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之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朝之梦- 第2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锦州城内,满洲镶蓝旗都统官文听到卢兆旗急急送来的报告,登时就暴跳如雷了。他一得到宁远方面几个哨所派快马送来的急报,就知道宁远州是不保了,唯一的法子就是退守锦州,依着坚城和明军打,只要熬到恭王的大军回师,就有办法了。可是富克精阿这个莽夫居然要守宁远前寨这个土围子……这不是白白送死吗?而且还是带着近2000八旗兵丁和一万多八旗子民一块儿死!

现在的汉人,可是狠着呢!北京城那一战,杨秀清这个魔头就坑了十几万降人……

“传令下去,点齐两协马队随我去接应富克精阿这个混球!”官文在签押房里面转了几圈,大声传令道。说实话,他倒是很想放弃富克精阿和宁远前寨里面一万多个八旗祖宗之民的。

可是现在八旗人少啊!一共才120万,其中还有40万是汉八旗,正宗的满八旗剩下不到60万了,可真舍不得一次丢掉一万多人啊!

第465章 大捷,战宁锦(一)

在葫芦岛及其附近绵延数华里的海滩线上,已经成了一个巨大的军队集结场地和物资堆放场。这已经不是大明海陆两军第一次组织联合登陆作战了,所以一万二千大军的上陆进行得井井有条。连续十二个时辰不间断的进行人员马匹物资的换乘登陆作业,整个陆军第四师,包括一个炮兵团,一个辎重团,一个工兵大队和一个轻骑兵大队,都已经登上了辽东的海滩。头一批上陆的第十一团已经在宁远前寨周围展开,据守住了几个被清人匆匆放弃的农庄、仓库,将诺大一个城寨看守起来。

第一波接触战已经展开,双方的枪炮打得接地连天。清兵的大炮虽然不足,可是抬枪、鸟枪却是不少,噼里啪啦打得起劲,也不管明军在不在射程之内。不过明军的火力也不强,只有三门9磅炮被推到了宁远前寨一线,远远地和清兵对打。他们的攻城重炮——32磅长炮可没有那么容易从战舰上弄下来。

宁远前寨北面五里河以北就是宁远州城,不是历史上袁崇焕建立名望的宁远城,而是康熙年间建筑的一座小城。官文在那里也摆了一个镶蓝旗的协,本来已经开始向锦州城撤退了,可是在半道上遇到官文带来的两协马队,又折返回来,在五里河北面展开,同军军第四师的一个骑兵大队夹河对峙。

彭玉麟和刘丽川就在靠近海岸的龙背山上设立了辽东镇和第四师的中军,这座小山头是附近一大片区域的至高点,从山顶往下望去,整个战场的形势就一览无余。

“居然还把宁远州和锦州的兵引来了。”彭玉麟笑了笑,“也好,就在这里和清鞑打一场大的。我本来担心他们弃城远遁,在满洲的老林子里和咱们周旋,这可就有点麻烦了。”

刘丽川看着下面正在安营扎寨的第四师官兵,皱眉道:“彭总镇,咱们虽然还有一师兵,可骑兵只有300,怕是破敌容易歼敌难。那个土围子里的八旗兵是跑不掉了,五里河以北的六千人要留下可不易。”

大明的根据地虽然富庶,但却不大适合养马。所以朱明的骑兵一直是“少而精”的路子,玩不了北清的大骑兵。因而朱明现在的情况和宋朝差不多,对上马背上的敌人是“易败难灭”。如果北清的马队拍拍屁股走人,彭玉麟和刘丽川还真的只能干瞪眼。

“他们要走,我可没兴趣留。”彭玉麟大笑道,“八旗有马队,咱们大明有海军!他们是想走就走,我是想打哪儿就打哪儿!这辽东千里海岸,处处都是漏洞。”

他一指海上的舰队:“可以让舰队载一团陆师和东江镇的水师去袭海城、盖平、牛庄、金州等地,破其城、逐其民、毁其家园!如此北清要么弃地北退,要么厚集大军与我决战……”

彭玉麟的话还没说完,远处突然传来了隆隆的马蹄声音,战场上的镶蓝旗马队开始沿着五里河向北运动了。

“看来清鞑沉不住气了,丽川,能一战而破之吗?”彭玉麟笑吟吟地问刘丽川。

刘丽川冷冷一笑:“只要他们敢来,保管杀个片甲不留!”

