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幻之盛唐- 第2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也不希望江南的财富重地,变成儿子们的战场。

欢呼声再次打断了我的思虑,

不出以外的是,结束了这个表演更多与决斗内容的比武,江东赵子高,适时惭愧的表示了冲撞永王仪仗的冒犯,仅仅一个王府亲事,就有这种能耐,自己学艺不精,还要回去从头再来。永王也表示出了旷达的气度和唯才是用的招揽之意,

当然在我看来,这更象是一种示威和造势的做秀,既能体现永王礼贤下士的贤王之风,又能震慑那些不曾安分的势力。

但事情从头看到尾,让人大失所望的是,我在人群中转来转去,怎么也没有看见李白,回头一打听据说是感染风寒,已经先行回府了。

永王总结发言,这是一次成功的,胜利的伟大的巡游,又有更多的江南百姓,投奔到永王伟大的统治中。最后宣布,当晚大宴上下,叙功论赏,顿时我身边欢呼如潮,那些貌似被太阳晒得有气无力或是昏昏欲睡的人士,也一反瘟鸡一样的病恹恹,用最大的声音高喊出来,似乎这才是他们最关心和在意的事情。

当然,这也是我们这些新进的宾客,拜见永王的机会。

作品相关 第二百八十五章 夜宴与人物

第二百八十五章   夜宴与人物

第二百八十五章 夜宴与人物

当然白天的见闻,足以让我认识到一件事,李白同学不仅仅是一个酒鬼、一个大诗人,还是一个十四岁学剑,十七岁就开始杀人,然后仗剑行游天下几十年,居然从来没有传出遇到过什么危险,或者堪于匹敌的对手,的危险分子,或许对别人来说,他才是最危险的存在,只是他镝仙人的头衔太过显赫,让人忽视了另外一些东西。不管那个永王亲事是否有攀附之嫌,或者只是为了维持一个高深莫测的神秘感,已经五十出头声明在外的李白同学,绝对不是什么好捏的软柿子。

更比不得王维、杜甫那些文人本色,诸如劫人绑架,胁迫利诱之类的手段,用在他身上,只怕要适得其反,毕竟这位是“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的不拿圣贤当回事了的主,更别说权贵,类似这种人性格刚直,重于义信,越是偷偷摸摸、见不得人的手段,越只会很容易激起愤怒和反弹,然后,就等着做全天下游侠儿和年轻学子的公敌把。。。。。以前的那些后备计划都要大部分要废止。。。。。

我忽然觉得我做错了件事,因为他留在庐山的老婆宗氏夫人和孩子,已经被请到了成都,我决定了这个黑锅,就让老皇帝去背把。

霓裳云鬓,灯影流光,高堂欢宴,笑声如潮,随着敬酒和各种恭贺的名头,一波*地将酒酣耳热的气氛推向高潮。体态婀娜的女子,在堂下翩然其舞,唱坐班的乐工,歌声优柔的伶人,随着管笙丝竹,在满堂的喧嚣中顽强的钻出来,绵绵不绝于耳。

虽然只能坐在靠外端地席位。但也乐得清净,如果不是非来不可。我倒想腻在家,享受一些对酌含饮的温柔情趣,而不是和一些象饿鬼一样,暴饮暴食,喝地满脸通红满口胡言乱语的家伙挤再一起,另有一些喝的全身发热的家伙,已经起身来摇摇晃晃到处串联活动了。沾沾象蝴蝶一般穿堂而过使女们裙带衣角的便宜,不时在角落里传来盘盏打翻,某人被扣的满头满脸的闷哼声,一小圈醉意十足却幸灾乐祸地哈哈大笑。

“王府内难得有这么多佳色,王上真是眼福不浅。。。。”

“这算什么。。。土包子。。。。。。要知道咋们江陵可是仅次于扬州的烟花胜地”

“江南女儿娇盛花,贫家的小女,自小就要请班头调教,受那技艺磨砺之苦。将来才能为父母挣个大身价。。。。。。”

他们谈论的话题,也多是没有实质意义的东西,无非是谁有在东城水门巷里包了相好的;谁用把包宿的缠头钱用光,被阿母扣下了行李赶出来;流香街的鸣玉苑又推出新头牌官人;枫味居地包厢里又来了新的歌女,唱的一口动人的绵绵小调;江上的画舫,又引入了北地的新词。正在传唱试调。。。。。。。。。。

借着敬酒拜见地机会,我也顺便近处见到这位让西北那位岳父皇帝吃不好睡不香的王弟,他的长相虽然称不上英武,但还算圆方端正,身为皇家子孙的气度和威仪一点都不少,礼贤下士的功夫也做的十足,对一些酒后失礼的行为宽贷的很,哪怕面对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笑起来的时候,也让人心有好感。并不象史书中描述地貌甚陋。目斜视。

看来丑化对手并不是哪个时代地专利,要知道哪怕是国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充斥着,让人以为好人就是长相端正英俊魁梧,坏人就是满脸横肉面貌丑陋的,所谓伟大教育意义地**题材作品。而当党国当权的时候,也把国朝宣传为红眉赤目,血盆大口,好生食人,公产共妻的番邦妖魔。

