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の鸡飞狗跳闹重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の鸡飞狗跳闹重生- 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站在外人的立场上,她能理解琴姑父;站在自家人立场上,却无法原谅。 
  琴姑姑还在三姑六婆的环绕下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诉说,有小辈信誓旦旦的声称他亲眼看见琴姑父搂着狐狸精进了饭店,又有人跳出来声称看见狗男女在街上手拉手,立刻有热情洋溢的三姑六婆围住他们详细询问每一个细节,包括他们穿了什么衣服,吃了什么菜。   
  琴姑姑不出声,眼泪如断线的珠子,落个不停。   
  吵了许久也没闹出个章程,吵累的亲戚们纷纷离去,张红卫留秋琴在家吃饭,顺便开解她。 
  张红卫和婆家的妯娌相处不好,却很是喜欢这几个远亲的妹子,又是气又是乱,只觉得头也一阵阵疼,上林一看,自然不好再让母亲做饭。 
  到楼下长生家,打开冰箱,大棚蔬菜已经成熟,家里有西红柿、冬瓜、空心菜,也有排骨和鲅鱼。她嫌做鱼费时间,只拿了排骨用酱油腌上,放在锅里准备炖排骨,简单炒了西红柿鸡蛋,芹菜炒肉,清炒空心菜,又做了银耳甜汤,闷了一锅大米饭。   
  色香味俱全,可惜秋琴没心情吃,张红卫和上林使劲的劝说,也只略动了几筷。上林看她没有胃口,眼珠子一转,想起买回一直闲置的烤箱,拽着长生去了厨房。   
  鲜奶油在锅里煮开,渐渐变成粘稠的液体,倒进香草粉和可可粉搅拌均匀,放在旁边等待奶油降温。打了几个鸡蛋,分离出蛋黄和蛋白。 
  长生听她说要分离蛋黄和蛋白,一百个不相信,滑不留丢的,就算用勺子也不好弄。上林见他不信,微微一笑,找出洗干净的饮料瓶,瓶口对着蛋黄,轻轻一捏,圆圆的蛋黄顺利挤入瓶中,再一捏,又掉了出来。非常顺利的,连接分离了好几个蛋黄,长生新奇不已。   
  蛋黄里面放进白糖,搅匀,奶油一点点加入蛋黄液里,也慢慢搅拌,最后放入烤箱。 
  秋上林端着一盘焦糖布丁放在茶几上,长生和下林哥俩跟在后面新奇的盯着看,张红卫也没见过,连问这是什么。 
  上林盯着琴姑姑吃了两个,笑的满足,心情郁闷的时候最应该吃甜食,琴姑姑吃不下饭,更要注意身体。 
  秋琴闻言,爱怜的抚摸上林的头,夸:“好孩子,真乖。嫂子是个有福的……儿女双全,哥哥人又好…” 
  想起自家吃得苦,眼圈一红,说不下去。   
  上林慢慢坐下,抱着抱枕,下巴点在柔软的抱枕上:“刚才商量了很久,究竟怎么办呢?” 
  张红卫从没拿她当小孩儿,但也不喜欢她一个女孩儿家打听这种事情,挥挥手就要赶人,秋琴承她情,倒没有拿她当小孩儿,轻轻又灰心说:“还能怎么办,只能拖着。他好歹也顾着当初的情分,也不想把事情闹得人尽皆知,我拖个一两年,等那女孩子到了该结婚的年纪,但愿他们能分了……”   
  张红卫气愤:“可惜他没正经单位,否则我倒要去他领导面前闹上一闹,看他还有没有脸面!” 
