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骠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铁血骠骑- 第4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陈嘉申之所以感到为难,是因为他知道这件事不是像马迁安说的那么容易。

☆、没正经的 (24)

在马来亚,英国殖民者采取“马来人的马来亚”政策,对土著居民给予一定的正治权利,英国人让他们完全保有对警察和地方军队的垄断权利,此外管理机构的大多数非欧洲人职位也由马来人占据。

曰本人占领马来亚后实行的政策与英国人的一样,都是联合土著压制华人,残酷镇压华人的反抗。他们与土著合作,却杀了八万多华人。

英国人认为其他民族的人只不过是暂时居民,这不仅是英国人的看法,也是马来土著的看法,同时很多华人也是这么看的,华人对这块由英国人松散统治的殖民地没有认同感,没有把这里当成他们的家园,甚至陈嘉申也有这个想法,强烈认同自己的祖国中国。

但马迁安已经向他描述了战后的远景,使他知道了马来亚将会独立,而且马迁安问了他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战后将有二百万华人生活在这里,他们已经在本地落地生根,回不到他们的祖国了,难道你忍心让他们成为受到歧视的二等公民?你有能力领导他们生活的更好,为什么不去做?

马迁安也谈到了在战争中诞生的马共武装,但他认为马共的正治理念没有被马来亚绝大多数华人所接受,也可能是缺乏领袖,也可能是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的居民拒绝马共似的“革命”,总之马共没有成功,这是历史证明了的。

所以,将马来亚全体华人凝聚在一起的任务非陈嘉申莫属了,这是马迁安的断言。

陈嘉申必须创建一个可以代表绝大多数华人利益的政党,才能凝聚他们,才能领导他们争取独立。

当然,马迁安也说明马来亚独立运动之所以很晚才成功,主要因为当地土著反对给华人公民权,而希望英国人继续统治维持现状。

马迁安不反对给予当地土著人同样的正治权利,但要说服土著给华人同样的权利却很难,这是两个族群的斗争融和史,是一件错综复杂而长期的任务。

为实现这个目标,当然以正治亲和为主,以武力为辅,当正治解决不了的时候,适当的展示武力可以打消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马迁安还要陈嘉申建立政党的同时,发展自己的武装,马迁安认为一直受陈嘉申财政支持的反日武装张仪的部队可以成为第一批武力后盾。另为加强武装的素质和战斗力,马迁安答应可以接收数百南洋华侨到他那里去,由他将青年人培养成基础军官,学会并掌握现代战争的技战术特点,经历血火强其精神,将来回到马来亚,他们将组建一支不可战胜的常备军,对付兵无战心的英国人的威胁绰绰有余。

☆、没正经的 (25)

这个计划太宏伟了!陈嘉申边看自己与马迁安的谈话记录,边翻译剩下的电文,惊叹自己身上重担的时候,还暗自庆幸。

“幸亏你没有死,要不然我一个人怎么能完成这么大一件事呢?”

陈嘉申整理完所有资料,终于下定了决心,拿起电话拨通秘书室。

“请把陈六使叫来。”

陈六使稍后来到。陈六使今年45岁,曾在陈嘉申的企业工作过很长时间,深得陈嘉申器重,1923年,与兄弟合资创设联和橡胶公司,不久辞去谦益工作,自创益和公司,自任总经理。大力发展树胶生意,在十多年内,成为星马树胶界巨子。历史上的50年代,首先提出马来亚是“吾人之故乡”,从而开启了华人在居住地落地生根的新时代。1950年,出任中华总商会会长及福建会馆主席。在中华总商会会长任内,为华人争取公民权利益和列华文为官方语文。

去年曰本人侵略马来亚,他随同陈嘉申一起撤到印度。他与陈嘉申亦师亦友,有很深的友谊。

陈嘉申微笑着迎接了陈六使,两人叙话不久,陈嘉申忽然一声长叹。

陈六使奇怪的问:“吾兄何事叹息?”

“我想”,陈嘉申凝视着陈六使说:“我有一事想请老弟协助,若你肯助我一臂之力,则大事可成也!”

“什么事呢?”陈六使更加奇怪了,陈嘉申的神态太郑重了,郑重的就像马上要奔赴战场。

“我想在马来亚成立一个政党,你看可行否?”

陈嘉申满怀期望,继续深深凝视着陈六使。

第749章在干什么

哗啦!

