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在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飘在大唐- 第1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比这更多的时候,选出两队,也有可能。”江夏王摇着头,说道,“这些卫士都是世袭的兵户,虽然老子能打仗,儿子不一定就健壮。”江夏王一边说一边回头看了一眼英俊小将,似笑非笑。

英俊小将知道他在揶揄自己,不服气地说道:“江夏叔,要不要我下去试射一下给你看看。”

江夏王忙笑着摇了摇头:“这些天来,你专找最壮的健儿挑战,还不够过瘾么。莫要再下去捣乱。”

英俊小将停下步子,回头一笑:“我不过说说而矣。”

“圣上对你们这些小犊子太爱护了。当日圣上作战出生入死,从不畏惧,却从来不肯让你们这些皇子去征战。这次肯放你出来,定是你百般哀求……”

英俊小将嘿嘿一笑道:“别忘了我是被贬到军中的。”

“贬?”江夏王站起身来,打了个舒张,四下看看,抬腿向山上走去,“我怎么听说,有人想要‘将大唐文明传递四夷’”

英俊小将嘿嘿一笑,跟在他后面,向山顶走去。

……

“江夏叔,你就答应我吧。”李愔追在江夏王李道宗身后,嘻皮笑脸地说道。

“好好的果毅都尉你不当,当什么火长?”江夏王无奈地说道,“你是嫌圣上对你的‘贬斥’还不够低?”

李愔并不说话,只嘿嘿的笑:“反正现在还没到正式打仗,等正式出征的时候,叔父不给我一个营的兵力,我可不依。”

“既然你想当将军,干嘛非要去当这个火长?”江夏王回头看了他一眼,奇道。

“嘿嘿,”李愔笑道,“我只是想看看如果不是靠着身份关系,我能不能升迁到现在的位置。”

江夏王冷“哼”一声,笑道:“我看你是被那个丫头惯了迷魂汤。不靠身份?你要真想从底层一步步往上熬,得建多少功才能达到?当年圣上一出战便是将领一军,可不是什么火长。再说以你的身手和能力,当这个都尉已绰绰有余,干嘛非要给自己找不自在。你不好好帮我选兵练兵,哪有那么多时间给你浪费。”

“反正还早,叔王给我一个月的时间,看我能不能从火长升到旅帅。再说了我从来没有带兵的经验,虽然这些日子跟着叔王学了不少,但总是经验尚浅。叔王交给我这个半吊子去练兵,真的放心?”

“放心我有什么不放心,你自小喜好读兵书,你府上那些卫士没事拿来被你操练,还不是经验?再说有苏定方苏将军在,让他教你,我有什么不放心。”

见说了半天,江夏王总是不许,李愔脸上有些悻悻,十分的扫兴。

李道宗抬头向远处看了一会,想了想,自语道:“这个法子却也不失为一个好法子。你想尽快熟悉作战的队伍,真得深入下层才好了解。”

转头看了一眼李愔,说道:“怕了你了。给你十天时间,你如果不能从火长升到队正,就别怪我不客气。到时候我真得考虑是否带你去打仗,免得成为累赘。”

李愔大喜,跃身空翻一个跟头,大笑道:“好,一言为定。如果连一个队正都当不上,我还当什么将军”

“既然你想熟悉兵阵,先跟着苏将军到太行山里去练步兵。我还要到赵州去选兵,等我回来,你再跟我练骑兵。”

“怎么去练步兵,我想去骑兵队?”李愔急道,“骑兵才是大唐的精锐。”

“不要小看步兵,一支好步兵,足以成为骑兵的克星。”李道宗看了他一眼,正色道,“到辽东作战,不比草原。山地较多,只怕骑兵反不如步兵管用。”

“法曰:‘易地则用骑’,‘步兵与车骑战者,必依丘陵、险阻’。正是这个道理。李愔谨尊叔父教导。”李愔忙敛了笑容,行礼说道。

“好了。知道你兵书读了不少。你先去苏将军那儿去报到吧。”江夏王李道宗挥了挥手。

李愔行礼别过江夏王,往山下走去。山下五百步远的地方,苏定方将军正在点兵。

“等一下。”李道宗又喊住他。

李愔一愣,以为江夏王又反悔,刚想要找理由反驳。却见李道宗从袖中抽出一封书信,说道:“差点忘了,宫中有书信来。应当是杨贵妃给你的信。”

“书信?”李愔一喜,笑道,“只有一封?”

“还要几封?难道本王的使差是你的邮差?”李道宗没好气地说道。

李愔接过书信见果然只是母亲写的,不见杨悦的回信,脸上不由挂满失望之色。

李道宗戏道:“难怪人说‘娶了媳妇忘了娘’。你还没有娶那丫头,没见到那丫头的书信,只看到母亲的书信,竟然没有一点喜色。”

李愔尴尬一笑:“谁说我没有喜色,我高兴得很。”

“嘿。真不知你是为了那个丫头才想打仗,还是真想打仗”

“自然是真想作战我要做一个英雄,像父皇一样的英雄。”李愔大笑着拿了书信走开。

“像圣上一样。”李道宗眼中充满了笑意,“嗯,说得好,有志气。”

回头看了一眼站在山腰处的冯文瓒,招手让他过来。

“江夏王。”冯文瓒走上山头行礼说道。

“你去准备一下,跟蜀王一起去苏将军那儿报到。”

“苏将军?”冯文瓒奇道,“蜀王不是要跟将军去赵州么?怎么又要跟苏将军去山里?”

