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帝国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帝国崛起- 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慈禧语气有些不善的回复道。

这满人是靠不住了,但却必须要依靠满人,眼下只能暂时用汉人,可这冯子材竟然也靠不住了。

前些日子还生龙活虎的,这才几天的时间?到底是什么病能让他突然间下不了床?慈禧下意识的便以为冯子材自认为打不过张野,所以便称病辞官,好回乡落个清净。

按理说发生这事倒也无可厚非,论年龄,这冯子材要比慈禧还大个十来岁,也是该回乡养老了,可你早不奏晚不奏,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上奏告老还乡,这慈禧能高兴的了吗?

“回太后,应该是真的,据底下的人汇报呐,前些日子冯子材单独去会见了张野,想要对其进行劝降,但对方却不知道说了些什么,两人只不过交流了短短两三句话,冯子材便像是丢了魂似的,回到大营之后便一病不起,现在差不多整个山东的郎中都去看了给疯子才个遍,说是什么心病,治不好!”

李莲英熟练的回复着,作为大内太监总管,除了管理着宫里的事情以外,李莲英手中还握有一支情报机构,主要负责为慈禧打探情报,以便于慈禧可以及时作出决定。

也正是有了李莲英手中的这支情报机构,所以慈禧才能在历次决定中力压皇帝,早先一步作出决定,让皇帝即恨又没办法。

而这支情报机构送上来的情报也非常准,至少到目前为止,失误率在百分之十以下,十件事里只有一件不准确,这足以说明这支情报机构的能力。

“心病?不碍事,让他再撑一撑,眼下朝廷中无人可用,这冯子材若是告老还乡,山东那三十万大军怎么办?难不成还要哀家亲自去统领不成?”

慈禧摇了摇头,根本就没打算放走冯子材,当时把荣禄召回来让冯子材顶上去,就是为了一举歼灭张野的,这冯子材若是走了,接下来交给谁?再让荣禄去统领?

明明只有一万敌军,被打溃散了之后却谎称有十万敌军,这种人又怎能让慈禧安心?她怕若是不及时灭掉张野,他会像当年太平天国那样愈演愈烈,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另外在拟一道折子,在钦州赏冯子材一座宅院,黄金一千两,白银五万两,下人五百,良田两千亩,打完了这仗他便可自行卸职回乡养老。”

心病也是病,慈禧要用人,自然要让人心服口服,这一点他比谁都清楚,所以一方面要求冯子材继续领军作战,另一方面则是丰厚的奖赏。

同时在许诺于他,打完了仗便可直接回乡养老,这在某一方面上也会调动冯子材的积极性。

“太后,此举恐怕不妥。”

李莲英万分纠结的回应道,接下来的事他不知道该如何去说,但却又不能不说。

眼下慈禧已经误会了他的意思,冯子材告老还乡本是大事,但在这件事面前却是小事,而且即便冯子材继续统兵,也不是去围剿张野了。

“为何?”

慈禧脸色忽然一变,勃然大怒。

本来正在念经被打扰了就很不高兴,现在李莲英又拒绝了自己的命令,她似乎感受到了自己的权威再次被挑衅,而且还是被一个太监挑衅。

虽然不知道李莲英今日为何会变的如此反常,但此时心中不喜的慈禧才不会去管那么多,打一巴掌在给一颗枣,这是典型的敲打手法,也用惯了。

“太后,半个月前巨野县的一座教堂内,忽然窜入了十来个歹人,将德国传教士给杀了,德国方面忿然大怒,已派遣多艘军舰出征,奴才刚刚接到的消息,德**舰已经占领了胶州湾。奴才觉得此时我们应当先处理德国的事情比较好。”

李莲英被吓的噗通一下跪倒在地,快速的说着原因。

“什么?”

慈禧猛然一惊,手中的佛珠也掉在了地上,浑然不知。

德国出兵了?还有那巨野到底是怎么回事?

德国人一直都对山东有不轨之心,这个慈禧很清楚,但这些年来德国人的表现也并不是特别的强势,所以也就暂时没有理会德国人,只要做的不过分,就随他们去吧。

虽然知道早晚有一天德国人会因为不满足现状而提出更加过分的要求,但慈禧却计划着,到了那时新军已经连成,即便在海上打不过你们,我们还有陆地不是?

只要新军能在陆地上阻止你们进攻,那大清的话语权就该重了吧?届时即便签订条约,大清也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而不是像甲午那样,海陆两军输个精光,一点讨价的余地也没有。

“欺人太甚,欺人太甚呐!”

