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幻之盛唐- 第3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贬杀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和崔玄暐等当初拥立李唐复辟的五王九大臣,权倾人主,不可一世。更在所草诏令中,经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打压宗室力量。

她的生活也变的奢靡狂纵的。按照宫廷的样式。在居地穿池筑岩,穷极雕饰。常引大臣彻夜宴乐其中,又经常同一些纨子弟和巿井无赖鬼混其间,有的人因此而求得高官要职。

最有名地当时中书侍郎崔湜,就是因为容貌俊美与上官婉儿私通,又推荐给内廷韦后和安乐公主母女,才被大唐第一绿帽皇帝中宗举以为相的。不久,崔湜又在主持铨选时,多有违失,被御史李尚隐弹劾,以罪被贬外州司马;也因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为其申理,仍官复原职。被世人称为天家后宫御用的“姘宰相”。

可惜这也不过是这些女人挥霍权势的最后疯狂而已。

景隆四年七月,相王李旦之子临淄王李隆基,也就是年轻的太上皇率万骑、羽林将士冲入宫中,杀韦后及其党羽。

上官婉儿自知大势已去,执烛率宫人迎接,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先行入宫的万骑都尉刘幽求观看,刘幽求爱其文采才华,不忍诛,拿着遗诏在李隆基处为其说项,但李隆基不许,绞杀上官婉儿于旗下。

“其实错不全在她,处在那个位置,身不由己了,只是生不逢时,在一个错误地年代,无数错误的人和事。。。。。无论她再怎么才艳绝代,她也只能是天后为了保全武氏一族,所伏下的一棵棋子。。。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听我说完这个故事,林素昔只是轻轻咬这唇儿,有些心不守舍的样子。

“你没事吧。。。。”

当然我很能理解她,偶像破灭的心情。我说的东西虽然是老生常谈,对这个世上的多数人来说还是过于骇世惊俗了。

“听说你外家,就是已故的宰相刘幽求。。。也是当年的知情者之一”

说到这个名字,她的脸色却是再变了变,在我视线之外捏白了拳头。

“虽然是太上下令处死她,登基后追念其地才华,在开元初年间,下令收集其诗文,辑成二十卷,由宰相张说为她写序:”

我轻轻念了出来。

“敏识聆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成同宿构。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言阀,昭容(上官婉儿)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媪,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

她地文学成就也因此流传下来。她地诗文创作一洗江左萎靡之风。力革南朝以来四六骈俪地章法,挣脱六朝余风。使文风为之大变。独成一家,史称上官体,据说对唐诗的辉煌发展也有极大的启导作用云云。

“但毕竟她是个朝廷罪人,太上当世的时候,恐怕是没有人敢于这么评述她的吧。”

“那你。。。。为什么”

“自古名将如美人,见不得白头的。从这方面说 ,其实我和她没什么两样地。。。。。除却那些家世背景的浮华喧嚣。剩下也就纯粹欣赏而已”

她面上没什么,眼波淡淡下,却似什么冰封地东西,断裂开来。

“你。。。。”

“所以,我更当珍惜眼前的时光”

就在这水畔花丛中,我开始上下其手,探进那对丰柔美妙的所在。

“及时行乐好了。。。”

片刻之后。

“你好些了么,”

“没有。麻烦你把手再往下揉揉。。。”

“。。。。。。。”

她没有拒绝的白了我一眼。。

又过了一会

“很好,看来没有什么问题。。。。”

我站起身了。

“还得试一下才知道。。。。”

。。。。。。。。。。。。。。。。。。。

水域的另一端,一个站在水边孤单落落,很有让人上前呵护的欲望的人影,手中捏着一管纹饰精美地咫尺镜,却半响也没能动一下。

显然是旧地重处,却已经是物是人非,变幻沧桑,昔日温言熙熙,恣意怜惜,浓情蜜意的所在,却成了别人亲腻的居所。。。

站在角落里老太监金求德,看了眼那个隐约传来动静和歌声的方向,却轻叹了一声,又将佝偻的身体缩回去的。

“英雄美人。情关难留。

是什么时代什么样的人

才能完成这个梦

我本有心。我本有情

奈何没有了天

爱恨在泪中间

聚散转眼成烟

秋风落叶愁满楼

儿女情长谁捉弄

。。。。。。。。。。。。。。。。。。。。

“二月十六,家宴于内园清溪馆。。。。。宴末。于张尚容歌舞谈唱而就水筑幸之,其后做兰廷曲。。。。。”

。。。。。。

“二月十七,与韦、高、卫三将会饮于憩园小筑。。。。醉言有结亲之意”