“嗯。蜀王想先去学习步兵练法。”李道宗说道。

沉吟一下,突然问道,“你是圣上百骑中的骁将,为什么圣上特意派你跟蜀王到军中?”

“蜀王被贬为果毅都尉,圣上派禁卫亲自督察。”冯文瓒忙行个军礼正色说道。

说完又笑了笑,言道,“圣上不过是派我来保护蜀王。要不也不会派我来,圣上知道我跟蜀王关系好,蜀王真要有什么怨言,我定然也不可能上报。”

李道宗眼中闪过一道笑意:“好。你明白就好。蜀王要去苏将军军中,你跟他一起去吧。”

冯文瓒点点头,忙回营中去牵马。

“哈哈哈……”半山腰突然传来一阵笑声。冯文瓒回头去看,见是蜀王。

李愔看了杨贵妃的书信,信中数落他不要为难杨悦,杨悦不肯嫁给他,自然有她的难处……说杨悦看了他的书信哭了,李愔心中却乐开了花。

“你肯为我哭,你到底还是喜欢我。”李愔乐观地如是想,纵声大笑,“你心中一定也想我。等着我,我一定会做一个英雄……”

不过,真实的情况与李愔的想法却有些偏差。

杨悦默默地坐在假山石上,静静出神。

想的却是杨豫之,她发愁杨豫之到了安西都护府,是否会受到郭孝恪的报复。

李愔那里没有这些担心,自然也不用她多想。

李愔明义上虽然是被贬到军中,实际上是他自己的要求。那晚在这个地方,二人的谈话尤言在耳。虽然李愔说要当一个英雄,然后要求到军中去。但杨悦知道他一向有随军征战的想法。当日在蜀王府中谈起辽东之事,不只李愔,还有尉迟洪道,包括李贞,还有她自己,都高昴地唱着军歌,想去辽东出战。还说过要将大唐文明传递四方……

“你怎么坐在这儿。”突然身后一个声音,打断了她的胡思乱想。

第一百三十五章 身世传奇

大内,两仪殿。

群臣宴乐。

李世民生性豪爽,喜爱交友谈天。他的一生到是有很多时候是在两仪殿中,与群臣边吃酒边谈论国事。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天下新闻》,抬头望向坐在一旁的房玄龄,笑道:“这篇‘情爱论’中说:真正的情感应该是两情相悦,应该是一生一世的相爱……不会是卢夫人的手笔吧。”

卢夫人是房玄龄的妻子,听了李世民的打趣,年近七十的房玄龄,捋一捋已花白的胡须,笑道:“拙荆虽然粗通文墨,平日好妒,但还没有达到这种理论的高度。”

李世民悠然笑道:“卢夫人也差不到哪去。喝醋一事,只怕会成为千古经典。”

殿中诸臣不由哄然而笑起来。

“吃醋”一词正是由房玄龄的妻子卢夫人而来,算是贞观年间的一个经典笑话。也是在两仪殿群臣宴乐之时,众人说房玄龄惧内,房玄龄反驳。李世民便送了两个美人给他,他勉强收下,却不敢回家,最后还是尉迟敬德为他撑腰送回家中。结果房夫人不干,李世民亲自劝解,拿了一坛子醋来,说是毒药。让卢夫人在毒药与美人之间选择,结果房夫人很彪悍,拿起“毒药”一干而尽。李世民无奈,表示怕了卢夫人,再也不敢提美人之事。

“前些天,臣也看了一篇‘发乎情何错之有’的文章。说‘情爱应当自由,幸福的婚姻应该首先是‘发乎情’,而后才是‘止乎礼’……这个论调到是卢夫人的知音。”司徒长孙无忌在一旁开玩笑地说道。

房玄龄纳纳不言,自从“吃醋”一事后,再也不敢向夫人“挑衅”,只好任由众人说笑。

“那篇文章朕也看过,跟这篇文章一样,也是出自‘自由之子’之手。”李世民问道,“这个‘自由之子‘是什么人?”

“我看定然是个女人。”

“一定是个十分好妒女人。”

……

群臣纷纷议论,这两篇文章大家都不陌生。前一段时间因为“八议”的事儿,大家反而将那个“发乎情何错之有”一文放在了一边。今日这篇“情爱论”,跟那个“八议”一般,引起了众人议论。不过众人大都各自发表意见,只当作宴乐之余的笑谈。

杨悦如果知道,只怕要拿头去撞南墙。在古人眼中,所谓“情爱自由”,“两情相悦”的“爱的唯一性”,不过是“好妒”而矣。拿来与前朝的独孤皇后、当朝的房家卢夫人之流相提并论。

太子李治听了,心头一个人影闪过。

“如果不是两情相悦,便是合乎礼法,不过是繁殖之意,与牲畜何异……”那个不知名字的少年如此说过。

不自觉地说道:“不见得,也许是个男儿。”

李世民听了哈哈大笑:“男儿岂有不认为女人越多越好之理?”

