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洋天下- 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还有可笑的事;听说总参制定了一个在朝鲜登陆的作战计划;结果38军直接冲过了鸭绿江;搞得日本人全线后撤;这份作战计划也就泡了汤;气得林总长大骂”

几个人聊得正高兴;这时侍应生过来敲门;“先生;船长邀请各位去餐厅共进晚餐;请务必光临”他递上几张十分精美的请帖。

第六章潜航 四、德军中校

方明浩他们四人被安排到了一起;同桌的还有冯·托马中校和一名身材不高;一头黑发的意大利陆军军官;“巴格纳尼中校;原来意大利驻华使馆武官。”冯·托马中校给他们介绍道。

同桌的还有两位意大利作家和记者;多诺万·卢西里奥;罗马教廷所属的《罗马观察报》记者;一个有着社会党倾向的作家。这位作家身材肥大;头发稀疏而且蓬松;戴着一副镶金边的眼镜;说着一口难懂的锡耶那方言。另一位是卡·梅里尼;《意大利》的资深撰稿人;墨索里尼的忠实信徒;著名的法西斯理论鼓吹者。

大家尽管在勉强相互问候一下;但因为陌生和政见不一而很少发表议论;没有人提到政治或是与法西斯相干的话题。

一顿饭吃得十分别扭;方明浩等人匆匆地吃完就连忙告辞;回到了住舱;并没有参加之后举行的舞会。

邮船过了南中国海;行驶在安土纳海域;远远地能望见曾母西沙群岛的海岸。太阳从海面上升起;将半个天空和海洋都染成了一片酡红;船舱里的气温热了起来;把人们都赶到了甲板上来吹着海风。

方明浩独自吃完早饭;到了位于餐厅一角的图架上摆了一些德文书;有些文学方面的;还有一部分历史军事方面的著作。他看中了其中一本名叫《世界大战中的海军战略》的书;于是就把它借了出来。他来到了三层的甲板上;然后找了一张长椅坐了下来;静静地挑出其中关于海上不对称作战理论的那部分论述细细看了起来。

“我可以坐在这吗?”这时冯·托马中校站到了椅子旁边。

“当然可以”方明浩微微一笑;“难得又是人好天气。”

托马坐在了他的旁边;向他手里所拿的书看了一眼;然后笑着说道:“魏格纳将军的书?听说他的那套理论可不怎么受德国海军的待见。”

“哦;不过他的许多见解确有独到之处;当然其中也有很多值得推敲的地方。”方明浩合上了手里的书本说道;经过四五天的航程;大家现在也算是熟识了。

“我是陆军;对于这些海军方面的理论不太明白;不过也看过一些海军战史方面的书;不知道中国的同行们对于德国海军在欧洲战争时期的表现是如何评价的?”托马中校说道。

“一种主流的评论是当初德国的战败是不可避免的;实际上这种失败是俾斯麦时代就已经决定了的。”方明浩说道;“俾斯麦首相给德国人设下了一个死结;与奥匈帝国的结盟是其中最大的败笔;这让德意志帝国同时与俄国人和法国人结怨;不可避免地将面对两线作战和四面受敌的境内。”

“情况有什么不一样吗?想成为一个强国;就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这些;正如你们现在的处境一样;同时与英法俄日四个国家作战。我的天呐;当初我都已经你们是疯子;可事实却证明也许只有这样也能真正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强国。”冯·托马稍微有袖张地说道。

“不;不;情况完全不一样”方明浩说道;“我们无论是从资源、人口或是工业能力上绝不亚于这四个国家的总和;而德国却不一样;它面临的局面比我们险恶得多。它缺少很多重要的战略资源;而且缺少获取资源的海上通道。”

“嗯;很中肯的看法。但在1918年以前海军真的完全没有机会吗?”托马问道。

“也不一定;战争中常常有一些不确定的东西;比如一些战术有可能获得成功;在1916年时德国海军的实力是如此地接近英国人;如果使用战术得当;也许会取得一些战略上的成功。当初我们曾为公海舰队设想过一种战术;即以一艘战列巡洋舰和两到三艘巡洋舰组成多个袭击分队;去攻击英国人的运输线。用这种方法引诱英国人派出主力舰进行围捕;在大大削弱大洋舰队的实力之后;公海舰队再全力出击;与皇家海军进行一场你死我活的主力决战;这样有可能一举夺龋洋的控制权。”方明浩说道;“这种方式与魏格纳将军提出的战术相当接近;当然;如果美国人还是加入进来;无论如何德国也支撑不住。”

“假如……再爆发一场这样的战争;这种战术还能起到效果吗?”冯·托马中校问道。

方明浩笑了笑;然后继续说道:“没有一种战术可以长久不变;随着海军装备的不同;来自空中的威胁越来越大;我不认为这种游击战术还能取得很大的效果。缺少空中支持的战舰;无论多么强大;都会成为海上的靶子。时代不同;海军的战术也再不断地变化。”

“很有意思;我希望在吃晚饭时能请你一块喝两杯;我们再交换一下关于德事战略的看法;可以吗?”冯·托马中校看到有几个人向他们这边走来;于是停止了讨论;同时邀请方明浩一起吃晚饭。

“很荣幸;能与您一起讨论些爱好方面的问题;是件很开心的事。”

这时卡·梅里尼走了过来;对着两人打着招呼:“嗨;刚才收听了无线广播了吗?”

