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幻之盛唐- 第7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是抢先到达的是燃烧的石弹和弩枪,在巨大的冲撞弹跳和贯穿力量下,将他们的盾阵轰砸出十几处血肉狼藉的不规则缺口,然后沿着缺口落下绽裂的大火罐,喷吐出的灼热火圈将这些伤口继续扩大。

仅仅在这一两个呼吸间,裹在尘土中的骑兵已经冲到了面前,他们忽然提马折转,几乎是察着伸出的枪尖掠阵而过,留下一片投枪和弩箭覆盖了最前几排的士兵。

上当了,这是他们的第一反应,虽然这些禁卫军有厚重的密锁甲和齐身大盾作为防护,但是还是有不少人被贯穿要害或是连人带盾撞到,然后侧翼伴随的骑兵也突然加速,冲出了尘土的掩护,路出全身披挂的甲马,他们才是真正负责最终冲锋陷阵的具装骑士。

大食禁卫军的队列,就像是被重锤捣入胸腹要害的人,猛然的抽傗着紧缩起来,虽然他们在错愕和愤怒之后,就英勇强赴后继扑向突入的敌人,但是具装骑兵巨大的冲击力和惯性,让他们接二连三如破烂的木桩一般纷纷被撞飞开来,将他们仓促转向举起的长矛和盾牌,撞断顶碎踩烂,

而冲在最前列的大多数骑兵,在彻底失去冲力之前,会骑术高超的控马偏转,为后面的人让出冲杀空间的同时,顺着惯性和余力在敌人阵线里杀出一个弧线,带着满身的血肉淋漓,从敌人数量薄弱的另一面重新冲了出去,摆脱深陷于敌人中的命运。

随着成群结队撞进敌阵里的具装骑兵,这些呼罗珊禁卫军虽然还在英勇的作战,但可以看得出他们只是在苦苦支撑的不让败亡的结局,那么快到来。

但是战场上的唐军,可并不是只有具装骑兵的存在,重新整队集结的步队,已经推进到了两翼,神机营和射生军的远程攻击,也放弃了那些已经被打散或是压制的建制,开始集中到了这些困兽犹斗的呼罗珊禁卫军头上。

我再次吁了口气,将另一条旗语放了出去,城傍游骑和藩属骑兵也开始自由追杀,那些纷纷逃离战场的大食军余部,天黑之前,在这片平原上他们也跑不了多远的。

中亚这片地区,重装骑兵能够长期占据在战争主流的表演舞台上,果然不是什么偶然的事情,而野战中大食军对擅攻不善守的特点,也显露的淋漓尽致。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大食军的另一大王牌呼罗珊重装骑兵,没能及时出现在战场上,而让我某些对策和布置不免落空,但能够消灭这一只大食军的御前精锐,比消灭数十倍的圣战军,或是其他什么地方步队,更有价值和意义的多。

被进一步压缩而团团包围起来,然后几个营团的射生军,开始上前将他们纳入射程,准备一鼓作气解决掉。

突然一种细细声音出现在战场中,随着舞动起来的旗帜,却是风向慢慢出现了变化,原本温凉和煦的秋风,突然变得急促起来,将弥漫蒸腾在战场上空的淡红色气雾刮散的同时,也带来大量带有土腥味的新鲜空气。

这是?,几乎双方阵营都看到了逐渐变成模糊和昏黄的地平线。

几乎是沿着河岸仰面吹来大量的沙尘,顿时让突入厮杀成一团的两军,猝不及防的迷失了视线,目不可视的慌乱和危机中,误伤的叫骂声也开始频频出现。

也让处于上风的大食军,获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他们抢先吹响了收缩后撤的号角,对方的统帅也抓住这个难得良机,那些仅存的骆驼骑兵将旗帜等杂物拖到在马后,顺着风势急促的奔腾起来,扬起更多的尘土,被吹向处于下风方向的唐军。

片刻之后,唐军也不得不鸣金收兵,传达就地巩固战线的鸣号。

变成铺天盖地的沙暴,如浓密的阴云一般覆盖了炽烈的战场,让夜晚提前到来,也让进入尾声的战斗戛然而止。

呼啸不止的夜风中,众多将领声音错杂在灯火炽明的中军营帐之中。

“功亏一篑啊。。”

“为什么要阻止我,我们还有继续战斗的力气啊。。”

“无妨,来日再战好了。。敌军可比我们更加疲乏难支才是。。”

“却是错估了当地的气候。。非战之过”

该死,私人的车帐里,我由伊利亚服侍着,清理着身上衣角缝隙,猝不及防吹进的沙土残余,一边腹诽着,这是典型的水土流失带来的沙尘暴,在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难道绿洲和平原上的生态系统已经开始出现崩溃的驱使。

“至高全能的唯一啊,你为什么要给于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如此频繁的灾劫和磨难呢,”

在沙尘暴中跌跌撞撞,向木鹿方向行进的大食军残部中,也有无数人这样祈祷着,风沙掩护了他们撤退的行踪,但也让他们的人马,一路走散了不少。

这场沙尘暴让双方的军队,都蒙上了一层阴影,而对河流两岸数量更多呼罗珊本地人来说,他们和他们的祖辈已经上百年,没有听说过如此规模的沙暴,对于呼罗珊这片饱受战火蹂躏的土地来说,更像是上天震怒,所给予的警示和预兆。

