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之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朝之梦- 第2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曾国藩的话倒是句句正中孔繁灏下怀,谁当皇帝他不在乎,但是孔子这尊大神可不能砸了,孔家的特权最好也能保全。可这太平天国摆明了和孔子不是一路,真要让他们到了山东,大概姓孔之人都要被他们杀光吧?

孔繁灏这时忽然提出了个让人有点诧异的请求:“涤生兄,今晚上请过府一叙,兄弟家中有几卷古籍,想请涤生兄一观。”

第397章 身在曹营心在汉?

轻轻一声响动,曾国藩推开了面前的两道“圣旨”。

这就是孔繁灏要请他一观的“古籍”,他倒是认得“古籍”上的笔迹,正是他在湖南乡间读书时的至交好友罗泽南,如今的大明军师,双峰侯——朱济世这个国王并不事必躬亲,而是依靠内阁行政,因而发布的谕旨并不多,除了给军队的谕旨都是他亲笔书写的手诏。其余的谕旨都是由他口述大意,再由罗泽南等人拟诏,朱济世再签字用印。所以这两道招抚曾国藩、孔繁灏的圣旨,都是出自罗泽南之笔。只是末尾有朱济世的签字和大明国王之印。

圣旨的内容,当然是给曾国藩和孔繁灏封官的。朱大国王给人封官封爵的派头一直不小,曾孔二人又都是他能够用得着的,当然是高官得做了。给曾国藩的官是河南巡抚兼提督,毅勇侯;给孔繁灏的官儿是山东巡抚兼提督,衍圣公。

除了给两人封官赐爵,圣旨里面还有用白话文写的一段劝说之言:

“……孤王虽然生于海外,没有读过多少圣贤之书,但是对孔子、曾子是素来仰慕的。自海上起兵以来,也一直善待礼遇士大夫,如左季高、叶昆臣、常开平(指常大淳)、罗罗山、刘霞仙(刘蓉)者,都是孤王的肱骨重臣。如今大明实行的就是和士大夫共天下,所行之国策,皆以中学为本、西学为用。短短两年,已经有了三分天下。反观满清,则是气数已尽,长江以南早就不听清廷号令。日前满清之精锐八旗又在滑县溃败,僧格林沁为了逃脱性命,竟然不顾直鲁豫三省亿万苍生,行以水代兵之策,掘黄河自保。如此之国,如此之将,怎么可能不亡呢?

现在京畿之地早成孤岛,百万太平军已经兵临城下,满清亡国只在旦夕。而太平天国者,所行所为是不合我华夏道统的。涤生、伯海二位先生都是圣人之后,当知道君为轻,民为重,社稷次之的道理。如今满清失德亡天下已是必然,二公所为当以天下苍生为念,以华夏道统为念。切勿因为愚忠满清,将山东、河南之兵葬送在黄河以北,而使河南、山东亿万苍生落入拜上帝邪教之手,使孔子、曾子痛哭于九原。若二位有心保存孔子之学,有心救河南、山东亿万苍生于倒悬,我大明愿与二位先生并肩而战,保圣教以救中华。”

曾国藩叹了口气,抬头看着对面的二人,一个正是衍圣公孔繁灏,一身顶戴花翎;另一个却是红袍乌纱,五十多岁,相貌堂堂的山东汉子,乃是大明淮北布政使刘淑愈。

“涤生兄可以河南、山东亿万苍生为念?可以孔孟之道为念?”曾国藩还没有说话,刘淑愈却抢先开了口。一开口就送上两顶高帽子,又是亿万苍生,又是孔孟之道。

曾国藩闻言脸色一沉,说道:“天下本太平无事,也不知是谁借英人之助搅乱风云?拜上帝之教本是疥癣之患,不知是谁助以枪炮教官,使之成为滔天之祸的?”

刘淑愈注视曾国藩半晌:“莫非涤生兄有拥兵向天下之意?”

曾国藩淡淡一笑:“我哪有那本事,只是……盛京尚有恭王,开封还有惠王数万精兵,就是这济南城内,也有万余八旗精锐。若山东现在附明,只怕会便宜了太平天国吧?”

刘淑愈笑了起来:“不知涤生兄准备什么时候当这个河南巡抚、毅勇侯?”

“这须得看北方大势,保山东、保名教总是第一位的。”曾国藩嘿嘿一笑,看了孔繁灏一眼,衍圣公连忙道:“是啊,是啊……什么时候大明雄兵北上,曲阜孔氏必然举族归顺。”

刘淑愈又望着曾国藩,曾国藩捋了捋长髯道:“吾湘军北来实为保名教,可惜太平军势大,曾某兵弱,只能先保山东一片净土了,若大明雄兵北攻河南,曾某愿帅三湘子弟由山东西进配合之。”

刘淑愈满意地点点头:“既然如此,可否请曾公子去济世书院读书?”

