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偶像老爸老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做偶像老爸老妈-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序言 走孩子心中的偶像
“谁是你最尊重和崇拜的人?”
  “父母。”日本和美国孩子的第一选择。
  “父母?”中国的孩子置疑。在他们心中,父母名列10位以后。
  以上这一结论来源于日本青少年研究中心主持的一项调查。问卷对象选择了日本15所高中的13000多名学生,美国13所高中的1000多名学生,中国大陆21所高中的1200多名学生。这次调查中,日本、美国的高中生都把自己父母列为自己最尊重的人,有的把父母摆在第一的位置,唯独中国的学生所崇拜的名单中,父母榜上无名。
  现代学生的偶像可以是伟人、英雄,甚至是名不见经传的三流歌星,为什么就不能是朝夕相处的父母呢?很多爸爸妈妈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一心一意为孩子着想,可为什么孩子们还是不满意?他们疑惑不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来看看孩子是怎么说的。
  “我知道父母爱我,可他们爱得我想去死。”一个小学生如是说。
  “父母自以为是,不尊重我们,有意和我们过不去。”
  “爸爸妈妈总是让我学这个学那个,我不喜欢,他们就总是说为我好。可是我真的很讨厌。”一个7岁的小男孩说。
  “我一做错事情,爸爸妈妈不是骂我,就是打我。但是我并没有想做错。”
  ……
  我们无法统计生活中有多少孩子会把自己的父母当成偶像来学习,但我敢肯定那些经常打骂孩子、虐待老人、常通宵打麻将影响孩子学习、缺乏爱心和公德心的父母绝对不会成为孩子的偶像。所以,与其希望孩子向英雄和杰出人物学习,不如先从自己做起,在日常生活中以良好的道德行为标准去默默感染和影响孩子,让孩子从小懂得生活的真、善、美。因为孩子们认识那些英雄和杰出的人物,仅仅只是从学校、社会和家人的教育中了解的,欠缺真实感和亲切感。而你们就不同了,你帮助了一个人,你和他一起去捐了一笔款,你和他一起在灯下学习,你关心、爱护身边的老人,他都真真切切地看到和感受到,无形中他就学到了好东西。
  如果问问孩子们心中的完美父母是什么样的时候,父亲往往被描述成坚强、大度、敢于承担责任、家中的主心骨。许多孩子们将顶天立地的父亲,看成是自己的精神支柱,把博学多才又讲道理的父亲,视为偶像。而母亲则被描绘成勤劳、贤慧、会管家、疼爱孩子的全能女性,把充满柔情、慈祥细致的母亲,看成是自己的偶像,往往用“她是世界最疼我的人”来表达对母亲的赞美。
  想想看,这些孩子渴望的完美父母,我们有多少做到了。如果你是一个爱好喝酒、赌博、懒惰的父亲,特别是有赌博习气、沉湎非法“六合彩”的父母,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不会喜欢的。一旦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渐感受到父母的行为令人生厌,那么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就要大打折扣了。更可怕的是,在有不良行为父母的影响下,孩子一方面会效仿父母的许多不良行为。
  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切记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分量,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请记住:你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要成为那样的人!只有你自己做好了,你才可能成为孩子心中的偶像!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面对乱发脾气的宝宝有妙招(1)
现今社会,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于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爸爸妈妈,三代人围着一个孩子。他们对这个宝贝呵护备至,并且不管孩子提出什么要求都从不拒绝。久而久之,小宝贝们只要是要求得不到满足,或是有一点点委屈,就会乱发脾气。
  所谓“知己知彼”,想做孩子的好朋友,让宝宝心情愉快,就先看看这些宝宝是怎么发脾气的吧。
  
  不同年龄段的宝宝发脾气的原因和表现方式是不一样的。
  1.孩子二三岁时,常常因为感觉被忽视或者失败而发脾气。表现出来的就是双足乱踢、地上打滚、乱扔玩具等。
  这个时候的孩子比较黏妈妈,如果妈妈因为加班迟迟未回家,孩子就会觉得没有安全感,继而哭闹、丢玩具等以发泄心中的委屈。
  2.孩子三岁到五岁时,往往因为愿望得不到满足而发脾气。常表现为提高声量、粗暴行为、攻击及报复性的行为。
  三岁多的宝宝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假如孩子要求妈妈带他出去玩,这时妈妈如果没有理会孩子的要求,孩子可能就会用手抓妈妈,甚至用身边的玩具打妈妈以表达自己生气了。
  3.五岁以上的孩子,一般是因为别人不理解而发脾气。这个时候的孩子有了独立的语言表达能力,开始从父母那儿学会责骂、粗暴行为。
  五岁以上的孩子已经有了很强的表现欲,当孩子尽情向你讲述自己同学趣事的时候,你因为忙于别的事情,而只是随便点点头或哼哼两声来应付,那孩子就会感到妈妈不理解自己的感受,也会借故发脾气,以宣泄心中的不满。
  在家里,孩子就是中心,家里人都围着他转,他胡乱发脾气也没有人会真的去计较。可是,我们的小宝贝总会长大,总会进入社会,那时残酷的竞争是没有人会同情、忍让他的,那他又该如何面对和承受呢?而且孩子们到了学校,如果还是什么事都随心所欲,喜欢干什么就干什么,那肯定会经常和同学发生矛盾。试问,这样的孩子能得到其他同学的认可,能与其他同学和睦相处吗?肯定不能,他甚至会被孤立于同伴之外。
  可见,长辈们对孩子百依百顺,并不是真正爱孩子,这样只能使孩子更加顽劣,乱发脾气。作为妈妈的你,该怎么处理这类事件呢?
