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之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朝之梦- 第3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都配属了两匹蒙古马作为副马,军官则一律装备三匹顿河马。

“少将阁下,鄂尔浑河东岸都没有发现明狗子的主力,看来库伦的明狗子根本不敢出来,到草原上和我们交锋!”

听了傅方的报告,罗索夫斯基有些皱眉头。如果说明军的轻骑兵不敢和哥萨克交锋他是相信的。可是说他们不敢和八旗马队交锋就是在梦话了,八旗马队都让他们从广东撵到外蒙古最北面的买卖城啦!

可是库伦的明军为什么不出动骑兵呢?难道他们发现有哥萨克骑兵伪装成八旗兵了?他回头看了看骑在顿河马上身材高大的毛熊,虽然穿着八旗兵的棉甲,但和那些满洲人还是有挺大区别的。不过发现了又能怎么样?立即向俄罗斯帝国宣战吗?那还不是早晚的事情!谁在乎?

罗索夫斯基终于下了决心:“没错,草原不是农夫民族的天下,这里是我们哥萨克和八旗子弟驰骋的疆场!现在我命令全军转向东南,目标,明军的铁路线!

还有,消灭沿途所有遇到的蒙古人,一个不留!”

与此同时,两骑带着紧急军报从圆明园内急驰而出的快马,终于赶上了正往承德而去的朱皇帝的车队。

“皇上,有大股八旗马队南下,数量可能达到几千人,已经从腾格里城的西面迂回向南了!

另外,罗帅已经统兵去打买卖城了。”

御书房副大臣翁同龢双手将军报递给了马车中的朱皇帝。然后垂手肃立,等着皇帝的口谕。

“什么?大股八旗马队南下,数量有好几千……罗军旗去打买卖城了?”朱济世怔了一下,消息似乎有些出乎他的预料,不过皇帝很快就有了决断,“让桂国公立刻到朕的马车上来!”

第701章 牵一发,全军动

虽然有线电报已经出现,并且成了明军重要的通讯手段,但是由于蒙古战场的辽阔,各种消息和情报的传递的效率仍然是极低的。以至于双方的统帅只能依据很有限的信息做出判断下达命令。实际上,很大程度上都是靠猜测和臆想在指挥战争。

明军总参谋部认为,俄国在东西伯利亚的兵力有限,八旗兵近年来更是屡遭重挫,多半失去了主动出击的胆量,肯定会采取远遁和固守。用空间换时间的战略。

而明军所实行的就是“步步为城,铁路跟进”,想要用城堡据点控制蒙古,用铁路线支持后勤,以便让明军在贝加尔战场取得长期持久作战的能力。

同时,明军还在努力训练装备一支类似于古代蒙古游牧骑兵的草原机动兵团,想要依靠这支部队控制西蒙古和中亚草原,配合太平天国夺取中亚三汗国,并且在中亚草原寻求同俄军主力进行决战!

不过这支草原机动兵团并不需要保密到突袭发起的最后一刻,因为此时西伯利亚和彼得堡之间还没有建立起电报联络,等到沙皇得知明军拥有一支强大的远程机动部队之时,欧洲的战争早就打到南以收拾的地步了。

“老韩,看来有仗要打了!”

韩四刚一上马车,朱济世就把设在移驻圆明园办公的陆军总参谋部派快马送来的军报递给了韩四。

“奕欣的八旗兵南下了,人数可能有几千,这是总参估计的数字。刘炯建议动用草原军团,老韩,你现在是草原军团司令官,动不动,朕就等你一句话。”

韩四一愣,他现在刚刚答应接下草原军团司令官的职务,还没有正式走马上任,连这个草原军团究竟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呢。思索了半晌,他才喃喃道:“臣不知道草原军团是什么样子,皇上还是听从总参谋部的建议吧。”

朱济世一笑,这个韩四还是跟过去一样,外表莽撞内心谨慎,不大愿意打无把握之仗。在他看来,在没有什么良将可用的情况下,将15万人的军队交给韩四还是可以放心的。

“好吧,既然你也觉得总参谋部的建议可行,那就麻烦你立即赶去白城,草原军团的司令部就在那里!这是接管草原军团的谕旨。”

说着朱济世将事先由自己亲笔写好的谕旨交到韩四手上,军队中高级主官的任命权现在还牢牢掌握在朱皇帝手中,别说是军团司令官这样高官,就连团长这样的中级指挥官的任免都是陆军部提出一个建议名单,然后由皇帝亲自圈定并且以谕旨的形式发布任命的。

双手接过谕旨小心地收好,韩四就在马车上行了抬手军礼,然后又斟酌了一下,问道:“皇上,您有什么宝训吗?”

听到“宝训”这个词儿,朱皇帝不由就想起了“教主宝训”,原来以为这是金大侠发明的词儿,没想到明朝皇帝训谕还就叫宝训来着。

“宝训谈不上,一点建议罢了。老韩,喀尔喀蒙古——贝加尔方向的总帅是罗军旗,你这个草原军团司令官也须受他的节制。等到日后军团转用于中亚——新疆战场后你才是方面大员。可知道了么?”

