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贞观攻略- 第3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牛进达和苏宁选择了第一条路线,过汉中进入蜀中,平定叛乱;若是被叛军占据了汉中,那么打起来就难了,当初王平镇守汉中的时候,曹爽率军南下,十八万军队硬是没能打下三万军队镇守的汉中,反而没有打上一场决战,却损兵折将,推迟了中国统一时间二十年,是为兴势山之战。

这场战役的意义非常深远,但是由于缺少著名人物的参与,所以不怎么被重视,但是苏宁却是相当重视这场战役,因为这场战役和之后的魏灭蜀之战,都在汉中战场的第一阶段战役中,凸显了兴势山的重要性,王平因为坚持魏延留下来的战略,据守兴势山,依靠汉城乐城的交替掩护,死守阳平关,打退了曹爽。

而二十年后,蜀军却没能按照王平成功的战略,放弃了兴势山,以至于汉城乐城被分割,失去了退路,阳平关孤立无援,被攻破,汉中失守,之后的一系列失误,导致蜀国灭亡;一座兴势山,就在不经意间,将中国历史改变了,而在那之后,却很少有人注意到,那座不起眼的山,曾经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

五百一十六学子出征

或许是因为苏氏三国广为流传的原因,尤其是军事大学,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三国里面的经典章节几乎耳熟能详,三国前期和蜀中扯不上关系,但是到了中期和后期,苏宁就是以蜀国和魏国之间的战争为主线的,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蜀地被人们广泛了解和重视,在那之后,开发蜀中的速度明显加快了。

发生在蜀中一带的无数经典战役,被军事大学的学生们以及参谋总部数次推演研究,他们发现苏宁所描述的战役都是非常合理的,也是实际上发生过的,所以觉得苏宁对于蜀中应该相当了解,也是因此大部分人并没有反对苏宁作为副帅参与此次的蜀中平叛战役。

学生们在最初的彷徨与迷茫之后,就开始认真的准备战斗了,领取自己的盔甲,领取自己的武器,将自己的战马好好地喂养,为它洗刷,将它调整到最好的状态,虽然入蜀之路不甚好走,但是想要以最快的速度解决战斗,解除蜀中危机,那么骑马就必不可少。

甚至还有学生为了此战专门温习了苏氏三国,想要从中找到击破敌人的方式,为此苏宁哭笑不得,虽然书中的战役大多数都是真实的,但那又不是自己指挥的?那是诸葛亮魏延王平姜维司马懿这些大才所指挥的战斗,和他没什么关系,要说此次的平叛之战,他还真的没有制定出完整的战术,虽然参谋总部就此战作了推演和研究。并且把结果交到了牛进达的手上,但是究竟如何打,还没有定论。

李靖牛进达还有苏宁三人聚集在军事大学里面进行着战术的讨论,此次的蜀中平叛,并不是太难,叛军仅仅把活动范围限制在蜀中平原,并未将控制范围扩展到比较难以攻打的地方,入蜀最重要的一条道路剑阁也没有被叛军掌握,所以这群叛军完全不懂打仗,只知道抢夺财物和土地。没有政治目的。

这样的叛军是很好对付的。但是比较难的就在于,这一战的目的被规定并非是全歼敌军这样,要是全歼敌军的,苏宁有很多种方法诱敌深入。选择比较合适的地形。将这群叛军一把火烧光。就好像当初诸葛亮对付藤甲军一样,很容易,但是无论是参谋总部还是李二陛下。都提出了一个要求,此战不在于歼敌数量之多寡,而在于俘虏数量之多寡,大唐现在并不希望主动挑起对外战争,那么战俘的来源就要从内部着手,叛乱一次不容易……

尼玛,苏宁听到这个话的时候整个人都斯巴达了,我的大唐要不要这么萌……

要打赢,这是毫无疑问的,还要把敌人全部都给抓住,尽可能的用最少的杀敌数量奠定此次战争的胜利,然后抓住俘虏,俘虏的数量不得少于五万,这是最低的额度,因为就情报看来,此次叛乱的僚人数量应该有十万左右,虽然真正叛乱的壮丁只有三四万,但是还有很多女人和小孩,这些都是可以用一用,压榨一下劳动力的,地方官员催得紧,朝廷的压力也很大。

劳动改造,不仅仅改造了那些外族,也改造了大唐……

现在对外打仗和对内平叛,要求都是一样的,参谋总部下达的作战指令都会有一条,尽可能少的杀伤敌人,尽可能多的抓住俘虏,尤其是他们的家人,男女老幼,不要放过,哪怕只能用一个月,也是好的,留着是隐患,那么在他死之前最大程度的压榨他的劳动力,才是最好的做法。

苏宁都不知道怎样说这些人了……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战争中少杀一些人,对大唐的形象也是不错的,毕竟如今整个世界的人口都没有一九四五年的中国人口多,杀一个就少一个,大唐周边的外族人口也不多,不能浪费,到时候万一真的杀完了就没人可用了。

所以此次蜀中平叛,不仅仅是要打败叛军,更重要的是把那些心怀不轨的僚人全部抓走,带出蜀中,把生存空前留给汉人,而不是这些野蛮的不开化的蛮夷,大唐才是文明的代表,大唐拥有最高决定权,大唐让你活你就活,不让你活你就死,好好的待在蜀中还不愿意,还要造反,这不是要找死吗?

