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幻之盛唐- 第2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主人”脆脆甜甜的声音,从南八身后冒出来,咋吧着大眼睛,紧紧抓住我的衣角,象一只被遗弃的小动物一样,可怜巴巴的望着我,我顿然大晕,这群家伙,怎么把小红线也打包过来了,虽然把她容易引人犯罪的容貌修饰过了,但他们不知道一旦有什么事情,这些妇女儿童都是行事的累赘么。

“这是崔管事的主意,公子少不得贴身侍侯的人,”南八再次笑了笑,“他特地让某传话给大人,只要公子尽早拥有子嗣,我等也不用特别为主上的时不时野马脱疆的行经,去操这个心思了。。。”

“我x”,南八果然是豪爽之极的人物,根本不用理会我这个权贵的脸色和心情。

作品相关 第二百八十三章 四海南奔似永嘉

第二百八十三章  四海南奔似永嘉

第二百八十三章 四海南奔似永嘉

安东都护府,卫乐州都督府北境,军旗林立,无数光头披甲的士兵静静的列队等待,那是刚收服的保定军,在他们前方,无数杂色袍服的番部士兵,执盾衔刃的如山如潮的淹没一个正顽抗的山城,残破的城恒缺口,就象一只裂嘴咆哮的巨兽,拼命的吞噬着血火和生命,但显然可以看到冲天的烟火,一点点的在中等略小的城池中蔓延开来,少数完好的城头上,无数残破的人体,象垃圾一样从燃烧的城楼上抛洒下来,甚至已经看听到城中妇女儿童的尖叫和哀鸣,象浪潮一样,从烟火最浓重的地方,飘出来。

最大的一面旗帜下,顶盔贯甲全身披挂的罗先,只是别着头冷冷的看着一切,这些年激烈跌宕的戎马生涯,多次困诸死地徘徊养出来威福自专,仅仅是眼角的余光,也让人觉得发自骨子里的冷彻。

不时发出只言片语的命令。

“按照惯例,先登城的那一团,优先挑选战获,。。。老人全部杀掉。。。。。所获男子儿童折价收买。。。。所有女子事后,统一随军支派”

相比之下,同样在军中,前呼后拥之中的另一员大将薛嵩,则要笑容可鞠,也意气风发的多,轻轻拍着一架巨大的机架。

“登州镇已经运来的攻坚的车炮,还算犀利把。”

“总要叫这些两面三刀地家伙,尝尝天朝的愤怒”

“不然,总以为自持有渤海人的撑腰,就可以据拒一方,却不知道这渤海小国,比当年之高句丽,又当如何”

“正是”

“薛军侯说的是”

那些簇拥着他的藩姓首领们。哪怕是再笑不出来,也不敢放在脸上。只是忙不诛的表忠心,百般巴结的贴着小心,为他地每一句话,不管违心或者不违心的,都操着生疏和并不剩余地汉话,表示出相应的恭敬和赞叹。

这些人,有来自安东本镇新城州都督府的。以善出山兵著称的白山部、也有素来亲善朝廷的辽城州都督府、哥勿州都督府、建安州都督府,精通渔猎为生计的汩咄部、来自卫乐州都督府的半牧半猎地安居骨部、甚至还有打扮的象一只行走的人熊一般,远自冰封冻原的越喜州都督府的号室部。。。。。

因为高丽旧地屡叛不止。自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四月;‘徙高丽户三万八千二百于江;淮之南;及山南;京西诸州空旷之地;留其贫弱者;使守安东。‘将大批高句丽的王室贵族和官宦富户,迁往中原江淮地区;使其置于汉人的监视下,只留下一般平民和贫弱者,高句丽这个国家和民族就已经不复存在,而高丽旧地就为这些附属于高句丽的土著藩部所踞。

薛嵩突然转头抛下一香饵,

“朝廷已经回书。有意重新划分郡治之属”

“什么”

这话却顿时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那些人中间喧哗起来。重新划分郡属,那不是要重新分地盘了,这可是名正言顺扩充势力和人口地机会,朝廷的官封虽然只是一个名义,但却可以用来攻打仇家。吞并别家财产牛羊子女的理由,虽然还只是一个极大的画饼,但也足够让人的心思活跃起来。

有人欢喜有人忧,有人看到危机,自然也是另一些人的机遇。一些人高声地吵闹起来,当场就要争取自己的权益,而一些人眼色相互转起来,或许夜里改去中军大大帐里秘密拜访一二了。。。。。。

至于薛嵩,自有他自得意满的理由。毕竟,谁能想到。当初一只纯粹是置死地而击的偏师。会发展成如今的规模和局面。

得到安东的消息后,在金钱和功名的润滑下。那些负责协军的南方商人,焕发出惊人的效率,依靠海路源源不决输送来士官兵员和武器具装等的支援,这只深入敌后孤军以朝廷地正统大义和薛氏地号召力,就重驭轻,控制了安东三镇残余的军队,清点军户收并精壮,并以此为基础,一路攻城掠地扫荡那些叛离割据地羁縻州,一个引大部正攻,一个率轻骑策应,军势就如滚雪球的壮大。

