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在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飘在大唐- 第2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她们”是谁?“她”是谁?“你”是谁?“我”又是谁?什么是“像我又像她”?杨悦心下疑惑,却没有出声,只静静地等着下文。

老人却没有下文,反缓缓地转身离去。

“这东西留给你。我没能守住它,天下大乱;但愿你能——让天下太平。”老人渐去渐远。

杨悦这才发现手中多了一样东西,沉甸甸地不知是何物。

杨悦满心疑团,却并没有追上去问,她只觉得那老人不想任何人打搅。

迷雾中渐渐透出白光,越来越亮,在晨曦中漫漫地变一团团白气,弥漫在江上。远处的青山渐渐透出影子。

杨悦模模糊糊中似是看到不远处有座山丘,或者不是山丘,只是一个巨大的土堆。土堆前面一块石碑。杨悦突然意识到那不是土堆,忙走过去看,碑文上写着五个大字:“隋炀帝陵”!

原来这里是雷塘,隋炀帝的陵寝。

杨悦骇了一跳。难道昨晚的老人是隋炀帝杨广?然而怎么可能?隋炀帝早在三十年前被宇文化及弑杀……

难道不过是一场梦?然而杨悦看看手中的东西,知道不可能是梦。

那东西是用一块红绸包裹,打开包裹里面是一个精美华贵的盒子,方方正正,雕龙祥云。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枚玉石印章,蟠龙为钮,凤鸟鱼纹为饰。

摹然,杨悦心头一跳。“传国玉玺”?难道它是传说中的传国玉玺!

“受命于天,即寿永昌”!

杨悦忙翻转玉章,上面有八字大字。是篆书,而且是虫鸟篆文。杨悦本不识的,但却见过这个“图样”。大兴宫中有一枚,一模一样,然而那一枚却是李世民仿制的“受命宝”。

真正的“传国大宝”本是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命李斯用和氏璧雕成。以后各代皇帝以得此物为信物,象征天命所归。然而自隋炀帝被弑之后,大宝一直下落不明。

杨悦望着手中的玉玺,再无异议,昨晚见到的老人定是隋炀帝杨广。不会是梦,当然也不可能是鬼。鬼怎么可能会变老?想到那个悲伤的老人,杨悦突然意识到什么。他竟然还活着,隋炀帝竟然还活着?!

杨悦不禁为自己这个想法吓了一跳,望着陵墓呆呆怔住。

第三百六十一章 平叛1

一时间杨悦千头万绪,终于明白了老人的伤痛。

平南陈,扫漠北,统一天下;修运河,通西域,功比千秋。雄心壮志,大业已成,他本应是垂史千古的君王。然而天下大乱,竟然被自己的侍卫弑杀,最后落得一个“炀”字……

暴天虐民为“炀”,荒淫无道为“炀”。而他杨广美姿仪、通音律,文学才情无一不精,文治武功无不建树……本是丰功伟绩,只一个“炀”字,对于他何其可笑!可悲!可叹!

试问何人会不伤?何人会不痛?一个心高气傲之人,自比平常人等更能体会这种伤痛!

晨光渐起,迷雾散落,远山江水渐渐清晰,陵墓青青已长满草迹。

杨悦思绪万千,感慨不已。望着手中的“传国玉玺”,渐渐体会到隋炀帝的心思。

如今江南叛乱,杨悦到江南是为了平叛。而“阿难弟子”乃是弥勒教人,弥勒教向以隋之遗民自称。所以江南叛乱说起来与隋炀帝不无关联。然而他为何反将“传国玉玺”给了杨悦?希望杨悦平叛成功?

