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偶像老爸老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做偶像老爸老妈-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尽管现在的爸爸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任何男子都不得不承认,在家务负担和养育子女方面,自己的付出总是占第二位的,所以,现在就赶紧自觉地尽可能地帮助自己成为一个“新型老爸”吧。
  1.不要以自己的模式塑造孩子
  对孩子最重要的是支持并鼓励孩子走他自己选择的道路,不应该强迫他接受你的意愿。大多数父亲之所以要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子女,可能是希望子女将父母梦寐以求的理想变为现实。
  2.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好的习惯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培养教育才能形成。切不可断断续续,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卓有成效。
  3.重返童年
  如果你准备当个称职的现代父亲,那么你会经常地带着孩子去电影院欣赏动画片或者陪他一起玩拼图、搭积木。也许这些活动对成年人来讲毫无意义,但对孩子的成长却是必不可少的。
  4.与妻子共同研究如何培养孩子
  教育和培养孩子是双方的义务,自然由妈妈独自承担培养孩子的教育方式是不合适的。只有夫妻双方经过协商取得一致才能防止偏差,收到有益于孩子的最佳教育效果。
  5.父爱无价
  爸爸应该用各种方式表示和传递父爱,使孩子经常感受到父亲的爱和关心。也许经常对孩子说:“我爱你,儿子(女儿)!”会让男子汉的你有些难以启齿,那你也可以换一种爱的表达方式。比如说临睡前给孩子一个亲切的吻,或者婉转地告诉他:“谢谢你,我的孩子,是你给了我做爸爸的无穷乐趣。”
  教育子女是夫妻共同的责任,母爱可以使人变得温柔、体贴,而父爱可以使人变得刚强、坚毅。好父亲的角色是任何人无法替代的。所以,当你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后,你就能体会到做一个“新型老爸”的美好滋味。
  

世上不只妈妈好
记得以前有一部电影《世上只有妈妈好》,里面的主题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歌词是: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连歌遥都这样唱,可见母爱的伟大。但是,难道爸爸的爱就比妈妈少吗?
  其实不然,也许母爱的伟大往往使很多人忽略了父爱的存在和意义,但是对于许多人来说,父爱一直以特有的沉静的方式影响着他们。父爱怪就怪在这里,它是羞于表达的,疏于张扬的。这正说明爸爸对孩子的爱是深沉的,他也和妈妈一样深深地爱着他们的孩子,丝毫不逊于母爱。
  
  爸爸与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一般而言,孩子在妈妈面前表现很安静,而在爸爸跟前则表现得很兴奋。研究表明,在绝大多数的文化和社会阶层中,爸爸经常用不同的方式来抱宝宝,而妈妈通常每次都用相同的姿势;爸爸的动作一般比较粗犷,喜欢通过身体接触的方式与宝宝一起玩耍,而妈妈却很轻柔平和,倾向于用玩具逗宝宝玩;爸爸给宝宝更多的自由去探险,不会过分保护,妈妈则倾向于热烈的保护,对宝宝的每个动作都很紧张。
  每次考试之后,母亲关心的是分数和孩子在班上的名次;父亲关心的是孩子的考试水平及紧张心理的影响。考试不理想时,母亲常常缩减孩子游戏的时间,督促多投入在功课上;父亲则建议孩子通过走入大自然或游戏来放松一下自己,消除沮丧的情绪。
  不可否认,母爱是伟大的,是发自内心、发自天性的无私的爱。但我们不能由此而否认了爸爸对孩子的爱。爸爸对孩子的爱较为内隐,在日常生活中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着孩子,从司空见惯的日常事物启迪孩子的智力与潜能。在孩子与爸爸的共同活动中,会让孩子受益多多。比如获得高智商、减少暴力行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从而使孩子能更好地迎接未来生活的挑战。
  美国耶鲁大学一项研究表明,由爸爸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些。他们在学校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在社会上更容易成功。为什么?母爱可以使人变得温柔、体贴,而父爱可以使人变得刚强、坚毅。可见,爸爸对孩子的成长更是从性格上去影响的。这里,我来列举一些爸爸对孩子产生影响的方面。
  
