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洋天下- 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彻底联手,至少会占据内线作战的优势。

地理的位置也决定了远在北美的美国在插手欧洲和亚洲大陆事务时相对而言要困难比大陆国家要多得多,他们需要远渡重洋进行越洋作战。(未完待续。

18、撤离埃及

太阳刚刚升起,位于尼罗河口处的开罗城笼罩在一片淡淡的青雾之中,这座已经变成了座大军营似的城市正从清曦中清醒过来。

王存利把战机拉升到了五百米的高度,做好了攻击前的准备,开罗城西的阿尔维苏军用机场展现在了他的眼前。英军这座最重要的空军基地依然如常,机场上一些地勤人员正在进行例行的准备工作。

一排排草黄色的英**用飞机整齐地排列在跑道尽头,在阳光下闪动着光芒。机场上空漂浮着一些淡淡的白云,看起来一片祥和,正是攻击的绝佳时机。

“敌人看样子发现我们了,第3战斗机中队先上,立即进攻!”耳机里传来攻击总指挥刘云天的命令,机场上一些忙乱的飞行员正在跑向飞机。

王存利向前推动着操纵杆,战机向着机场俯冲过去,将机身下挂载的航弹对准跑道扔了下去,然后拉起了机身。他在那些战机上方反复盘旋,向着那些停在跑道上的英军飞机拼命地扫射着。炸D弹和航炮在机场上空落下,英国人还没有反应过来,机场上已经硝烟弥漫,火光冲天。

被摧毁的飞机燃起大火,还能看见一些人在慌忙地向着掩蔽所奔跑着,机场周围的防空部队开始开火,一团团的白色烟雾在半空中炸开。

半个小时的轰炸和攻击后,中国人离开了,英军机场里的地勤人员跑了出来,试图抢救一些受损不太严重的飞机和抢修跑道。

可是没过多久,中国人的第二波攻击编队又抵达了机场上空,这次攻击的重点从跑道上的飞机转向了机场设施,英军设立的雷达站和无线电台被摧毁,两座大型油库发生爆Z炸,浓烟冲天而起,遮蔽了大半个城市上空。

埃及战役开始了。

共和军首先出动了1300架飞机,对英国在埃及境内的12个大型机场进行了全方位袭击,前两波次的攻击行动**击毁和击伤568架英军飞机,其中包括在空战中击落的43架英军战斗机。

在开战的前两个小时内,驻埃及的英军就损失了他们大部分的作战飞机。

在进行空中打击的同时,共和军的5个装甲师开始在提姆萨湖南北两侧强渡苏伊士运河。此时在遍地荒漠的西奈半岛,共和军已经集中了三个集团军的兵力。

三个小时后,第77装甲师就在费丹一线突破了英军的防线,驻埃及的英军总司令部全力组织着反击,意图将共和军打退回苏伊士河对岸。但英军的反击没有起到什么效果,越来越多的共和军坦克渡过运河,向英军发起攻击。

在坚持了十多个小时后,到了夜间,英军的防线崩溃了。

防守苏伊士运河区的十二万英军趁着天黑,丢弃了阵地,拼命向亚历山大港方向逃去。

“意大利人人为什么不派出舰队拦阻英国人逃跑?”苏伊士港内。共和军前线指挥部内,张廷辅大将在大发雷霆,两天之内,英国人从亚历山大和塞得港内将15万人撤到了突尼斯,加上提前登陆的部队,那一带的北非英军达到了四十万人。

英国人利用尼罗河下游的沼泽地带,顽强地进行着抵抗,共和军进展艰难,每天都有数万英军从这一带撤离。

“意大利人借口无力对抗英国人的护航舰队,另一方面,他们是怕英国人在失去海上的退路后,会全力从陆路向利比亚突破。”方明浩说道,“他们已经丢了托卜鲁克和班加西,害怕丢了的黎波里。”

“你是说意大利人有意放跑了英国人?”张廷辅大将简直都要抓狂。

“有这方面的意思,他们怕英国人真的与他们拼命,另一方面,坎宁安上将手上的实力确实也要比意大利人要强,英国人把他们大半个皇家海军都调到了地中海。”方明浩说道:“对于英国海军,所有的欧洲人见了都很发憷,可不象咱们一般不那他们当回事。”

“姥L的,今天放走的人越多,今后遇到的麻烦也越多。”张廷辅在发着脾气,转过头来对着作战参谋下达着命令,“命令各部队,给我全力进攻,三天内必须拿下亚历山大!”

