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满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金玉满堂-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般说这种话的人家,不是随口说笑,就是自家子弟太不成器,不得已才降低娶媳妇的标准。
  很显然,马家是第二种情况。
  孔老太太出嫁前是官小姐,出嫁后又做了大半辈子官太太,并非那种粗鄙妇人,岂会连这些弯弯绕绕都猜不到?况且二儿媳是个什么人,心里也清楚,平日对待嫡女是个什么心思,那更是明白的很。
  孔老太太抿了口茶,笑道:“这也太好了些?便是配个天仙也不算辱没了。”
  “不会有什么毛病吧?”大太太皱眉道:“要不然,京城里头那么多名门淑媛,难道还不比苏州好挑一些?怎么就轮到咱们家了。”故作郑重道:“弟妹啊,这你可得打听清楚了。”
  “打听过了。”阮氏尽力保持着微笑,说道:“若是大毛病是没有的,不过年轻人难免有些爱新鲜,家里有几个妾室通房。”话锋一转,“这大户人家谁不一样,便是我们老爷跟前,不也有两个姨娘、三个通房吗?”
  这话说的,仿佛自己是一等一的贤惠太太。
  大太太当时嫁人自负出身不错,般配得起孔家,对大老爷的两个通房看得紧,只抬了承章的生母做姨娘,并且没有再添人。
  在数量上的确是逊了阮氏一筹,因此冷着脸不语。
  阮氏接着道:“娘你想啊,那马尚书最多也就守孝三年,三丫头若是嫁过去,肯定会跟着一起回京,咱们家也多了一门贵婿不是?”
  孔老太太不为所动,只是“嗯”了一声。
  阮氏心里明白,如果自己说不出打动老太太的理由,她是不会向着自己的,没准还要故意拆台,因此又道:“再说了,咱们只要把亲事定下了,也就结了这门亲戚。”压低声音,“今年秋天爹就要任期考察,或许还能帮上忙呢。”
  孔老太太闻言抬眼,继而陷入沉思当中。
  那马逢春到现在还没娶亲,必定不止儿媳说得那点毛病,孙女嫁过去,本来就有些攀高门,再加上遇人不淑,将来的日子想来不会好过。
  只是玉仪不比玉华,一则隔得远一些,二则又没有从小承欢膝下,实在谈不上半分祖孙之情。以一个并不疼爱的孙女,换得丈夫的前程,换得整个孔家的未来,怎么看都是一笔划算的生意。
  再说公主府那边也是,既然当初强硬的要接人走,为何现在又不管了?即便两家不能联姻,好歹也订下好亲事再回来吧。果然骨子里沾了一点皇室血统,都是一样骄傲不实,眼睛都长到头顶上去了。
  思来想去,孔老太太有些心动了。
  即便是大太太,虽然不愿意看到阮氏得了好处,但是玉仪嫁了高门,或许对玉华的婚事有帮助,因此也就没再唱对台戏。
  阮氏静静的看着婆婆和大嫂,心中不由浮起一丝嘲笑。
  孔老太太找了个合适的时间,跟丈夫说了此事,原本还准备了说辞,打算把马逢春的形象好好润色一下,以免显得自己凉薄。
  谁知孔知府连问都没有问,自个儿权衡了一番,便颔首道:“那就给三丫头备一份厚厚的嫁妆吧。”
  孔老太太找来阮氏,将丈夫的意思婉转的说了。
  阮氏自是得意,回头就去开始准备玉仪的八字庚帖,——至于公公说的厚厚嫁妆,倒是要费一番思量,怎么样才能看起来还算不错,实则又花不了几个银子。
  大太太私下听到了消息,不由忿忿道:“阮氏这次真是里子面子都赚足了!”又想着得打听好婚期,免得让玉仪也嫁在了女儿前头,上回三房抹了自己的脸,这口气到现在还没咽下去呢。
  玉华见母亲生气,问道:“二婶婶赚到什么了?”