  琴姑父自己做生意的,确实没处去闹。   
  放在二十一世纪,谁家领导也不管属下的私事,可现在是九十年代,九十年代的集体主义感非常强,领导说话绝对管用,有许多家事拎不清闹到领导面前,被领导几句话劝和的例子。   
  秋建国也很无奈:“可恨他是孩子的爸爸,否则多找几个人狠揍一顿,揍得他下不了地,大不了你伺候他。但孩子如今也大了,却不好结仇……”   
  秋琴红着眼:“我知道哥哥嫂子都为我好,是我自己不争气……”眼泪噼里啪啦往下掉。   
上林沉吟着:“说起来呢,也不是没办法……”   
作者有话要说: 
看上章的留言,原来大家都喜欢有点血腥暴力的女主唷~~~ 
本想继续温馨情节,最好就写吃吃喝喝打打闹闹过小日子 
偏昨晚上想起这段,突然想写一个负心汉被整治地故事~~ 
大家忍忍啦,情节是狗血的,故事是前进滴~~~   
整治负心汉行动   
  整治负心汉陈世美的计划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却也很复杂。上林把计划一条条列在纸上,明言实施需要时间,就怕青春不饶人,假如最后没有好的结果,反倒耽误了琴姑的时间。 
  琴姑通红着两眼,搂着自家的半大小子,咬牙,我不怕。离了婚我也是残花败柳,不打算再找人家。就是要拖死那对狗男女!   
  上林看看琴姑被心事折磨的形销骨立,再看看惶恐的忽闪着大眼,因没人好生照顾面有菜色的堂弟,狠狠心,又加了一条。   
  三管齐下,秋琴要改变,负心汉要整治,他自为得意的生意也得祸害——这点最重要,但也最小心,务求他无法察觉是老婆做了手脚。 
  为方便秋琴的改变,上林暂时住到她家。张红卫担心她早晚上学一个人太危险,想让下林去陪伴,偏巧秋下林赶上了最后一拨流感风潮,华丽丽的,如熊般健壮的身体感冒了。 
  李长生自告奋勇,监视并保护秋上林。 
  张红卫也怕自家女儿玩的太开心,不小心把妹婿玩过头,反倒不美,长生是个稳重的孩子,却比下林更能制止他姐。   
  秋琴家前年新起的五间大瓦房,在村里也不算寒碜人家。 
  因这两年被丈夫闹得没有过日子的心情,家也不收拾,孩子也顾不上,鸡鸭在院里满地撒野,鸡粪鸡毛更满地都是,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最新式的沙发上乱七八糟堆满杂物,衣服面盆随处乱放,不知多少没有收拾。窗玻璃黑乎乎的,小鸟留下的粪便、蚊蝇尸体,几乎看不出本来面目。 
  上林叹口气,不好苛责琴姑,捡个休息的周末,拉着李长生,又请来琴姑的两位亲嫂子帮忙,擦窗扫地收拾院子,累的腰酸背疼,总算还原房间的本来面目。 
  上学期间,请来邻村的施工队,对整间院落进行改造。拆厨房里土砌的灶台,换成水儿外表贴白磁瓦的新灶,即不失农家本色,又别出心裁,做饭的时候再也不会呛得厨房都是烟灰。买煤气灶,平时做饭就用煤气灶,省下劈柴生火的时间。   
  屋里原来铺的红砖有些长出了青苔,又高低不平,还时不时从缝隙冒虫子。上林挥挥手,全换。 
  地面抹层水泥,上面铺成带花纹的木地板,进屋就得换拖鞋。   
  墙面刷新漆,李长生坚持不懈的绘画终于有用武之地,经过上林多次指导和无数次的失败之后,终于在客厅画出面电视墙,粉白的墙面由下向上长出新枝绿叶,生机勃勃,在秋家村引起轰动——原来墙面还能样刷!   