  脾气发作不仅严重损伤孩子的情绪和生理状态,而且使父母深感懊恼。不过一般来说,孩子发脾气的行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许多妈妈对发脾气的孩子之所以感到棘手,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孩子发脾气的各种原因,如果了解了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处理,情况也许就会好得多。
  孩子也需要有私人空间,但妈妈不能让孩子觉得私人空间是可以通过发脾气争取来的。当孩子想一个人待会的时候,他越是发脾气,就越是不离开他。等他停止哭闹,妈妈们就要教他怎样和大人沟通,才能自己一个人待会儿。接着让他做一遍,然后才离开他。
  首先要了解孩子为什么发脾气,这点很关键。
  大致原因有这么几点: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导致孩子情绪不好而发脾气;是不是环境太冷太热太吵,引起孩子不舒服。如果是身体方面的原因,我们就需要立即关注。
  如果这两点原因都不是,那妈妈们就需要想想孩子发脾气之前做了什么事情。有可能的原因就是:想要什么东西;想引起父母的注意;想逃避任务;某件事情失败了;想一个人待着,等等。

面对乱发脾气的宝宝有妙招(2)
知道了原因,就要有针对性地去解决。
  1.先从年龄上来说
  对于二三岁的宝宝,还不懂得如何分享轮流或一起玩耍,因此做妈妈的应该协助宝宝与其他孩子相处;三岁以上的孩子,妈妈可以严格地告诉孩子,乱发脾气是令人难以忍受的;五岁以上的孩子,如果还是乱发脾气,妈妈们就要采取一些小小的惩罚措施了。
  当然,父母在惩罚孩子之前,应该和家里人彼此沟通好,千万不要一人在责备,一人又去哄劝,还有一人在孩子面前讨好,更不要当着孩子面前争论。家庭教育最忌讳的,就是内部不一致,所以聪明的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心平气和地进行协调,努力保持家庭教育的有序性、连贯性以及前后教育的一致性。
  2.具体原因的解决方法
  只要不是身体上不舒服的原因,孩子一旦开始发脾气,家长不需要立即去做什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忽略他的行为,没人理他,他发一通脾气也就过去了。
  (1)想要某个东西而发脾气。
  如果因为想要某个东西而撒泼耍赖时,不要随便满足他。如果一开始就满足他,孩子尝到了“甜头”,找到了对付家长的最有效的“武器”,他就会用第二次、第三次。一旦孩子学会了耍这种小聪明,他的要求就会越来越离谱。到了那时,你就更拿他没有办法了。所以,要在一开始,就让他知道:无理的要求,即便是撒泼、发脾气也不能得到满足。
  第一个方法:如果是在家里,妈妈一定要坚定地告诉他:“除非你平静下来,否则妈妈不会跟你讲话。”然后,安然走开。记住千万不要回头,否则孩子可能会继续胡闹。等他平静后,把孩子轻轻地抱在怀里,谈谈刚才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听听孩子要这个东西的原因。 听了孩子说的原因以后,如果觉得可以满足孩子,这时就要给孩子讲道理,告诉他要怎样做才是正确的方法,然后叫孩子照着做一遍,最后把孩子想要的东西给他。
  第二个方法:如果是在家里以外的地方,妈妈可以假装离开一会儿,将孩子短暂隔离,冷落他一下,让宝宝有机会明白他的行为已经惹大人生气了。一旦宝宝停止发脾气,妈妈就要记得给孩子讲道理,直接告诉他刚才的行为是不好的。同时还要让孩子知道妈妈还是爱他的,只是不爱他发脾气的行为。如此反复几次,孩子就会感到自己发脾气、哭闹也毫无意义,也得不到自己要得的东西,慢慢地,就不再乱发脾气了。    
  第三个方法:带孩子出门前应向孩子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让孩子能照着做,逐渐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2)为引起父母的注意而发脾气。
  这个时候更不能理他,我们不能因孩子发脾气而顺他的意思去做,这会让孩子越发越得寸进尺,一旦养成习惯就难以纠正过来。等他停止发脾气后,妈妈要主动去跟孩子沟通,教他怎样正确地引起父母的注意。
  如果孩子是因为自己讲话父母没有认真倾听而发脾气,这时千万不要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指责孩子的哭闹脾气上。如果这时过多的批评、讽刺、指责孩子多话,会让宝宝失去表达自己的勇气。正确的方法是:妈妈应该暂时放下手中忙碌的事情,以专注的神情,专心聆听和理解孩子的话。
