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贞观攻略- 第6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了其中,经过军队的拼死奋战,终于逼迫唐军退却,唐军损失惨重之后,已经败逃,我军胜利在望,还请大帅允许卑职率军追击!”

一番话说的苏我入鹿居然飘飘然起来,他没有深究唐军究竟有多少人,整个前军都是贵族私兵组成的,大家都是一条心,来的路上大家都已经达成了共识,想怎么蒙骗苏我入鹿都可以,全靠这个前军主帅的想法,大家一起蒙骗,可定可以过关,不要给这个家伙动我们的借口。

于是这些人间接的促成了easy模式的战争变成了练习战。

苏我入鹿得知了自己的前军就可以把唐军数万铁骑给击败了,于是非常高兴,听闻这主帅说要追击唐军,顿时觉得这么好对付的敌人,要是给这个家伙立了大功劳,岂不是让自己没有面子?既然唐军那么好对付,那么干脆就由自己率军攻击好了,这些家伙都去后面待着,等自己的军队把唐军全部消灭之后,苏我氏的地位就更加稳固,自己的地位也就更加稳固了。

苏我入鹿的想法的确非常好,不过想法归想法,实际归实际,两者不可混为一谈,所以在苏我入鹿下达了前军变后军,给中军让路,让他亲自率领中军五万大军追击唐军的命令的时候,其余的贵族和他们的私兵都高兴坏了,那前军主帅也高兴坏了,立刻遵守命令,用比逃命还要快的速度下达了后撤命令,前军损失惨重的士兵们带着大部分战死同僚的尸体离开了,留下了比战死唐军还要少的前军倭军尸体迷惑苏我入鹿。

离心离德到了这个份儿上,苏我入鹿不败,还有天理吗?

薛仁贵和陈起等了一会儿,直到哨探来报倭军大股部队还有骑兵数千赶了过来,似乎是要追击的军队,不过很奇怪的是,这大股部队里头还有一架大车,雕龙画凤的非常精致。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仅仅如此,而后面的其他倭军似乎并没有什么动作。

薛仁贵和陈起互相看了看对方,意识到那大车可能是属于倭军主帅的大车,但是仅仅是这架大车似乎并不足以说明什么问题,但是那数千骑兵似乎可以说明一些问题,因为之前的情报显示倭军的骑兵非常稀少,数千人的规模更是少见,如是没有主帅在身边,这骑兵几乎不会出现。第一批次的追击部队只有五十骑兵。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来估计是倭军主帅亲自出马了。

那么快就亲自出马了?这个主帅是不是有些草率呢?

但是不管了,按照计划上的说法,如果有一部分倭**队没有进入包围圈的话,只要不是他们主帅的军队。就不用管他们。他们肯定是心存异志的贵族所统帅的军队。他们和苏我入鹿肯定不是一条心的,如果他们愿意投降,那么就允许他们投降。顺便帮着大唐打仗,苏宁只说了原因,并没有对他们解释。

所以薛仁贵和陈起都觉得苏侯爷果然神机妙算,他如何知道会有一批军队不随着倭军主帅追击大唐军队的?苏侯爷如此神机妙算,果然智计高绝,不是我等凡人可以领会的。

此时此刻,在秦琼身边,苏宁也在解释这一战之后的种种策略,根据从清水志还有泉宗三郎他们那里得来的消息显示,苏我家族专权已久,在之前被他们朝廷所谓圣德太子压制了很久之后再一次的上位,排除异己,独揽大权,引得倭国王室和其余臣子十分不满意,而且此次的出征似乎也是半强迫性质的,之前的要塞之役所出动的五万军队都是其他臣子的兵马,不是苏我氏的私兵。

这种强迫性质的要求出兵定然会引得那些贵族们更加不满意,所以如果此时我们把苏我氏的军队给歼灭,倭国朝中那些反对苏我氏的人就有了底气,就会立刻把苏我氏给推翻,引发强烈的内乱,那个时候就是我们的机遇了,保存这些人的实力而削弱苏我氏的实力,使得双方再度争夺最高权力,引发内乱。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我们大可以直取倭国国都,按照清水志的说法,第一次出兵的时候倭国就已经有了不少投降的看法,被苏我虾夷压制住了,现在苏我入鹿也战败了,军队毁于一旦,以我们强大的实力逼迫倭国投降并不是难事,相反还极有可能成功,所以歼灭苏我氏就是最主要的战略,使倭国内部在大敌当前之际还处于内乱之中。

倭国的内乱,就是我们的大好时机啊!