据说他在江陵内城王府旁,修建了一坐昭华宫,说是准备用来奉养太上以尽孝道,自己的王府就相对简陋的多了,纯粹是用原太守府扩建而来的,据说连女官、女史、宫婢都没达到例行的礼制之数。

可以看到这些人,有的口称“王上”,有的口称“主公”,有的称“大王”,按照这些称呼的不同,分成几个阶级群体。

唐代的王爵为特等爵,只有三等,一等亲王,多为现任皇帝的嫡亲兄弟叔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字并肩王,如眼下这位永王,二等为嗣王,即皇帝后嗣的诸子,如太子小白就是光王,他弟弟建宁王,都在此列,然后才是众多的郡王,属于皇帝的近支,诸如那位喜欢扮猪吃老虎的老伯——汉中王。

然后,在这三爵之外,还有一些没有具体封国的特进王,用来安抚藩属或者褒奖功臣,如安禄山就是西平郡王,哥舒翰是东平郡王,而象新罗、渤海这些藩属每代更立,都要先到天朝来朝见,接受诸如乐浪郡王,渤海郡王这些臣号,才算正统。

按照隔代减封制度,如果不是没有大的贡献,这些宗室身份凋落的也很快,如那位汉中王家的老2,老爹郡王到他这里就剩下伯了,因此他不得不为将来和子孙打算,在我的手下谋一个长久的位置。永王的世子襄城王李亻易,就是减封后的郡王,所以在历史上,他比他的父王更热心,利用眼前的时机,为自己将来做点什么。

他也代表了整个永王派系比较激进的势力,除了江陵治下的一府一军,罗含府在编三千二百人,永宁军一万二千人,具为配备船只的水军,将官也多是永王委派的亲信。

另有这位世子襄城王李亻易,率领旧羽林班将士组成的‘骁果营‘,招募北方豪杰共三千人马队。永王李磷自诩为第一中军“李骠骑”,专门由南逃胡人健汉编成地“俊鹘营”,据说是囚徒,盗贼组成的“敢死建功营”,还有游侠少年组成人数不等的“选锋营”,号称亲五营,都在他名下。

他的班底。主要是以昭武九姓胡国之一的,康国王族后裔康业。曹国贵族曹匝犁等一批长安百孙院时的密友,为左右偏弼。 永王幕府的左行军司马薛缪,掌书记李台卿。也与他走地很近,还有一些王府属官冯季康、康谦,鄱阳郡守司马陶,据说也是他的人。而且他很喜欢折身结交豪杰,所以府上效力地游侠儿。也更喜欢亲近他。

但另一方面,与他相对的,却是季广琛、浑惟明、高仙琦这些老资格的将领所代表的稳健派,据说永王两次东巡,这两派都要爆发激烈的争论,不过显然永王更看重的是这些资深将士的意见,第二次干脆让世子留守,以避开纷争。

在酒宴上。他地城府反而不如其父王,只是冷冷看着永王属下劝酒恭敬的表演,一言不发,只有当大家都要举杯之时,才浅浅沾唇,显的心事重重。

象现任的永王。王府官有从三品的王太傅一人,掌辅正过失。正五品上的谘议参军事一人,掌訏谋议事。王友一人,从五品下,掌侍游处,规讽道义。侍读,无定员。文学一人,从六品上。掌校典籍,侍从文章。东、西閤祭酒各一人,从七品上。掌礼贤良、导宾客。这些是随亲王出入行走的亲从官。

日常管理事务的文官有:

长史一人。从四品上;司马一人。从四品下。皆掌统府僚、纪纲职务。掾一人,掌通判功曹、仓曹、户曹事。属一人,皆正六品上,掌通判兵曹、骑曹、法曹、士曹事。主簿一人,掌覆省书教,记室参军事二人,掌表启书疏,录事参军事一人,皆从六品上,掌付事、句稽,省署钞目。录事一人,从九品下。功曹参军事掌文官簿书、考课、陈设,仓曹参军事掌禄禀、厨膳、出内、市易、畋渔、刍藁,户曹参军事掌封户、僮仆、弋猎、过所,兵曹参军事掌武官簿书、考课、仪卫、假使,骑曹参军事掌厩牧、骑乘、文物、器械,法曹参军事掌按讯、决刑,士曹参军事掌土功、公廨,自功曹以下各一人,正七品上。参军事二人,正八品下;行参军事四人,从八品上。皆掌出使杂检校。典签二人,从八品下,掌宣传书教。

侍从武官分又为亲事府和帐内府

亲事府有左右典军二人,正五品上;副典军二人,从五品上。皆掌校尉以下守卫、陪从,兼知鞍马。校尉五人,从六品上;旅帅,从七品下;队正,从八品下,队副,从九品下。帐内府有左右典军二人,正五品上;副典军二人,从五品上。