第七百二十一章  指挥戎虏坐琼筵7

残存的大食军,精疲力竭的行走在的道路上,很多人是失魂落魄的摸样,代表荣耀和番号的旗帜和枪矛一起,满是尘土的被漫不经心倒拖在地上,作为指挥官的萨姆耳,甚至没有余力去喝斥他们。

从木鹿城集结出发,包括呼罗珊禁卫军四个千人队,艾海瓦兹、突斯塔尔,赖伊、伊斯巴罕、埃克巴塔那五只满员或不满员的野战兵团、六千名米迪亚重步兵,一万多名来自内布沙尔的弓箭手和投矛兵,以及众多番号的地方守备军、圣战军等辅助部队在内的数万军队,仅仅聚拢回来不足五千名残部。

虽然突如其来的沙暴挽救了他们全军覆灭的命运,但也让大多数战后得以逃生的幸存者,又在沙尘暴中失散殆尽,最后还能跟得上步伐的,只有两千多人。

脱队落单的小股散兵,在赛里斯军中狼群一般的藩属骑兵追杀下,命运可想而知了。但萨姆耳已经没有心情关注他们的命运了。

作为一名资深的大将,他严重辜负了麦海迪殿下的信任和重用,本应该在断后战斗中上为王朝献身的,但是他的亲卫拼死阻止之后,重新萌生了斗志和想法,现在唯一所求的,就是将面敌人的详情,亲自送到木鹿城的统帅面前。虽然他已经派出信使,但是很多具体的细节还需要亲自面见,才能述说清楚。

敌人不是号称的十万大军,也不是传说中只有三万人的前锋部队,而是兵种齐全,粮械充足,战术配合默契至少有六七万人的大兵团。

情报上的不对等,让他们面对明明数量明显劣势于自己的敌人,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毕竟,作为军队主流的圣战者,随时随地都可以得到补充,但是兵团战死的职业老兵,行省那些拥有多年服役经验的志愿兵,以及一些历史悠久作战强悍的部落兵种,却不是那么容易恢复过来的,其中许多人是千里迢迢追随麦海迪殿下,或是被从偏远的家乡辗转招募而来的,死一个就几乎少一个。

而之前,那些高等顾问和情报官,都信誓旦旦的表示,作为帕米尔地区最强大的军事存在,赛里斯人的安西大军区,已经没有办法抽调出更多的士兵来。

可是他居然在敌人的阵营中,看见到类似塞里斯禁卫军和首都精英防卫部队,以及西北荣誉军团的旗号,而作为安西大军区兼地方总督的直属军团旗,居然还是从属在几面前所未见的陌生旗帜之后。

这也意味着,时隔数年之后,遥远的赛里斯皇帝,再次从国内派来了新的后援,由皇家所属的精锐部队组成的一只大兵团。如果这个猜测属实的话,对于王朝来说,无疑是更大的噩耗和困境。

按照最坏的估计,他甚至不能够确定赛里斯帝国,后续还动员了多少军队。毕竟赛里斯国已经平定了内乱,休养生息了数年。

唯一的凭仗,就是重新修缮的坚固城防,赛里斯人兴师动众闯过沙漠,但在当地却没法获得多少可以作为攻城器械的合格木材。这样在退守东北一隅的塞里斯西征军与后援会师前,或许还有扭转局势的机会。

前方发白的天幕下,隐约看见的城邑的痕迹,让大多数人吁了口气,这也意味着城墙之后,相对安全的休息时间温暖干燥的铺位和食物。

随后,这些守军表情有些惊异的拒绝了他们进入休息的要求,但多少提供了让他们继续前进的食物和水。

但萨姆耳已经失去了耐心,在他一声令下,士兵们顺着打开的城门冲进去,解除了守卫的武装,用伫藏的物资饱餐一顿休息一夜后,裹挟着剩下的人,焚毁了城垒和带不走的物资。

无法随行的牛羊也被宰杀掉,丢进水井和沟渠里,初秋的气温,足够让这些生物迅速腐败污染水源而短时间内变得无法使用。

然后沿着道路的下一个城镇,如法炮制,更多的守军被带走,而更多的小队骑兵被分派出去。

既然他已经下定了决心,清野坚壁的指令,也就在当地居民的眼泪和鲜血中,不折不扣的执行起来。

抵达木鹿城之前,他的麾下已经重新聚集了近万名各色士兵。

。。。。。。。。。。。。。。。。。。。。

呼罗珊重骑兵,究竟去了哪里?

