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大军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辛亥大军阀- 第4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意让几个儿子都从军,就算以后要从政,也得先在军队里混出来后,等有了三十四岁有了根基后再转入政界。
    “父亲,我和弟妹们先上楼了!”年纪最大的陈华天看见了不远处的燕井邝正在过来后,知道自己的父亲刚上任还有诸多的事情要处理,所以就是先带着弟妹们上楼收拾东西去了。
    燕井邝上前来:“主席,这可都安顿好了?”
    陈敬云略微点头:“这些小事就不用我们去艹心了,她们几个会处理的!”然后他也不进屋就是转身出去,一边走一边道:“燕处长,人可都到齐了!”
    燕井邝道:“人都来了!说罢后就是跟在陈敬云后头走着。
    这走着,燕井邝心里是禁不住的得意啊!原因很简单,他终于是当上了秘书处处长了,成为了陈敬云身边里首屈一指的亲近人了。这数年来他远离政斧核心,一直跟在陈敬云身边以秘书自居,鞍前马后照顾着陈敬云一家,不就是为了今天吗。
    而原来的于世峰,却已经是退出了权力核心,1927年的时候,国社党内也是爆发了一次规模不大不小的政治争斗,郑祖荫为首的派系和唐绍仪为首的派系明争暗斗了许久后,矛盾浮出了水面,高层官员可是好几个都到了严重的影响,而郑祖荫也是得到了来自于世峰的鼎力支持,加上又和政务院院长庄楠取得了默契,所以是把唐绍仪和周学熙等人打压的抬不起头来,就连周学熙也因为某个贪污工程而被迫向郑祖荫递交辞呈。但是涉及到内阁成员的去留,陈敬云也就不可能继续坐看他们斗下去了,所以就是对着这两派发了话,把他们之间的争斗给压了下来,周学熙才保住了位置。至于那个差点把他拉下马的贪污工程不足为道,那只是政治‘斗争中的一个小小棋子而已。
    事后陈敬云为了平衡打压下面的诸多派系,也因为于世峰这个人那几年和郑祖荫走的有些近,而且两人家族的小辈们都是进行了一次联姻。向来都忌惮着手下造反的陈敬云自然是毫不客气的于世峰从总统府秘书处调了出来,说是调到广东那边任职副省长呢,但是谁都知道这于世峰是被陈敬云提出了权力核心,
    随后几年是钱翰朗被调来秘书处担任了处长三年,不过钱翰朗并没有做的太久,在第五届国社党代表‘大会上,钱翰朗进入国社党中央委员会,不管是国社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一职还是政斧里的总统府秘书处处长一职都是不在继续担任了,如此一来,燕井邝就是顺势爬上了总统府秘书处处长这个位置上来了。
    纵观这些年政斧高层的权力斗争,有上有下,虽然很少出现一捋到底的事情,不过每年都会有人被踢出权力核心,每年也有人爬起来进入权力核心,这些高级军政官员的升迁被贬除了他们自身之间的权力倾轧外,也有部分是陈敬云为了平衡国内的这些政治派系的力量,只有极少数是因为陈敬云看不顺眼而踢出去的。
    毕竟对于陈敬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平衡手下这些派系的力量,要完全杜绝手下们拉帮结派是不可能的,但是他要做的就是把这个度给平衡好,不能让他们失控了,简单说就是谁势力大陈敬云就打压谁,他要的是多个派系相互之间的平衡,而不是某个派系或者人独大。
    而这些手段坐下来就让高层军政官员的流动姓开始变大,不再是和十年前那会一样,政斧里头清一色的都是老头子,一眼望过去全都是开国功臣。
    历尽十几年后,当年的老一批权贵大多已经退了下去,比如郑祖荫、洪子泰、安华林、唐绍仪这几个大佬在这一届政斧里已经是彻底淡出不在担任任何的公职,老一辈权贵里还继续呆在内阁的只有庄楠了。
    不过庄楠和他们也不一样,庄楠虽然也是早就跟着陈敬云起家的了,但是资历到底是比安华林等人轻一些,哪怕是担任过一届政务院院长后,他的政治威望还是无法和安华林以及郑祖荫等人相提并论的。这种情况和财政部总长的马寅初差不多,他们虽然都是很早就在政斧里担任要职,但是一直都是徘徊在第二梯队里,这种情况哪怕是他们担任了政务院院长和财政部总长都没能得到改变。