曾国藩笑了笑:“曾某正有此意。”

曾公子自然指曾国藩之子曾纪泽,今年不过10岁,目前和曾国藩之父曾书麟一起居住在上海租界。刘淑愈请曾纪泽去济世书院读书自然有人质的意思,不过对曾国藩这样的人而言,一个质子恐怕也没有太大的牵制作用,是否归明还得看天下大势的演变。然而对他昔日的顶头上司林则徐来说,大势已经容不得他再做犹豫了。

……

在上海的两江总督官署当中,此时正是一片愁云惨雾的气氛。这个官署,就位于原来的上海洋务衙门之内,辕门外旗杆上,林则徐的帅旗已经褪了颜色,随着萧瑟的秋风有气无力地飘着。两江练军——这个在明清之交的乱世中应运而生的,由满清实力派大臣所控制的武装,看来是无法重现历史上湘、淮集团的荣耀和辉煌了。随着满清八旗新军在滑县遭遇惨败的消息传来,整个江南的风云一夜之间,为之色变!

满清的天已经塌了!

已经上了年纪且有病在身的林则徐坐在光线昏暗的签押房内,神情有些呆滞。这个老人虽然和大清王朝一度不怎么合拍,但他毕竟不是李鸿章,不是左宗棠。他的一生就是为大清王朝卖命效忠的一生,他的所作所为,无论结果如何,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大清王朝是统治,这一点恐怕是没有什么好怀疑的。

“穆翁,不行啊……江南所有的钱庄票号都被挤提了,市面上的息口一夜之间涨了20几倍!”

魏源气喘吁吁地从外面进来,似乎是从辕门处一路跑来的,这两天这位林则徐的头号助手为了筹措军饷兵费几乎快把上海各家钱庄票号的门槛踏破了,连租界里面的洋人银行都去了不止一次,当然不包括可能是整个亚洲规模最大的汇丰银行。

可是结果却让人心寒,中国人的钱庄票号每一家都在被挤兑——这次的钱庄倒闭风潮是从立信钱庄开始的,这家钱庄开业时间不长,但是它的东主周立春是汇丰银行买办,凭着这层关系,立信钱庄迅速崛起,短短两年间就一跃而成为上海滩上最大的钱庄票号,成为南帮票号之首。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么一家规模庞大,资金雄厚的钱庄,居然在一夜之间关门歇业。原因居然是因为吃进了太多的大清宝钞导致周转不灵,在汇丰银行收紧银根后有一笔30万银元的同业拆借无法偿还,因而宣布倒闭。

“穆翁啊,咱们这回真被耆英那个混蛋给坑了,您知道吗,立信钱庄的库房里面有整整1000万两面值的宝钞!1000万啊!据立信钱庄的管事交待,耆英许了周立春一个洋务帮办大臣兼津海关道的实缺,周立春才用钱庄的400万两存银换取耆英手中的1000万宝钞。谁知道银子前脚刚运走,滑县兵败的消息后脚就到了,汇丰银行立即收紧银根,结果立信钱庄就倒了,还连累了同立信钱庄有资金往来的30多家票号一起出现周转不灵……更麻烦的是市面上还传出谣言,说还有十二家钱庄和立信钱庄一样,让耆英给坑了!耆英一共从江南卷走了5200万两银子,这十二家钱庄很快也要倒闭,所有的储户都会血本无归,所以……”

第398章 忠臣孝子好爸爸(上)

1848年的中国肯定是多事之秋,一个统治中国200年的王朝几乎在一夜间崩盘!连带着发生各种各样的危机变故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两江的金融盘子在滑县会战的消息传来后就理所当然进入紧绷状态了——毕竟满清的大商人大多和朝廷高官亲贵勾结在一起,如两淮盐商、山西晋商这样的商人,更属于特权商人。满清一倒,他们的特权自然随之而去,由这些特权商人开办的钱庄票号出现挤兑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如果汇丰行这样两江事实上的中央银行被两江总督衙门控制,那么在这个时候就该放松银根,应对可能发生的挤兑。可是汇丰行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一夜之间就将同业拆借利率提高了20倍,而且拼命收紧银根,恨不得将市面上的每一块银元都攥在手心里面!

单单是这样,江南钱庄业或许也能熬过去,可偏偏又出了一“立信钱庄倒闭事件”。这钱庄行业之间一直是有同业拆借存在的,这个立信钱庄在倒闭之前,还用高息拆进了大笔资金,总额不下500万两,还连带着传出了江南钱庄业被满清朝廷卷走5200万两白银的谣言!

这个时代的清政府可不比后世那些反应迅速的现代政府,哪怕是林则徐也没有在第一时间采取有力措施辟谣——其实他自己也相信这事儿了!还让魏源派人去调查。

调查结果还没有出来,上海发行的《大公报》上又开始言之凿凿地宣称:大清已亡!说太平天国已经在西历1848年11月8日攻破北京城,道光皇帝在景山上吊自杀!而且攻破北京的太平军还进行了屠城,北京城内的20多万旗人和8万守军残部全部被屠,满清的根基已毁,再无复兴之可能!

与此同时,《大公报》上还刊登了大明朝廷发动第二次北伐的公告,宣布江浙皖川四省将是大明北伐的目标。

在这一连串坏消息的打击下,原本还在苦苦支撑的两江钱庄业终于不堪负重,纷纷倒闭歇业,朱明大军未到,一场让两江练军无可饷之银的金融风暴就先吹起来了!