  家具都还很新颖,没有必要换。但也领着琴姑去省城裁剪几块别致的花布,再加工成桌布、台布、椅子垫……做窗帘,看上去就温暖的粉红底色,大花瓣白玉兰,每到晚间,拉上窗帘,打开电灯,屋里流淌的就是温馨的氛围。琴姑的娘,上林叫奶奶,改造后第一次来都看呆了,直说这不是我闺女的家吧…… 
  施工队建议把当院的地面全铺成水泥,上林否决。既然是农家,当然要有农家特色。 
  泥土重新翻整,压得平坦,修出几条通向各个屋子的小路,铺上彩砖,在中间汇总的圆圈里修出五角星图案。鸡鸭都归笼,轻易不放出来。 
  院落西面修了个小小的花圃,现在是冬没法养花,只得移植几株冬青,和抗冻耐寒的迎春花。   
  老朽的木头大门拆掉,换成两扇开漆古铜红铁门,两扇门上各一个狮子头扣环,古朴威严。   
  秋上林创意,施工队具体操作,最后完工的效果令满意。亲戚朋友络绎不绝前来参观。自打秋琴丈夫闹离婚,许多邻居就不再上门。她们觉得,虽然秋琴丈夫不是东西,但秋琴必定也有问题,否则两口子好好过日子,咋就闹离婚呢?在农村,二流子和寡妇家,从来都是是非地,新社会允许离婚,农村离婚的女人家,也变成是非之地,大媳妇小姑娘都绕道走,怕沾上晦气。 
  门庭冷落很长段时间,秋琴家再次热闹起来。许多邻居大婶大娘,借口来借把小葱,借个鸡蛋,油盐酱醋,都想进来瞧眼。 
  左右邻居的住着,秋琴家天天梆梆当当的施工,听说捯饬的比老秋家还漂亮,村长家都没她家住着舒服,到底变成个啥样了?   
  秋琴没闲着。上林一有时间就拉她去省城,买衣服,买鞋子,买擦脸油……秋家村的女人们眼看着秋琴比洋气。她穿的小袄真好看,不是自己做的土棉袄吧? 
  啥?省城买的?啧啧,怪不得,你瞅这布料,这做工,这样式,就是好看。穿上一点也不笨重,腰是腰,胯是胯的,平时咋没发现秋琴腰忒细呢?   
  秋琴自家的大棚蔬菜也没闲着。李长生虽知道上林喜欢拿水果往脸上贴,美其名曰‘做美容’,但他很亲眼见到制作工艺,如今算大开眼界。 
  黄瓜不是吃的,切成薄片往脸上贴。 
  苹果捣成泥,加点牛奶和蛋清,用小勺子的反面往脸上糊。 
  大白菜放在菜板上,擀面杖反复压上十分钟,叶片都糊了,丝丝网网的贴到脸上,说嫩白皮肤。 
  胡萝卜捣碎,和入面粉。炸胡萝卜饼?不不不,这也是‘面膜’。抗皱延迟衰老! 
  秋琴做中午饭,豆腐下锅,捞起剩下的边边角角在手里揉吧揉吧,毫不犹豫的糊在脸上,高度滋润还美白……   
  一句话,家里的蔬菜和水果,全被拿去做面膜!   