    然而在1930年的现今政斧体系里,老一辈的基本都退光了,剩下的全都是新上来的人。陈敬云坐在主位上,看着会议桌上坐着的这些内阁成员们,心里有些感叹,这些内阁成员可都是他一个个挑选而来的。
    政务院院长依旧是庄楠留任,财政部总长也还是马寅初,经济发展司司长的刘大均也是留任。可以说政斧里经济体系的主要官员都得到了留任,这也算是陈敬云对他们过去五年里工作的肯定了。过去一届内阁任期里虽然在最后的1929年爆发了经济危机,但是前面四年的成绩是无法忽视了,这些成绩尽管普通民众会无视,但是他陈敬云却是看在眼里,多少主管经济的几个内阁成员都是得到了连任。
    而同样很重要的工商部总长一职则是有些变化,周学熙受到了前几年的'***'影响,当年就是差点辞职了,而这一次他也是没有继续谋求连任。而新一任的工商部人选则是历任工商部商务司司长、天津市市长、浙江省省长的田庆容。此人年纪虽然有些大已经年近六十,也没有和其他高官有着什么显赫的留学经历,他就是一个传统官员,之前还是前清官员辛亥革命后自然也是转投共和政斧,在地方任职多年后被调任到工商部任处长,不久升任商务司的司长,1920年调任天津任市长,1923年调任浙江任副省长,1927年升任浙江省省长。
    这种任职经历乃是国内大部分高级官员的经历了,爬起来的速度不算快,比如马寅初和刘大均这种二十三十就进入内阁的人来说差的很远。但是他之所以被陈敬云挑选进入担任工商部总长一职,自然也是有些本事的。
    而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人乃是传统官员出身,和政斧里的众多新派官员不是同一派,政治关系比较简单。
    陈敬云之所以选他说白了就是看中了他是孤家寡人,而且能力还不错。
    除了财政、工商部和经济发展司这三个重要部门外,另外的政务院下属的各部总长基本上也都轮换了一遍,就连在多届内阁里轮换担任外交部和教育部总长职务的林长明这一次也是没能得到留任,这一届内阁的人基本都是第二梯队里的人员。这群人盼着进内阁都已经盼望了十几年了,如今总算是等到那群老不死的全部退了下去,正所谓是媳妇熬成了婆,这脸色自然是要好看的多。
    看着这群人的脸色,陈敬云也不动声色,落座后咳了声才开口:“虽然说大家都还是刚上任,不过在座的也都是老熟人了,客套话我也就不用多说了!这一届内阁的任务是很重的,而为什么说很重你们想必也清楚,这一年来‘经济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的工业发展和民众生活,不能继续这样下去了。不然我国十余年的建设就会化为泡影!”
    说到这里,陈敬云停顿了会扫视众人一圈:“所以今天叫大家来呢,就是为了商量出一个办法来,到底该如何度过这一次的经济危机!”


第六百二十九章 挽救危局(一)
    对于如何解决这场三十年代里最大的经济危机,陈敬云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开始考虑,不过那时候还处于经济繁荣时期,他陈敬云也不好公然的招来一大帮幕僚商讨如何解决还没有发生的经济危机。实际上就算陈敬云如此说那些人也不会相信的,中曰战争之后的中国经济发展持续保持高速发展,那时候不管是官员还是经济学家们又或者是普通民众,都认为中国的经济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发生经济危机呢。
    所以之前陈敬云都是自己一个人琢磨,而所考虑的方法大多数也是参考后世里部分国家解决经济危机的方法。
    比如以政斧为主导,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大规模的基础设施不但会直接吸纳大量的就业人群,同样也会拉动钢铁、水泥等工业产品的消费,从而间接其他行业制造就业岗位。这种方式简单而快捷,说白了就是政斧出钱拉动内需从而带动国内经济的发展。但是这里面也有着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政斧投资兴建大量基础设施的话,那么钱从哪里来呢?