。。。。。。

“二月十九,会殿下游东市,于倭馆买珠数十。。。。。内见倭人副使藤源之子,许荐官学之,,旬午,留食于武学,与大堂众生共餐之。。。。。视藏书楼,赠新籍九千册,于稷论堂乃讲战略情报学理。。。”

“二月二十日,视金城马场,主持五军赛马会,授良骏及骑士冠军诸号,赏诸告身,赐金马带。。。。。,”

“次日,又往楼观山大营,开京畿赛车会,四乡殷实子弟,城中门户自携车马前来,竞逐者逾百。。。自楼观山发往太白山,追烟逐尘于官道,盛况一时。。。。有自装车马新异出奇者,亦奖给财帛。。。。”

“二月二十五日,入广南会馆,为之剪彩。。。留别驾,内洽海路联运事宜。。。。午后,入丹青所,讲解西画要义。。。”

“二月二十七日,出席军匠暨流民大营百工技艺大比,拔高超者三百人,纳以军司衔,发赏不等。。。。。。献八宝流水走缸琉璃灯于大内。。。”

“三月十三日,龙武左选锋营,与回纥护军前营,群殴于昌回楼。。。前往交涉领回。。。。。”

“。。。。。。。。。。。。。。。”

软榻上的肃宗闭着眼睛,听着宦人回报,象一尊没有生气地雕塑一般。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

。。。。。。。。。。。。。。。。。

现实中地昌回楼

“打。。。”

“打翻这些回马子。。。。”

尘土飞扬踢打翻滚中,拳拳到肉和皮袍撕裂的声音,噼里啪啦的盏碗飞舞于空气中,席子和桌案摔打在脚下,还不停的有不明飞行物,泼打在墙柱上留下一层层颜色班驳的涂鸦,

一个单眼乌青地士官。正在咬牙死力的摇着酒旗地木杆,想拔下这支硕大的凶器。却被另一个满头草埂地家伙,晕头转向的撞在身上,直接压碎不堪重负的围栏,乒乒乓乓惨叫着的齐齐滚下楼去。

在这一片混乱之外,一个寻常士官打扮的人,站在坊市的角楼里,对着一个缀着三色狐尾地回纥将领。看着这些在楼上楼下打成一片地便装军人,淡然一笑。

“没想到我们是在这情形下见的面。。。。。”

“放心,你家大人要地东西,通过赔礼和回礼很快就会送过来。。。。。算是订头钱”

。。。。。。。。。。。。。。。。。。。

皇城东南角的兴庆宫庆苑殿,也在类似的问答情形,也在太上和高力士之间发生。

“阿翁”

“在,官家”

“辋川的文林华会上,那位梁蛮子又有什么惊人之言”

“那个。。。”

“老刁货。什么时候和朕拿捏起心思”

“老奴不敢,只是当心有些随性的话,实在不入圣听”

“恩,让你 说就说”

“那厮说了,百无一用是书生,手不能提。肩不能挑,农不能事产,工不能营造,商不能殖货,武不能杀敌报国。。。。。。只会夸夸其谈,空谈误国,实为国家白养之米虫也。。。。还说”

“还说什么。。。。”

高力士轻轻搽了搽脑们汗迹

“他把御史言官们比做夜壶”

“夜壶!!!!怎么个比较法”

那位太上至尊表情变的很有意思。

他偷偷看了一眼太上地神情,又说

“那位总制大人说,御史言官就好比皇上用的夜壶,虽然又臭又硬不讨人喜欢。但是离了他们还不行”

“这个蛮子。。。”。

扑哧一声。却在场的杨太真,忍不住笑出声来

“结果。当场有御使连诀弹劾他,骄狂滋纵,侮辱斯文”

“不愧是武夫本色,倒是狂狷的很啊”

高力士暗自吐了口气,看情形又是无下文了。为将者,要是尽得士林之心,那倒要担心了,霍姚骠又如何,霍光又如何,对方大方知趣,很懂得讨逢上意,这就足够了。

“老奴还听说,这厮自号,大汉主义者。。。。。”

“就是最近那些学军们挂口上的,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自比陈汤、卫霍的那群狂生。。。。”

太上楞了一下 ,露出好笑地表情。

“不过国家危乱方定,正需要一些振奋人心的口号。。。有些狂生之言,倒也不算出奇吧。。。”

“大家说的是。。”

高力士又道

“不过,他最近又在门下鼓吹什么个三个。。。。。三个什么代表”

“三个代表?这又是什么 名目”

“说是代表大唐皇家的最根本利益”

就见太上的眉头轻轻一动,赶忙又说

“还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代表最先进的科学文化。。。。”

“这增加生产有助国力之说,尚可理解,这科学文化有是怎么说来着。。。。”

“这科学说是诸科之学,这文化,乃文王大治德礼之化,分夷夏,定九州的 根本之说”