  在美国1998年6月的《父母》杂志中,父亲被认为对宝宝的一生有下列影响:
  一、父亲跟母亲是不同的;
  二、父亲更爱与宝宝玩闹;
  三、父亲对宝宝的推动作用更大;
  四、父亲使用的语言更复杂;
  五、父亲对宝宝的约束更多;
  六、父亲使宝宝更社会化,为他走进现实世界作准备;
  七、父亲常向宝宝介绍男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行为;
  八、父亲支持妻子;
  九、父亲能帮助宝宝发挥潜能。
  可见,父亲在孩子个性形成和行为塑造方面确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好父亲的角色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所以,爸爸们千万不要忽视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其实每个孩子除了依恋妈妈以外,更渴望爸爸对自己的关注。孩子对你的要求也并不高,你给孩子一个亲密的拥抱、一个幸福的微笑、一个关注的眼神、一次倾心的交谈,甚至是一次适时的批评,都会让孩子感觉到你在关注他、爱他。孩子最怕的是你对他不理不睬。所以,让孩子感觉到“世上不是只有妈妈好”,你是孩子的臂膀和脊梁,是孩子力量的源泉。
  

老爸的胎教
孩子还没有出生,很多爸爸已经急不可待地表达他们的爱了。这时的爸爸们可以把你的爱撒向那还未出世的胎儿。可别以为胎儿什么都不懂。4个月的胎儿手足就能轻微活动了,5个月后胎儿就具有了听力,7个月以后就能动作很大地表达他的喜怒了。所以,胎教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情,而且有专家指出,诞生聪明健康的小宝宝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亲。
  
