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幻之盛唐- 第5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要牵扯出来,不管有罪无罪,他们都要想办法自辩,只要牵扯的人足够的多了,即使法不责众了。。。连天子也要考虑再三”

“毕竟朝政上下输转运作,都是靠这些大小官吏,支撑起半边的。。。光靠天子和他的今晨,可是玩不转的”

“然后我在找外援。。。”

“什么外援,。。。”

“当然是颜相、崔相、李相他们啊。。。”

“朝廷中此事之后,那些武人崛起是钉钉板的事情,枢密院不断分走政事堂的权势,他们这些相爷就一点儿没有想法么。。”

“就算没有这些心思,他们个个都是公忠体国之辈,但是为朝廷制衡安定着想,多少立场也有所变化。。。”

“颜相他们不是素来与那位亲近么。。。”

“再亲近也有自己根本的利益所在啊,自最大的妨碍祁县王门破家后,颜相与我们就再没有不死不休的厉害冲突,但是武人崛起,专断一方,却是威胁的是整个文臣的体制,颜相如果自诩忠义世族,大唐的臣子,就不应该坐视不管。。。”

。。。。。。。。。。。。。。。

洛阳大内明堂之上,一群紧张的满头汗水的近臣,捏着鼻子环绕在某个人身边。

“议定,晋爵雍国公主,加食邑三千户,赐双开府,仪卫双倍,无需奏请,直接入朝听事。”

“不要。。”

“。。。。”

“上朝什么最讨厌了,要一大早爬起来,烦都烦死了。。。”

“。。。。。”

“那加护国长公主,监予国事如何。。。”

啊,突然明堂中爆出一声惨绝人寰的叫声。

。。。。。。。。。。。。。。。。。。。。。。。。

洛阳城中,有人欢喜有人愁,那些救驾有功的军将正在集体会餐,举杯相邀,不断功颂皇帝和枢密大人,长公主的祝酒词中,一片欢欣鼓舞的气氛中,一个郁郁寡欢很闷酒的身影,却显得格格不入。

盐啧海米,晒干的生鱼丁,烤青豆角,半只白切的猪鼻子,凑成四样下酒的小菜,半壶新酿的地瓜烧,佐味的是一声接一声的叹息

“那是谁啊。。。怎么一份苦大仇深的脸子”

“你不知道么,那就是灰熊猫啊,他又死婆娘了。。。”

“这又是怎么回事。。。”

“说来话长”

原来谢翎文这一批将士,是从安东轮换下来修整的,正好赶上长公主殿下的征召,不吃劳苦奋勇冲杀在前,第一个突入洛阳城中,但是悲剧也是由此开始的。

本来老谢家又给他说了门亲事,对方是河东不得不小的将门,也是个军头的女儿,众人之间了一面,却对这个新秀女婿很有些看对眼的味道。只是造化弄人,随着那些将门子的反乱,这家人也卷入逼宫的逆乱中,结果街巷的混战中,他亲手斩杀了自己的未来岳家和大舅子,消息传到家里,那个女子当场就疯了。

虽然老谢不顾物议,亲自上门去接人,却只得到对方砍刀他被惊吓的跑出去跳井而死的噩耗。。

。。。。。。。。。。。。。

长安暗室刑房中,几个伤痕累累的人,被撕掉的袖标,领章,昭示着他们曾经身为军人的身份。

“枢密大人一手创建这个体系才过了多久,就有人迫不及待的想自立门户了。。。”

站在黑暗中监刑的人,失声冷笑道。

“你们倒是好气魄。。。”

“我们只是想让枢密大人不再束手束脚而已,为什么让那些尸餐素位之辈,长久把持高位,我们空有巨大的能耐,却甘于平淡不作为。。”

其中一个人挣扎着抬起头来,翻开肿胀的眼皮道。

“你不知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么。。”

“只是不想牵连太多。。。一切自己担待好了”

“放屁,枢密大人还用担心你们的牵连。。”

“再说你说自己担待就能当代了,不管你走到哪里,生是龙武军的人死是龙武军的鬼。。。”

“军中有人对我不满。。。权位越高,越意气消磨,贪恋安逸,不愿作为”

听到这个消息,我楞了下苦笑起来,整顿内部情报系统,却得到这个结果

上受降城信息拦截事件的背后,居然牵涉到军中的某些青年团体。

只能说,任何地方都有激进的少壮派。。凡事都有两面,鼓励尚武精神的同时,军国主义教育,很容易培养出一些偏激的东西,比如对我作为这个体系领头人,性格方面的不满意,明明拥有强大力量和见底,却懒于作为的难以理解。

他们毕竟进入这个团体时间比较晚,又不象韦韬等高层一样和我的默契和了解,也不比刘伯周等中层骨干,对我有些近乎盲目的崇拜情结,年轻气盛,充满热情和冲动,见识了太多新生事物和先进的东西,有些人不免自我膨胀起来,不那么愿意安于现状。

