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洋天下- 第1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蔚蓝的天空一片晴朗,北澳的冬天气候凉爽,在起伏绵延的荒原上,数百辆战车卷起漫天的黄尘。发动机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这一大片戈壁荒原上亘古的宁静。

第452装甲团58辆坦克、26辆自行反坦克炮和28辆步兵战车排列在预定的出发地前方,这些战车的后面是装甲团310多辆六轮卡车、吉普车和40多辆摩托车。机械兵们正检查车辆的发动机、转动系统等易损部位,作着出发前的最后准备。

坦克兵魏吉延躺在战车的荫凉里,手里在摆弄着一支缴获的斯密斯?韦森手枪,在嘴里嘟嘟囔囔着:“只分配给这么一水壸水,到了战场上是不是会被渴死?他娘的!”

“有水不算不错了,听说了吗?昨天集团军的补给车队在达贾拉遭到了空袭,那条我们来时经过的土公路变成了一片火海,我还担心我们今天会没有柴油。这样只好在这片沙窝子里继续趴窝!”驾驶员谢文轩满脸带着奸笑。“牛B哄哄的第4骑兵师昨天在克罗伊登打了败仗,听说损失不小……”

这时车长殷浩从指挥车方向走过来,挥了挥手对他们说道:“上车,准备出发!”士兵们从车身下面爬了起来。慢腾腾地从敞开的舱口爬进弥漫着油气味的坦克车体内。但却没有关闭舱盖。

东方依旧炮声隆隆。在二十多公里之外,第十九集团军已经和敌人交上了火,天空上一群轰炸机从头顶掠过。发出隆隆地响声,向着前面的战场飞了过去。

随着命令的下达,共和军第51集团军从克里克朗南部,向敌人的侧翼开始了进攻。

对于装甲部队而言,有的时候,因机械的原因造成的损耗甚至要比在战场上的损失还要多,在一个星期的战斗中,第452团损失了共20辆坦克,其中只有7辆是在战场上被击毁,而剩下的13辆则是因为机械故障,不得已送回到后方的坦克修理厂。

由于各种原因,目前第51集团军只剩下了280多辆坦克和不到100辆装甲车,即便是如此,这些战车在辽阔的澳北荒原上展开时,仍然能够向着敌军十几公里宽的防御正面展开突击。

数百辆坦克和装甲车在到处都是砾石的戈壁上颠簸前进,上下起伏,巨大的钢铁身躯在旷野上时隐时现。柴油发动机发出轰鸣,每辆战车身后都在冒着黑烟,然后被它们所扬起的漫天黄尘所淹没。

这些战车高强度的钢制履带在土地上发出刺耳的嘎嘎声响,却毫不迟疑地冲向十多公里之外的敌军防御阵地,从远处发射过来的炮弹在这些黄尘中间不断爆Z,掀起更多的尘土。在这一团团火光中,共和军的装甲部队冒着炮火在不断接近着敌人的防卫阵地。

战车行驶在这广阔的荒原就如同在浩瀚的大海军一般,车外是一望无垠,如波浪般不断起伏的黄色沙丘。杨茂臣转动着车长周视镜,除了十多公里外一道绵延的黄色堑壕,似乎没有别的目标。在战车两侧都是友车扬起的漫天黄土,但前方的一道沙丘后面似乎有些异样,他连忙把观察镜对准目标,迅速把放大倍率调到最大的12倍之后,在那道沙梁后面半掩着的物体出现在朱晨风的视线中,赫然是一辆伪装的十分隐密的坦克炮筒。

“报告103,报告103,我是226,前方11点方向,发现敌方坦克,距离6500!”杨茂臣抓起话筒,向连长报告着最新的情况,目前这个距离,双方都在对手的有效射程之外。共和军这方面坦克的行动速度慢了下来。这个地方在攻击前是侦察营曾经经过的地点,很明显,敌人利用天亮之前的一段时间把坦克阵地又向前挪了2公里。

由于攻击机和俯冲轰炸机会给坦克部队造成很大的威胁,无论是美澳联军还是共和军都在战车的伪装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不仅是涂装,还有根地貌所设置的各种伪装网,在高空飞行的侦察机很难发现已经隐蔽的战车部队。

大约三分钟之后,共和军这方面的炮兵即开始向被发现的敌军坦克阵地进行火力覆盖,当美军察觉到他们被发现之后,那些隐蔽在山丘后面的美国坦克出动了,滚滚的黄尘浮现在地来线上,数百辆坦克扬起的烟尘几乎笼罩了小半个天空。

负责美澳联军侧翼防守的第十七装甲师一次性把他们所有的战车都投入到了战场。

“天哪,好多的坦克!中间的是他们的潘兴式……”做了近五年的坦克兵,杨茂臣也从来没有见过敌人如此多的坦克群,在东北或是日本,敌人的战车根本不是共和军的对手。但这一次,三百多辆美式坦克竟然如同狼群一样迎面扑来。