杨靖宇有些烦躁的撕毁了一张写满字的稿纸,撕成两半后又定定看着“委屈”的躺在地上的纸张,轻轻叹了一口气,有些不舍的将它们捡回来放在木桌上重新抚平,刚要提笔想在上面补充一点什么,然而又想了想后放弃,无奈的合上钢笔帽盯着稿纸出神。

中央要他总结这次战役的精髓,最主要的是要他尽快整理出大兵团防御作战的理论和特点,以供中原地区兄弟部队借鉴学习。

本次战役抗联先后动用了本部四个师和1月份开到本地的山西八路8个团,加上临时武装的民众,再加上友军马占山部1个师,从开战到结束,经受联合指挥部指挥的兵力多达8万人,对手大约15万日伪军,从兵力上讲,称得起是共产党军第一次面对日军大集团,如此集中兵力打的大规模防御战战役了。

里面的战役战术思想,经验和教训,对日后的大兵团作战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难怪中央要求杨靖宇进行总结。

☆、没正经的 (26)

游击战发展到一定程度,必将走向重兵决战的阶段,这次战役也许可以成为一个转折点,有着十分的必要需要总结出一套军事理论来。

可以借鉴的兵书战例很多,也有很多军事理论可以参考,但参谋们写出来的东西,杨靖宇总觉得生吞活剥、生搬硬套的理论过多,不能很好融和着抗联作战特点而写就。言必称孙子兵法、克劳塞维茨、沙波什尼科夫等等,大而空。甚至有的参谋认为这是一次总体游击战,将这一次大的战役分解成一个个小战斗来为自己的观点证明。

这些都不是杨靖宇所要的,他要的是理论联系实践,贴切而具体的东西。毕竟大而空的东西是要害人的,他实在不想把这东西呈送给中央。

他对自己写的东西也不满意,他已总结出这是一次积极的防御战这个层次上了,甚至能很详细的阐述他是如何虚实结合,如何部署精锐奇兵打击敌侧后等具体战术,部下如何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如何发扬不惧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等精神层面的归纳上。但他总觉得精髓未抓到,缺乏一股内在的理论支柱。

这种规模的战役不能说打完就算完了,不能说稀里糊涂胜利了就一切都好,下次呢?如果形势大概相同,是不是也要这么打?如果输了呢,都不知道到底是如何输的,就像不知道这次是如何赢的?这绝对不可以。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事指挥员,成长为可以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将帅,需要学习,需要不耻下问。

他决定问问马迁安,不能让这小子在医院里待的太舒服了,听说这小子已经能坐着轮椅到处跑了,出一点难题给他活动活动大脑不算为难他吧?

似乎杨靖宇的“难题”根本没有难住马迁安,杨靖宇电文发出后的第二天就收到了马迁安的回电。

回电中马迁安不忘了东拉西扯问候老首长,汇报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将杨靖宇急的直挠头,想略过大段大段的“废话”,又怕废话里有东西,只得耐着性子看了两页又臭又长的“絮叨”。

“这个臭小子,看样是有备而来。”

第三页终于进入正题,马迁安先简略回顾了一下整场战役的背景和每场战斗的经过,当然在他昏迷之后发生的事他肯定是通过别人那里知道的,这也说明马迁安一直关注这场战役,了解之细致比司令部的参谋也不差分毫,也许就是参谋告诉他的。

进入正题后,马迁安的电文其实也只阐述了一条理论,那就是技术决定战术。

☆、没正经的 (27)

马迁安指出,抗联一直强调的战斗精神和军事谋略应用在这场具体战役中,并不比日军出色多少,日军在武士道熏陶下,战斗精神一直很强,可以与抗联正规军相提并论,所以在这方面两军半斤八两。军事谋略方面,日军中规中矩之中,也经常忽出奇谋,伏击、偷袭、包围、正奇结合也发挥出色。

但是日军唯一比抗联差的就是武器方面,重武器相当,甚至后期有美国人的飞机助战,重武器还稍稍超出日军,在轻武器方面日军比照抗联差一个层次,在这种崇山峻岭背景下的,兵力相差不是很悬殊的情况下,弹药投放量起决定性作用,防御战能取得胜利不足为奇。一句话,这是一场单兵冲锋枪对步枪之间的战役。

最后马迁安还“大言不惭”的请求道,如果再有这样的战役,请杨靖宇一定让他指挥指挥,也好给脸上贴贴金,挣一个名将的名声,名声不要太大,像朱可夫那样。

朱可夫?还名声不要太大?杨靖宇差点下意识打翻了水杯。不过转念一想,杨靖宇又回忆起马迁安对朱可夫的评论,马迁安认为朱可夫就是一个纯靠技术兵器优势堆起来的名将,想想他打的那些战役战斗,大部分都是用超出对手的人力和物力打赢的,还真有点马迁安说的那个意思。

马迁安这家伙,唯武器论啊!如果围绕着这条理论来写战役总结,自己是不是也会背上唯武器论的名声?而且这种总结对中原地区的八路军、新四军没有什么指导意义,他们并没有什么强于日军的技术兵器,即使安塞兵工厂已经生产出不少武器,但单兵武器根本没有抗联这样精良,弹药补给也没有抗联这样方便,总之,这样的战役八路军还打不起。