这些年龙武军轮边的士官,被弹劾私开边衅,以谋求战功和俘获的的例子也不少,事实上安禄山史思明之辈,也是这么起家的,不过好歹受害者是外族,遇到投诉也是轻描淡写淡化处理算了,显然也带来另一些负面效果。

其中一些,被皇帝身边的新兴势力吸引,结合在一起想做点什么改变现状的事情,于是被敌对阵营某些有心人,反过来利用之下,变成一场临时危机下的推波助澜的力量。

“有多少人牵涉进去。。。”

我叹了口气说道。

。。。。。。。。。

作品相关 第五百一十三章 在路上

第五百一十三章   在路上

第五百一十三章 在路上

。。。。。。。。。。。。。。。

天寒地冻大雪纷飞中

我已经在急匆匆赶往洛阳的路上。厚厚的狐裘大氅和羽绒夹衣,挂壁和地板上的柔软的金毛驼绒织毯,足有一寸厚,再加上烧的热熔融的水汽暖炉,但还是挡不住丝丝渗进来的寒冷气息,

雕花漆才的案几上摆着热烘烘的甜酒啧梅子泡饭,碳炉上是汤滚滚的羔子火锅,羔子是夏末出生,用甘草,芦根喂养的三月乳羊,只选最肥瘦相宜的肋下,切成薄片。经红油高汤一滚,入口即化,就像鲜美的味道在口腔中绽放开来。

我要赶在过年前到达洛阳与小丫头、阿蛮她们会合,参加除夕正月的大朝拜,然后参加春晚一样场面宏大却淡然无味的会宴和歌舞献艺,站在文武百官领头人群中,说一些皇帝陛下万寿无疆,太上皇永远健康之类的官样套话。

之前还要给皇帝献俘献表,祭告太庙,好歹是在草原上打了一战。虽然打得有些莫名其妙,告捷的露布已经先行一步快马加急送出去了,也算是对动乱后的朝廷的一种变相力挺。

没办法,我不在的时候,皇帝小白好像搞了一堆大动作啊,结果前些天洛阳又发生一次大规模反乱,乘各路军帅汇集洛阳朝揭天子的机会,洛阳的部分驻军勾结外军队皇帝进行逼宫,连皇城都被人给打了进去,这件事情闹的很大,牵连的人太多,于是为了帮衬善后事宜,我还得赶过去给他压阵镇场子。

虽然我接到消息立马出发,这一路上各种消息,还是象流水一样的汇集而来,

西北路没有司马太大的变化,但已经可以确定,河西泾州刺史高晖,陇右鄯州长史魏继,相继叛投了吐蕃。

河北方面,皇帝小白,封鲁王适为雍王,另一方面又训诫朝臣不得妄议皇嗣。赐内外官、勋、爵、职,重新厘定功臣等阶,头等给赐铁卷,藏名于太庙,绘图于凌烟阁。初定大概有七个人,据说我也有一份。其他的待遇还有,三品以上给除受官一子,五品以上勋、爵受两转不等。

转任散骑常侍张休为广州市蕃使,放起居舍人杜穗为道州司马,另有秘书郎卢景亮、集贤殿校理归崇敬、左庶子马有麟、司农少卿张光奇扥美国一大批天子提拔的近臣,被外放各地。

略减河北、都畿道民负,户三丁免一庸,回纥寇略的丰州、九原诸边,免今岁租,战死的丰州防御使马望等一干军民,追封官爵赠赏不等。

但最关键的一条是,通政司已经明旨发布,接着这次清算的机会,继续推行削减门荫,改变承荫袭爵制度,以国家过于宽待,某些人德行败坏为由,提高承袭的门槛和要求。。说实话,当我刚听到这个消息,我楞了一下。第一反应是,皇帝这是不惜代价,对某些人痛下狠手了。

随后又有些明白,那些军帅为什么要作乱了,如果皇帝一开始就有这个动议,再加上先前重修氏族志的消息,简直是要把河北的传统势力一扫而空啊。再加上这些这些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施行时间不算长的新科举法,开始显露出其后续的影响,科举取士的规模和层次都增加了,但是这个庞大的国家,每年因为告老病退调任罢黜乃至以外身死等缘故,空出来的职位增加有限,站在起跑线上的人更多了,竞争也更加激烈了。

难怪这些人会破天荒的联手玩兵谏逼宫。。。

但反过来说,因为这次作乱的多是那些多少有点背景的将门子,

他们依靠父辈的功劳,轻易在军中占据不少位置,有人脉帮衬,再加上自己的努力,让他们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平时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突出之处,甚至波澜不扬,但在关键的时刻,一些人的立场转变,却是在内部给了,满腔抱负和雄心壮志的新朝要命的一击。

