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帝国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帝国崛起-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九族的罪过,你怎么就不明白呢?”

荣禄走上前两步,低声说道。

“我若不来,岂不成了叛军?辛辛苦苦为大清练就了一支精兵强将,到头来却要顶个叛军的名义?”

张野不怒反问道。

其实今日的情况他早就料到了,从出征的那一刻就知道了,原本还有些担心,但是事情既然都已经发展到了现在这种局面,也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叛军总比砍头好吧?你又不是不知道太后想要什么?把军队交出来,以你的本事,到了国外也依旧可以过的很好,何必吊死在一棵树上呢?”

荣禄继续说着。

其实跟张野说这些,荣禄也只是觉得拿了张野那么多的好处,到头来却要亲手了结他,心里面多少有些愧疚。

况且张野并没有做错什么,这半年以来一直都中规中矩,从来不曾有过抗命的表现,但就是这样一个人,虽不敢说忠心耿耿,但恪尽职守却是跑不掉的。

要怪就怪张野太聪明了,训练的军队太让人眼馋了。北洋新军那边有李鸿章顶着,太后也不敢轻易的去动他,再者还要牵制张之洞的南洋新军。

恰逢这个时候却蹦出来个张野,阴差阳错的被荣禄看中,并且带到了北京,成为了近卫军的首领。

国内有三支新军,却没有一支掌握在皇室手里,这让慈禧如何能不着急?这次张野败就败在根基不稳,背后没有靠山上。

不错,平时的时候荣禄的确能给张野当靠山,可在这种事情上,荣禄必须要站在满人的立场,否则江山不保,何谈荣华富贵?

之前荣禄是没有想那么多,看到张野就把他带到北京,也是为了能够让军队尽快的壮大起来,但是后来慈禧做的那些事情,也渐渐的让荣禄有了一些想法。

当初的荣禄没错,慈禧的做法也没错,错就错在张野不知道主动交权,所以才引来了杀身之祸。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太后不是皇上,她没资格做这些决定,今日我不杀你,回去告诉太后,三年内国内必然出现大面积动荡,西方列强也会趁机进攻大清,十五年内,大清必亡。看看周围吧,想让一千多人陪我一起死,那就动手,否则就离开。”

张野这次是真的没办法了,但也不想太便宜了慈禧,把清朝最后的历史说出来,多少也能给慈禧忝点乱。

义和团运动是不可避免的,八国联军侵华也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有了这两件事情的发生,后面的历史似乎就要按照轨迹走了。

在张野的手势下,外围忽然升起一张张近卫军旗帜,一标的部队愣是摆出了一协的气势,荣禄等人顿时泄了气,他们是来要张野命的,可从没想过自己把命丢在这。

第三十四章:何去何从?

求梦想杯的票!求推荐票!求收藏!各种求!

————————————————

“张野,你不要胡来。”

看到漫山遍野的近卫军旗帜,即便是恩泽也有些坐不住了。

事到如今他也看出来了,今日荣禄想要将张野给砍了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人家既然带着兵来了,就决然不会束手伏法。

换做是恩泽的话,也不会做出这么白痴的事情来,反正横竖都是一个死,况且手中还有精锐的军队,自保还是没问题的。

恩泽对于张野这个人并不了解,也不知道他是个什么脾气,更不知道他会不会直接下令部队直接攻过来。

今日本想诱骗张野出营,然后在趁机将其拿下,却不料对方早已料到可能会发生的事情,甚至在他们不知觉的情况下,神不知鬼不觉的将部队埋伏在附近,将其包围了起来。

张野这一手玩的果然漂亮的很,很是让恩泽欣赏,但是恩泽同样也意识到,若是今日不除掉张野,恐怕就真的要放虎归山了。

而更让恩泽惊讶的是,张野竟然断言大清十五年内必亡,但凡是说出这句话的人,无论在什么朝代,那都是砍头的罪。

荣禄倒是没将张野的话放在心里,在他看来,清朝虽然这些年来有些不如以前,但国家的威严尚在,政府对于地方的控制力还在,而且国内也没有什么药崩溃的迹象,再加上太后坐镇,清朝一时半会还倒不了。

至于十五年之后,到那时光绪皇帝也就四十岁了,对于各种事务的处理,恐怕早就上手了,所以清王朝想要倒塌,那是断然不可能的。

只是荣禄不知道的是,本来清王朝还没事,虽然破破烂烂的,但也还不至于瞬间崩塌,可以说导致清王朝崩塌的主要原因便是慈禧夺权造成的。

再加上慈禧临死之前弄死光绪,导致溥仪上位,而裕隆又没有慈禧的魄力,也没有慈禧的见识,最终只能下诏退位,清王朝彻底崩塌。

“是你们不要胡来才对,我一直本本分分的练兵,荣大人,你敢说我是私自调动军队吗?还有铁良,当日太后的吩咐,你就真的没听到吗?欲将置我于死地,那也要看看你们的拳头够不够硬。”