……

公元1849年6月25日清晨。辽西五里河西岸,直到辽西丘陵边缘的旷野之上,两支各有6000人左右的大军正在摆开战阵。

官文其实是带着些侥幸心理头皮下令渡过五里河的。五里河对岸的宁远前寨已经被明军包围了,再向东南30华里就是那座曾经让袁崇焕出名的宁远城,那里更靠近太平军控制的山海关,是满清对抗太平军的前哨,所以没有部署心服的满八旗和蒙八旗,而是摆了5000“回八旗”。其实也不是八旗军制,只是从北京跟着恭王跑出关的回民(北京城里是有不少回民的)所组成的,由道光27年的进士马新贻指挥。

之所以用他们守宁远老城,就是因为他们回民和太平天国在宗教信仰上的对立。回民不似寻常的汉民,只有有田分有饭吃,拜上帝就拜上帝吧,宗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神圣的事情。所以不必担心他们在打太平天国的时候不卖力气。

可是回民和明朝的关系一直不错,历史上还有“十回保一汉”的传说,那一汉就是朱元璋。现在朱明已经登陆辽东,宁远老城的5000“回八旗”可难保没有投明的心思。因而之前官文派了塘马去命令马新贻撤兵往朝阳而去,可是马新贻却回报说准备带队出宁远老城东进,打算和官文东西夹击登陆的明军。

官文得知这个消息,觉得有些机会,也不求歼灭登陆的一万多明军,但求能暂解宁远前寨之围,把困在宁远前寨里面的一万多旗人接去锦州城。正是抱定了这样的心思,在部下列阵完毕之后,官文也不下令进攻,只是和对方遥向对峙,实际上是在等马新贻兵到。

“师长,鞑子似乎不打算进攻,和咱们隔着有五六里地就列阵了,看来是在等援兵过来吧?”第四师的参谋长站在马背上,用望远镜观察了半天,才坐回马背上对刘丽川说道。

刘丽川哼笑一声:“有援兵好啊!要是能把整个辽地的兵马都吸引到宁远,一战全打光了,辽土不就恢复了?”

参谋长点点头:“师长,既然鞑子不攻,咱们不如挖壕据守……用壕沟把五里河同龙背山连起来,彻底围死宁远前寨。”

刘丽川望了望四下的战场,对宁远前寨的包围只是初成,登陆的一万多大军还没有个巩固的据点,的确需要构筑阵地。于是下令道:“去把铁丝网拿出来布置好……这东西对付骑兵应该还有点用。”

铁丝网是朱济世在百忙之中“发明”的,其实就是说了个设想,让兰芳行的洋人工程师去弄的。这个东西虽然大名鼎鼎,但是并没有多少难度,历史上是个美国牧童在1867年前后发明的,一开始就是用来圈养牲畜的,拿来对付八旗的马队倒挺合适的。

“遵命!”参谋长行礼而退。

刘丽川则将指挥权交给副师长李文茂,自己策马上了龙背山,再和彭玉麟商量军情。

“总镇,清鞑马队不肯接战,似乎在等援兵,我已下令构筑阵地,预备用一个团围困宁远前寨,一个团封锁北线和清鞑马队对峙,一个团在龙背山下构筑一道防御阵地。”

“你是担心宁远老城的清兵过来?”彭玉麟掏出纸扇子,打开后轻轻摇了摇,扇去几分暑意,道:“没想到围了一个宁远前寨,就把宁锦的鞑子都引来了,这是要打宁锦大战啊。”

“对,就是打宁锦大战!”刘丽川仰起下巴,一脸肃然,“而且还是咱们大明的宁锦大捷!比当年袁督师打出来的宁锦大捷还要大上十倍!”

龙背山下,大约一万二千名大明官兵全都开动起来,三道由铁丝网和壕沟构成的防线同时开工。由于贝色麦来复枪、铵油手榴弹、铵油开花弹和铁丝网这四种跨时代武器的先后出现。大明陆军的作战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排队枪毙流的打法渐渐开始退居二线,战壕加上铁丝网的战术渐渐成为主流——当然,同样的变化也出现在西方国家的军队,即便是靠“灰色牲口”拼刺刀打“乌拉突击”的沙俄陆军,也不得不咬着牙花大价钱换装来复枪、手榴弹和铵油开花弹这三件套了。

第466章 大捷,战宁锦(二)不得不战

“彭总镇,刘师长,清军回八旗前哨马队约500人,已经过了韩家沟,正窥视我军阵地!”

“彭总镇,刘师长,清军大队正在韩家沟立寨,人数约有3000,拥有最少2门大炮。”

一个个骑兵飞也似的策马而来,匆匆地汇报军情。彭玉麟和刘丽川并排坐在刚刚立起的军帐外面。面前放着大幅的地图,都是大明陆军总参谋部绘制的辽西大比例尺的地图。上面的一条条等高线看得彭玉麟一阵阵眼晕,他可不像刘丽川是鸭脷洲军校科班出身的将领,只是熟读过中国传统兵书而已。

在6月25日黄昏,在龙背山下的防线刚刚部署好之后,在龙背山以西张开威力搜索幕的第四师直属骑兵大军就已经发现了从宁远老城方向开来的回八旗大队。不过这些回八旗好像并不打算随随便便来送死,大队人马到了韩家沟就不肯前进,也开始扎硬寨了。同时还派出马队骚扰明军前沿,但是没有硬冲明军防线的意思。

枪声已经零星响起,都是贝色麦来复枪的声音。随着佛山冶金业的发展,朱明陆军已经开始淘汰滑膛枪,如第四师这样的一线精锐的步枪兵,全部配以贝色麦来复枪,即使是新组建的二线师,也都装备了用滑膛枪改造的来复枪。

彭玉麟看看远处,听听枪声,又看看地图,微微摇头:“看来鞑子还在打立硬寨打呆仗的主意……”

他低声问:“王上现在打到哪里了?”