双方在不到1000米的交战距离上展开了一场近乎肉搏般的战斗,美第十七装甲师320多辆坦克与共和军第五十一集团军280多辆坦克在克里克朗以西约十六公里的旷野上展开了一场坦克大战。

随着战斗的持续,作为预备队的第二十九集团军三百辆坦克也赶到了战场,而敌人也将第十四装甲师和澳大利亚第25装甲旅也遣上了战场。而与此同时,第十九集团军和第二十八集团军也与美第1、第10装甲师和日军第五战车师团、澳大利亚第27装甲旅共800多辆坦克展开激战。

而在天空中,双方各出动了800多架作战飞机,7月17日这一天,作为史上规模最大的陆空战斗,必定会永远载入史册。

战场上炮火纷飞,双方的坦克纵横交错,有时甚至会互相冲撞在一起,双方被击毁或是炸毁的坦克遍地都是,在战场上冒着黑烟。在克里克朗南部,美国人装备的潘兴式重型坦克并不多,只有110多辆,而共和军方面,最新的豹式坦克也只有90多辆,双方投入的主要力量还是35式和谢尔曼坦克。但在西部防线,共和军第十九集团军和美装甲1师都装备了双方最新的主力战车,在这片战场,成了豹式坦克和潘兴式较量的主要场所。(未完待续。)

战争与和平 92、战略调整

美国虽然进入战争较晚,但凭借着巨大的技术和工业能力,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几乎拉平了与共和中国和德国之间在军事装备上的一些差距。就装甲技术而言,他们较早装备的谢尔曼式坦克还与共和中国的35式或是德国的五号坦克有着一些差距,其性能甚至不如苏制的T3485,但在总结了苏式坦克、英式坦克和谢尔曼坦克在战场上的经验后,他们在一年的时间里就又重新生产出重达43吨,足以与共和军和德军最新装备的豹式坦克相抗衡的潘兴式重型坦克。

与共和中国相似,美国通用、克莱斯勒和福特三大坦克厂在设计和生产坦克时更多地是考虑到采用标准化配件和流水线式规模化生产,所设计和制造的坦克等装甲车辆更适合大规模量化生产,虽然不如德国坦克那么精致,但却更为简单耐用。

潘兴式坦克所装备的90毫米坦克炮拥有相当不错的贯穿性,其在1000米的距离上能够穿透140毫米厚的装甲,这表明由于坦克火炮技术的发展,到了目前这个阶段,任何坦克都无法抵挡住对方坦克主炮的攻击。。。

坦克绝对是反坦克最重要的武器,步兵火箭筒或无后坐力炮的攻击距离和杀伤力有限,而反坦克炮行动不便,需要预设阵地。对于装甲部队的冲击,应付的最好方式是使用装甲车辆与之对抗。

在双方装备了性能相当的坦克后,战争的结果一般就会更加倾向于双方数量上。也就是工业能力上的较量。

与另一个时空中不同的是,在这个时空,由于在澳洲和非洲需要面对比德日要强大数倍的共和军装甲部队,美国方面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装甲部队的建设方面,其陆军装备的性能也比另一时空同一时期时要增强了许多。

在战争时期就是这样,水涨船高,双方都在全力生产出能够抑制对手的武器出来。

赤红的一轮太阳即将落下,天边火红的晚霞把整个旷野都笼罩在一片血色之中。经过一天的激战,美澳联军向克朗克里退去,整个大地又恢复了沉寂。在这片方圆数十公里的荒原上。到处都是一堆堆被击毁的钢坦克残骸。这些原先威风凛凛的钢铁巨兽有的外表完整,有些则因燃烧扭曲变形,散落成了一堆废铁。

战场上随处可见一具具尸体,场面看来让人怵目惊心。炸毁和烧毁了的坦克遍地都是。残骸旁长长的炮管大部分蜷曲变形。这些原来令人恐惧的黑色凶器,如同被抽去骨骼的死蛇一般,毫无生气。

增援而来的共和军士兵在打扫着战场。一些还算完好、能够修复的坦克被装上大型的平板拖车,一片空旷的场地上摆满了一排排担架,上面蒙着白布,这些都是在这场战役中战死的战友。

克里克朗的战斗,损失对交战的双方来说都相当惨痛,共和军方面被击毁、击伤568辆坦克,而美澳联军方面的损失更巨,一共损失了837辆坦克,这其中包括132辆最新的潘兴式重型坦克。

共和军方面虽然赢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也失去了最重要的突击力量,在其后的十多天里,以第十九集团军为主的南方集群又损失了600多辆坦克。而固守克朗克里的美澳联军虽然也损失了几乎所有的坦克,却为麦克阿瑟赢得了时间。直到8月4日,共和军才艰难地攻克下克朗克里,然而此时,麦克阿瑟已经把在巴布亚和约克角的大部分守军都撤到了汤斯维尔以南,并依托大分水岭构筑了一条坚固的防线,共和军方面失去了一个一举将敌人击垮的机会。