“你很好。她们只像她,你像我又像她,很好,很好……”仔细回味隋炀帝的话,杨悦渐渐明白过来。

“她们”是谁?大概是指“西天圣母”,或者包括“阿难弟子”。而“她”自然是指西天圣母的母亲“千叶公主”。

千叶公主一生活在仇与爱的煎熬之中,不肯放开国仇家恨与杨广相爱相守。而西天圣母念念不忘的何尝不是隋之国仇,隋之家恨?“阿难弟子”如今做“女皇”不也是因为挣扎在爱恨情仇之中?“她们”的确像“她”,像极了“千叶公主”。放不下恨,所以爱只能带着伤痛……

而杨悦从样貌上,正如西天王当日在古墓中所言,不只双目极似杨广,而且与千叶公主也有几分相像,所以杨广说她“像我又像她”。从性情上,杨悦从来没有什么国恨家分之念,更没有什么爱恨纠葛。所以杨悦放得下,看得开,心中想的念的不过是“太平”二字。

然杨广未死,大业十三年天下大乱,当日尚忠于大隋之臣民并非少数,他若想过复仇或者东山再起,何用等到今日?他将多年的抑郁只化作一声叹息,自然是早已将江山放下。

所以他将“传国大宝”给杨悦,一句“我没能守住它,但愿你能……让天下太平!”是在告诉杨悦平定江南叛乱,还天下一个太平!

朝阳已升起半竿,迷雾散失殆尽,阳光斜落在隋炀帝的碑石上,泛出光芒。杨悦呆呆望着“隋炀帝”的墓碑上的光亮,突然间从腰间抽出“紫电”宝剑,向墓碑上划去。

“少主,你在做什么?”身后传来武权吃惊的叫音。

杨悦不答,也不头回,只一剑一剑向那个“炀”字砍磨。

“呵呵,我看你家少主定是疯了。”另外一个清脆地怪笑声响起,却是刚刚与武权一起走过来的少年发出。那少年不过十二三岁,头顶九阳冠,身着八卦袍,背后斜插一把无刃无峰玄铁剑。一幅道帽岸然,面上却极是滑稽好笑,正挤眉弄眼望着杨悦。

武权看看那道袍少年,又看一看杨悦“疯狂”模样,不由也有些迷惑。暗道:“难不成少主当真伤心气怒之下迷了心窍?”正在不知所措,突然,目光落到杨悦身边的红绸包裹上,身子竟不自觉地震了一震,眼中露出一丝难以捉摸的古怪。

“这个字不公平!”直到将那个“炀”字抹平,杨悦这才回过头来。

“不公平又能如何?”刚才怪笑的道袍少年,眨了眨眼向杨悦再次怪笑道。

“总有一天,我要还给他一个公正的评价。”杨悦抹了抹头上的汗珠,微微一笑,扭头看向那道袍少年,似是微有惊讶,转口问道,“你怎么来了。”

“我怎么不能来?”道袍少年的笑声更加响亮,“这儿又不是你家的地盘……不对,这儿虽是你家的地盘,难道我就不能来作客?”

杨悦望着那少年滑稽地笑脸,也不禁嘿嘿大笑起来:“我没到龙虎山找你算帐,你反到自己送上门来,再好不过。”说着上前一步,顺手在那少年头上轻轻一拍,笑道,“几年不见,你到是长高了不少。”

原来那道袍少年正是天师教主张恒,当年在五台山,杨悦曾与他联手救助李治,也一举将天师教的叛逆除去。虽然多年未见,交情却在。一见之下,心中大喜。

“嗨,别动手动脚,成何体统。”张天师被杨悦拍头却极不乐意,忙正了正衣冠大叫道。

见他一幅孩童模样,偏人模人样地学着老气横秋,杨悦不禁被他逗得大笑。

张天师白了她一眼,气恼道:“愧得众人说你伤心得要死,十分担心,原来你却是在这儿偷偷自乐。”

杨悦笑声未落,神色不禁一滞,想起昨夜之事,不由心头黯然。武权看到,忙向张天师大使眼色。张恒也自知失言,吐吐舌头,不再多言。

落落片刻,杨悦摇了摇头,淡淡说道:“无妨。”想到隋炀帝的心伤,自己那点小儿女的伤痛简直不值一提。何况如今她还有许多正事要做,哪里有心情伤心。再者只怕“阿难弟子”正是要她伤心,好让她无心江南战事,她若当真伤心不已岂不恰好落入贼人圈套!