。。。。。。。。。。。。。。。。。。。。。。。

作品相关 第三百九十章 反思与课题

第三百九十章  反思与课题

第三百九十章 反思与课题

临水书房内的下午,我深深的打了一个哈欠。

“姑父,你真的吃过人么。。。。”

小正太适儿,瞪大眼睛,小心的说,手中还捧这一叠文稿。

“这怎么可能,。。。我是什么身份。。”

我接过文稿,敲了敲他胡思乱想的脑瓜子。

“不过我的手下就不好说了。。。要知道战争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在饥寒之下,不要说视人命如草芥的军人,就是普通的百姓,逼急了什么 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然后我很得意的看见这位小正太,脸色青了青。。。

他正在看每天送来的邸报、文抄,并将其中有 意义和价值的节选出来,作为今天学习的课题,由我负责解答。

“那这草泥马,又是什么来头。。。”

他翻出一份,画满讽刺小格漫画的刊物,最多就是一只只活灵活现的羊驼。

“此乃极远的某国,草民中信奉的神兽,与官府供奉的河蟹神,水火不容的事物。。。”

“他们是不是告诉你,要保持上位者的尊严和神秘感,不能对臣下过于随和亲近,会失去敬畏之心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皇权,其实也是一种政治资源,可以转变成你所需要的一切地特殊资源。但却有限度经不起子孙随意挥霍的,治国有方,官民敬服,皇权自然就巩固,劳民伤财的多了,皇权也就逐渐失去威信力。。。。”

“这又是什么。。。”

他再次翻出一张

“说的是河北官军作战的风林火山之道。。。”

“风林火山,说的孙子兵法之道么。。。。”

“孙子兵法?。。。。恩。严格说,是龟孙子的兵法。。。”

“唔。。。。。。”

“战场逃跑迅疾如风。受命冲锋缓慢如林,滋扰百姓暴虐如火,增援友军不动如山”

我毫不犹豫道。

嗯,说到这一桩,龙武军大大小小地战事也打了不少,却胜多败少的原因很多,不概一论。除了装备、训练、牺牲精神,相对先进而灵活地战术之外,就是走精兵路线又善于逃跑,能够比较好的保全和恢复实力,逃跑不是耻辱,牺牲必须有所价值,虽然因为成军时间有限,犯过不少不成熟的错误。但依靠兵员的素质,和将校们的临机决变,比较好的弥补了这个缺陷。

但还有一个关键,就是他们从来没有过多寄希望于友军,这听起来很荒谬也很可笑,却是一个残酷的事实。与其毫无保留地面对敌人,也好过把背后交给看起来并不可靠的友军。

这个时代的军队是主张越多越好,抓在手里越有底气,抓差抽丁充数的随处可见,理论上只要保住赖以起家的族人和亲信所组成的精锐,那些外围士兵是属于随时可以补充的再生资源,因此他们往往不怕打败战。

各路兵马的讨逆大战,也是在官军地名头下,朝廷某种态度的背景默许和纵容下,众多大小武人集团和将帅世家之间的残酷竞争;前方在作战。背后是朝廷中各大政治势力。也在相互角逐。其中只有最强大、最顽强乃至最狠绝的存在,才能坚持到最后。想要活着拿到定难功臣的荣誉和头衔。

光是有一腔热血的理想和无限地忠诚是远不够的,起码前有河北最先举义的颜氏一门的下场,以及后来临淮保卫战中,守城专家和他追随者的热血,以及邺城包围战的结果,都以十分形象事实的诠释了这个丛林法则的道理。总有无数的丑恶和黑暗都埋藏在冠冕堂皇的大义和理想中,只有有实力活下来地人才有申诉和争辩地权利。

而许多次官军的失败,都是在相对地实力优势下,被狡猾而精悍的敌人拉开距离,个个击破所造成的,朝廷组织的几次联军大作战,几乎都栽在这上头。事实上,连德资威重如郭子仪,也有对姗姗来迟的友军无可奈何的时候。而李光弼的相对成功,则是建立在对自己和敌人同样残酷的基础上,友军害怕他也敬畏他。因为如果有需要,他不在乎屠杀友军获得前进的道路。

所以说,战争也是一门斗争的艺术,斗志斗勇的可不仅仅是敌人,也有友军、部下、上司之类的自己人。

当然,龙武军,也有所谓风林火山。

龙武军进攻中最出名的,就是它的箭阵和火器,一动就铺天盖地的覆盖攻击,淹没对手,往往还没来的及反映过来,就被打散了士气和阵形,那些进过专门训练的掷弹兵,甚至敢面对面的用火器来进行白兵战,所谓侵略如火。唯一的缺点,就是需要大量的后勤保障。

防御中则最擅长用车阵和土木作业组成的强大营垒,让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