整个澳洲战场又陷入到一场无休无止的拉锯战当中,麦克阿瑟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但澳大利亚广袤的战略空间还是给了他很大的调整时间。虽然损失了大约三十万人,但在收缩防线之后,一百七十多万美、澳、日军猬集在澳洲东南,反而更让人无从下手。

由于没有大的战役机会,双方谁也无法突破对手,陆上的战事反而平静下来,只是偶尔爆发一些局部的争夺战斗,现在整个战场的焦点转移到了海上的争夺之中。

“……目前,我们的任务是巩固在前一阶段所取得的作战成果,虽然现在我们取得的成就远远超出了当初在选择开战时的预期,但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我们没有能力也无意统治整个世界,但却需要建立一个符合我们利益的国际新秩序,需要在占领区内建立一个由我们主导的新型国际关系,这要有别于老的殖民体系。依靠军事占领和强行压榨的旧殖民体系绝不适合于现今的国际形势,建立一个有明确的国际分共和协作的共同经济体系,从而达到共同繁荣的目的,这才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语言、价值观等文明的认同能够更好地促使国际合作,推动经济,不光是资本的投入,语言、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可才能更好地促进交流与合作,才能更为长久地维系这些合作关系。对占领区的一揽子经济恢复和发展计划,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发展教育和文化,只有教育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地掌握先进的技术,促进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

在北京举行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国务总理董云生一字一句地念着讲稿,整个文稿的内容主要是根据总统的授意而整理的,战争进行到现在,很明显感觉到林铄开始有意调整着整个军事战略,由过去的攻势向防御转变。

“我产是需要和平,但英国人和美国人不肯答应,现在需要的是让他们彻底地认识到他们不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共和军总参谋长林镕说道,“美国人现在已经登陆英国,正做着反攻欧洲的准备,但德国人却深陷在俄国!”

“为了恢复占领区的经济,国内计划在1943年开始每年向这些地区投入不低于50亿元的投资和经济援助,其中大约包括每年7亿多元的无偿援助,用于这些占领区的生产恢复和发展。但目前的军费开支已经达到了每年1670亿元,占到了国民工农业总产值的百分之六十,这会进一步加大我们的财政赤字!”财政部长周作民说道,“虽然由于实行了严格的配给制,但这种情况长期持续下去,将会极大地阻碍经济的正常发展。”

“国内的生产情况怎样?”林铄转头对经济部长李铭。

“就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国内工业增长预计全年能达到百分之二十八,但主要集中在军工和造船业,一般民用工业增长只有百分之六点五,反而低于去年的水平。农业生产基本上是与去年持平,增长不会超过百分之二,农业机械和化肥等生产由于受军工生产的影响,反而有所下降。我们正在会同工业部、农业部和商业部协调解决这些问题!”李铭回答道,国内工业生产在战争之后已经增长了一倍多,达到了每年1650亿元,但主要集中在军工生产方面,对于正常的经济发展的民用工业部门,由于受原材料的影响,反而增长缓慢。

“这种情况必须有所调整,在我们的战略进行调整后,军火的消耗会有所降低,但我们要保证飞机和军舰的生产,要想维持在太平洋上的力量均衡,海军各大舰队需要维持至少六艘航空舰,再加上四到六艘机动力量,我们需要维持至少三十六艘舰队航空舰,加上护卫舰队,每年正常的维护消耗就要花费三百多亿元,这海军建起来不易,养起来更难。但要保障在战争中的主动权,海军和航空兵还要大力发展,为了今后长久的利益,大家还要勒紧裤腰带,忍受几年的苦日子。”林铄说道,“我们必须逼迫希特勒与苏俄达成和议,一个受到严重消弱的苏俄存在是符合我们的根本利益的,否则西伯利亚与欧俄统一在一起,迟早就会成为心腹大患。我们需要一个铁幕,把西伯利亚与欧俄分割开来。”

“希特勒在俄国的夏季攻势似乎遇到了麻烦,德国方面正极力要求我们出兵!”外交部长施肇基说道。

“我们从一开始就没有答应他们一起出兵苏俄,拖着他们的援助,等到了冬季,德国人就会遭受失败,也许只有如此,希特勒也会接受我们的和平倡议!”林铄摇了摇头,如果不是希特勒一意孤行,也许能为协约国增强很大的力量,但现在他却要看到德国人的失败。(未完待续。)

战争与和平 93、进退之间

1942年9月初,北欧的海湾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整个海岸都被树木染成了金黄。在但泽港内,静静地停泊着由四艘战列舰为主组成的一支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