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幻之盛唐- 第7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市途中,再予以伏击,可谓是事半功倍。

这种裹挟百姓,就地增兵的策略,在国中少不得要冒上政治斗争和前程的风险,但是针对外族的百姓,就毫无压力了,所谓就食余敌,我增一分而敌弱两分,乃是兵家上道。

正文 第六百九十章 行途13

我遇到的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敌人,他们带来全新的武器和战术,擅长役使附庸的军队,通过连绵的战斗损耗我们的力量,并寻机予以致命一击,我需要足够的时间来观察和了解他们,在此期间一些牺牲时不可避免的,哪怕外面已经失去了最东边的五六个行省。

《麦海迪之书》

。。。。。。。。

大马士革城,空气中满是血腥的味道和呻吟的声音。

聚集在城门下,阴影中的人群,不安的扭动着身体。

本以为,却坚持了这么久,才等到这个机会,夏季高温而蔓延的瘟疫,让攻守双方都不得不重视起来,但显然更加不利的是困守城中的一方,虽然大马士革城足够大,但是在外围重重封锁下,水源和沟渠总是有限的,随着配给的日益匮乏,这让士兵们也不禁怨声载道起来。

人群中,阿颇勒兵团长官卜爱尔,只觉得握刀手中全是滑腻的汗水,看着麾下两名千夫长,他们比他更紧张。来自柏柏尔人联军部族勇士和本地叙利亚部队的精锐士兵,披挂整齐手持兵刃静静的贴在墙根下,高大的门楼下,仅有的火光也被整个黑黝黝门洞吞噬了一般,明灭晃动让人有些堵在心口的不安,守军中的本地内应,正在奋力的打开城门。

随着慢慢掀开的门隙中透出的冷风,让他们不由精神振奋起来,随着涌动的城外气息,权势和财富似乎已经垂手可得了,只要在门口坚持那么一小会。

看着亮起的火把,不由露出一种绝望的神色,传说中在城头晕倒的哈里发拉赫曼,赫然健壮无比的伫立在城头上,数以千计的弓箭手从各种建筑上站起身来。

那种冰冷的绝望,让他的身体不由战栗起来,脸色却变得潮红一片,“为什么。。”

拉赫曼的声音,像是冰冷的砾石一般,空洞洞回荡在寂静的晚上。

“我最信赖的手足啊。。难道你和我流的不是一个祖母的血么”

“菲海里叛逃后,我甚至将他的旧部也交在你手上。。”

“或者说,你从我这里得到的还不够慷慨么。。我是一个缺少信用或是赏罚不明的君主么”

“那因为你的愚蠢和冲动。。把我们拉进这个危机和绝境”

卜爱尔大声的反驳道。

“多少次请求你带着战利品暂且撤退。。。”

“可是你却被收复圣城的荣誉冲昏了头。。”

“妄想用一个又一个胜利,击败拥有一整个国家做后盾的宿敌。。”

“然后一个失利,就只能被困在这座死城里发霉么。。”

“阿非利加的总督。。”

他像是发泄一般又像是自我鼓励的大吼道,“只要我能带人回到非斯。。我就是新王朝的创始者”

说到这里,他暗中对着身边亲信比划了个动手的姿势,“这就是你背叛的理由么。。”

“信用是用力量来维护的。。”

城外传来喊杀声,一条火龙在围城的营地中穿棱着,点燃了一个又一个营帐。

“埃及的援军援军到达了。。”

“你也许不知道。。希腊人的皇帝已经出兵了”

“他在双头鹰旗正飘摇在安条克。。”

“你觉得那位曼殊尔,还有多少兵力可以围困我们?。。”

“门已经开了,冲进去,我们就可以获得自由。。”

卜爱尔抢在部下动摇前,突然咬着牙齿吼着冲进门洞中,但随即他被裹住不前的部下们满是沮丧和绝望的表情所包围。

大半打开的厚木城门背后甬道中赫然是一道石头堆积起来的浅浅壁垒,虽然不高只要爬几下就能翻过去,但已经足够成为阻拦他们片刻的死亡陷阱。

就听箭如雨下,惨叫声连片,只有自己亲信在内的一小部分人攀爬上去,被射倒在血泊中,其他大部分的人都丢下武器跪倒在地上,大声祈求哈里发怜悯和宽恕。

剧痛来自背后,几只枪尖从前胸透了出来,他不由怒目圆睁的想说什么,吐了几口血沫却还是没说出来,随着抽拔的枪杆,轰然倒在尘土中。

这是一只火箭被设上天空,临近的另一个城门传来轰然的惨叫声,显然另一路的柏柏尔人首领也没能得了好去。

而在城门甬道里突然冒出的冲天火光和惨呼声,那是冲进倒满石脑油的甬道陷阱中,阿拔斯人的敢死队在火焰炼狱中绝望的哀嚎。

紧接着又一个城门大开,接应的骑兵列队杀出城区后,城头连片的火把才彻底熄灭,“扶我下去。。”