典军皆以武官及流外官为之。亲事府有执仗亲事十六人,执弓仗;执乘亲事十六人,掌供骑乘;亲事兵从三百三十人。帐内府有帐内兵六百六十七人。

管理亲王地方封国地官员有:令一人,从七品下;大农一人,从八品下。掌判国司。尉一人,正九品下;丞一人,从九品下。学官长、丞各一人,掌教授内人;食官长、丞各一人,掌营膳食;厩牧长、丞各二人,掌畜牧;典府长、丞各二人,掌府内杂事。长皆正九品下,丞皆从九品下。有典卫八人,掌守卫、陪从。舍人四人,录事一人,府四人,史八人。

这些内容和小丫头的公主府,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规制的品级和规模,有些差别。

而永王以江陵大都督开府,另有幕府官:其中从三品的长史一人,;从四品下的司马二人,;正七品上地录事参军事一人,从九品上的录事二人,正七品下的功曹参军事、仓曹参军事、户曹参军事、田曹参军事、兵曹参军事、法曹参军事、士曹参军事各一人,正八品下的参军事五人,从九品上的市令一人,正八品下的文学一人,从八品上的医学博士一人,却是比我开府的规模大地多。

这亲、从、文、武四大属官体系,构成永王现有的班底。不过永王出藩才不过数年,只带了很少地随从前来就镇,除了武官地编制之外,其中相当部分都是空缺,对那些希望谋个一官半职进身之阶的地方人士,还是相当具有诱惑力地。

象我一直关注的李白同学也不能例外,他现在就是掌侍游处。规讽道义地正五品永王友,由于永王只有一个刘王傅。是老皇帝指派在身边,唯一的谘议参军事薛蓼,又常年代表他在外地奔走,亲丛官里就是他身份最高了。但宴会上还是没有见到李白,这就不同寻常了,除非是病地不能起身,不然作为王府侍从官的二号人物。居然连群体活动都不参加,未免让人有什么猜想。

相比之下,现任江陵刺史孙泰的地位就可怜的多,自从永王就藩以来,他就一直一退再退的乖乖的让出所有的权力,只剩下一个混吃等死地空名,除了正堂充门面的三班衙役,连江陵城内的六门五十五坊的巡司都指挥不动。因此他被称为永王的小妾,甚至比永王的小妾还听话,现在世人都知道,在这若大的城内真正管事,并且说话有用的,是以王府长史兼领州主薄地季广琛。

眼下江陵的情形。有些类似我整治过的成都。虽然永王入藩才不过几年,挂在其名下的产业多的数不胜数,江陵城中,大小十几个帮派,多半都与永王搭上关系,甚至以挂名下级属官,作为自己利益代表,还有众多水陆混饭吃的灰色群体,所谓耳目众多。

在这些文僚武臣之中,还有好几位云鬓华衣容姿甚美地女子。其中永王刚成年的县主。刘王傅的长女也在内席的圈子里占据了一席之地,这些女子凑成一快。倒成了宴会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让这些喝的有些高上头的家伙,在手舞足蹈之余,不敢放开手脚对那些侍女歌姬什么的毛手毛脚。

不过这些女子容貌美虽美,但是喜欢很一群男人扎堆在一起,享受那种众星捧月,万众瞩目的感觉的社交女性,不是我喜欢地类型,更别说偶尔一开口,和别人讨论地话题,就是天下大势如何如何,江南局面又如何的女人,一开口就让我倒尽了胃口,赶紧敬而远之。

当然,

还有我最讨厌地类型,一些夸夸其谈,高谈阔论的家伙,象一堆苍蝇一样翁翁的环绕在人群最热闹的几个焦点周围,恨不得让所有的人都听到他们的声音。偶尔那几个身份尊贵的女子一颦一笑,或者一个眼神,就会让这些自我感觉良好的苍蝇,变成吃足了*药兴奋的难以自己的苍蝇,相互拆台起来。

“在下诸葛风,就是那个诸葛武候的后裔。。。。。”

这位显然酒力上头,乱攀起渊源来。

“诸葛武候有后裔么,邓艾平蜀,诸葛父子亮度矮皆战死棉竹,哪来的后裔。。。。从石头里迸出来的么”

一个讥笑的声音马上冒出来。

“倒是江东有长房诸葛谨,不过儿子诸葛恪自幼聪明,学人家做什么权臣,结果被以残暴著称的孙后主族灭,不闻有后世。。。。难道还是流落民间的遗腹子”

另一个声音冷笑着说。

“不要这么说嘛,据说北方还有远宗诸葛英一脉,依靠奉承司马氏而苟延残喘,人称诸葛溜须,八王之乱被杀的七凌八落。。。。。其宗嗣也就散了,说不定有这么一个”

“费无忌,你以为你祖上很光彩么。。。。。。。”

当场相互揭短争吵起来,再被某为女子一句话平息安抚下来,说着说着就到我和最近封锁公安的江面的事情,然后高谈阔论的说,我是当政者该如何如何,一边用眼神偷偷瞄上席的永王等人,颇有后世愤愤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