对于蜀中作战,李靖表示了自己的意见,僚人声势浩大,但是完全没有战略思想,真正的乌合之众,打赢他们不成问题,只需要用最快的速度通过汉中进入蜀中,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袭击,一举就能击破之,打败他们太容易了,但是难就难在抓住俘虏,因为他们所处的地方较为分散,一部分在嘉州,一部分在陵州,还有一部分在进攻成都的路上,分得太散了。

这样的话完全不利于大军围歼他们,一千人的精锐军队可以击破他们,但是想要围歼,没有当地军队的配合是不行的,当地军队虽然战斗力不足,可是在僚人已被击溃的情况下,将他们抓住是足够的,如今蜀中还有差不多五千左右的军队分别固守蜀中各大主要城市,各地的县城都组成了临时的乡勇保地自首,安全不成问题,僚人的主力在成都附近,所以成都城集中了三千人左右的军队严阵以待。

僚人打不下成都,这是一定的,不过僚人的主力三万余人集中在了成都地区,嘉州和陵州只不过是一些小鱼小虾而已,但是,僚人的家眷都在那里,如果称他们不备,击溃他们的留手人马,一举擒获其家眷,逼迫僚人主力退回来营救家眷,而后在他们来路上设下圈套,再让成都守军尾随其后,两下里一夹击,僚人必然溃败,再以蜀中军队合围之,那一带的僚人基本上就逃不掉了。

那么。战略也就基本确定了,一千学生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奔袭叛军大本营嘉州和陵州,击溃之,然后将当地僚人俘虏全部看管起来,等待僚人主力回援,在半路上就可以截杀之,然后合围,一举奠定胜局,整个过程应该不用超过半个月就可以,这样一来。应该能有足够的时间回到长安筹备婚礼了……

苏宁还记得李孝恭那一副几乎要吞掉自己的表情。还有三个大舅哥的装腔作势,还有小芮涵一副泫然若泣的表情,苏宁如坐针毡,立刻表示一定会在成婚之前赶回来。就算不过年了也要在成婚之前赶回来。请岳父大人好好儿的准备婚礼。千万不要耽误了吉时,然后费尽心机讨好李芮涵,终于得以脱身。

结果回到家里面。又要面临家人的口诛笔伐,纷纷讨伐苏宁太不重视家人,总是出去总是出去,连过年都不能陪伴家人,实在是太不像话了,当然这些都是苏小妹的任性之言语,王氏刘氏还有苏定方夫妇都非常关心苏宁,心疼苏宁,担心苏宁的安全,入蜀之路且艰且险,一个不好就是天人永隔。

苏庆云和苏庆仪这两个小家伙已经可以开口说话了,奶声奶气的缠在苏宁身上喊二伯,可教苏宁一阵眩晕,终于,终于有了第二代了……

为了一家子,果然还是要胜利凯旋啊,苏定方也有自己的任务,率军戍守长安,家里面长期没有男人可不行,明明说好了五年的时间不用参与朝政的,结果还是躲不开,李二啊李二,你真狠!

在军事大学里面呆了最后的几天,大家都做好了准备,整装待发,等粮食和给养到位了就可以出发了,为了以最快的速度赶过去,此次一千精锐是轻装简从的,只带三日口粮,一匹马,路上的给养补给自然有地方政府供给,大军不用担心,朝廷已经打好招呼了。

和历史上记载的情况略有差别,因为这场平叛战争是在贞观七年的年初发生的,也是牛进达独立平定的战役,不过现在提前了一个多月,想来和自己不无关系。

所以为了应付突发情况,苏宁把王辉带上了,连着根小队,一起带上了,府上的安全交给陈协带着老兵们保护,自己的安全还是要交给王辉负责,王辉带领根小队先走一步,沿途留下最新情报,然后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蜀中,给苏宁留下最新情报,供苏宁决策,然后要用特殊手段比如暗杀之类的时候,自然也要靠王辉和根小队。

贞观六年十二月初一,贞观六年的最后一个月的第一天,皇帝下达了军事大学第一期学子组成军队出征蜀中平叛的指令,军事大学动了起来,第二期的学子用敬畏羡慕和担心的眼光看着骑在马上全副武装的第一期学长们,他们明白不久的将来他们也会成为这样的人,但是并不妨碍他们如今这样看着他们的学长。

