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风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帝国风云录- 第10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全部交给你。因为门阀士人只会相信你,也只有你这个大汉天子才能保护他们的生命和世世代代的利益。陛下继承了大将军的武力,又得到了门阀士人的支持,击败徐州后又建下了功勋,陛下有足够的实力抗衡丞相大人和太尉大人,将来回到长安,陛下可以轻轻松松地收回他们手上的全部权柄。”

“丞相大人和太尉大人会同意?”

“他们不仅仅会同意,还会建议陛下采取此策拿到大将军手里的兵权,继承大将军的武力。”贾诩脸上突然露出一丝钦佩之色,“当今世上,若说才智,无人可及李仲渊,此人手段之高超,令人瞠目结舌。”

“一个小小的‘援道入儒’之策竟然被他化腐朽为神奇,变成雷霆一刀,门阀士人因此身陷绝境,不得不为了生存奋力抗争。”

“门阀士人联手对抗朝廷,长安大乱,迫使长公主不得不交出最后的权柄。”

“丞相大人拿到了长公主手上的权柄,事实上形成了血腥镇制门阀士人的局面,这让长安形势更加危急,大将军为此不得不把武力交给你,让你出面联合门阀士人予以抗衡,而这正是丞相大人最厉害之处。他当然不敢屠杀门阀士人,他的目的就是要逼迫大将军把武力交给你,让大将军和长公主一起退出朝堂。”

“丞相大人和陛下形成抗衡之局,双方都要让步,这个让步的代价最后由谁承担?门阀士人。”

“丞相大人肯定会把权柄还给你,但条件是援道入儒,改良儒学。这是一件关系到大汉长治久安的事,陛下当然要答应。”

“至于门阀士人也会让步,因为陛下已经拿到了权柄,掌控了军队,大将军和长公主也退出了朝堂,门阀士人最大的目的达到了。虽然儒学要改良,改制要实施,他们的利益有一定程度的损失,但如果不同意,他们就要和陛下对抗,和大汉对抗,他们绝不会做出这种愚蠢的选择。他们会等待时机,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

“至此,陛下主掌权柄,开始主政,而新政将会推动儒学的改良,改良后的儒学又将巩固新政,两者相辅相成,飞速发展,新儒学将很快占据大汉学术的主导地位,落后的经文学根本不可能撼动新儒学的地位,门阀士人将会因为自己的固步自封和盲目自信付出惨痛代价。”

小天子坐在席上想了很久很久。

“两位爱卿的意思是,我们借助丞相大人的雷霆一刀,在南阳战场上蓄意制造僵局,然后推波助澜,让长安形势彻底失去控制,继而让姑姑交出权柄,让大将军交出军队?”

贾诩和傅干互相看看,面显嘉许之色。

“大将军在信中也隐约表达了这个意思,风云铁骑南下之日,也就是陛下接掌大将军武力之时。”傅干躬身说道,“大将军既然都这么说了,陛下又何必踌躇不安?”

小天子眼圈一红,黯然说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姑姑会很伤心。”

“为了陛下的中兴大业,为了大汉的长治久安。”贾诩低声劝道,“如果不这样做,儒学改良如何实施?长公主和大将军何时才能交出权柄?现在陛下还小,等你长大了,你就知道,今日如果没有丞相大人的安邦定国之计,大汉的中兴将更加艰难。”

第二十四节

正月,襄阳。

年前,益州的简雍、诸葛亮,江东的周瑜、张纮,徐州的曹丕、荀彧先后赶到襄阳,共商大计。

从整个南北局势来看,南方迎来了一个北伐的绝佳机会,这也是各地派出使臣奔赴襄阳的重要原因。

北方李弘病倒后,担心失去权柄,马上迎娶了长公主,并把张燕、李玮等亲信大臣请到晋阳,让徐荣坐镇西疆,让赵云坐镇关中,以晋阳为权力中枢牢牢控制了朝政,同时让玉石、傅干挟持小天子南下征伐,试图转移长安的注意力,掩盖自己篡夺社稷的真实面目。

但长安人眼睛雪亮,绝不会中了李弘的奸计让他篡夺社稷的阴谋得逞,北方的混乱之兆已经显现。此刻只要能想方设法和长安人取得默契,再在南阳战场上击败北疆军,重创李弘,让其失去小天子这个倚仗,失去民心,则大军挥师北上,收复社稷之期指日可待。

刘表认为,李弘篡夺社稷的步伐越来越快,他不但强娶了长公主控制了皇权,还急不可耐地提出了“援道入儒”之策,打算复兴正统儒学,为自己“受天命”夺取大汉社稷寻找理论依据,欺骗天下人。他的所作所为和当年的王莽如出一辙,他所推行的新政也和王莽的改制相差无几。如今北方朝堂上的矛盾越来越激烈,北方朝野上下的矛盾也到了爆发的边缘,只要我们乘势向北方发动攻击,给北方以强大的威胁,北方的各类矛盾必然激化,北方必定大乱,而我们也就能顺利收复中原,攻克洛阳和关中,直杀河北,把李弘赶到大漠去。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襄阳的刘表、蔡瑁等人拿出了一个详细的攻击方案。