而且我军人数少,若要强行占据倭国似乎比较困难,所以就需要那些倭国的投降军组成一些临时的治安队协助大唐军队维持治安,直到大唐有了充分的军力之后再将这些治安队解散,成为民户,这是最好的安排。

秦琼听的连连点头,顿了顿,看了看苏宁,像是下定了决定一样,低声道道:“三明啊,你越来越成熟了,处理事情的手法也非常老道,老夫相信很多大臣在这方面也不是你的对手,你的能力如此之强,肯定会得到陛下重用,你又是皇族,又是太子伴读,太子好友,陛下想将你留给太子大用的想法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了。

不过你要记住,在这些时候,你适当的犯一些错误也是有必要的,你的爵位已经到了一等侯的地步,此番随老夫立下那么大的功劳,若是不加官进爵实在是说不通,但是你的官位已经到了从三品,爵位是一等侯爵,在往上那可就真的是封无可封了,你还年轻,你才二十二岁,你还要辅助太子,那个时候,你的建功立业的机会会更多。

你一直不犯错误,陛下没有理由压制你的功劳,让你有更多的时间发展,陛下一直对你如此苛刻,也是对你的爱护,不希望你年纪轻轻就已经没有了上升的道路,那个时候,封无可封,赏无可赏,你要么就急流勇退,离开朝廷,要么,就只有被杀这一条路,功高震主者,历来没有好下场,我等老家伙们年纪大了,这无所谓立下再大功劳也没事。

可你不一样,你那么年轻,就算是皇族,就算是太子好友,那又如何?兰陵王不是皇族?照样被逼自杀,你若是不想走这条道路,适当的犯些错误,对你没有坏处,你一直都没有犯错误,做什么事情基本上都可以成功,陛下固然喜爱你这样的臣子,但是难免不让别人妒忌,难免不让帝王担忧,涉及到皇位传承的事情,没有皇帝会心慈手软,切记,切记!”

八百八十四犯错不是错

对于苏宁自己来说,他一直都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规矩,那就是自己飞黄腾达的时候,绝对不能忘记带着身边的小伙伴们一起飞黄腾达,所以他在有钱的时候带着一众军士大佬们一起有钱,谁敢觊觎苏宁的财富就会被军事大佬们一拥而上吞得连渣渣都不剩,甚至还曾经爆出过皇家有股份在里面的消息,所以一直以来都没有人敢于觊觎苏宁的财富。

味仙居白砂糖和碧螺春四平八稳的运营了那么多年还不算,苏宁的爵位和官位还节节攀升,从最早的子爵到现在距离公爵只有一步之遥,官位也从最早的行军书记到了如今的纵横部左侍郎,在军中的地位也是节节攀升,但是他不会忘记捣鼓一个军事大学,把一群小伙伴全部送了进去捣鼓几年出来,全成了军队里面的顶梁柱和后起之秀。

所以在军队里面也没人真的把苏宁当作威胁,因为如果苏宁是威胁,而贸然对苏宁动手,那些他的好友和因为他的建设军事大学而飞黄腾达有了出头之日的军中新贵肯定不会放过那些人的。

另外,在文化上也是一样的,苏宁主导的计策掀翻了山东士族,使得士族彻底的离开了历史舞台,造纸术的改良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人人有书可以读,教育计划的全面普及使得无数人有了读书识字的机会,原本一辈子都不可能触碰到书本的人也可以买一本书回家看看,或者进入蒙学学习识字。这样的功绩想不青史留名都难。

就更别说改良之后的科举考试和政法大学的正式创立,给了那些以往没有出头之日的寒门子弟一条通天之道,这也是在苏宁的主张下进行的,因为这个主张和建议,无数寒门子弟有了翻身的机会,可以通过科举考试真正的步入仕途,他们不会放任他们的恩人被人家谋害从而遭到损失。

还有那些不喜欢儒学的士子们,苏宁的出现使得自汉武帝以来销声匿迹的诸子百家重新现世,纵横家强势崛起,在朝中前所未有的开创了对抗儒家的前沿阵地纵横部。获得了巨大的权力。得到了当朝重要大臣杜如晦的强烈支持,之后,墨家子弟重新现世,掌握了工部。并且以工部的名义建设了大唐格物大学。号召所有对墨家之学有兴趣的年轻人都来学习。以后进入工部或者军队的研发部门,同样可以做官。

从贞观八年开始,在纵横家代表人物苏宁号召天下有识之士恢复百家传承的号召之后。一群对于法学有很不错的研究基础的民间学者聚集在一起,开始商量着恢复法家传承的事情,虽然他们都不是正统的法家传人,可是法家的传承也始终并未被完全掐断,在儒家的阴影下继续发展,法家恢复之后的主要阵地就是政法大学和今后的民部还有刑部等等部门,以延续发展先秦时期法家的政治理念。

经过秦代的实验,大唐的法学爱好者们都知道单纯的法学是不可以长久维持的,所以他们也主张在法学的基础上开始进行新法学的研究和创新,在原先的法家基础上将融合了儒家和墨家的部分温和理念的思想灌输入法家思想内,成为“虽钢亦柔”的新法家,以一些过去的对于法家之术很有兴趣和研究的博学鸿儒为代表,改换门庭,成为新法家的代表性人物,在民间掀起了巨大的声浪。