但是如果不这样写,又不切合实际了,迄今为止他没有发现这条理论有什么可以推翻的例证。思前想后之下,杨靖宇决定按照马迁安的思路进行总结。

《关于额尔古纳左右旗战役总结报告》终于成文并电文到延安。毛ZD对这个总结很重视,找了在家的高级指挥员们探讨了几次,并加上一些讨论的意见后,下发到了一级军区军政领导手中。

中央军委意见:军委认为中原地区的部队暂无条件进行这样的战役,但军委不否认将来会有机会施行这样的战役,请指挥员们认真学习,摸索出适合自己战区的战役模式,以便将来有所用处。

作为为这次战役总结提供重要观点的马迁安没有逃过毛ZD的法眼,文件下发后,毛ZD半是喜悦半是嗔怪的吩咐机要局人员,“给小马发个电报,负伤之后就没给我来过信,这我理解,怎么伤势都好转了,都给杨靖宇出主意了,就不能给我也汇报一下思想?问问他,在干什么?”

☆、没正经的 (28)

第750章比老白醋更酸

马迁安这段日子过得非常舒心,虽然身体还比较虚弱,但医生终于开恩,他可以坐在轮椅上到处溜达了,偶尔在看护人员不在的时候,他甚至偷偷尝试走两步借以锻炼身体。

天气已经转热,医院里的树木枝繁叶茂,爆发出昂昂生机。马迁安的轮椅停在一颗老白杨的树冠下,座椅上的马迁安一边惬意的用叉子挑起巴西菠萝罐头吃,一边阅读手中的一份电文。

马迁安刚看了没一会功夫儿,张小花就柳腰款摆小跑着跑到马迁安身前,叽叽喳喳责问马迁安又偷跑出病房。

“说你也不听,巴甫洛夫不是只准你一天出来两小时吗?你上午都用光了时间,怎么又跑出来了?小余呢,这死家伙成天借口学俄语,一转眼就不知道哪去了,也不好好看着你。”

马迁安笑眯眯的听着张小花的抱怨,也不解释余关林怎么回事。像余关林那样忠心耿耿的卫士,没有他马迁安发话,他能到处溜达吗?小花这是关心则乱,没有看出这件事的奥妙所在。

张小花要推马迁安回病房,马迁安根本就不想回,眼珠转了一下,叉起一块美国人运来的巴西菠萝,递到张小花嘴边哄她,“来吃一块,绿色无污染,老好吃了!”

张小花好奇的盯了一眼削成块状的香甜的菠萝,说实话她还没有吃过这东西,这种水果今天才运到。不过马迁安不检讨,她就不肯给他面子,赌气道:“不吃!那是给病人吃的,我的伤早好了,不跟你们这些伤员抢东西吃。”

张小花曾回来与他在一起半个月时间,今天将要被马迁安“赶走”,要她回到部队抓紧时间恢复特种营建制,不仅要恢复特种营的雄风,马迁安还考虑扩充特种部队规模,将特种营扩编为一个团,将来这个团要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由得他不上心。

张小花有些不舍得走,但又不得不走,重建特种营也是她的愿望,另外她也不能不听马迁安的“命令”,这是战争,不是和平时期玩小孩子过家家,早一天回到部队就可以早一天完成任务,就可以早一天使用这支部队打击鬼子。

张小花一发小脾气,马迁安立刻服软,哄道:“乖啦!吃一块我就听你的话,立刻回病房。”

这句甜言蜜语威力无穷,张小花马上阴转晴,眉开眼笑夺过叉子,一口将菠萝吞了下去,看的马迁安直瞪眼,小花这家伙不愧是军人,连吃块水果都这样狼吞虎咽的,又没人跟你抢。

“再来点?”

“那就再来点!”吃了一块菠萝的张小花似乎没尝出滋味,见马迁安又“客气”,也就毫不客气的接过玻璃罐头,几口消灭了剩下的菠萝,吃完抹抹嘴唇还打了个小嗝才道:“真甜!”

☆、没正经的 (29)

看着马迁安惊奇的眼神儿,张小花这才感觉到有点不好意思,发出一串银铃般的笑声后解释,“我都被杨洪他们带坏了,每次吃饭像打仗,完了!好不容易在你面前装了半个月淑女,临走又毁了!”

装淑女?那是什么?马迁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些天看张小花文静了不少,还以为她在魏拯民身边工作,耳濡目染魏拯民的儒雅之气变了气质了呢,感情在自己面前全是装出来的文雅。

“装什么淑女啊!该咋样就咋样保持本色就好。”马迁安不以为然。

没想到这句宽慰的话引起了张小花的话匣子,张小花嘟着嘴斜着豹眼问:“听说尤文婷是个漂亮淑女?”

马迁安奇怪的反问:“怎么没来由提起尤文婷?你们俩也不认识吧?怎么那么关心人家啥样?”

张小花接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