  张红卫送了小姑一整套化妆品,是特意托人从香港带过来的,金贵着呢。 
  秋琴第一次面对全套武器,粉底液粉底腮红眼线,各个型号的毛刷一字排开,她坐在梳妆台前战战兢兢。   
  秋上林耐心教导,先涂面霜,等面霜充分吸收再涂粉底液,粉底液要轻薄,别涂得好像面粉……粉底轻轻打一层就好,鬼画符不是良家子的作风。腮红用大号毛刷轻轻扫在颧骨上,由下往上刷显得人更精神;眼线眼影就不必,咱又不出台演出,现时代也不时兴烟熏妆熊猫眼……嘴唇千万别画的通红,那叫吸血鬼不叫美丽……我们崇尚裸妆和粉嫩的红唇……   
  秋琴是鹅蛋脸,两颊有肉肉,略微带婴儿肥,她的头发糟糕透顶,上林索性让理发师剪断,染成棕黑色,染发技术目前尚未成熟,纯黑色太厚重刻意,棕黑色不算太黑,却让人完全看不出有做过染发。发型设计成后世流行的BOBO头,斜斜的长刘海,前面烫的微微有弯度,拉长脸型,挡住肉肉,非常显瘦。剪完之后理发师大呼奇妙,她亲自见证了发型对一个人形象的改变。   
  秋琴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觉得从没样利索精神漂亮过。   
  她穿着大红色羽绒服回到村里,刚入村口就被一群下工回来的妇女围住,羡慕的拉拉她的头发,连声夸奖显得‘洋气’。 
  ‘洋气’,几乎是农村妇女对同伴的最高评价。   
  与此同时,秋琴开始读书。 
  比起来,她的学历并不低,好歹也算初中毕业——只是那个时代的学历都含有水分。秋琴没赶上好时代,小学在村里读书,三两头参加生产队的大生产活动;初中实际只读了一年,还动不动帮忙拾麦穗打猪草,学校塞给一张初中毕业证,翻箱倒柜找了许久,最后在箱子底找出,早就泛黄了。   
  上林让跟她着收音机学普通话。规定在家中也必须讲普通话。 
  秋家书房的许多书籍被搬到秋琴家,从小学课本,养殖技术、种植手册、各种报纸杂志、古代文学和外国文学名著…… 
  到后来,她家大小子都能摇头晃脑的背诵‘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书籍使人进步,这句话半没错。 
  秋琴开始学会思考。原来人活着并不仅仅为了种地生孩子伺候丈夫和公婆,原来人在逆境中反而会激发奋斗的欲望,原来世界不止限于秋家村也不是子房镇,更不是C省。中国的隔壁有很多国家,西方不仅有美帝,也有许多小国。资本主义不是万恶的,也有可取之处……   
  秋琴很聪明,她举一反三。 
  上林甚至怀疑,这样下去过个一年半载,秋琴还能看上自己的丈夫? 
  秋琴一口咬定,为了孩子的将来,我要保护我完整的家庭。   
  上林让她学着人际交往。村妇泼辣,但大都是窝里的本事。一旦进程,面对‘城里人’,她们会胆怯,会不知所措。 
  秋琴自家的大棚雇人种着,不需她亲自动手。程九的蔬菜公司还在发展阶段,上林让她进公司帮忙,做杂事,和村人沟通,跟着程九去跑市场应酬,学场面话,学举止应对。不知不觉中,秋琴摆脱了面对陌生人瑟缩不知所措的过去,她开始坦荡大方的站在人前,侃侃而谈,大方得体。   
  本就是农村的孩子,很有对付农民的一套。公司目前免不了和农民打交道。收蔬菜、分发种子,最初还不显,签订合同越多,也不断有刁钻的人捣乱占小便宜。秋琴展现了她自小在农村耳濡目染的成效,农民糊弄外行的一切在她面前遁迹显性,叉着腰破口大骂的妇女并不可怕,把烂掉的蔬菜夹在中间行不通……程冲对她赞不绝口。征得秋琴同意,做主雇佣她为公司员工,专门负责调解矛盾和做一些内部事务。   
  这段期间,针对琴姑父的行动也没落下。 
  秋琴拼命学习脱胎换骨之时,她的丈夫刘超在怀桥市租了楼房,和小三过舒服日子。 
  黄脸婆不肯离婚?我只付儿子的学费。没了经济来源,看你能撑多久!   
  天堂太远,人间正好。中专生有文化的小三幸福了没多久,遇到每一个嫁给农村丈夫的城市女人都要遇到的问题。   
  丈夫老家人。   
  她以前不用面对这些,因为还有个黄脸婆在,老家人自然都去找黄脸婆,烦不到城里来。 
  最近也不知怎地,丈夫的老家人都越过黄脸婆,直接找上城里。先是刘超的哥哥嫂子。 
  听说弟弟在城里安家还娶了房城里媳妇,我们要来看弟媳哩。 
  他们仿佛忘记弟弟在农村的老婆,拉着小三嘘寒问暖,亲热亲切。又奉上山里的山货土产,说是见面礼,让弟媳妇有空回老家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