反而是那些科班武举出身的,因为多数人根基太浅。反而没多少人卷入逼宫的逆谋中,反而是最危急的局面下,在皇帝身边战死到最后一刻。

因此这次门荫改制,只增加了一条就够了,凡中外军将士铨选,武举优于学进,又优先于门荫。对将门世家的冲击,可想而知。

皇帝还下令重新选拔军中孤儿,放宽年龄和出身标准,并将内六营的龙骧营的旗号,给予那些表现英勇的幸存者,又将虎贲营的旗号给予那些护驾出了大力的藩姓质子,

另外,

卫王泌被赐死了,他是肃宗的第五子,因为小丫头的缘故,我见过一面,只记得他矮矮胖胖,有点过早发福的味道,一个存在感很低的嗣王,没有什么特别的喜好,也没有什么出彩的对方,新君登基后。为了体现皇帝优待兄弟,才由新昌王转封卫王的,这或许是那些人找上他的理由。本来他可以混吃等死舒服的就这么过完一辈子。

所谓天家容不下套多亲情恩义,仅仅因为他是那些叛臣选中的人,另有丰王烘、盛王岐以行为不端,贬为庶人圈于宗正寺悔过。

还有个理由,就是有人希望我去洛阳,能够给皇帝稍稍息息火。宰相李泌已经病倒了,宰相崔圆,崔唤、李揆都有门人故旧被牵连进去,不好表态。宰相第五琦以经济理财著称。在这上头说不上话。有分量的大能韦见素、颜真卿、张镐都在长安。

现在韦韬率行驾本部负责戒严皇城,皇甫皋带兵在都畿道乃至河北附近四出抓人,通过拷逼供述,每天还在不断有人牵连进来。

朔方军、河东军两大集团,河北四柱臣中的颜真卿、来滇、贺兰进明三位,都有部属涉案,最后甚至牵涉河北诸道的枢密副使仆固怀恩,户部尚书韦涉的门下。

想到这里,我再次翻开,某个秘密渠道送过来的书信,没有题头没有署名落款,只有八个字,“唇亡齿寒,兔死狗烹”。

。。。。。。。。。。。。。。。。。。。。。

岭南道广州府,新开辟的沙呈港,一大批人正在形色匆匆的登船重新出发,许多人甚至连长期海上生活的咸腥味都还没洗去,就在此踏上了船板。天南地北的服色,整齐划一的动作,和一片沉默不语的表情,充斥着一股让人觉得很不寻常的味道。

按照枢密院制定的实习轮戍制度,这些年京、武两学毕业生,如果没有直接对口的位置,就会会先到南平府做驻留军一年,拿那些不肯安分下来的乌蛮山夷部练手,习惯复杂地形的冲突;再到草原上扫荡一年,学习如何机动作战,与来去如风的敌人进行野战和遭遇战;最后去高强度小规模冲突不断的安东去,在边境的拉锯中,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战争。

这样一个逐步缓冲过程下来,虽然周期长了点,但是新科学员的损失伤亡,也可以减低到一个勉强可以接收到程度。毕竟每一个人都是宝贵的。

而作为新生力量的水师系统,则走的是另一条路子,江陵的水军大营,是水师班底招募和训战的所在,所有水军系的学员。将在这里学习操船,运用器械和登弦战,然后进行江河水系的日常巡逻,偶尔打击下水贼,等初步熟悉上手后,再转到登州,作为那些商船的护卫和船工,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海巡,商航、漕运实习,偶尔也登岸打击一些那些蛮荒不化的野人,先跑一些沿海城市间的短程航路,然后再跑诸如登州到新罗,倭国、夷洲等地的低风险长途航线,积累海上的经验。最后才坐快速客船,转道广州府,进行真正意义上远洋航行和战斗的训练。

但是他们提前结束随船的实习过程,召集到南海,却是因为一件大事,南海那些豪商大族组成的私掠船团,在大昆仑洋的安息附近海面,遭到大食人的埋伏,大食人出动了水陆大军,将上岸抄掠的他们困在颊湾中。

从白天一直战斗到黑夜,又从黑夜一直战白天,到若不是最后海上突然刮起风暴,残余的唐船可以凭据船坚体大,冒死冲出海岸线,恐怕连报信的人都没有。。。

。。。。。。。。。。。

满地漂浮物和尸体,不断被海水冲上岸来,密密麻麻的铺陈在沙滩上,煞是触目心惊,安息海岸的古老堡楼上,一个男子望着浓郁的阴云中愈演愈烈的风暴,叹息道

“这都是真主的旨意啊。。”

“这是一场伟大的胜利。。。”

一名胡须浓密,精美长袍和锁子甲的将军,谦卑的弓下腰道。

“安拉的荣光一直在宠眷您啊阁下。。”

“伟大的胜利。。。”

男子头也不回淡然道,却在心中叹息,伟大的胜利,损失了一位年长资深,令人尊敬的海军埃米尔,数十名善战的军官,还有无数英勇的士兵和熟练的水手,连来年地中海的战略计划都受到影响,更别说对北非那个柏柏尔人后裔僭越者的远征。

“一切荣誉皆归于安拉和哈里发。。”

“这都是您深谋远虑的功劳。。。”

将军表情不动,依旧敬畏的看着这名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