    要知道中国现今虽然已经开始施行货币信用化,但是为了稳定币值,中央那边也不是说可以随便印钱的,而是根据国民经济发行适量的货币。
    直接印钱是不可行的,那么就剩下另外一个办法了,那就是发行大量国债,吸纳资本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如此一来则是会让政斧备上沉重的债务,到时候别说财政赤字了,估计财政破产都有可能。
    所以说政斧直接投资进行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效果不错,但是也有着它的缺点。
    除了至关重要的就业岗位和拉动内需这两项外,也必须让国民们恢复对金融业的信任,至少目前这种大规模挤兑的行为不能继续下去了,去年一年里国内已经破产了大小金融机构上百家,甚至连东南银行都出现了银根紧张的危机,当年如果不是政斧方面紧急给东南银行提供贷款,并且由财政部出面发表公告,说东南银行等国内一系列银行是有着足够的资本的,劝告民众不要盲目跟风挤兑。这样才是把东南银行从破产的边缘给拉了回来。
    但是即便国内的这数大银行都还保持着持续营业的状态,但是这种状况持续下去肯定是不行的。
    政斧方面必须出台相应的措施来帮金融业来度过这个难关,否则单单靠企业自身是很难撑下去的,毕竟这场危机如果只是持续几个月一年的话问题还不大,但是现在都发生一年了,还远远看不到结束的尽头,这让国内的一群经济学家都是相当悲观。
    “按照全球的经济态势,这场危机要结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因为这场经济危机的源头不是在我国也不是在欧洲,而是在美国,归根到底还是美国这些年的制造业产能大幅度攀升,而美国国内的建筑和汽车市场经过这几年的膨胀已经接近饱和,加上欧洲那边几个国家也是从战后危机里恢复了过来,把大量的美国产品排挤出了欧洲市场。这种情况下,美国的制造业产能严重过剩,各行各业的开工率大幅度降低,某些行业甚至降低到了百分十左右。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一个充足的市场来消费掉美国那边的庞大产能,那么这场经济危机就一天好不起来,而只要美国经济一天不好转,那么这场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就无法好转!”经济发展司的刘大均叹着气道:“在这种全球经济低迷的环境下,我国想要置身事外是不可能的,就算能够出台一些措施拉动国内经济,但是也只是治标不治本!”
    后世人知道美国的经济是随便动一动全球其他国家的经济都会发生地震,而这种情况同样会发生在二三十年代美国。
    在这个美国工业产量占据了全球半数以上的年代,美国的经济出现危机后,其他国家根本就无法避免,尤其是和美国有着重要双边贸易的国家,兴许欧洲国家还能有欧洲市场支撑着,但是亚洲地区的中国和曰‘本的出口市场却都是依靠美国的,美国那边经济一萎缩,中曰两国立马就会受到影响。
    看着下面人的深沉脸色,陈敬云道:“这经济危机的源头是在美国不假,但是我们也要进行换位思考,现在我国之所以会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最重要的还是出口市场大幅度减弱。只要我们把这一部分产业在其他方面消化掉。那么这场危机也就迎刃而解了!”
    刘大均一听,心里苦笑,这位主席说的简单,从其他方面消耗掉?但是也得找到这个市场才行啊,这年头的美国市场可是最大的工业产品消费市场,而中国诸多出口商品也是以美国市场为主,以最重要的生丝为例子,中国的百分九十的生丝都是销往美国。另外一项重要的出口产品医药业的主要市场也是美国那边,新兴的电气产品电风扇、收音机这些产品也主要以美国市场为主。欧洲和曰‘本里虽然也有一定的市场,但是也绝对无法消耗掉那么多的产能。
    除了这个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各国都是相继提高了贸易关税,制造贸易壁垒用以保护本国的工商业,美国如此,欧洲各国也都是如此,这种情况下就让中国的出口业更为艰难了。当然了中国自己也没闲着,已经是连续两次提高了进口关税用以保护国内的工商业。
    “欧洲那边的市场也不大,消化不了那么多的产品啊!”刘大均说着。
    但是陈敬云却是不同意他的说法,因为他从来就没有想过要把解决危机的希望放在欧洲那边的市场,他还是那个想法,那就是扩大内需。
    既然无法出口,那么就内部消化掉,前些年国家为了收集更多的外汇,一直都是致力于把生丝等产品用于出口,反而对国内消费的话会收取高额的税收。同样一个福乐电气生产的收音机,出口到美国后,哪怕加上了横跨太平洋的运费,哪怕是加上了关税,但是价格也远比国内的便宜,而生丝也同样如此。
    之所以国内卖的更贵,自然不是说这些产品质量会更好或者成本更高,而是因为国家对内销的这些以出口为主的产品征收了高额的税收,相当于人为的压制了国内对这些奢侈品的消费。
    不过这有个问题了,那就是国内受到这一次经济危机的波及,居民的收入普遍下降,连带着农民的现金收入也在下降,这种下降幅度虽然整体上不大,但是放大到全国范围的时候就影响巨大了,民众收入缩减,危机意识浓厚的民众们自然就会缩减开支,而这也就造成了内需下降。在国内需求本来就已经逐步降低的时候,还把原本用于出口的产品转化到国内消化,这自然也就更难了。
    不管如何,陈敬云从始至终都是抱定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出口市场既然不行,那就扩大内需。
    现在的问题是,要怎么扩大内需!
    “和美国那边比起来,我们的工业产量是很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