慈禧身体颤抖着一连说了两句。

此时的慈禧心气还比较足,毕竟现在清朝虽然签订了不少的条约,但还没有到达临界点,真正让清廷从神坛跌下的是三年后的八国联军事件。

也正是在那件事之后,清廷才彻底的失去了人心,国内也是大小起义事件不断,朝廷方面也无心管理,更是无力管理,只能是撑一天算一天。

“启禀太后!奴才倒是有一计,只是不知道是否可行?”

慌乱之中,李莲英忽然想到了一条妙计,但就是不知道是否可行,不过只要慈禧愿意,那就是可行的。

“说来听听!”

慈禧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仿佛瞬间老了几岁,浑身无力的跪坐在蒲团上,有气无力的问道。

“现在张野势头正旺,我们也未必会打的过他,与其跟张野在山东死耗,不如让张野去跟德国人死耗,看谁能耗的过谁。反正他是叛军,一切行为只代表他自己。”

李莲英将自己的计划说了出来,虽然不是很完整,但多少已经有了轮廓,其大意就是让张野去跟德国人死磕,说不定负负得正,张野把德国人给打退了,自己也消耗了大量的军队,到时候清军在一窝涌上,这场危机就这么解决了。

听到这个计划之后,慈禧忽然眼前一亮,先前一直紧皱着的眉头也终于放松了下来,脸上也开始出现了笑容。

这倒是个不错的想法,若是得以成功,朝野上下必然会对她更加爱戴,让权力继续保持在她手中。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样会让那些贱民继续心甘情愿的去当奴才,不会去想着反朝廷。不过有一点必须要坚持到底,张野必须要死,他手下的部队能收服则收服,若无法收服便让他们陪着张野一起去死。

很快,在慈禧的心中便成型了一个更加庞大、更加完美的计划。

“以哀家的名义告诉张野,命他前往胶州湾沿线地区抗击德军,若是抗德成功,或是取得大捷,哀家便封他为平德王。同时命令袁世凯巡抚山东,率军进驻山东,清剿匪患,并负责张野所部的辎重供给。”

决定之后,慈禧直接下令道。

满清自开国之后,也就只有那几个汉人王爷,到如今早已经消失了数百年的时间,此时满人靠不住,也就只能重新寄希望于汉人身上了。

当然了,这只不过是表面现象罢了。慈禧此举只不过是为了打动张野,让他出兵。

在慈禧看来,出兵造反是为了什么?还不是荣华富贵?既然你要荣华富贵,那我便给你,给你这世间汉人最高的荣誉,仅次于皇族之下。

但是另一方面,她却派袁世凯巡抚山东,负责张野所部的后勤辎重。

袁世凯是什么人?张野本是他的部下,他岂会允许张野爬到他的头上?以袁世凯的聪明应该会想到,这个汉人王爷只不过是个幌子罢了。

其真实的目的是要让袁世凯卡死张野的辎重,逼他与德国人死磕。

而慈禧就是欺负张野身边全都是年轻人,不知道这满人的规矩,更不知道汉人,在这里是不可能被封王的,给他一个幻想,诱骗他出兵,这一旦出了兵,可就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的。

只能要么胜!要么败!

第七十七章:一语道破

临沂,清军围城已有一月之久,期间陆陆续续的得到了一些补给,但数量却非常有限。

那日自从冯子材病倒之后,清军虽然表面上看很稳定,但内部却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声音,主要还是以撤军为主。

冯子材的身体依旧没有得到任何的好转,每日仍需按时服药,且不能下床走动。

“不知袁公为何到此?”

城门外,与当地张野会见冯子材的地方一样,双方之间依旧一人一匹战马,隔着一道铁丝网,情形何其相似。

“不欢迎我吗?怎么说你也是我北洋新军走出来的人,你我二人又是老乡,于公于私,也不应是如今这待遇吧?”

袁世凯伸手指了指面前的这道铁丝网,表面上虽然没有什么,可内心深处却对张野很是不满。

怎么说也是老子提拔的你,现在你发达了,当了叛军,就敢不把老子放眼里?就你的这点小把戏,老子早就学会了。

这道铁丝网虽然防住了我,可同时也防住了你,我进不去,你同样也出不来,若是我愿意的话,就在外面围上个一年半载,看谁先受不了。

“让袁公见笑了,如今你我身份大为不同,还是保持点距离比较好。”

张野呵呵一笑,也没有太过于在意。

袁世凯?他早就不报任何信心了,几个月前他曾写信给袁世凯,希望他也加入进来,或者通过他的方式来给自己争取一些时间,可最终信件却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自己非但没有等来袁世凯的帮助,反而等到了大量的清军,若不是反应得快,跑的及时,估计在大兴安岭的时候就会有一场恶仗。

而当时若是被困在大兴安岭的话,则后果不堪设想,恐怕现在他手下的这些弟兄们早就被冻死了吧?