“末将知道了。”

朱济世点点头,挥手示意韩四告退。他最后的那番话只是个提醒,让韩四知道在蒙古草原上该以谁为主。不过眼下的通讯条件就是这么回事,没有无线电报可以联络,凡是独领一军在外的将领都有极大的独断权力,当然也肩负着相应的重任。

“军长,达尔汗城到了,咱们今晚就在城里歇脚吧。”

这个时候,近卫骑兵军的军长李秋生还不知道蒙古战场上所发生的变化。不知道八旗马队已经从买卖城南下,不知道罗军旗已经亲率大军去攻击买卖城,更不知道朱济世决定动用雪藏的草原军团进入喀尔喀蒙古寻找南下的八旗兵决战。

他的近卫骑兵军军部设在张家口,那里到是有电报局的——明军现在没有独立的电报通讯系统,而是依赖大明电报电讯公司的电报局传送消息。所以只有在拥有电报局的城市驻扎时,明军才能通过电报这种高科技手段获得情报和命令。

虽然电报已经传到中国好几年了,朱济世也花费了巨款架设电线开办电报公司。但是这个时代的发报设备和人员都忒精贵了。前者都是舶来品而且还被几家英美公司垄断,价格昂贵到了没有道理的地步!

而后者,现在可是高精尖人才,整个大明也没有多少。所以腾格里城以南,张家口以北的32个城堡虽然都有电报线通过,可是却没有设立电报局。

“腾格里城和张家口城的传骑来过了吗?”

李秋生才一进城堡,还没有下马便问前来迎接的一个绥镇兵的营长有没有传骑到达。

“回军门的话,张家口和腾格里城都有传骑来过,最晚是三天前腾格里城过来的传骑,说是有几千八旗马队越过肯特山进入草原了!”

“几千马队?”李秋生和他身边的张翰民互相看了一眼,都来了精神。

“军长,有仗打了!”

“知道,鞑子自己来送人头啦!”

“可是蒙古草原太大了,咱们人少……”

“人少也不能错过机会!”李秋生翻身下马,对身边的张翰民道,“立即派快马去给胸甲骑兵第一旅、胸甲骑兵第二旅传令,让他们向西运动去搜索八旗马队。”

近卫骑兵的三个骑兵旅是分散行动,骑兵军军部和近卫枪骑兵旅合在一起行动,另外两个骑兵旅分别位于近卫枪骑兵旅的南北两侧约150里开外,三个旅一共控制了近600里长的战线,相互之间也只能通过快马传骑进行联络。

张翰民听了这话却是微微皱眉:“军长,咱们的骑兵还要负责遮护腾格里城的后路呢,万一在草原上和八旗马队错过了,岂不是……”

李秋生哼笑一声:“错过了又怎么样?那些八旗马队还能打下达尔汗城这样的堡寨不成?”

……

“那就是明军的近卫骑兵?”

李秋生大概不会想到,自己想要搜索的敌人会离达尔汗城那样的近,以至于可以站在马背上用单筒望远镜,远远地看着4000名近卫骑兵浩浩荡荡的开进达尔汗城。

当然,不是9000八旗和哥萨克骑兵一块儿看,而是化妆成蒙古牧民的罗索夫斯基和傅方两个人站在达尔汗城西北二十来华里外的一处高坡之上,身边还有十几个紧张的气都透不过来的哥萨克——那里可有整整4000重骑兵,而且还拉着36门大炮!要是在草原上摆开来打,恐怕整个哥萨克师都不是他们的对手!

“一定是近卫骑兵,看他们的马,真是好马啊!”

“阿拉伯血统比较多而已,我们的顿河马也有这样的血统。”罗索夫斯基的注意力不在马上,而是紧紧盯着明军的大炮,“他们的大炮……看上去不是青铜的,难道是铁炮?”

“应该是钢炮吧?不是说逆明的钢很多,都可以用来铺路了吗?”

“如果是钢炮的话,看个头应该是12磅大炮了。也有可能是最新式线膛炮!”罗索夫斯基有些担心地自言自语道,“要是那样的话可就有点麻烦了。”

他放下手中的望远镜,坐回到了马鞍上,冲着傅方一挥手:“我们回去吧,今天晚上行动,从那座城堡南面12俄里处通过!”

第702章 穿越封锁线

听到罗索夫斯基的话,傅方忙坐回了马鞍上,追问道:“少将阁下,您是说今天晚上从那座城堡南面12俄里处通过……去哪儿?”

罗索夫斯基一笑:“当然是去明军封锁线的东面,我想明军还是有可能出动骑兵搜索这道由一连串城堡组成的封锁线西面的草原,所以我们应该穿过这道封锁线!”