自从安禄山范阳起兵,朝廷消息断绝,都护马灵察被诱杀以平州,安东诸将群龙无首而被裹胁出战河北,或败死、或被杀、或失踪,或沦位阶下囚,竟然只得他一个得幸免。

都府也自此元气大伤,对地方的控制大弱,安东九府四十州,开始陷入动荡不止,各地豪强藩落纷纷乘事而起据以一方,大举投附正炙手可热的安禄山者有之,看好朝廷暗通曲款的亦有之,首鼠两端,坐等估价者更有之,乃至是积年的私怨,相互攻战不止。

后有留守王玄志召集旧部杀而反归朝廷,却已经无力平复整个安东的局面,只能控制小半之地,后来王玄志一死,候希逸出河北,安东的局面就基本失控了,再加上渤海、契丹、奚、室韦等外族的渗透和侵并,在一些远州往来不绝,安东之属虽名为在唐,其实已经四分五裂,糜烂之极。

因此,二将在安东站稳脚跟后,本待袭取范阳后路断其外援,却发现正逢一个难得的良机,史氏兄弟内乱无暇东顾,河东元帅李光弼引军大举攻打契丹,各族惕然,渤海亦陈重兵于边备,短时内无暇插手安东。

薛嵩本来就是审时度势胆大无忌的人物,而罗先是常常置诸死地而决生的,改变了原来地计划。

做出一副要碾平安东数十州的强硬态度。一唱一和恩威并济,不但要攻杀和果断处置那些附从叛逆的典范,同时也要平复和安抚那些重新降伏的藩姓首领,好让他们继续出人出粮来为官军服务。

一时间内,大军所过的道路旁的村庄和城邑,要么挂满了被整家整族斩掉的人头。要么就是跪满牵牛奉酒劳军地人群。

当然,威势也有要足够的实力来衬托。薛安东地号召力虽然深入人心,但对这些首领来说。就需要更现实的东西。

因此,真正让这些坐拥一方的大小藩姓首领们下定决心的,却是关键的三镇合兵之下,在新城州一战,对方是号称八万之众,涉及十一羁縻州二十七城的联军,依仗着契丹援助的战马和渤海提供地兵甲。以先发制人之势,马步水陆浩浩荡荡的杀下安东府治的新城。

那也是他们到达安东之后最凶险的一战,薛嵩引大部在外,城中只有罗先率领安东守捉一万留守,内有奸细为乱,外是新收安东守捉兵军心不稳,城中谣言四起,甚至有传闻这是薛嵩故意要借刀杀人。去其擎制。

而那些联军,虽然用兵杂乱无章,但依照通熟地利和人多势众的优势,围城十数日几乎要冲破城防,没想到薛嵩提前收复保定军,自数百里奔袭而还。在城破之前,以特色火器火烧联营,将联军杀的大败,自此鼎定了安东现在的局面。

当然,这种近似独定一国之功,也得到了朝廷的褒奖,薛嵩以本职加位平卢兵马使,权领安东招讨使,罗先以本职,加安东讨击使。权领平卢长史。不分正副,相互检视。

这显然也是朝廷权情相制地分化手段。说白了就是有意让两人争权,不过好在身为地头蛇的薛嵩,一向把自己的位置摆的很正,诸事奉以罗先为先,所以这个临时的组合,并没有什么问题。

(《旧唐书?高丽传》记载:‘高丽国旧分为五部;有城百七十六;户六十九万七千;乃分其地置都督府九;州四十二;县一百;又置安东都护府以统之。擢其酋渠有功者授都督;刺史及县令;与华人参理百姓。乃遣左武卫将军薛仁贵总兵镇之)

。。。。。。。。。。。。。。。。。。。。。。。。

安东正当战火如荼。

平凉却是最是酷热难耐的时节,奉安殿地玉阶丹犀上,一个紫衣内官噤声不语的,指使着几名同样大气不敢出的小黄门,小心翼翼的将倾倒的瑞兽仙鸟造型的银炉铜瓶等器物,一一扶正,这才鞠身恭礼,低头掂着脚而倒退出去。

刚服过提神的赤箭粉,面色有些红润的肃宗,正在难得对留内朝召对的臣子大发光火,

哪怕是放在殿角已经融了大半的冰桶,也不能梢解众人心中地郁热。

“陛下。。。。”

“李希言失土有责,已是大错,本当纵下为乱,更是该死。。秘书监何在”

“臣均领上喻”,数名绯衣地北门学士,闻声出现在门口。

“失土当何处之”

“守臣失土,当革那拿叙罪,派人究其状。。。。。”

“陛下。。。。”

新晋的宗室宰相李枧开口道。

“李希言毕竟是治理出身,疏理武事,其过当处,但不宜重处。。。。。如今乱党盘踞之地,已位河南、淮北客军平定。。。区区徒万,不过一流贼尔”