  “一门好亲事。”大太太冷哼道:“你二婶婶要把三丫头嫁到马家去。”
  玉华心下微微吃惊,——原本母亲十分热心这门婚事,后来却不提了,如此看来必定是男方有问题。加上那句什么“里子面子”的话,再联想到二婶婶的为人,不由暗暗有些担心,只怕堂妹的这门亲事不妥当。
  知女莫若母,大太太一见女儿陷入沉思,便明白了几分,厉色斥道:“你一个姑娘家,休要去管这等闲事!你若是敢对三丫头乱说话……”她一向宝贝独生女儿,责罚的话实在讲不顺口,只得又道:“自古婚姻大事全凭父母,你便是告诉三丫头也没用,要是让她多心,只会更添乱子。”
  玉华点头道:“女儿懂得。”
  大太太却不敢马虎,坏了这门亲事,得罪的可不仅仅是阮氏,到时候公公婆婆知道了,自己和女儿都会被牵连。因此未雨绸缪,严令丫头盯着女儿,除了老太太跟前,最近哪儿也不许去。
  玉华对于玉仪谈不上姐妹之情,但是想到自己婚事波折不断,深感这世道做姑娘的不易,不忍心就这么看着堂妹跳进火坑。
  可是到底要怎么透信,才能万无一失呢?既保证那个人不会多事,又要保证自己不会被牵扯进去,还要能帮上堂妹,这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回去想了半天,玉华还是没有想出万全之策。


订亲(下)

  “小姐,我们就只能等京城里的信了吗?”彩鹃担忧问道。
  玉仪苦笑道:“那还能怎样?连对方是谁都不知道。”
  自从三天前猜出阮氏又有诡计,玉仪就一直坐卧不安,赶紧给外祖母亲笔写了一封信,这是她唯一的外援,——只可惜,距离太远了。
  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即便是外祖母收到信,立即就派人过来调停,最快也是半个月后的事了。眼下自己根本摸不清情况,连阮氏到底做了什么都不知道,就好像一只无头苍蝇一般,只能干着急瞎撞。
  不过从阮氏得意的表情来看,应该不会对自己有利。
  玉仪深感古代女子的无奈,终生大事竟然半分参与不得。如果外祖母那边来不及救援,自己也没有想出对策,难道就只能认命或者抹脖子?可别说出家什么的,尼姑更加是弱势群体,发生在尼姑庵的腌臜事还少吗?到时候,只怕结果会更加糟糕。
  哎,这悲催的古代。
  难不成自己要再穿一回?如果是的话,还是穿回现代算了。
  方嬷嬷和段嬷嬷两人知道此事后,亦是忧心忡忡。
  “小姐。”方嬷嬷眉头紧皱,“你再把前天的情形说仔细一点。”
  玉仪也是死马当做活马医,将当时的情况再次复述,其中任何一点可疑之处都不放过,然后道:“这件事,只怕老太太和大太太也知道。”
  “这……”段嬷嬷诧异道:“这说不过去啊?除非……”
  方嬷嬷接口道:“除非这门亲事,老太太和大太太都能认同,而不是阮氏一人独自获利!照这样说,对方必定不会是小门小户了。”
  可是苏州能有什么高门大户?除了孔家,数得上的也就是江家了。
  然而江家适龄的公子中,因为门风甚严,虽然不说个个都优秀吧,但也没有什么品行败坏的,都还说得过去。
  阮氏会有这么好,突然要给自己择一门好亲事了?
  “对了。”段嬷嬷突然一拍大腿,“听说前些日子,有个什么马尚书回苏州奔丧,难不成……”继而点点头,“多半就是!据说那马公子人品不太好,祖母孝期未过,就经常出去花天酒地,大手大脚的花钱,惹得咱家的小厮们羡慕了好一阵。”
  “马尚书家?”方嬷嬷大惊失色,气声道:“那个混账东西,在京城的时候就臭名远扬了!”
  的确是臭名远扬,就连玉仪早先也风闻了几句。
  方嬷嬷急道:“这可怎么办?我看孔家老太爷官心甚重,咱家大少爷又另外娶了亲事,小姐孤身一人在这里,只怕孔家要去攀高门了。”——
  难怪阮氏会那么得意,只怕这门亲事家里人都同意了吧。
  玉仪说不出是什么感觉,早知道女儿不值钱,但也没想到自己会被当做货品,被奇货可居的卖掉了!并且是被自己的家人卖掉!
  方嬷嬷恨声道:“这都是一家子什么混账!”
  “我不会嫁的。”玉仪能够想象,以货品身份嫁过去是什么遭遇,淡淡道:“不管是装病或者别的,总之我不会答应这门婚事。如果孔家不愿意养我这个女儿,那更好,就等外祖母把我接回去。”
  她没说的是,如果外祖母那边也不管的话,——哎,到时候走一步看一步吧。
  “小姐,不能啊!”
  玉仪心里难过,面上却是淡淡笑着,“那还能怎样呢?”
  以卖女儿去换的家族利益,这种事实在是太多了,更何况还是个没亲娘的,如何能够不叫人惦记?段嬷嬷心情十分沉重,勉强道:“这只是咱们的猜测,也未必的。”
  玉仪笑道:“即便不是马家,也不会有什么好人家的。”
  正在锦绣堂的人一筹莫展之际,突然柳暗花明。
  没隔几天,江家派人过来下聘礼!
  “真的是江家?”玉仪实在是难以相信,连声问道:“你没听错?太太居然肯把我嫁到江家?而且正好是那个黑心小白脸?”
  “是啊,是啊。”彩鹃高兴得眼泪都出来了,用力点头。
  “怎么会……”
  “的确是江家七房。”段嬷嬷亦是一脸喜色,匆匆进来,“听上房老太太身边的丫头说的,千真万确,这次绝对不会错的。”
  “可是……”以江家的势力,肯定只会按正常程序办事,不可能像姚家那样,私下还给阮氏大把回扣。若自己嫁得好了,难不成阮氏还能真心祝福?为自己高兴?玉仪实在想象不出,这有什么值得阮氏得意的?