夜晚的亚历山大港凉风习习,英国驻埃及的北非军司令韦维尔却对眼前的港口夜景提不起丝毫的兴趣,在坎宁安上将的旗舰伊丽莎白女王号的舰桥上,这位饱受煎熬的英国陆军上将面无表情地看着撤退的英军正在紧张地在港口地登船。

在完成撤退任务后,伦敦方面将会派出新的指挥官来接替他,他的军事生涯就要结束了,战争留给这位英国将军的回忆只有失败,从东南亚到印度,再从中东到北非,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败在同一个敌人的手上,让其极为不甘心。

“历史会给您一个公正的评价的,将军,至少您顶着压力而提前进行的撤退行动为大英帝国保存下了胜利的希望。”坎宁安上将已经知道了伦敦方面的任命,他看到韦维尔脸上有些沮丧,在一旁劝解道。战争的失败不能怪罪到韦维尔身上,英军无论是兵员还是装备,都与中国人相差太远,失败本就难以避免。

相反这位上将极有远见,顶住了来自丘吉尔的巨大压力,而将近三十万北非英军转移到了摩洛哥一带,加上这五天的撤退行动,又有近二十万英军成功地撤出了北非。

而固守外围的十几万大军只能被迫放弃了,前线的指挥官杜利尔准将已经接到命令,他将会在今晚最后一批部队从港口撤离后,向中国人投降。

“美国人已经加入进来,我相信,很快我们就能进行反攻!”韦维尔上将说道,“至少我们不用再逃跑了。”

“第一批补充装备已经运到了休达,部队很快就会得到补充。”坎宁安上将说道,“但预计在两年内,我们都会处于守势。美国人将会优先保障南非和澳大利亚方面的安全。”

“我们失去了整个亚洲,如果不能彻底打败中国人,我们将会永远被排除了亚洲事务之外。”韦维尔叹息道,他亲眼参与了大英帝国失去亚洲的整个过程,现在,一切都即将结束,终于有一个人来替他整天为怎么对付中国人而发愁了。(未完待续。

19、同盟

从塞得港起飞的一架XF…K8双发客机在一个中队的战斗护卫下,抵达了罗马。。在意大利首都,以共和军北非战区总司令张廷辅为首的高级军事代表团受到了超乎想象的热烈欢迎,明眼人不难看出这样高规格的礼遇自然与共和军在战场所取得的巨大胜利相关。

在代表团抵达的当天,意大利国王埃马努埃莱三世亲自出席了意大利政府特意准备的欢迎晚宴。墨索里尼在晚会上发表了一通极力赞美中意两国之间“传统友谊”,看起来慷慨激昂的演讲,这位意大利人的领袖毫不吝惜对共和军的赞美之词,并声称中意两国之间牢不可破的钢铁同盟会永远流传下去。

中国人把从英国人手上夺得的英属埃及和苏丹的控制权交给了意大利人,除了红海沿岸的英属索马里兰和法属索马里兰,西奈半岛被并入了南约旦国,但允许中国在西奈半岛维持驻军。苏伊士运河区交由中意两国共管,这让德国人用满怀羡慕和忌妒的心情来重新看待着他们的意大利盟友。

在参战之后意大利人获得了出人意料的巨大好处,但在美国宣布参战后,意大利军方的高级将领们却对于战争的前途充满了疑虑。

已经被证实的消息是由三个机械化步兵师和装甲师组成的美国陆军第2军已经从诺福克港出发,他们将会横渡大西洋,在西非或是摩洛哥登陆。意大利方面将会直接面对美国人的攻击。

张廷辅一行前往罗马,正在为了协调联军在地中海一线的军事行动。

虽然战前两军就已经开始了军事合作。但意大利人对于战争的准备依然十分不足:意大利人虽然号称有二百万大军,但其中的一大半都是类似于地方保安部队的一类警备部队,其装备和兵员素质甚至还不如国内的预备役民兵,且缺乏足够的训练,根本不能胜任在现代战争中执行作战任务。

这一点从正在重新整编的东非意军中就能看出来,近三十万东非意大利陆军中,只有两个师的正规军,真正能打仗的部队还不到二万五千人。也就是就号称二百万的意大利陆军,实际的作战能力在重新装备和训练之前,只能按二十多万人来计算。

意大利陆军严重缺乏能胜任作战任务适用的坦克、装甲车和运输卡车。整个意大利军队只装备了不到400辆安萨尔多公司制造的P3875中型坦克,墨索里尼组建了一支拥有3000辆坦克的装甲大军,但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用机枪都能穿透的“铁皮棺材”,它们连英国人落后的十字军坦克都无力应付。

意大利陆军装备的大部分火炮性能却很优异,但缺少运输车辆,意大利陆军所谓的机械化步兵师只装备了120多辆汽车,这点汽车甚至连运送补给都给困难。

他们的海军还算凑合,四艘一战时期的老式战列舰都完成了现代化改装,还拥有两艘用商船改装但作战性能还很不错的航空舰。两艘新式的主力战列舰“维内托”号和“利托里奥”号正在进行着最后的舾装,预计在年底就会入役。