他正当富年,乃是太宗四子吴王恪地玄孙,早年被上皇视为宗室子里的杰出人才,因为当人京兆尹时,为政深得人心而长于吏治,时有民谣称“欲栗贱,追李枧”,曾因为冒犯安禄山的言论,而被外放零陵太守,永王镇江陵遥拜他为长史,他却自赴行在投效,在亲近诸臣之中,对江南之事,也算是很有发言权的人。

当然在江东数载,也与吴郡太守李希言,也算交莫浅深,虽然不至于太让他偏私,但是要要为友人梢事力争一下。

“流贼,这些流贼就查点坏了江南的膏腴之地。更坏了朕地大事。。。。。”

肃宗吸了口气,尽力让自己声音平缓下来。

李枧看了一眼另一位更年轻一些,以度支理财善称被人呼做“经济宰相”的李揆,这两人的默契配合,在肃宗的一力支持下,挽救了西北朝廷摇摇欲坠的财政,通过一些裁新革弊的果断举措。也让暮气沉沉积弊良久的朝廷体制,多少焕发出新地活力来。

对方微不可见的摇了摇头。顿时把下面地话咽住,他心知肚明所谓大事,是这位至尊苦心经营用来遏止那位的江南包围圈,据说处断的诏书都已经预留在某位守臣手中,却因为突如其来的浙东民变,让这一切布置尽付东流。

若不是,太上密令在长安龙武军南下。易夺襄阳重地,迫其归还本镇,不知道要席卷,但这也成为这位陛下的最大心病之一。

“其实永藩之事,不过是内患,一纸诏书,就可以平定之。。。。”

开口的是,在这里身份最低的监察御使李勉。他同样是宗室出身,也是今上可以培养选拔地新进才竣之一。

一身七品的淡青服色,虽然坐在几位深紫袍紫鱼袋的宰辅之后,还是显得格外的碍眼。但是显然肃宗对他的信重,让其他人忽视或者默许了这个事实。

但其他人却苦笑起来,这位要是一纸诏书。就可以平定之,那还要我们在这里商量个半天,这位少御使还是太年轻了。

“如今江左之地,人心沸沸,民心思变,切不可再多生他事了”

李枧,轻轻的将话题引开。

这位陛下的心病,名在永王,实际的根子,还在成都奉养不想回来地那位甚上。

“难道就此。轻易放过了大好时机”肃宗很有些不忿而且不甘。转视左右,其他几位宰相却用沉默。承认了这么事实。

他重重叹了口气。

不过,这位陛下虽然不比太上早年之英武,但也兢兢业业,亲勤政务,呕心沥血才收拾了大好的河山,更难得的是肯听言纳谏,虽然耳根有些软,对妇人和近侍宠近之,但凡大事还是必于臣下商量的。

“罢。。。。秘书监”

“臣奉在”

“诏曰:罢李希言江西采访使,以淮北判官皇甫侁权领之”

“诏曰:发平章事崔涣,为江南宣慰使。。。权领江西道军马事”

“诏曰:发户部左侍郎刘晏,为江东采访使。。。。。。”

“诏曰,迁广陵长史李成式,为淮南采访使。。。。。。以左骁卫郎将李承庆为辅,即日带江都本郡兵上任”

“敕命,迁丹徒太守阎敬之为岳阳防御使,。。。。。。。。。。。。”

“敕命,河北路招讨判官李铣,引清河本部郡兵三千,即日南下安陆。。。。。。。。。。”

“制曰,殿中省,发中官啖廷瑶、段乔福,为江南两道观容大使。。。。。宣抚士民”

“宣户部制:。。。。江南两淮三道,未过贼之州,加备贼课,征发三年。。。。。”

。。。。。。。。。。。。。。。。。。。。。。。。。。。。。。。

同样的时间。

长安十六卫衙门,被城为地下京兆府,实际决定目前长安城内大小庶务的所在,金吾正堂地机要房,绘着青龙吞云踏日的扇壁前,几个刚刚接到消息的人,明显是松了口气,

“看来已经没事了,咱们那位大人现在正在江陵,逍遥自在好生的很。。。”

这是崔光远的声音,他一边啜着茶水,一边用力打着扇子。

“哦,又怎么说”开口的岑参,与他拥有狂放激昂的边塞诗人之名正好相反的,他在公事上一向以严谨塌实善于分析,而缺少想象力著称。

“他现正住在一个漂亮的寡妇的家里,堂而皇之得做得人家地入幕之宾,诸事多半言听计从,正是乐不思蜀地光景。。。。。”崔光远摇了摇头,这位大人也真是异类。明明弄了百多号女人放在府地里任凭采摘,却要跑出去路边讨野食。

“我们这位大人还真是不安生地主啊,才出去一个月,就生出这样地事端来,难道。。。。。”

他们都心有默契的想起那个关于麻烦制造者的传言,由于这位大人时不时的会突发其想,放下职守跑去旅游。有不免在地方引起事端,次数一多了。不免就生出一些负面的传闻,比如说这位大人其实是个灾星,走到哪里,麻烦就跟到那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