在南阳战场上,依靠蒯良和六万大军以及充足的粮草辎重坚守宛城,把北疆军主力拖在南阳,让他们陷入旷日持久的攻坚战,最大程度地消耗他们的钱粮。

这几年,北方边疆叛乱迭起,李弘率军从西疆杀到北疆,又杀到辽东,已经掏空了长安朝廷的财赋,这也是李弘在北方不稳的情况下,迫不及待地实施改制的根本原因,因为他们需要大量的钱粮支撑大军成年累月的征伐。现在的北方就象一头伤痕累累,疲惫不堪,饥饿得奄奄一息的老虎,虽然看上去还是凶恶无比,但其实不堪一击。

李弘强娶长公主,把权力中枢移到晋阳,正是他担心局势失控北方大乱才不得不采取的一种应对之策,此刻打南阳也不过是想以一场胜利震慑长安,暂时稳住局势。至于让小天子亲政,让小天子御驾亲征,更是李弘掩人耳目,妄图欺骗天下人掩盖自己篡僭的一种拙劣伎俩而已。

北疆军九月的时候刚刚在南阳战场上惨败,十一月他不顾军心涣散,朝野上下矛盾重重,再度卷土重来,已经是利令智昏,丧心病狂了。他的目的很简单,打赢了,就能稳定局势,就能暂时停止征伐,就能把全部精力转到朝堂上,转到稳定北方大局上。

我们不能给他这个机会,我们要一直拖着他打,把南阳战场打成一个僵持之局,彻底击碎他的痴心妄想,让北方陷入更大的危机,让危机更快地濒临一触即发之境。

但这样还不够,还不足以给李弘致命一击,刘表因此提出中路牵制,两翼进攻之策。

中路南阳战场的僵持之局至少可以拖住北疆军十几万主力,那么东路的青兖战场,西路的陇南战场上,北疆军的兵力就不多了。李弘这两年以武力平定了西北两疆和大漠,他手上的铁骑大军全部驻扎在长城一线,现在南方各战场上的兵力就是北疆军所能征调的全部兵力了,李弘再也没有援军了,正是南方联军从两翼战场突破的绝佳机会。

刘表建议徐州的曹操和江东的周瑜集结全部兵力北上攻打兖州,孙权则集结江东全部水师从海路北上,攻击青州,牵制青州的北疆军,从而策应曹操、周瑜攻打兖州。

同时益州的刘备则集结巴蜀和汉中的军队,一路攻击陇南实施牵制,吸引北疆军的注意力,一路则从汉中取道褒斜,直杀关中。从褒斜道攻打关中成功后,长安必定要从陇南战场上抽调军队回援,此刻巴蜀大军则乘机攻占陇南,取道陈仓,再度杀进关中。

关中形势岌岌可危,长安的门阀士人必定会群起而响应,三辅之地极有可能顺利收复。

关中若危,兖州若连番告急,南阳战场上的僵持之局势必难以维持,北疆军肯定要撤退,首选方向就是洛阳,如此豫州可顺利收复。南方三个战场再度连成一片,各路大军可互相支援和策应,同时攻向洛阳。

能不能攻克洛阳,关键不在于武力决战,而在于北方会不会大乱。危机重重的北方在我们三路大军的攻击下,财赋难以为继,积累多年的矛盾肯定爆发,叛乱因此此起彼伏,李弘首尾难以兼顾,无奈之下只能退守河北,维持南北对峙之局。这也是他把权力中枢重新移到晋阳的原因,他失去了自信,已经在考虑失败之后东山再起的事了。这头曾经纵横捭阖的豹子老了,没有昔日一往无前的勇气了,更没有昔日挡者披靡的无敌气概了。李弘的败亡就在眼前,他像董卓一样,最终还是走上了灰飞烟灭之路。

刘表的攻击之策经过众人多日商讨后,基本上得到了各方的认同。

正月十五,周瑜等人告辞离去,天子和刘表等襄阳文武大臣相送于十里长亭。

在回城的路上,蔡瑁和刘表同乘一车,他对战局忧心忡忡,认为曹操、孙权、刘备等人未必会遵从圣旨,相约出兵。

“各家有各家的利益,指望他们为了振兴社稷而不惜倾尽全力,显然不可能。”刘表坦然说道,“但目前的形势对我们非常有利,如果能趁此良机击败李弘,或者把李弘赶回河北,维持南北对峙之局,各家还是非常愿意的。”

“其实,我不指望曹操、周瑜能一鼓作气打到黄河,也不指望刘备能攻克关中,更不指望孙权会指挥水师杀进青州。我只希望曹操、周瑜能齐心协力,屯兵江淮,把青兖和豫州的兵力拖在东路战场,只希望刘备能威胁关中,尽可能激化长安矛盾,让长安混乱不堪,只希望孙权不要在这个时候背信弃义,倒戈相向。如果他能以大局为重,维持长江南北两岸的稳定,我就感激不尽了。”