“我若伤心,岂不让他人得意!”想到此,杨悦不由望向远处,一声长笑。

张天师拍手笑道:“我就说吧。隋国公主岂是一般女子,何用他人劝解,偏他们胡乱猜想,白白瞎担心。”

杨悦这才明白原来众人不知怎么会遇到张恒,是请了他来开解自己。然而情感之事说起来潇洒,如何又能作到。杨悦也不过是有更重要的事做,一时强自压住心头抑郁,不去想它罢了。只是张恒毕竟年幼,对男女情爱不甚了解,还以为杨悦当真放下。

只武权悄悄看到杨悦眼中闪过一丝痛意,却强自呵呵一笑,心下黯然。

杨悦不愿再多说此事,只点了点头向张天师问道:“你怎也在扬州?”

“我不过是受人之托,看看有什么可以帮忙之事。”张恒这才正经答道。

“受谁之托?”杨悦不禁奇道,“难道是孙思邈孙真人让你来帮我?”

“怎么又是孙真人?难道你至今还未找到他?”张恒摇头笑道。

“张天师画符历害,出谜也出的奇妙。本公主至今还未想出迷底,又到哪里去找?”杨悦没有气地道。

“你不是已去过峨嵋山中找他,难道没有找到?”张恒反而奇道。

“果然是在峨嵋。”杨悦不由呵呵大笑。当日若非依了小儿心性去猜,还当真猜不出那个“往你额头上看”,那迷底竟是“峨嵋”山。然而杨悦在曾在峨嵋山中遍寻不见,不知孙思邈又去了哪里?

“你当真还没找到孙真人?”张恒突然神色有些凝重,皱了皱眉,跺脚说道,“呀!若他被那人先找到,只怕会有些麻烦。我让他早日告诉你真像,他偏不……”

“什么人也在找孙真人?真像是什么?难道你也知道?”杨悦见说心头一震,不由抓住张恒手臂急切问道。

“这个,这个。”张恒干咳两声,突然左摇右晃,脚下步伐如出灵蛇,却是一个五行六丁步法,甩开杨悦,已躲到二十几步开外,干笑道:“孙真人说了,此事十分机巧,现在便是告诉你你也不会信,到了该你知道的时候你自然就会明白了。”

“难道孙真人当真遇上了麻烦?谁会找他麻烦。”杨悦暗惊,失声叫道。这些年自己四处寻找孙真人不见,难不成当真遇上什么麻烦?

张恒却眨了眨眼,笑道:“你不用向我套话。孙真人若当真被那人找到,那人若要为难孙真人,最终只会自作自受。若那人当真聪明,必然不敢对孙真人怎样。”说着突然转头向武权笑嘻嘻地道,“你说是不是?”

武权怔了怔,似是莫名其妙,又似是正在失魂落魄,纳纳不言。

杨悦见张恒如此谨慎,知道他虽然年幼,却极是机敏,他若不说逼他也无用,只好摇头作罢,不再多问。

看看唐冕,已近卯时三刻。春风渐渐和暖起来,塘边的琼花正在怒放,被风一吹,如雨一般纷纷飘落。

虽然知道这陵墓之中并没有隋炀帝,杨悦还是端端正正的向陵寝拜了几拜,将“传国玉玺”揣到怀中,这才转身与张恒、武权一同向陵外走去。

三人走出寝陵,见薛仁贵带了众卫已等在陵外。只是不见冯文瓒踪影,想来冯文瓒与李愔在一起。也不多问,只道:“既然扬州无事,我这便去找扬州刺史房仁裕,向他调些兵马,咱们今日便往睦州讨贼。”