“没有;出了什么事?”冯·托马问道。

“中国的潜艇部队在日本外海击沉了两艘美国货轮;华盛顿方面宣布将对中国进行全面禁运”卡·梅里尼语气里带着兴奋。

“啊?这是要宣战吗?”方明浩问道;对于西方人的思路;亚洲人总是搞不太明白。

“这不一定;也可能是想逼迫你们走到谈判桌上来;这是施加压力的一种方法。”梅里尼说道;“罗斯福想借此让你们让步;也可能是再为战争作准备。”

“我们是同意和谈的啊;问题是英国佬不愿意;而且击沉货船的地点在日本外海;我们已经把这一区域设为交战区;警告过中立国船只不许进入这些海区。”方明浩说道。

“美国人想叫你们退出整个印度和东南亚;然后让英国人再回去。”

“这不可能;我们已经宣布印度问题将会交由印度人民自决;而东南亚的殖民地决不会交还给这些殖民者”方明浩说完赶紧回到住处;去找刘大使打听一下详细的情况。

这个时候已经有很多人来到了刘永清大使的房间外面;而刘大使则正在通过邮船上的电报机;接收着国内的最新指示。

第六章潜航 五、鸭绿江

在朝鲜半岛;共和军第38集团军首先从长甸口渡过了鸭绿江。

在700多米宽的江面上;临时搭建了六条箱式浮桥。天空中下着濛濛细雨;集团军司令李慕岩站在桥头的吉普车旁;目送着数万大军渡过了江面。

坦克、装甲车带着巨大的轰鸣声驶过有形动的桥面;一队队头戴钢盔、背着行囊的共和军官兵或是步行;或是乘在汽车上;向着江对岸涌过去。远处的朝鲜村镇冒着黑烟;一些背着步枪的朝鲜义勇团的战士组织了一些没有来得及逃走的朝鲜民众;举着红旗;站在路边欢迎这些“母国大军”的到来。

虽然自甲午年之后;日本人在朝鲜实行了四十多年的殖民统治;但依然无法割去溶在朝鲜人血液里的中华情节。朝鲜所有的读书人都能够流利地用中文书写文章;而且朝鲜的所有书藉依然在全部使用汉字;实际上日本人在1928年才开始减少汉字的使用量;报纸上开始出现夹带着假名的文章。

38集团军渡过鸭绿江的目标是龟城、泰川和定州一线;目的是截断位于安东、义州一带的日军的退路。全军三个师在过江后分成三路压向东南;第112装甲师直扑定州;113装甲师攻击目标是泰川;而第114机械化步兵师则负责龟城一带的防卫。

防卫长甸口一带的日军第五师团步兵第四十一联队在被登陆的坦克部队突破后;被击溃的日军并没有后退;而是分成许多小股部队利用朝鲜北部复杂的山地地形进行不断地袭扰和阻击;意图拖慢38军的前进速度。小规模的战斗一直都没有停止;有些地区甚至还出现大队规模的日军利用夜间对立足未稳的共和军发起逆袭。

受限于国力而一直不肯发展装甲力量的日军开始尝到他们自酿的苦果;即使是面对只有23吨重的28式坦克;缺少反坦克能力的日军也几乎无力应付;更何况象38集团军这样的重装甲部队还装备有近200辆装甲厚度达到80毫米的35丙式坦克。

共和军的坦克和装甲车发出震撼人心的吼声;炮口喷射着火光;用弹雨和履带辗碎着日本人一次次的冲锋。

112师335团2营剩下的26辆坦克和9辆步兵战车攻占了龟城东南的永平里;在刚刚进行的一长烈的战斗中;335团几乎全歼日军赶来增援的第5骑兵联队。战场上孤零零地四散乱跑着一些失去了骑手的战马;在近乎于一边倒的屠杀中;第5骑兵联队全体“玉碎”;包括小崛大佐在内900多日军被击毙。

而在北线;共和军第3、54集团军也在集安过江;第3集团军正沿满浦铁路向平壤进军;而54集团军则在江界一带清剿日军的残余力量。

朝阳刚在鸭绿江东面的水面上升起;五辆高级越野车在数辆轮式装甲车的护卫下;驶出了到处是残垣断壁的安东城。到了江边的铁路桥旁;从车上陆续下来一批肩膀上金光闪闪的共和军高级军官。