指挥完这一切,拉赫曼身体突然软了下来,他的病情是真的,只是服用的提取精神的茶草,才现身鼓舞士气的。。

“你做的很好。。”

他对一旁的赛里斯雇佣军头目陆双鹤道,“你们的忠诚和义举,会得到慷慨的褒奖和传扬。。”

“如果愿意再等两年的话,我可以将我最小的女儿嫁给你。。”

“这是我的荣幸。。“陆双鹤表情略微动容道。

“在此之前,我需要借助你们的渠道,再给外面的军队传递一些消息。。”

。。。。。。。。。。。。

我站在一大片田地中,高矮错落的作物,将视野中晕染成熏人的绿色,蔓叶连片的是地瓜,矮株碎花的土豆。弥簇如青帐的子是玉米,都是我从国中推广,又引种过来的新作物。

“这些都是好东西啊,不挑水土,长大快,只要有足够的肥力,就可以收个千儿八百斤的。。”

我执意要停下来,深入到远离的村庄里去,看看长势这么好的一片庄稼,顺便问问背后的故事。他也把我当成了某个前往赴任路过好奇的官员,因为我的年纪,所以到没有太多忌讳。。

“不过,一年分两茬种太迟地力了,所以得等来年改种些疏茬的大豆、雀麦、小禾、首蓿什么的,才能缓过来。。。”

“此外,想种的好,耗水也不会少的,沟渠田垄,都需重新梳拢。。”。

“这些年军中分派下来听唤的庸奴多了,有余力新开了一千多倾青田,全种的是这种东西”

“现在军庄里,留两成种稻麦做酒醅,一成种瓜菜杂色自用,余下的基本都改种上了。。”

“山间、狭地,挖掉砾石,剩下沙土上也能活,只要种下了多少也能收一些。。”

“收的比往常多了,连那些番人也学着种起来。。。不过成色和数量相较军庄差了远去。。。”

“那耕作起来的是否琐碎更废人工。。”

我笑笑道,“毕竟与以往大不同了。。。”

“瞧您这说的。。”

他好似有些被瞧不起的样子,拍腿叫了起来,“庄稼把式,还怕种田花心思和功夫么。。”

我悻然捏捏鼻子,倒是忘了,以有限的土地精耕细作,养活数以千万的人口,乃是我这个民族的一大特色,相比那些躺在气候适宜降水充沛的肥沃土地上,只要播种就能坐等收成的东南亚或是南亚、非洲民族来说,这是一个何其有幸和出色的传统啊。

“。。。”

“阿笑,你居然被个老农给鄙视了。。。”

吃吃笑的小丫头,正抱着一捆青玉米,发出一种松鼠般的细碎声,身后还推着一小车散发着泥土清香的农作物。

都是乡人送的,说是这么小的女孩儿,也要随父兄上任,实在是遭罪啊,所以同情泛滥之下,非要把各种时令果菜,摘些来让她尝个鲜儿,好让她感受下民风。

果然长相可爱会卖荫,走到哪里都吃的开啊。

“这位是什么官儿。。”

“怎么排场这么大。。”

“刺史?镇守?还是经略。。”

“我的亲娘哟。。”

“昏倒了。。。”

走了大老远隐约还有回声一样的动静。

既然已经惊动了地方官民,然后我又顺势参观了附近最大集体工坊,建立在河口的典型水力混杂着畜力的流水线,只有一些需要注重琐碎细节的分检、校验等工序,才由人工来完成,有制皮、毛纺、织布、印染乃至军用的被服和夹绒衫、雨篷等成品。

就是劳工仍旧以女性为主,少数男性也主要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这种搭配显然与前方进行的战事,多少有所关联。

作为工厂的配套,食堂、轮班休息的女舍,无限量供应茶汤和热水的茶间,看起来一应俱全,最大的特色确实这里有一处“寄所”。

所谓“寄所”就是在田地里划出一片用围栏围起来的区域,把军生孩童玩里头一放,仍由其自行玩耍的区域,很有些后世托儿所的雏形。因为他们的母亲,往往参加了军属工场的兼职,因此其中还有提供一顿早食,一小碗还过得去的稀粥,加上一个土豆或是地瓜,每旬只须交一枚当五十的白铜大钱的内部福利。

很快就到了放工的时间,穿着蓝色工服的女人们像是赶鸡鸭一般的,满场呼唤着自己的儿女,纷纷围拢到身边,其中两三个比比皆是,四五个。

似乎感觉到我的疑惑,亲自跑来给我做导游当地的县令赵密主动解释道,根据他的说法,这是这些年田开的多,收的也多,通过鼓励交易和流通,物产逐渐丰足起来,所以家有余粮之下,一有空就可劲的生孩子,生养的成活率高了,需要照看的孩子也多了起来,再加上军队鼓励妇女参加集体生产,所以就采取了这个变通的法子,只是所有照看人员,都是那些有一定行动能力的残疾老兵。。。

