力与号召力,比那些军机大臣们强得多。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历数当权之满人,没有一个可以做顶梁柱的。”

“袁世凯尚不足于李、刘、张同列吧?”

“他们三人都垂垂老矣,而袁世凯正当盛年,将来之成就地位,未必在三位汉族名臣之下。”

“退思你对袁某人的评价很高呀。那你为什么说与山东官府还有转圜余地呢?”

“政治家的思维与一般人不同。聪明的政治家不会记死仇的,他们只和强者结盟,以获取更大的利益。若是毓贤主政山东,我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率军离开山东,二是打到底。但袁世凯主政,情况就有所不同。我越是打赢他,转圜的机会就越多。何况,再过几个月,局面必定大变。到那个时候,说不得袁世凯会求我的。”

“求你?求你什么?”

“只要蒙山军能打胜仗,他就有可能求我。哈哈,你就瞧好吧。”

“我现在关心的是,这仗还会不会打?”

“最多再打一仗。当然,必须是蒙山军胜。”

“还打啊?你站在陈家崖及周围村子百姓的位子上想一想,你这样做下去,还要多少无辜的青壮死于血肉横飞的战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