  (3)为了逃避任务而发脾气。
  一味的迁就,只会让孩子成为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因此,当孩子为了逃避任务而发脾气的时候,妈妈应该在情况可以控制的形式下,仍然坚持叫孩子完成当前的任务。
  如果孩子脾气太大不可控制,就不理他,装作没看见,让他自己在一边发脾气。等他平息后,立即再要求他继续做之前未完成的任务。虽然这样可能引起孩子再次发脾气,但是重复两三次,就会让孩子明白发脾气没用,任务还是要完成的。
  如果反复几次,孩子还是发脾气,可能这个任务对孩子来说真的有困难了,这时妈妈可以把任务换成孩子平常拿手的,这样孩子可以很快完成。千万不能反复两三次,就妥协了。
  坚持让孩子完成当前的任务是为了让孩子明白,发脾气不可能让他逃避责任。
  (4)因为做事失败而发脾气
  做任何事情都会有输有赢,所以当孩子因为做某件事情失败了而大哭大闹,做妈妈的千万不能迁就孩子,等孩子平静下来,可以跟孩子说:“什么事情都会有输赢的,这一回输了,那么下次用心,争取赢过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如果你输不起,以后就别再玩了,要知道,输不起的孩子最没有用了,你想做没用的孩子吗?”所有孩子都不想做没用的孩子。
  当然,在平常的教育当中,妈妈在陪孩子玩游戏的时候,就应该教孩子公平竞争,面对失败而不气馁,因为只有经历了失败,才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5)想要短时间的独处而发脾气。
  脾气发作不仅严重损伤孩子的情绪和生理状态,而且使父母深感懊恼。不过一般来说,孩子发脾气的行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许多妈妈对发脾气的孩子之所以感到棘手,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孩子发脾气的各种原因,如果了解了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处理,情况也许就会好得多。
  孩子乱发脾气不好,但是完全不发脾气也不好。孩子发脾气时,我们应该第一时间判断孩子是在无理取闹,还是在向我们发出信号来表达他内心的某种正当需要被忽略了。大人压力大了,还需要发泄一下呢,更何况未谙世事的孩子呢?因此,当孩子发小脾气的时候,我们先不要急于制止,而是要设法找出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只有当孩子懂得你理解他的心情时,他才会平静下来,听从你的解释与引导,否则只会采取抵触态度,或尽管表面服从,下一次仍旧故技重施。所以,只要注意方式和场合,我们就要允许孩子发发小脾气。给孩子发脾气的权利,有助于孩子宣泄心中不满,也是对孩子关爱的表现。
  爸爸妈妈通常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如果爸爸妈妈本身经常发脾气,孩子肯定受影响。因此,妈妈应该和家人一起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让孩子保持积极平和的情绪,控制不良情绪的爆发。
  

让胆小脆弱靠边站
歌德曾说:“你若失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了一点儿;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失去了许多;你若失去了勇敢,你就失去了全部。”勇敢,是一种气度,更是一种力量,它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我想,每个妈妈都知道21世纪的世界充满了竞争和风险,要想生存其中,每一个人都必须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和挑战精神。现在的孩子作为未来的主人,就更需要具有勇者的气质,敢于面对一切强手、一切逆境的挑战,具有无所畏惧、不屈不挠的心理素质和竞争状态。  
  胆小脆弱的宝宝表现行为有很多种,这可以说是眼下的孩子们比较普遍的心理疾病。比如不少宝宝听到大的声音就惊醒或被吓哭,不愿和小朋友或其他生人接触,对新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