薛仁贵见杨悦面上淡淡,看不出悲喜。悄悄向武权递个眼色,见武权缓缓摇头,不敢多言,对李愔更是只字不敢多提。跟在杨悦身后往扬州府衙去找房仁裕。

第三百六十二章 平叛2(兵不血刃)

扬州刺史准确地说应该称为“扬州长史”,只因扬州乃是大都督府建制,都督一职原由陈王李忠遥领,并不务实。如今李忠已立为皇储,更加不可能到扬州。因而扬州长史才是扬州最高地方官,兼有刺史之责,其职权不下一般上等州府的刺史。

房仁裕正是扬州长史。他与房玄龄乃是远族兄弟,原是王世充手下,后投唐为李世民重用,乃是一员老将。

杨悦出京之时,李治早已飞驿传谕给淮南江南二道各州刺史,悉听杨悦调遣。房仁裕早已想到杨悦必会到扬州调兵,因而早已准备妥当。闻知杨悦到了扬州,更是一刻都不曾耽搁,聚齐人马,亲自带兵跟杨悦往江南道讨贼。

出城南行至瓜州渡口,冯文瓒才归队。远远看到渡口处有一个人影,定定站在水边一动不动,杨悦知道大概是蜀王李愔,却无心理会,率兵马不停蹄直往睦州而去。

刚刚进入江南道便得到战报,得知吴王李恪与东天王出师即捷,已帅兵攻下歙州,贼将章叔胤已落荒逃归睦州。杨悦虽知东天王乃是江南弥勒教护法天王,对教中事务以及狂药必然熟知,却也没想到出师即捷,心中大喜。

待行到了湖州时,又得知原本围攻懋州的贼将童文宝听到歙州战败消息,竟无心恋战,也退归睦州死守,愗州之围竟是不战而解。

杨悦没想到贼众竟然如此易于,反而有些纳闷。一面勒令懋州刺史崔义玄、吴王李恪往睦州进发,一面传令诸路兵马不可冒进,待她到了睦州再一齐攻城。

捷报频传,士气大震。

第四日傍晚时分,杨悦带兵到达睦州,李恪与崔义玄已齐聚城下,将睦州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待见到李恪等人,得知歙州一战果然全仗东天王之功。原来贼将章叔胤趁李恪等人刚到歙州城下,立足未稳,当晚劫营。不想东天王使用火攻,事先埋伏好桐油火引,引众魔兵进了兵营,趁夜放火,众魔兵虽然刀抢不入,却敌不过火势。章叔胤见势不好,只身逃走……

众将听了心下豁然,原来魔兵怕火攻。即然找到对方弱点,自不用再怕,小小睦州城指日可下。众人均是大喜,无不交口称赞东天王。

东天王却一直郁郁,不见一丝喜悦,反愁眉不展,情绪极为低落。杨悦看到不禁暗暗纳闷。待众将退出,独留东天王仔细问询。

东天王讷讷,突然纳头拜道:“属下请公主降罪。”

“降罪?”杨悦大奇。

“歙州一战,死伤惨重,我……我之罪也。”东天主眼中突然闪出泪光。

“刚才吴王不是说没有折损一兵一卒,何来死伤惨重……”杨悦大奇,说了半截,却忽然住口,恍然明白过来。

官兵虽然没有折损,贼众却死伤极重。然而“贼众”虽然跟随“阿难弟子”叛乱,终久乃是弥勒教众。东天王身为弥勒护法天王,自己教众死于自己之手,难怪心中极为难过。

“章叔胤那斯置教众于不顾,自己逃走。众教徒失了领头大将,又在狂药作用之下,不知逃走,竟然活活烧死,超过万人……”东天王嘴角抽动片刻,声音已有些暗哑,沉声道,“此实为属下之过,还请公主降罪。”

死伤过万,杨悦也不由倒抽一口冷气。当年辽东之战,战亡二千多人,李世民已心痛不已。小小一个歙州城竟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