少有饱暖就不停生孩子?我摇摇头,这也算是中国特色了,虽然知道他这是拐弯抹角的讨好,不过感觉还是不错的。

我忽然注意到,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典型的胡夷外族的特征,这种特征也部分体现在他们的儿女身上,说的话也不尽相同,真正黄肤黑发的女性,反而属于较少的那类。五颜六色的头发和肤色,再加上她们迥异的口音,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庄子和工厂里都是这般情形么。。”

我忍不住开口道,“这么多外藩胡族的女子啊。。”

“基本上大同小异。。”

他小心看着我的脸色,“可有什么不妥么。。”

按照他的说法,这些胡夷婆娘啊,很多都是前方送回来,或是军中批次买来的,因为便宜而且省事,所以这些年很多人都愿意收房,所以很有些讲话都讲不清楚的胡女,虽然,只要能生儿育女,语言沟通什么的,反而不是大问题,可以日久生情,也就自然会说了嘛。

这些年各族归化人逐渐增多,他们家的女性,也更愿意嫁给土生的唐人,以尽快提升自己的在社会上的隐性地位,因此一来二去数量就大大增加了。

“阿瑶在么。。”

于是,我已经下了一个决心。

第二天,尉迟瑶负责的西域女营,又新增的一个项目,头期拨付五百万钱,对这些外族出身的母亲,进行业余性质的集体教育,要求她们尽快学会唐话和唐人的风俗传统,以为儿女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和文化价值观,并定期根据她们的进度进行小额实物和金钱的激励。

所谓子女的幼年成长,很大一部分都是落在母亲身上,虽然长大一些就可以送入军塾学习,我可不想大唐军人后裔,从小生就是在满口胡风夷语的环境下长大,再来纠正和输灌就事倍功半了。

不要小看潜移默化的力量,所谓“夷入夏则夏,夏入夷则夷”,这是老祖宗的智慧结晶,在本身不具有压倒性的人口优势,又失去母国文化的反哺和输血的情况下,要想保住自己的民族特征和文化凝聚力,是在是勉为其难。

这一点,从历史上沦陷在四面腥膻的包围圈中的安西、北庭,或是诸如后世那些失去文化传承而被称为黄皮白心大香蕉的,对祖上出身的母国充满纠结感的“海外华人”比比皆是。

军事的占领和征服都是有限的,但是民族和文化的认同感,才是长久的,我可不想辛苦经营了好几代人,最后只是给外族文化掺沙子,增加了新血而已。

要让大唐为代表的最先进汉文明,成为新征服地区的主流特征,还任重道远呢,这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缩影和插曲而已。

龟兹作为安西首府,也是行政区划最大的一镇,隶下的姑墨州、温肃州、蔚头州、达满州等众多州县城邑,分布在一个东西向的长条状地带上,走起来也要费上不少时间,沿着铜厂河继续前进,用了两天时间才到达了龟兹镇。

不过我们在抵达龟兹镇的首府伊罗卢城的之前就已经得知为了了巩固新征服的疆土和威慑那些藩国,作为以副大都护郭析为首的安西都护府大部分班子,其实常年并不在这个治所,而是前移到了更西北的疏勒镇,这也就是我此行名义上的终点。

所以是由在当地的安西留后,兼龟兹守捉使赵崇砒,亲迎接待我们一行,到了这里也同我随行的大部分人,需要分别各奔东西的时刻,短短的数天时间内,大量的酒食被消费掉,而无数边塞体的诗文被创做出来。

我直接住进了位于山顶的前龟兹王宫,现在的都护府衙门,早上起来推开窗门,就可以在淡淡清凉的晨风中,俯瞰全城乃至远方大平原上日出天线的盛景,。

到了第三天,就听人通报,于阒镇镇守使郑据,毗沙府都督、国王尉迟耀,皆亲自来奉见。

这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藩国,因为他既是军镇又是藩国的双重体制,在西域众多政权中独树一帜。

事实上中华自古以来藩属这个概念,其实是一分为二的,即外藩之国和内属之国,所谓外藩就是疆土抵邻,通藩贡使往来不绝的外国,虽然大多数都有称臣的名分,但是更多时候只是象征性的封赠以施加影响,其国该干什么还干什么,保持相当大的自主权。

早年的康、安、石、曹等河中列国,以及外西域的大部分国家,都可以归到这个范畴。

而内属之国,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所谓属国,以臣下之国的名分,积极响应宗主大国的各种诏令和需求,以获得名分和实质上的庇护,在需要的时候还要出钱出人,派兵以追随宗国的征伐,传统意义上比较稳定的样本就是棒子的祖先新罗了。

不过在西域这里,却是以于阒、拔那汗、梵延纳、大小勃律为典型的大小十一个国家,为具体表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