  
  胎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它在整个胎儿孕育期间都是少不了的。而且胎教有很多种,不同的胎教对胎儿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所以,要想有一个聪明健康、全面发展的宝宝,那爸爸们就要从全方位来表达你们的爱了。
  1.音乐胎教
  可不要小瞧了音乐对胎儿的影响,生物学家认为:有节奏的音乐可刺激生物体内细胞的分子发生一种共振,使原来处于静止和休眠状态的分子和谐地运动起来,以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甚至有学者指出,古典音乐中特别是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会促进大脑形成a波,使精神较易安定。而且轻柔悦耳的音乐还可让孕妇的情绪处于稳定的状态,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使身体内分泌系统协调,帮助胎儿在最佳环境中生长发育。
  所以爸爸们,赶紧行动吧。为你爱的宝宝和妻子购买一些优美的音乐,比如欧洲古典音乐,如巴赫、莫扎特、舒伯特、贝多芬的乐曲。在这些乐曲中蕴藏着一种犹如河水潺潺流动样的周期波声音,与大脑中的a波和心跳波动图形很相似,很容易被胎儿喜欢。
  当然音乐胎教不仅是给宝宝放音乐,你还可以经常与妻子一起为胎儿唱歌。胎教专家指出,经常聆听父母的歌声,会使胎儿心理健康发展,有利于出生后形成良好性格。而且胎儿非常喜欢听爸爸低沉宽厚的声音。它可使妻子和胎儿感到由衷地欣慰,并产生安全感。所以,无论你有多忙,都要尽量抽出时间为胎儿唱歌,也可与妻子一起哼唱。
  2.语言胎教
  知道了宝宝喜欢爸爸低沉宽厚的声音,所以爸爸们要经常和胎儿聊天。为了方便,你还可以给宝宝起一个小名,这样可以随时呼唤宝宝。比如每次给胎儿讲故事之前,可以先告诉宝宝:“宝贝,想听什么故事呀?爸爸给你讲一个《白雪公主》的故事,好不好?”你还可以把每天看到的情景、听到的趣事及家里的生活情况讲给胎儿听。长期坚持,只要你一呼唤,胎儿就会惬意地动起来。
  聊天时最好摸着妻子的肚子,先和胎儿打个招呼。与胎儿说话时,也不要与妻子离得过远,但也不能紧贴腹部,这样会妨碍准爸爸把感情、眼神通过妻子的视觉传递给胎儿。要注意用柔和、平缓的语调与胎儿交谈,不要一下子就发出很大的声音,这样容易惊吓着胎儿。
  3.抚摸胎教
  经常抚摸胎儿,不仅可以沟通母子、父子之间的信息,并且也交流了感情。从而激发了胎儿运动的积极性,可以促进胎儿出生后动作的发展。如翻身、抓、握、爬、坐、立、走等动作,宝宝出生后这些动作的发展就可能比没有经过抚摸而出生的婴儿要早一些。在动作发育的同时,也促进了大脑的发育,从而会使孩子更聪明。所以,爸爸们在跟孩子聊天或者给胎儿听音乐的时候,要轻轻地抚摸胎儿。
  到了孕晚期,你就可以清楚地感觉到胎儿的形体。在音乐的伴奏下,当你轻轻地触摸妻子的肚子,圆而硬的是胎儿的头部,平坦的是胎儿的背部,不规则而又经常变动的是胎儿的胳膊或腿,圆而柔软的是胎儿的臀部。这时的你肯定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
  不过,也要注意了,有习惯性流产、早产史、产前出血及早期宫缩的孕妇,不宜做抚摸胎教。抚摸胎教不宜时间过长,每天做2~3次,每次5分钟左右即可。
  4。情绪胎教
  妻子怀孕后,在精神、心理、生理、体力和体态上都将发生很大变化。如果妻子在妊娠期情绪低落、高度不安,孩子出生后即使没有畸形,也会发生喂养困难、智力低下、个性怪癖、容易激动和活动过度等。所以,在妻子怀孕过程中,丈夫应倍加关爱妻子,让妻子多体会家庭的温暖,避免妻子产生愤怒、惊吓、恐惧、忧伤、焦虑等不良情绪,保持心情愉快,精力充沛。
  爸爸们可以多抽时间陪妻子一起到环境清新的公园、树林或田野中去散步,做做早操,嘱咐妻子白天晒晒太阳。你还可以用风趣的语言及幽默的笑话宽慰及开导妻子,这些都能让妻子感到丈夫温馨的体贴,于是心情自然舒畅惬意。
  不要觉得这些事情很麻烦,其实胎教并不费时间,贵在坚持才是最重要的。也许一开始会觉得很不习惯,谁高兴每天对着妻子的肚子“叽里呱啦”讲话呢,一忙一累也就容易忘记和宝宝“聊天”。其实,做爸爸是需要提前进入角色的,只要你调整心态,想象着有一个小生命在妻子的肚子里很认真地听你讲话,这样你就会很投入地每天去和宝宝进行交流,而且这是培养你对孩子爱心的一个绝佳机会。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呵护孩子的自信心
有研究表明:和父亲的关系决定着孩子的自信心。如果在孩童时代害怕自己的父亲,没有和父亲建立良好关系,那么这个孩子以后就会缺乏自信心:上学时害怕老师,工作时害怕领导,在比自己地位高的人面前表现得紧张。你想成为这样的爸爸吗?
  估计任何一个爸爸都会回答“当然不想”。可是,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很多爸爸会忘记他们的回答,而对孩子指手画脚,责备打骂。不管你的出发点是什么,这样做只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知道,孩子的成就如何,永远和孩子的自信心密切相关。
  1968年,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和他的助手来到一所小学。他们对校方说是要进行一项庞大的心理学试验,要求校方配合。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班中选了18个班,对班里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然后,教授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占总人数20%的“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任课教师,并叮嘱他们一定要保密,否则会影响试验的正确性。
  8个月后,他们再次来到这所小学,对18个班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当初上了名单的学生,他们的成绩个个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且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其实,当初那份“最有前途者”的名单只是罗森塔尔教授随机抽选出来的,不过这个谎言对老师产生了心理暗示。在这8个月里左右了老师对名单上学生的能力评价,老师又将这一心理活动通过情感、语言和行为传染给了学生,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老师的热爱和期望,从而使他们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种“自证现象”。就是说,对于一件事情,如果一个人坚信自己能够成功,他就会努力去做,假如他遇到困难,他也不怀疑自己,而是绞尽脑汁、继续努力;假如出现了挫折,他也不灰心,相信这是暂时的,从教训中获取经验对自己进行调整,最后真的获得了成功。假如一个人认为自己不能做到,那么,只要困难一出现,虽然他本来有能力解决,但是他不相信自己,自我判定自己不行而选择放弃,最后他就真的不能成功。
  可见孩子的自信心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由人们对自己的能力的看法决定,而且自信心又反过来影响和控制自身的能力。能够影响孩子一生的是他自己对自己的信任程度。他相信自己能够做多大的事情,那么他肯定能够做到。作为爸爸尤其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和鼓励!所以,在孩子幼儿时期,千万不要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为这是他成长的两块重要基石!
  既然自信心这么重要,那爸爸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
  
  自信心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的表现都是不一样的,当然,爸爸们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
  让宝宝从小自信,你当然希望他自信,但自信不是天生的:
  1。询问宝宝
  周末带宝宝出游,征求他的意见,但不要问:“你想去哪里?”而是这样问:“你想去动物园还是水族馆?”给他选择的范围,让他自己作出选择,会增添对自己的信心。
  2。给宝宝自信
  宝宝提出问题,耐心倾听,如果你回答不了,老实告诉他。让他知道任何人都有做不到的事情,打消他对别人的敬畏心理,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