……

上海,两江总督官署。

“朱济世真的准备动手了?”

签押房内,林则徐的心腹济济一堂,个个愁眉不展。听到林大总督的问话,大家都默默点头。虽然谁都没有说话,但是每个人脸上的愁容已经说明问题了。

林则徐又把眼光转向了潘世恩的长子潘曾沂,此人原来患有肺痨,不能出来做事,就在苏州养病。一年多前来上海接受西医用黄连素治疗,居然有了起色,整个人精神焕发起来了。林则徐和潘世恩交厚,便让举人功名的潘曾沂当了江苏布政使,和领着洋务帮办大臣一职的魏源一起负责替江南练军筹饷。

看到林则徐的目光投过来,潘曾沂就是一叹:“穆翁,两淮的盐商、南浔的湖商,还有苏南的士绅都被这次的钱庄倒闭风潮坑苦了……他们的银子都不是放在家里面的。”

大家听到钱庄倒闭风潮,都没有说话。两江士绅豪商对两江练军的支持是有目共睹的,林则徐掌控两江才多久?他们已经捐输报效了上千万银元,另外还出借了上千万给两江总督衙门——这一次的钱庄倒闭风潮除了“宝钞之祸”和局势动荡,大概也少不了两江总督衙门借款太多的因素吧?现在钱庄大量倒闭,两江士绅巨商就算有心助饷,也无力筹钱了。

潘曾沂又叹了一声:“家父准备把苏州的田产抵押出去,好歹筹集些现银,可是咱们中国人的钱庄里面都没银子,洋人的银行又……不肯贷款。”

洋人的银行也不肯借银子!不用说,这一定是汇丰银行在背后捣鬼!现在江南和广东的银行钱庄就属汇丰行最强大,说是行业龙头都小了,该是行业主宰才对!特别是在朱明地盘上,任何一家银行、钱庄,都得将所吸纳存款的25%上存到汇丰银行才许开业,真是比皇上家还霸道啊!可是洋鬼子偏偏一点脾气没有,乖乖把白花花的银元存进汇丰行,真是活见鬼了。

“穆翁,我看这个汇丰行一定是有银子的,不如发兵抄了它!”

讲话的人是刘勋,山东高密人,据说和刘罗锅他们家是同族,举人功名,原先是林则徐的幕僚,后来又去山东募兵,拉起了十几个营头。大概和一帮粗逼混久了,什么话都敢说出口了。

林则徐麾下拥有军队最多的李鸿章听到刘勋的话,却只是摇头:“抄?人家汇丰行不傻,会把金山银山放在那里让咱们抄?再说抄完以后怎么办?就算抄到几千万两银子,咱们就能打败朱济世的北伐军了?归根结底,咱们两江的武力还是弱,依附于大清还能自保,现在大清没有了……就必须在太平天国和大明之间择主而仕之!”

李鸿章这话可说到点子上了,两江集团最大的困难不是没有银子,而是武力薄弱。区区七八万练军,还都是没有上过战场的新手。能和朱明二十几万精锐老兵打?林则徐真要有这个力量,早就率兵北上勤王了。

听了这番话,大家都默然无语,又将目光投向了林则徐,他是老大,眼下大清沦亡,朱明北伐,何去何从就只能由他来拿主意了。

“今天就到此为止,先散了吧。”可林则徐却一脸疲惫地站了起来,轻轻叹了口气,就转身往签押房后门走去了。

……

苏州城西阊门外10里外的枫桥镇上的寒山寺内,有一处陈设雅致的小小院落。在江南一片惶恐的气氛当中,这所古寺名刹,还是大体维持着原来一贯的安静闲雅。其他地方的风潮,似乎并没有影响到这座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古刹。穿着长袍的僧人仍然日复一日地念经礼佛,只是到这里烧香祈福香客的人骤然少了许多。

在寒山寺的大雄宝殿里面,一个白发老者正对着一尊释迦牟尼佛金身佛像。在那里喃喃地念经。每念完一遍,就在面前的黄纸簿上面画一个红圈。黄纸上面,密密麻麻的满是红圈,真不知道这老者在这里念了多少时间的经了。一片寂静当中,只有悠远的钟声从大殿外面传来,让这个大殿更加显得不类尘世。

在大殿门口,一个穿着一袭明朝文士衣裳的中年,正默默地站着,身边还陪着一个十八九岁,长相颇为儒雅的青年。这两人,一位就是现在大明左丞相、湘阴侯左宗棠,他是奉命来江南游说两江总督林则徐的,不知怎么就到了苏州寒山寺;一位名叫潘祖荫,是苏州城有名的才子,他父亲潘曾绶是眼下的江苏巡抚,而他的祖父则是昔日被道光皇帝尊称为“潘师傅”的潘世恩。便是那位正在念经的老人。

“芝翁是在为北京城罹难的三十多万旗人和绿营官兵祈冥福吗?”左宗棠淡淡地问身边的潘祖荫。

潘祖荫道:“阿爷是在为滑县和白沙镇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