李治摇了摇头:“儿臣觉得,文中所说,其实不无道理。两情相悦,才是人道。否则不过是出于繁殖之意,与牲畜何异……”

“人道?”李世民笑道,“多几个女人,难道便不能两情相悦了?繁殖难道不也是人道?真是孩子气。”

“难怪太子会只宠爱萧良娣……”薛万彻一向愚直,说话不经大脑,在一旁大笑着说道。

众人听了,又是一阵笑。

李治一向不长于辩驳,一时无言,涨红了脸,不再说话。

“薛将军不同意文中所说,如何不多娶几房妻室?听说薛将军可是正急着生儿子……”窦奉节任左卫将军,见太子受窘,出言笑向薛万彻说道。

他的妻子是永嘉长公主,薛万彻刚刚新婚,妻子是丹阳长公主,二人同是驸马“担挑”,说起话来比较随意。

薛万彻刚刚新婚,正与丹阳长公主火热,见说嚷嚷道:“我生儿子自有公主,不用找别人。”

众人听了,复又一阵笑,这次是笑向薛万彻,殿中笑声更是格外响亮。

“万一辽战开始了,薛将军还没生出儿子,岂不耽误了大事儿?”窦奉节继续挤兑他。

“谁说我生不出来,放心吧,包准误不了事儿?”薛万彻瞪窦奉节一眼,急着争辩。

“你怎么包准?”窦奉节嘿嘿一笑,坏道。

“我每晚都跟公主那……加把劲便是。”

薛万彻说话猛浪,两仪殿上群臣早已笑得东倒西歪。便是李世民也哈哈大笑。窦奉节原本便是想引他说些笑话出来,已笑得喘不过气来。

殿中值守的宫女也被这个猛张飞逗得掩面而笑。

薛万彻睁着一双圆眼,看到众人大笑,才住嘴,咧开大嘴跟着嘿嘿傻乐。

……

群臣相欢,宴乐散去,李世民微有些醉意,大笑着从两仪殿出来,一路往咸池殿。

走到通往咸池殿的升仙桥,远远看到北海池北岸的假山石上坐着一个人影,很熟悉的人影。便悄悄地走了过去,见她一直望向水面,一动不动的沉思。看了片刻,禁不住出言相问。

……

杨悦回过头去,见是李世民,忙起身行礼。

李世民示意她坐下,自己也拣了块石头坐了下来。

杨悦有些奇怪地看了看他,一个皇帝如此随意,在她后世的想象里似乎根本不可能。

“想什么?”李世民问道。

“我在想,圣上坐在石头上跟坐在龙椅上有什么不一样。”杨悦微微一笑,说道。

“有什么不一样,你不也坐在石头上。”李世民笑道,“朕是问你刚才在想什么?呆呆出神,朕走过来你却没发现。”

“我在想,豫之会不会被郭刺吏报复……”杨悦随口答道。她这样说的时候,眼珠一转,心中盘算着是否请李世民直接下道旨意,叮嘱那郭孝恪不要对杨豫之下手。

李世民虽然明白她的心意,却没有接腔,笑了一下,反问道:“你好像十分关心豫之。”

杨悦反吓了一跳,心下微惊,这些天她为了杨豫之的事儿前后奔波,甚至几次亲自向李世民说情,连发誓赌咒都用上了,打包票说杨豫之不是故意要杀死郭孝慎,虽然李世民笑她有些孩子气,不过还是表示相信她。然而这样一来,却正好说明了自己对杨豫之关心过度。而杨豫之与长安公子的感情深厚,这一点似乎很多人都知道。“长安公子”入宫当了才人之后,杨豫之甚至曾软磨硬泡的让李世民答应他进宫去见了“武才人”一面。

虽然杨悦让武眉儿尽力表现地十分关心杨豫之的案情,并且在李世民面前替杨豫之说好话。但终归不如自己这般为杨豫之奔波、痛心……

“豫之是我的兄弟。”杨悦笑了一下,说道。反正她姓杨,与杨豫之是兄弟很正常,别人似乎更不会想到其它方面,“何况‘长安公子’极力拜托我,我怎会不关心。”杨悦眨了眨眼,笑着看了看李世民。

武才人是“长安公子”这件事儿,宫中虽然没人知道,但杨悦知道,李世民也“知道”。

“长安公子?”李世民笑了,看了杨悦一眼,突然问道,“一直不知道你的父母是谁,只听你师父说起过你是她的子侄辈,不知是哪一位?”

“哪一位?”杨悦唬了一跳,自从来到这个时代,还是第一次被人直接问起来历。以前“长安公子”一直以杨夫人义子的名义出现。现在杨悦以谁家子弟为名?来历不明?这可是个大问题。

首先,不能再说与杨夫人有关,否则她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