很多人都在思考着这个问题,我却照着战场的间隙,正在享受战地风味的美食。

大量果类酒渍后,做成的果脯蜜饯甜品拼盘,烤的恰到好处的呼罗珊风味蜜炙驴肉,用骆驼奶脂混合碾碎干果,做成黄澄澄的甜奶羹,还有一瓶存放了五年变成淡橙色的青梅酿。

羊肉胡萝卜馅的饺子,莴笋芜菜煮成的汤底,葱白羊油的鸡蛋烙子,都是现成的食材,香料都是加足的重口味,不然旅途和作战的疲惫,很容易让人口舌乏味。

功劳军册上,完整可辨的斩首约两万多,俘虏了九千多名大食兵,不过大都是所谓的圣战者,当然,还有很多伤员,是因为语言沟通不畅,或是被怀疑有试图反抗的迹象,而被当场杀伐果断掉了。

大食军装备的兵器、铠甲、旗帜等物质和辎重,车载马拖的堆积如山,缴获各色的驼马和坐骑,也有两万之数,刨掉因为受伤短时间内不可恢复或伤重被处理掉的,还有一万多头可以马上派上用场。

用不上的,也可以作为奖励和商品,分发给那些藩属部队,他们可没那么挑剔,作战方式也更加接近当地的风格。

作为交换的是唐军所属,死伤各数千人的代价,其中战死的比例中大半属于藩属和仆从军,因为他们缺乏纪律和约束,经常会冲出去而收不回来而轻易身陷死地。伤者中则是以唐军本阵为主,因为较好的防护手段和战地救护措施到位,除非当场战死,否则真正受到致命伤害的有限。

信使和探子如流水一般出入在我临时设立的中军大帐中,沙尘暴虽然和战斗一起结束了,但是需要反思和善后的事情还有很多。

“还没联系上高总管的本部人马么。。”

“尚无音讯。。”

进入这片地区后,一路上收拢了大大小小十几只被打散的唐军旧部,多者数百,少十数人,分别来自至少五路兵马使和若干地方团结兵、军府的番号以及若干藩属残部,但是关于高适本部的消息,却是语焉不详的多,他们大多在半个多月前,就已经和本阵失去联系了,几乎是在短时间退出了木鹿城,转向北方。

一队列整齐的骑兵奔腾而过,打断了我的思绪,头上染成紫色的羽毛和璎珞,代表着特殊的身份。

这些全身披挂武装到牙齿的骑士,乃是有大唐特色的具装骑兵,可以说是我的骄傲,为了适应西域当地的作战特色,从安西一路过来根据当需要,不断改良的样板部队。

其中既有我带来枢密院直属的教导营,也有来自北衙的老龙武军、神武军、南衙的金吾卫、武卫、骁卫外驻兵马旗下,参加过历次西北道大战和青唐、吐蕃攻略的模范部队,乃至安西本地武骑中挑选的老兵健卒。

到了河中之后获得的资源和工艺,让他们装备得到再次强化,最大的改变,就是连战马都得以披上马甲。

由于中国历史上动辄数万数十万大兵团作战的需要,重骑兵冲阵的战术,并不足以突出到,成为唯一压倒性的战争主流因此在这方面的发展,一直处于偏向更加容易普及的轻量化轻骑兵。从国中出来的时候,也没有类似的配备,因为获得了负载冲刺的爆发力都更胜一筹的吐火罗马和河中马来源,也颇费心思进行了一番大换装,战马得以披挂更多的防护措施。主要是在头部和胸部,用大块钢片遮护起来,缝隙也罩上链网,马身则盖上了改造过的纸甲以对付战场的流矢,以取防护和负重上的折中方案。

而骑兵防护则变成两件半,既一件贴身的帆布防箭服(帛甲)、钢丝背心,再加上连身的复合明光铠,足以对抗大多数远程和近身攻击,针对干旱沙漠地区,沙粒容易混进衣甲缝隙造成磨损,一件可以紧紧裹住领袖口,白天可以遮阳,晚上可以御寒的毛呢大氅,也是必不可少的。

备换的装备中,铜棒斧锤之类攻坚破甲的重兵器有所减少,但是在传统马槊之外增加了两只短勾枪,以满足突刺步兵方阵近身混战勾杀对方骑兵的需要。对于敌人相对弱势的远程打击力量也进一步强化,除了强化的马弓和手弩之外,还增加了连弩的选择。



出自城傍熟藩部落的城傍游骑,则是属于比照性质简化版,去掉了下半身的护胫和蔽膝,相对昂贵的涂胶帛甲,换成制式的镶贴皮甲,再套上一件板甲护胸,携带更多的箭只和短矛,长柄手斧和狭刃马刀。

需要的时候还可以在马身披上挡箭的毛毡,临时客串下踹阵的突击骑兵。

每名具装骑兵和伴从的城傍游骑,都有三匹马,两匹轮换骑乘的战马,一名负载口粮兵甲行囊的驮马,就算藩部和属国的骑兵一人两马,每名步兵也有一匹代步的军马和一匹负重随身物品的驴骡。

我的亲眼所见,只要有足够冲刺蓄力的距离,在连人带甲马的冲击下,除了列队整齐的重装矛阵,可以稍稍抵挡一二,其他兵种几乎是向被烈风吹起纸片一般,被挑起在枪尖掀飞连片,在空中抖擞喷洒着鲜血,如破布娃娃般的不堪一击。

于是进一步扩充出更多的重骑兵,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