  “不会错的。”方嬷嬷也道:“小姐你不知道,方才江家的人刚走,前头那位就开始发脾气了。”
  玉仪这才有点相信,——也就是说,阮氏本来订的不是江家,后来不知道因为什么缘故,把阮氏的阴谋破坏了。
  “多谢佛主保佑。”方嬷嬷双手合十,连连道:“也不枉我日日吃斋诵经,好歹保佑了小姐一回。”自从那次玉仪船上出事,方嬷嬷许了愿,等玉仪救过来以后,不顾众人劝阻,便坚持日日吃素了。
  上天真的这般眷顾自己?玉仪有些不真实的感觉,回头看向方嬷嬷,或许真是虔心起了作用?这般峰回路转,也只能这么想了。
  玉仪虽然不信神佛,但此时却忍不住握了方嬷嬷的手,感激道:“嬷嬷,真是多谢你了。”
  方嬷嬷笑道:“只要小姐好就行。”
  “江家动作倒是快,这才几天功夫就开始下聘礼了。”段嬷嬷也是满脸高兴,喜滋滋道:“小姐还不知道吧,江家这次可是用了心的,一共六十四抬聘礼呢。”
  聘礼多,间接说明男方对女方的重视程度。
  方嬷嬷感慨道:“玉仪娘嫁的时候可是一百二十八抬。”
  “我怎么能跟母亲比?”玉仪觉得这些都是次要的,况且顾氏是公主的女儿,比自己嫁妆厚重也很正常,没什么可比性。
  段嬷嬷掩嘴笑道:“那一位……”指了指前面,“只得十八抬不说,且里面的东西都不值钱,据说大太太当年算过,拢共也就值三百两银子。至于田庄、商铺什么的,那更是想都别想,在庶女里面也是寒碜的了。”
  给人做续弦的,还能陪得起多好的嫁妆?
  玉仪没有心思去笑话阮氏,只希望自己真的订下来了,不要再出什么波折,能够顺顺利利嫁到江家去。黑心小白脸再黑心,也不是那种下流无耻的种子,等自己成了他的妻子,不会不管自己的。
  方嬷嬷亦放松了心情,笑道:“嫁妆丰厚一点虽好,但最要紧的还是人好。”又对玉仪说道:“以阮氏的性子,只怕不舍得给你什么陪嫁。不过不用担心,咱们手里有你母亲的陪嫁单子,除了当初陪的布料、药材,以及平常用的,其余的应该都还在。”
  “就是。”段嬷嬷笑道:“到时候小姐嫁过去,江家的人也不敢小瞧了。”
  玉仪心里还是有些担心,只要没到嫁进江家门的那一天,事情都有可能变化,只盼江家订的婚期不要太久,免得夜长梦多。
  仿佛心有灵犀似的,江家居然把婚期定在了次年三月。
  江廷书惊讶道:“这也太快了。”又好笑道:“那孔三小姐才得十三岁,过一、两年进门也不迟,想不到白兄弟这般猴急。”
  “不是人家猴急。”贺婉贞忍俊不禁一笑,接着道:“那孔家二太太做的事,你还不知道呢。”拣要紧的说了说,“你说,白兄弟他能不急吗?”
  “竟然有这种事?!”江廷书吃惊道:“我说祖母怎么突然变性子了,居然肯找到祖父,还欠下二房这么大的一个人情。”然后点点头,“那倒是越早娶了越好,一则免得那孔三小姐在家煎熬,二则也免得给人带坏了。”
  贺婉贞笑道:“以后我可就有个好妯娌了。”
  “你呀。”江廷书跟妻子感情甚好,取笑道:“瞧你高兴的,跟一个小姑娘似的。”
  有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大太太得知这个消息后,就十分的郁闷。
  玉仪的婚事定在了明年三月,不足半年。也就是说,玉华必须赶在这半年时间内订亲,然后迅速嫁人,不然又要落在妹妹的后头了。
  三房抹了一回脸不够,还要等二房再抹自己一回?
  大太太又气又急,也顾不得挑挑拣拣了,赶紧找了人,去江家四房打探消息,想把女儿嫁给四房的喻二爷。
  孔老太太知道消息后,不悦道:“怎么又是江家?难道两姐妹都要嫁给他家?好像咱们多稀罕似的,还上赶着去!再说了,四房的二爷又比七房的大爷年纪小,以后华姐儿见了三丫头,岂不是还得叫嫂子?不妥不妥。”
  大太太一向听姑姑的话,这次却不肯答应。
  谁知道去了江家四房的人回来,并没有得到准信儿,没过几天又传出消息,说是江家四房另外订了亲事。
  大太太一气之下,便病倒了。
  玉华在跟前伺候母亲汤药,劝道:“女儿该嫁什么人,那都是命里头注定的,母亲又何必着急上火?若是连累的母亲不好,岂不是女儿的罪过?三妹妹先嫁就先嫁吧,也没什么大不了。”话虽如此说,心里头到底还是难过的。
  “胡说!”大太太更是恼火,斥道:“女儿家出嫁,这可是关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