张野狂笑着离开了包围圈,没有一名士兵敢上前阻拦,护卫也从那些清兵的手中拿回了自己的武器。

不远处的军队一直遥望着,待张野离开包围圈的时候。不远处的士兵这才集结战阵,收拢装备打算回程,而驮马更是被直接牵到了众人能够看到的地方,四五名士兵合力将炮管抬起放在平板车上。

“这个张野也太胆大了吧?竟然直接将火炮拉来?”

当看到火炮的影子之后,荣禄也是吓出了一身冷汗。

还好刚才没有采取什么过激的行为,否则的话人家一炮过来就完蛋了。恩泽因为常年呆在黑龙江,对于京内的事情并不是很了解,也不知道张野的近卫军从地上抬起来的玩意儿就是火炮。

“荣大人,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恩泽苦笑着看了看远处张野的背影,只能将目光放在了荣禄的身上。

见了张野非但没有采取措施,反而让张野给吓唬住了,这若是传到太后耳中,他们几人也难逃其咎,此时放跑了张野不要紧,但还要想一个可以保住自己命的法子才行。

“我们设下计谋在此打算捉拿张野,但此子早有怀疑,未曾中计,你我几人始终未曾见过张野,你说我们该怎么办?”

荣禄看了眼恩泽,缓言道。

“大人,本官这就派兵封山,要将这张野困死在山里。”

恩泽马上就明白了荣禄的意思,张野心中有愧不敢前来会面,并且带着军队跑了,而恩泽这边因为还要防备俄国人,所以也不能派出全部的兵力去围剿,所以只能派兵封山,堵死他们出山的路,让他们在山里面饿死。

“恩,另外你通知俄国人一声,我朝出现了一支叛军,人数约为五千人,现在就在大兴安岭内,让他们防范着点。这小子没粮的时候,肯定会出山抢粮的,抢了我们的倒是不要紧,可别去抢俄国人的,否则的话俄国人就有借口出兵了。”

荣禄一边说着,一边担忧道。

放张野离开,这是个无奈的决定,留有留不住,他也没办法,难不成还要拼死留下张野不成?再说了,这里可是有一千多满人呢,还有两个高官,给一个协统陪葬不值当。

但是另一方面,荣禄也担心张野会去骚扰俄国人,从而引起俄国人的不满。

一旦张野断粮,情急之下去抢了俄国人的粮,那事情可就严重了,俄国人才不会管你是不是叛军,他只知道是清朝的军队,到时候举兵来犯,大清拿什么来抵抗?

天,刚刚暗,张野回到了临时大营内,紧急召集起了手下的三员大将。

目前的驻地已经不能使用了,毕竟这里已经暴漏了,若是继续使用的话,很有可能会带来一些不便的后果,也有可能引来无谓的战斗。

但是往哪里去?继续往里走?他们有太多的辎重,继续往深山走的话将会变的难上加难,马匹和人倒是好说,在这种环境下赶路倒是没问题。

可是车辆呢?火炮呢?粮食呢?这些东西该怎么运过去?

以前总以为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只要部队往山里一钻就行了,但是真到了这一步之后,张野才发现,原来还有这么多的困难。

再往里走,则意味着他们将会失去与外界的联系,得不到任何的补给,粮食还好说,大兴安岭此时飞禽野兽并不少,士兵们可以打猎为生,勉强还能支撑下去,可是弹药呢?

部队能够走到这里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再往里走,那是要死人的,毕竟里面的情况谁也不知道,缺乏药品,缺乏一切的物资。

采购粮食的队伍也被召了回来,冬季棉衣等物资还没有送到,这时候往里走,则意味着死亡。

一个个的问题困扰着张野,让他这个后世的高材生也无可奈何。

“要我说咱们就往这深山里一钻,找机会就敲他一下得了,也免的费劲儿。”

许久,憋不住的李三才终于开口了。

“若是钻入深山,必然可以短时自保,可我们现在还没有棉衣等冬季物资,在这深山野林中很难度过这个冬天。”

赵克明摇了摇头,自从出征以来,赵克明是想的越来越多,考虑的方面也是越来越广,颇有种参谋长的感觉。

“还有一个问题,一旦我们进去了,这想在出来可就不容易了,东北以满人居多,蒙古则以向满人靠拢为主,很难有我们的生存之地。这大兴安岭内又荒无人烟,难不成我们还在这深山里开辟出一个城市不成?再说了,士兵们也未必愿意跟着我们在这深山里呆上几年,甚至十几年。”