刚刚进入十二月,大兴安岭那边的温度差不多已经到了零下一二十度还要低,那可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除此之外,刚从北洋新军出来的时候,袁世凯的做法也很是让张野不满意。其实从那一刻开始张野就决定了要与袁世凯划清界限。

后来之所以写信给他,只不过是为了挑拨离间罢了,若是他也能加入,那清廷的倒台速度将会更快。

“现在国家内忧外患,不管怎样,你都应该尽一份力,而不是在这里据守城池,称王称霸。”

袁世凯指着张野教训道,旋即继续开口:“德军已经占领了胶州湾以及周边地区,而这件事情的起因便是因为你。”

“呵呵,歹人杀了德国传教士,这歹人又不是我派去的,怎会是因为我而起?这话传出去恐怕会让人笑掉大牙。”

张野心中冷哼一声,又想往老子头上扣屎盆子?没门。

别看咱一直都在这临沂城内,连个城门都没出过,虽然外界的消息传不进来,但你就真觉得我什么都不知道吗?

“嘶!”

袁世凯倒吸一口冷气,张野的消息之灵通着实吓了他一跳,本来是打算告诉张野,德国人侵略清朝是因为朝廷调集了大量的军队来围攻他,所以造成其他地方的防御空虚。

先在道义上干倒张野,激发他的热血,然后在拿出太后的懿旨,让张野上前线去跟德国人死磕。

而袁世凯也做好了准备,自从来到临沂之后,他已经打听清楚了张野的军备,说实话,张野的实力让他很是吃惊,但下意识的,袁世凯便想将其据为己有。

之前还很困惑,即便张野有铁丝网这种防御利器,也不可能只用数千人便让三十万大军无可奈何,可是在了解到这里具体的防御力量之后,即便是袁世凯也只能倒吸冷气。

所以不管怎样,这第一步是要将张野给诱骗出城,否则袁世凯的七千新军也对其无可奈何。冷静下来之后,袁世凯下意识的回复道:

“此事是因德国传教士被杀不假,但正是因为朝廷抽调了太多的兵力,所以才给了那些歹人机会。不管怎样,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所要做的应该是解决问题才对。

太后已经下旨了,任命我为山东巡抚,负责为你提供后勤辎重,此战若是胜了,便封你为平德王,这可是近几百年来唯一一个汉人王爷,你可要把握好这个机会。”

山东巡抚的职位的确是已经交给了袁世凯,可官面上的山东巡抚此时还是李秉衡。袁世凯不是傻子,他很清楚这其中的利与弊。

虽说山东巡抚是封疆大吏,但在这紧要关头他倒是宁可不接这个职位,也不愿去冒这个险。

这次事发的主要原因便是德国传教士被杀,最终不管结果怎样,山东巡抚李秉衡的跑不掉的,若是此时袁世凯接任山东巡抚,到头来只能是由他来顶缸,要处理也是处理现任的,而不是已经卸任的官员。

“那就恭喜袁公了,熬了这么多年,终于快要熬出头了。”

张野呵呵一笑,抱拳恭喜道,至于那什么狗屁的王爷,张野直接就给忽略了过去。

且不说慈禧那老太婆的话是真是假,首先她让自己去前线跟德国人死拼,又让袁世凯在后方负责部队的补给,只要张野脑子没出问题,都不会选择相信慈禧的。

慈禧以为张野没她想象的那么聪明,更加不懂朝堂上的规矩,以为天底下人都很信任皇室。

可是在张野这,慈禧却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她太自己为是了,也太看不起张野了。张野何德何能?有何功劳?

单独一个打败德国人就能封王了吗?若是如此的话,冯子材早在十多年前就该封王。

李鸿章为清廷操劳一生,甚至不惜毁坏自己的名节,单凭这一点他也该封王。左宗棠抬着棺材到新疆去跟俄国人作战,抢回被俄国侵占的土地,这个也该封王。

那么多立下不世之功的大臣都没封王,清廷会给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封王?汉人不封王的传统可谓是天下皆知,没有人会相信慈禧会因为这么一个小事而坏了规矩。

她若是有心,早些年在甲午的时候不知道都要封多少个王,若真的这么做了,当年的结果也不会是那样,或许战败的就该是日本陆军了。

“闲话不必多说了,你赶紧整装部队,即刻出发吧,至于这些乌合之众,我下令让他们哪来的回哪去就行了。”

袁世凯心中一声冷笑,暗自有些得意。

两人的未来想法几乎是一样的,可袁世凯却觉得自己要比张野聪明的多,虽然在时间上会花费更多,可效果却要超出张野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而张野费尽心思搞的这支部队,马上就该回归北洋了,毕竟这支部队里的高层军官,几乎全都是去年从北洋新军中走出来的。

“袁公!你我二人都是一路人,谁是什么货色大家心里都很清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