“这桥什么时候能修好?”亲临前线视察的总参谋长林閒看着被日军破坏的鸭绿江铁路桥向东北战区后勤司令张策原问道;江面上;工程兵们正在紧张地抢修着这座铁路大桥。

“最少还需要三天的时间;倒是满浦的铁路桥没遭受大的破坏;已经能够通车。但朝鲜境内京义铁路和满浦铁路都被日军破坏;要想恢复通车至少得要两个月的时间。”张策原说道;现在整个鸭绿江一线的日军全线崩溃;大部分日军退入朝鲜东部的山区地带;现在反而整个大军的后勤保障成了拖累全军的大问题。

“命令部队在清川江一线暂时停下来;另外大量招募本地的朝鲜劳工抓紧抢修公路。”林閒说道;然后瞪了一眼站在身旁的杨宇霆一眼;“这都是你惹出来的事;修路的事就由你主要负责。”

“林总;这事不能怨我吧;谁知道日本人这么不经吓唬”杨宇霆报怨道;西尾寿造还真是狡猾;在眼看伏击不成;当晚就全军撤出了战场;一口气跑过了鸭绿江;让他精心准备的包围圈根本没起多大作用。而且随着38集团军和第3集团军渡江;日军放弃了鸭绿江一线的防卫;继续后退;并炸毁了沿线的所有铁路和桥梁等;受到后勤困扰的共和军不得不放慢脚步。

由于日军后退;加上又从本土增派了兵力;总参谋部原来制定的登陆作战计划也无法实施;只能沿陆路向前推进。

后勤一直是共和军饱受困扰的主要问题;一直伴随着共和军装甲化和机械化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能够保证前线的物资供应。一个装甲师在作战期间每天消耗的物资高达500吨以上;这就需要每天有一列满载的军用列车在后面来保证其物资供应;而一个机械化步兵师每天也至少需要300吨左右的物资供应。

目前前线的物资补给基本上是依靠日本人修建的满浦铁路;但仅靠这条铁路再加上公路运输;每天只能保证15个师的物资供应。如果想尽快解决朝鲜战场的日军;则最少要投入40个师的兵力;这也是作为总参谋长的林閒亲自赶到安东前线视察督促京义铁路修复进度的主要原因。

“林总;咱们什么时候进攻金州和旅顺口;这可是块难啃的骨头?”陈调元问道;他是旧北洋系的人员;军事才能平平;不过协调协调各种关系却很拿手。

“难啃我们为什么要啃;就留着那;留两个集团军监视他们就行。”现在辽东半岛的局面十分怪异;关东军七个师团缩在普兰店以南构筑了严密的防御工事;但也无力在平原地区对共和军装甲部队发动攻击。共和军也无意向其发动攻击;梅津美治郎只能困守金州;关东军与本土的联络包括海路都完全被切断。

“我们现在已经完全掌握了黄海的制海权;是不是可以通过海路对前方进行补给。”杨宇霆说道。

“这个总部已经在考虑之中;不过日军在朝鲜和本土的飞机还是有相当的威胁;还需要过一段时间。”林閒说道;“最近的国际形势对我们极为不利;总统要求尽快解决日本;大家心里都要做好准备;搞不好牺牲会很大。”

“为国牺牲是做军人的本分”杨宇霆说道。

“说得轻巧;每一个士兵都是爹娘的骨肉;不到万不得已;我们不会轻易拿战士的生命去拼;这点大家要记住。”林閒说道;“否则即使打了胜仗;看到那么大的伤亡数字;总统的脸色也不会好看;不骂人就算不错了。”

他说的倒是实情;共和军在火力输出和弹药消耗方面甚至还要高于以装备重型火炮和冲锋枪数量而闻名世界的苏俄红军。

第六章潜航 六、彷徨的东京

一场热带风暴席卷了半个日本;辩雨过后;整个东京都到处是一片狼藉。由于两年多的战争影响;加上共和海军潜艇部队越来越严密的封锁;整个东京街头市面萧条;商店的柜台里也没有几样商品。原来各种花样繁多的食品早已不见了踪影;由于实行了严格的食品配给制度;日本的粮食恐慌还不是特别严重;但人们还是从越来越少的食品定量中感觉到正在同支那人所进行的“圣战”前景并是如报纸上吹嘘的那样顺利。

最新一轮的动员令公布之后;大街上很少能再见到身穿平民服装的年青人;偶尔能见到一个;基本上是身穿旧军装;要么拄着拐杖、要么断了只手或半只胳膊的伤残退伍军人。从十七岁到四十八岁之间的成年男人几乎全都穿上了军装;工厂和农村缺少劳动力;原来呆在家里的女人们成了劳动大军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一辆黑色的佯兰轿车驰过落叶飘零的街道;陆军大臣畑俊六神情冷漠地看着车外;街上的车辆很少;清冷的街面上早已经不见了战前的繁华。

战争的进程大大出乎他们这些决策者们的意料;在两年多一点的时间里;一向被日本军人瞧不起的支那人却横扫整个东南亚、南亚;又在中亚又迫使俄国人退出了这一地区;英、法、俄国被远远地逐出战场之外;整个东亚只剩下一个日本在独力承受着中国人辩雨般的攻击。

在战前以为抱上了英国人的大腿;能够在这场战争里大捞上一把的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