一个麾下的参谋回答:“上午收到的通报,23日已经到水原了!”

刘丽川接过话题道:“23日到水原,今天该到汉城了吧?也不知道有没有和清鞑恭亲王开仗?要是开了仗就赢定了……”

彭玉麟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

留守辽土的八旗兵不是清鞑精锐,精锐都让恭亲王带去朝鲜撒野了。如果现在清鞑精锐和明军在汉城开仗,那么形势就太有利了。因为一旦接战,恭亲王的大队想要退下去就难了,战场上可没有喊暂停的道理。而恭王的大军被牢绊朝鲜,清鞑在宁锦又能投入多少军队?三万?五万?顶多就是这个数了。而朱明预备投入辽土的陆军却有第四军的两个师,有两万多人,如有必要可以把第四军全军都调来辽西,这样宁锦大捷还不是囊中之物?宁锦这边一胜,恭王的清鞑主力也就不得不狼狈退回,这样朝鲜也是大捷。两次惨败之下,恭亲王肯定不敢再把老巢放在盛京。不是迁吉林就是迁黑龙江,如此一来,复辽大业就算成功了。

不过这个如意算盘实在太好了,大概没有实现的可能。这恭亲王入侵朝鲜就是想刮一票,现在目的已经达到,他还留在朝鲜做什么?

“丽川,看来得把第五师也运过来,还要让工兵修建一个临时码头,要不然打久了粮饷器械就来不及运了。”彭玉麟的拧着眉毛对刘丽川道,“清鞑已经在宁锦投入上万人了,不出意外,还会增兵的……搞不好恭王的兵也会从朝鲜过来,到时候就是空前大战啊!”

……

枪声在明军阵地前回荡,子弹咻咻而过,不时还伴随着一声声惨叫的声音。

马新贻举着望远镜,坐在马上,死死地看着对面明军阵地的状况。

明军阵地依着龙背山而建,扼住了通往宁远前寨的官道,但是这个阵地构筑的非常奇怪。地上插着好些木桩,不大密集,稀稀拉拉的也不像是能防住骑兵的样子。而这些木桩之间好像有银线连接,不知道是什么妖蛾子?这些木桩后面也没有矮墙,只有一道壕沟,明军官兵就散布在壕沟里面。

这样一道防线单薄的简直不像话,似乎只要一阵冲锋就能突破了。马新贻麾下的将佐在从宁远老城出发的时候一个个都愁眉苦脸好像要去赴死,现在却一个个跃跃欲试,纷纷来向马新贻请战。不过全都被马新贻驳回,反常必有妖!明军敢如此布置一定有诈,没有探明虚实之前,无论如何都不能把自己带来的这三千多人马往战场上送!

“马大人,官都统有请。”官文派出的塘马找到了马新贻的将旗,高声道:“官督统的中军在地藏寺,请大人过去一会。”

马新贻的正式官职是辽西兵备道,理论上可以监督辽西诸军兵事,不过实际上只能管宁远老城的回营,官文的八旗兵可不鸟他。现在官文请他过去那是客气,实际上是在向他下命令。

而马新贻也不敢不奉命,连忙交代部下抓紧时间立寨,自己骑着快马就到了地藏寺的官文中军。

“谷山,明逆又在闹妖蛾子了,你怎么看,能打吗?”见到马新贻过来,官文也没心思寒暄,就直接入了主题。

马新贻摇摇头:“打不过,秀帅(官文字秀峰),明逆至少有一万人,咱们合兵不过九千多,加上宁远前寨的兵不过一万一,只在伯仲间啊!”

这话的意思是,在兵力差不多的情况下,清兵要是能赢现在的明军,大清朝也不会落到现在这地步了。

“那怎么办?”官文的眉头紧皱,两手一摊,“镶蓝旗的兵差不多都在这儿了,还有一个步协半个炮协守锦州,总不能都调来吧?就是都调来,该打不过还是打不过啊!”

“可向盛京告急?”马新贻又问。

“当然告急了,快马已经出去了一天,五王爷肯定已经收到消息了。”官文答道。

马新贻点了点头:“要不就等着王爷决断吧,咱们现在只管立寨坚守。秀帅,您觉得怎么样?”

五王爷是惇亲王奕誴,名义上的盛京留守。不过实际上掌权的是奕欣的老师卓秉恬和奕欣的母亲静皇贵妃。其实这两个人也是没主意的,得到辽西的急报之后便立即用八百里加急飞报给了还在朝鲜平壤的恭亲王奕欣。

“王爷!现在不能决战啊,没有把握的……”

原平壤府衙,现在的恭亲王中军之内,赛尚阿和耆英、桂良等人叩头喊着,形极惶恐。

“本王也不想决战,可辽西……总之,祖宗之土已危,满洲根基已危,已经是不得不战了!”

奕欣如一尊泥菩萨一样,坐在御座上机械地应着。

接到盛京送来的八百里加急,得知辽西警讯,他就知道大难已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