蔡瑁长叹,“这三家真正能指望的就是刘备啊。刘备在巴蜀立足未稳,对襄阳恭恭敬敬,一直信守和荆州共理益州的承诺,对黄忠、李严、诸葛亮等荆州文武大吏也予以重用,这次还主动请辞益州刺史,请刘琦西上巴蜀,算是给足了襄阳面子。如果他能倾尽全力,杀进关中,将迅速改变北方局势,对我们北上收复中原非常有利。”

“玄德有玄德的难处啊。”刘表摇摇头,苦笑道,“他先是杀了赵韪,得罪了一大帮巴蜀大族,庞义和严颜等人一气之下,干脆投靠了长安。接着他又逼走了刘璋,几乎把巴蜀所有的高门大族和东州士人(流寓士人)得罪光了。这个时候他能拉拢一批巴蜀士人稳住益州局势,已经是难能可贵了。我没有接受玄德的请辞,让刘琦西上,正是担心我们互相猜忌导致巴蜀局势恶化啊。此刻玄德如果指挥巴蜀和汉中的军队大举北伐,谁敢保证巴蜀不乱?谁敢保证益州的军队不会临阵倒戈?”

蔡瑁面显失望之色,一脸沮丧,“如此说来,此次我们要想稳住南北局势,完全要看北方是不是自乱阵脚,自毁长城了。”

“是啊,李弘、李玮、张燕等人连出昏招,加剧了北方各势力之间的矛盾,想不败都难啊。”刘表说道,“我们只能冷眼旁观,看看能不能顺手捡个便宜,至于大举进军,纯粹是虚张声势而已。”

蔡瑁犹豫片刻,小声问道:“我听说,李弘正在派人出使徐州和江东。孙权偏安一隅,有长江之险,有讨价还价的本钱,他肯定会脚踩两条船,两面受益。但曹操就不行了,曹操这几年日子难过,北有李弘,南有孙权,中间夹了一个袁谭屡屡和他过不去。如今袁谭逃亡江东,周瑜又乘机占据庐江,逼得他头痛不已,如果孙权和周瑜乘机……”蔡瑁欲言又止。

“你担心他一怒之下投靠李弘?”刘表想了一下,说道,“他和李弘仇怨太深,和黄巾军更是仇深似海,就算李弘不杀他,张燕、杨凤这些人也绝不会饶了他。他如果投靠李弘,会死得更快。我倒是不担心他倒戈,而是担心他的头风病。最近一段时间他病情加重,头风病把他折磨得死去活来,痛苦不堪,这个时候如果他突然死了,那就全完了……”

“曹操死了,孙权和周瑜马上就会抢徐州。”蔡瑁的脸色顿时变了,“此刻北方自顾不暇,无力南下,他们岂肯错过这样的好机会?”

“是啊,华陀和张机都被李弘抢走了,庐江的左慈虽然被曹操抓到了,但他转眼就逃了,华陀的两个弟子吴普和李当也是杳无音讯,现在南方医匠只有张机的几个弟子勉强还能算得上高手。但我听曹丕说,他们只能勉强稳住曹操的病情,给他减少一些痛苦,无法像华陀和张机一样,出手就能稳定病情,所以此刻我最担心的是曹操突然死了怎么办……”

蔡瑁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战。

“你即刻派人去长安……”刘表靠在车座上想了一阵后说道,“不管曹操会不会死,也不管东路战场出现什么情况,只要长安乱了,北方就岌岌可危,我们就有机会在南阳战场上击败北疆军。南阳的仗如果打赢了,李弘就算有天纵之材,也无法挽救南北对峙的局面了。”

“但他还有李玮,这个人太厉害了。”蔡瑁说道,“即使李弘死了,以徐荣、张燕的实力,再加上李玮的经世之才,依旧还能固守河北,成为我们平定天下的最大障碍。”

“把他杀了。”刘表厉声说道,“不惜一切代价杀了李玮,此人不除,社稷难安。”

“好。我即刻让王桀去长安投靠他兄长王凯,让马谡、张允带着刺客潜伏到长安,三人一明两暗,共诛李玮。”

“把荆襄一带最好的勇士派到长安去,一批人不够就派出十批,一百人不够就一千人,务必把李玮杀了。”刘表用力一挥手,做了个砍头的手势,“只要杀了李玮,长安必定大乱,南北对峙之局可成。”

正月十六,小天子亲临前线,指挥大军攻打育阳。

玉石、王当、颜良、于毒、吴雄、彭烈、寥磊、梁百武等人统率十万大军向育阳发起了猛烈攻击。

正月十八,汉军攻克育阳。

正月二十,大军移师涅阳。涅阳城主力在马良指挥下连夜突围。天子下令,任其突围,并命颜良率两万大军随后掩杀,逼其逃往宛城。

正月二十一,大军攻克涅阳。

正月二十二,汉军四面包围宛城。同日,刘琦、蔡瑁统率四万大军,北上救援。颜良随即率一万步卒大军,一万铁骑屯兵于新野、朝阳一线,阻挡襄阳方向的援军。

正月,长安。

南阳战场上的有利形势不但没有缓解长安的紧张局面,反而加剧了长安的矛盾。

年底,谷价开始飞涨,从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