但他们以“江苏级”航空舰为蓝本设计和开工建造的两艘最新的航空战舰才刚刚下水。以意大利人的建造速度,没有一年的时间绝对无法完工。

好在地中海并不大,从北非和意大利南部机场起飞的作战飞机完全能够控制住制海权。

仅仅依靠意大利人是无力阻挡美国人的进攻,在与意大利方面协商后,意大利军队总参谋长佩特罗。巴多格里奥元帅与张廷辅大将签署了两国共同组建北非联军的协议,共和军将派出三个陆军集团军和一个海军陆战师进入到利比亚,并将对意大利北非军进行重新装备和训练。

在双方的签订了合作协议后,张廷辅一行前往拉斯佩其亚和热那亚造船厂进行参观,意大利人把在奥兰港内被英国人击沉的法**舰又打捞了上来。并拖回这两家船厂进行修复和改装。

蛮不讲理的墨索里尼毫不客气地把这些法**舰掠夺到了意大利。

一下子增加了四艘战列舰和两艘福熙级重巡洋舰的意大利海军从纸面上看起来,突然强大了不少。

实际的情况也是这样,意大利海军比想象中的情况要好一些。

海军陆战队由于在攻占奥兰港时的英勇表现,得到了墨索里尼的赞扬,海军旅战队被首相允许扩充到一个师的规模,另外由于奥兰湾海战时的海军航空兵大放异彩,这位领袖还许诺将会为海军提供更多的飞机。虽然这让意大利空军司令伊塔诺?巴尔博元帅十分不爽。

虽然水面舰队只是在奥兰湾袭击了一回英国舰队,但意大利潜艇部队一直活跃在地中海区域,在埃及战役期间,意大利潜艇击沉了包括“卡利索普”号巡洋舰、三艘驱逐舰在内共11艘英国运输船。这里面还有两艘运兵船,不过,大部分英国士兵还是被其它舰只搭救走了。

但张廷辅大将还是在意大利海军官兵身上看到了一种敢于挑战英国和积极进取的一面,意大利人的潜艇和布雷舰在夜晚非常高效地在直布罗陀海峡进行着布雷行动,意大利人在敌人航道上布设的水雷阵给英国海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为了保证地中海区的控制权,共和海军将会派出三个联队的海军志愿航空队加入到意大利海军,用以增强你们的力量。”张廷辅大将给陪同他们参观的卡夫利亚尼上将带来一个好消息,这对于正苦于作战飞机不足的意大利海军无疑是雪中送炭。

“那样就太好了,我们正准备夺取马尔他岛,这对于我们正在计划的作战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那样的话,我们不仅能把英国人逐出地中海,甚至还可以威胁到直布罗陀的防卫。”卡夫利亚尼上将显得十分兴奋,如果能够再增加500架作战飞机,意大利海军将会不再惧怕与英国人作战。

除了攻占马尔他岛,以目前的形势,北非的中意联军在意大利陆军没有重新装备和训练完成之前,不可能再发起大规模的攻击作战,总的来说,会一直处于一种守势。

20、日本的心机

日本人在共和军登陆台湾之前就在美国人的帮助下将大部分的部队撤到了菲律宾,共和军方面默认了美国人的这次行动,共和军的高层有相当一部分是当年从台湾返回大陆的栋军官兵或是他们的后代,并不希望看到把整个台湾打得千疮百孔。

这也是为什么共和军宁可选择在难度更大的济州岛和对马岛登陆,也没有发起“台湾战役”的原因之一。

面对着共和军即将登陆日本本土的局势和切断了驻台日本的海上补给通道后,东京的日军大本营这才终于痛下决心,把台湾的45万日军全部撤出,调往菲律宾,然后在美国人的帮助下进行重新的装备。

台湾的战事进行的并不激烈,共和军登陆台湾后,全省只剩下不到八万人的守备部队还没有来得及撤出,这些部队一部分固守在基隆和高雄港口的要塞中。另外有三万多人逃往台湾东部的一些渔港,在抢夺了大批渔船后,乘坐这些木帆船出海,逃往吕宋北部。

姜绍武大将乘坐一艘巡洋舰在淡水港上了岸,这是他自1895年12岁时跟随栋军撤离台湾后,第一次踏上故乡的土地。

这一片让他魂牵梦想却又显得有些陌生的土地。

在从基隆通向台北的公路上,一队队的日本战俘被从前线上押了下来,这些由在乡军人组成的“民兵”,其战斗意志日军精锐的主力师团相差甚远。由三万日军防守的基隆要塞,不到5天的时间就宣告陷落,这让准备进行一场艰苦的攻坚战的共和军将士们都深感意外。历经三年的战争,日本人的信心在逐渐丧失,虽然战败的消息都被严密封锁,但共和军在日本上空肆无忌惮地持续大规模轰炸,已经摧毁了日本人的信念。

大部分的日本人已经知道战败已不可避免,虽然还有一小部分陆军狂热分子在叫嚣着“总体决战”和“全体玉碎”,但大部分人却在为今后的生路作着打算。

毕竟大多数普通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