皇帝表示不来送他们出征了,但是会在他们凯旋归来的时候,亲自前来贺喜,送他们出征的是李靖和军事大学的教官教员们,还有二期的一千名学子,出征当天,天降大雪,所谓瑞雪兆丰年,大家皆以之为吉兆,竖起大旗敲锣打鼓,拼命呼喊着口号,严寒的天气似乎并不能驱走大家内心的火热。

李靖穿着军装,一脸的严肃,站在牛进达和苏宁以及出征学子面前,一挥手,旁边就有很多人托着盘子送酒过来了,军事大学平素严禁喝酒,一旦发现自然有严惩,但是只有出征之前和凯旋归来之时,可以喝酒,节假日自然也可以喝酒,如今,就是出征之前的送行酒。

算上苏宁和牛进达,一共一千零一个人,一千零一碗酒,李靖自己也端起了一碗,高声喊道:“今日,乃是我军事大学学子出征之日,此战,乃是我军事大学之首战!军事大学自建立以来,肩负国朝厚望,以最高之待遇对待我等,如今,正是我等报效国朝,证明军事大学之时!

你们,是军事大学第一期的第一批学子,是军事大学的象征,是军事大学的骄傲!你们代表的是整个军事大学全部的人,你们的胜利,是军事大学的骄傲,你们的失败,是军事大学的耻辱!军事大学在过去的时间里饱受争议,而如今,正是你们用自己手中的钢刀粉碎这种争议之时!

学子们!握紧你等手中战刀,向蜀中进发!将叛逆之头颅斩下!将小人非议斩断!你等是大唐未来的希望,是大唐未来的将军大帅,而如今,就是证明你们的时候!大军威武,大唐万胜!满饮此酒!干!”

“大军威武,大唐万胜!干!”一千零一个人一起高呼,将碗中酒喝干,而后重重的将碗砸碎,牛进达作为主帅大喝一声:“全军上马!”

学子们整齐的上马端坐,伴随着牛进达一声“出征”,向着蜀中,向着不可预知之未来,出发了!

五百一十七子午谷奇谋

军事大学的一千精锐用极快的速度通过了比较平坦的关中平原,而后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经过蜀道上,蜀道虽然有了相当数量的战俘在修建道路,但是目前只完工了三分之二,还有三分之一的道路未能完成。

经过这里的时候,有人提出,若是从未完成的蜀道经过,必然会导致施工延误,于大唐不利,倒不如我们就趁着现在,从子午谷进入蜀中吧?

这个建议一提出,立刻得到了很多人的附议,因为苏氏三国中的一个很出彩的章节,就是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的那个章节,很多人都对子午谷有很强的好奇心,不知道为何诸葛亮会否决魏延的提议。

苏宁派出了王辉前往侦察情报,并没有发现僚人的踪迹,所以目前子午谷是安全的,僚人并不知道大唐军队已经来了,所以从子午谷进军,也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所以牛进达和苏宁一合计,在补充了足够的给养之后,带着向导,进入了子午谷。

一边行军,就有人向苏宁请求,想要让苏宁给他们讲讲这个子午谷奇谋到底为何没有被诸葛亮采用,苏宁在书里面写的他们觉得不够完全,所以希望苏宁再讲一讲,最后牛进达也产生了兴趣,笑着说道:“既然大家都想听,你就说一说吧,咱们都听听,你对于三国的了解那可是咱们公认的第一,你就说说吧!”

苏宁想了想,这倒也不错。配合着子午谷的难走,讲一讲,也是很不错的想法,于是乎,苏大教授清了清嗓门,就着自己的理解,开始说了起来。

“这里就是当初魏延向诸葛亮提议要进攻魏国的道路,子午谷,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魏延向诸葛亮提议。由他率领五千人马从子午谷奇袭长安。他的理由就是,从子午谷出去,直接就能抵达长安和咸阳一带,而当时魏明帝曹叡任命的长安方面统帅是一个膏粱子弟。夏侯楙。倒也的确是一个膏粱子弟。

这个夏侯楙的才能啊。也的确是他同一时期夏侯家子弟里面最弱的一个,膏粱子弟是一点儿错都没有,魏延就认为。他的五千大军一旦奇袭长安,夏侯楙必然没有才能和胆魄防守住长安,这样一来,他就可以掌握住长安,然后死守长安,与此同时诸葛亮率领十万主力出祁山,如此一来,咸阳以西一举而定。

三国鼎立之后啊,蜀国只有一个益州,吴国还有扬州荆州一大半和交州,可以说蜀国是最弱的,就更别说占有十州之地的魏国了,当时蜀国满打满算不过十二万左右的兵力,而吴国则由三十余万军队的潜力,魏国就别说了,正规军不下于五十万,只是因为防守北方边陲和东南方吴国的需要,始终不能在西南战场投入更多的兵力。

魏延的计谋可以说有可行性,而且可行性还不小,我个人认为,若是诸葛亮真的采用了这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