傅方佩服地点点头:“高!实在是高啊!明逆做梦都不会想到我们会穿到他们东面去的。”

罗索夫斯基被拍了记马屁呵呵大笑起来:“傅,再抽调1000名八旗兵加上我的500名哥萨克在西面的草原上虚张声势,把中国人的近卫骑兵引走,这样我们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南面杀人放火啦!”

“对!去南面杀人放火,杀光汉人!”

就在傅方大声嚷嚷的时候,就看见后面十来个骑兵飞马赶了过来,看他们的个头和胯下的战马,就知道是傅方的八旗兵。他们中间还有几个穿着蒙古人的衣服,应该是早前派出去的侦骑——在蒙古大草原上的运动战就是这样的,撒出去的侦察骑兵和“失踪”没有什么两样,能不能回到他们不断运动的大部队中就是一个未知数。有时候这些游骑需要在草原上连续几日几夜搜索自己一方的大队人马。

骑兵们驰到傅方的面前,一名穿着蒙古人衣服的骑士将马勒住,在马上行礼:“都统大人,小人是七日前往库伦方向去侦察的,五日前在库伦城北大约50里发现大队明军!”

大队明军?库伦城北?傅方有些狐疑地问:“是什么部队,骑兵还是步兵?有多少人?”

“都有!浩浩荡荡的足有五六万人,还带着上万伕子和几万匹骆驼和驮马!”

“什么?”傅方惊呼起来,五六万步骑混合部队,好有伕子、骆驼和驮马……这是要去打买卖城!

“傅,出了什么事情?”罗索夫斯基听不懂中文,但是却看到了傅方脸色的急剧变化。

“出大事儿了!库伦的明军动了,方向是买卖城!”傅方黑着脸默默地算了下,“是五天前在库伦以北发现的明军大多有五六万人……如果一日行军50里,现在已经走了至少250里,再有六天就能到买卖城了!”

现在俄军加上奕欣的八旗兵号称有十万,其实顶天有八万,不过并不都集中在买卖城。俄军在买卖城原来就是罗索夫斯基的3000哥萨克,八旗兵的步兵已经拆散编入俄军,一部分也随俄军驻扎在俄国境内。现在傅方和罗索夫斯基又带走了9000人,留在买卖城的俄军和八旗联军总数恐怕不朝过三万了!

傅方看了罗索夫斯基一眼:“少将阁下,是不是要回援?”

罗索夫斯基淡淡地道:“不必了,6天内肯定会不到买卖城,我们,继续执行命令吧!如果买卖城守不住。总督阁下会安排守军退往俄国的。”

傅方沉默着点点头,退往俄国是早晚的事情。现在他的家人不都已经在俄国了?也不知道过得怎么样?按照俄国人的说法,是由西西伯利亚的贵族庄园收留了,应该还过得下去吧?

他看着罗索夫斯基:“您说的对,我们应该按照原计划行动,不能让明逆把铁路修成,要不然西西伯利亚说不定都没有我们满人的立足之地了。”

罗索夫斯基笑着点点头,心道,是啊,如果让中国人把铁路铺到买卖城,贝加尔地区一定不保,没准还会让中国人推进到叶塞尼河西岸,到时候这些满人连当农奴的权力都没有了!为了能给自己这样的俄国贵族当奴才,他们也得拼命!

这个一只手的傅方真是懂道理,人也不错,如果他运气足够好,能够活下来到战争结束的话,就让他到自己的庄子里当个农奴吧。哪怕干不了什么重活也没有关系,就让他看个猪圈吧……想到这里,善心大发的罗索夫斯基便策马向前,往西北方向急驰而去了。

……

草原的夜色渐渐地昏暗下来了。

在达尔汗城以南不到80华里的地方,一百多辆满载着木料和钢轨的大车在杨老白的指挥下“摆了个阵”。就是把一百多辆车摆成了内外两个圈子。拉车的骡马都从车上卸下来,放在了最里层。车子间都用铁链子连上。在最里面还用不知道装着什么东西的木箱子叠起,搭了一个高高的望台。杨老白背着洋枪就站在上面,还用单筒望远镜四下观察,就好象是个指挥打仗的将军似的。

他现在不再是一名光荣的工人阶级,而是一位专门负责压迫工人的工头了!这是胡林翼的主意,用这些集体农庄出来的比较有威信的“带枪工人”来管理别的带枪或是不带枪的工人。而这位杨老白因为年纪比较大,还是来自最前线的集体农庄和八旗兵枪对枪的较量过,所以是很有威信的。

而这个用大车拼成的圆阵守卫宿营地的方式,是非常常见的,草原上的蒙古人管它叫“古列延”,就是圈子的意思,明军的辎重部队也有同样的战术。现在这些“武装的中国工人阶级”也学会了同样的办法。

在圈子里面的工人,人人都持有武器,一半都带着洋枪!都依靠着大车在地上铺了张兽皮和衣服而睡,一旦有警,就能立即依托车辆作战。还有另一半人没有洋枪,只有一根根木枪,枪头都是精钢打造,泛着渗人的寒光。拿洋枪的当然是集体农庄的出来的工人,而拿木枪的则是从关内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