以孔颖达为首的儒门革命之后的新儒门对此持宽容态度,认为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举有其局限性和限制性,使得诸多有益思想被断绝传承,以此酿成了“学术专断”的局面,对此,他作为孔门嫡传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于是他主动写信邀请新法家的代表性人物们进入政法大学开设法家专科,请他们来授课,为学生讲授新法家的内涵。

如此,政法大学内,纵横家、儒家、法家三足鼎立的情况就形成了,三家相互竞争,相互学习,相互包容,营造了如今政法大学兼容并蓄共同发展的学术风气,而作为这一事件的真正促进者,代表纵横家勇敢抗衡儒家霸权的苏宁才是最重要的开创者,政法大学也给年轻的苏宁留下了教授的职位,认为其拥有给大家讲授纵横之术的资格和地位。

苏宁所要求的文化地位已经初步巩固了,军事地位巩固了,经济地位巩固了,权力地位也就间接的得到了巩固,虽然不像当初九品中正制度下名望决定一切,但是名望对于一个人来说还是很重要的,有名望傍身的人,皇帝也不能随随便便就处置他,因为比起其他人,皇帝更需要名望。

苏宁以名望和利益均摊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这才是一直到如今虽然有诸多言官弹劾他但是他依旧稳如泰山的根本原因,至于才能,说实话,在这个时代,没有皇帝的赏识和信任,你的才能反而是你的罪过。

所以苏宁最终接受了和李芮涵的婚姻,成为皇族一员,加强了和皇家的联系,并且巩固了和李承乾的关系,甚至于强行改变了李泰和李承乾之间本来注定要出现的皇权之争,长孙皇后已经决定不再生育了,刚刚出生的玉成公主就是最后一个嫡女,而作为李二陛下中意的皇帝候选者,长孙皇后所初绝对是很重要的参考因素,李泰已经基本上排除,而剩下的李治小屁孩儿,还没那个年纪。

李承乾已经是公认的李二陛下的继承者,作为储君接收着严格的帝王训练,李泰已经基本上不问政务,全身性的投入到开花炮弹的研究中,并且打算进一步提高火炮的威力和火药的威力,至于李治,还在读圣贤书。

大唐帝国的国势是那样的蓬勃且稳定。对于苏宁而言,他所做的一切都在开花结果,秦琼对他所说的一切,他早有防备,早有预感,即使自己是皇族,可是不是李二陛下的女婿,而是李孝恭的女婿,李孝恭尚且洁身自好,脱离权力中心。更何况是自己。只是因为和李承乾的好关系才会被李二陛下所放心,所期待,所容忍。

但是帝王不会因为任何事情而改变他对于皇位的重视和继承者的关注,著名的中庸之君宋真宗在病中因为听闻外界盛传太子恩德的事情而产生了恐惧感。准备对自己唯一的儿子下手。若不是寇准及时劝阻。说你只有这一个儿子,不把皇位留给他你留给谁?宋仁宗这位大宋王朝最有能力的帝王是否可以顺利登基就要另当别论了。

所以尽管一切都非常稳固,苏宁一点儿都不敢大意。之前屡次想要回归家庭稳定自身都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得不中途出山,这一次也是一样,为李二陛下理顺江南,把港口弄得红红火火,甚至将纸币提前带出,歼灭了李建成地下反抗集团的主力,除了那个罪魁祸首还没有被抓捕,其他的都已经是定局了,之后东征高句丽,灭亡半岛三国,现在又即将灭亡倭国,功劳之大,能力之强,说实话,如果苏宁自己是皇帝,他也会对这样的年轻臣子产生防备。

不得不说,秦琼的话一点儿错都没有,他把自己当成值得托付后事的后辈,所以才给自己一些意见,他已经支撑不下去了,这一战结束之后他要带着满身的荣耀和终身的辉煌离开朝廷,离开军队,李二陛下会把自己可以给他的一切都给他,因为他已经没有任何威胁了,哪怕封王都是可以的,但是苏宁不一样,苏宁太年轻,太聪明。

并且和朝中实权派的大臣们都有不错的关系,乃至于和皇家都打成一片,皇家也有不少人受到了他的恩惠,虽然李二陛下对于这种情况有自己的考虑,打算把苏宁当作李承乾和朝臣之间的润滑剂使用,可是润滑剂本身也要安于本分,否则,润滑过了头,变成了离心离德,谁会是最大的赢家?

李二陛下不得不这样担忧,苏宁终归不是他的儿子,如果苏宁是他的儿子,他现在就闭眼也无所谓了,苏宁会把大唐帝国带向更加辉煌的未来,但是他不是,比起能力,血脉更加重要,自己出生入死打下的江山,怎能给一个外人继承?所以只有李承乾才是最合适的继承者,而苏宁,再如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