杨军威也掺和了进来,发表意见道。

听着三员大将的分析,张野虽然也赞同,但他却知道,自己不能这么做,一旦进去了,可就真的出不来了,一旦进去了,这近卫军的人心可就散了。

一旦人心散了,这部队也就没法带了,可此时他们又能去哪?国内的政局还算比较稳,没有哪个地方比较动荡可以让他们去浑水摸鱼。

他们只是看到了眼前的困难,而张野却要拿出一个未来几年的庞大计划,一个可以让自己一跃而起的计划。

其实台湾才是张野理想中的地方,有大海相隔,此时的清廷也无力管辖台湾,海军也是全军覆没,只要他们到了台湾,就有足够的时间去发展壮大。

但是很可惜,此时的台湾已经割让给日本两年了,虽然日本还没有完全平复台湾的反抗,但此时张野去了的话,也只能跟日本人拼个你死我活,而且在那里的事情也传不到大陆来,不符合张野的现阶段战略目标。

可现在自己又能去哪呢?用不了几天,清廷就会宣布近卫军成为了叛军,所有的官道等道路都将对他们进行封锁,一万人的军队,放在四万万百姓面前真的不堪一击,放在数百万腐朽不堪的清廷军队面前,也依然是螳臂当车。

去哪?去哪?张野真是有种抓狂的感觉,无助,无奈与痛苦。

一万人,是否足够掀翻清朝的统治?这个张野并不知道,此时的清朝还没有经历八国联军与日后的一系列事件,自己又根基不稳,没有一个根据地,就这么四处漂泊也不是一回事。

根据地,这个才是张野的首要目标,而前提是,必须要有足够多的人口,方便他募兵,地形也要便与防守,不能在新兵还没有练成就失去根据地。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不能离北京太远,八国联军事件还有几年就要发生了,不管清廷那边的态度怎样,这件事情张野是要极力制止的,哪怕事情依然发生了,张也要将联军阻挡于北京城外,可以说这是对于华夏民族的一个交代,张野也必须要这么做。

可是根据地要选在哪呢?张野的眼神中出现了迷茫,脑海中不断的过着一个又一个的城市名字,但却都不合适。

第三十五章:沂蒙山

大兴安岭,是绝对不能作为根据地的,这点在历史上也得到了印证。

恶略的环境,让驻扎在里面的部队苦不堪言,偌大的森林,使得不少的士兵再次迷路,而在深山野林之中,迷路就意味着死亡。

脑海中不断的回放着华夏地图的全貌,张野必须要找到一个适合被当做根据地的地方。

而这个适合,是指在交通相对方便,地形便与防守与隐藏,周边具有一定人口等很多因素,张野不断的回忆着。

不过此时,张野已经将根据地的地点大概的锁定在了山东。

此时山东的人口虽然不是最多,但也绝对不少,这对于以后的募兵工作有一定的帮助,再者部队中有一部分山东籍士兵,到了那里之后,他们也可以通过自身去宣传部队。

而且山东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北可直接进攻天津,北京等地,南可直通徐州,南京等战略要地。

往西则可顺着黄河沿岸直逼开封,洛阳,西安等古都城市,而且此处距离河南不远,河南境内此时虽然没有什么大面积的天灾,但百姓依然吃不饱穿不暖,只要张野派出河南籍士兵回乡募兵,相信很快便可招募到一定数量的士兵。

山东,哪里有合适的地方呢?泰山附近?不行,泰山地势太过险要,部队进去都很不容易,物资什么的进去就更难了,进入了之后,基本上就等于是与世隔绝,虽便于防守,但也不利于出山。

再者泰山成名已久,前往观景的人们也比较多,这就无法保证部队不被外人窥视,无法做到保密。

沂蒙山,忽然间,张野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名字。

沂蒙山,在后世已经被作为旅游景点给开发了出来,但是在之前,这里可是革命根据地,太祖曾经说过。

罗将军在决定中国革命成败的地区,做好了决定中国革命成败的事业。山东把所有的战略点线都抢占和包围了。只有山东全省,是我们完整的、最重要的战略基地。北占东北,南下长江,都主要依靠山东。

由此可见,以沂蒙山为核心的山东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成功历程中的地位与分量,是何等突出和重要。

沂蒙山,位于临沂北部约六十公里左右,东距日照一百多公里,距离青岛也只有二百二十公里左右,交通极为方便,周边的人口也足够多,且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几乎就在一瞬间,张野便将目的地定在了沂蒙山,作为老革命根据地,它的存在绝对有他的意义,否则的话也不会左右一省的命运。

“去这里!”

张野在自绘的地图上指出了沂蒙山的位置,当然了,手绘版的地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