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梦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幽梦影-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潮
【简介】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物也。

………开始阅读………

'1'一

  读经宜冬
  【原文】
  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物也。
  【原评】
  曹秋岳曰:可想见其南面百城时。
  庞笔奴曰:读《幽梦影》则春、夏、秋、冬,无时不宜。
  【译文】
  冬天适宜诵读经书,因为在冬天可以集中思想在经书里驰骋;夏天适合读史,因为夏天白日时间长,时间比较充足;秋季适宜读诸子百家,因为秋天秋高气爽,人的韵致比较特殊,这时可以领会诸子精神的实质;春天适宜读诗词文章,因为春天可以体会出诗文的生机和春天散发出来的欣欣向荣的景象。
  【评析】
  春夏秋冬时刻皆可读书。作者认为经书简奥深邃,须平心静气,仔细寻味,而冬季天寒,不宜走动,则人的精神容易集中,故冬季是读经书的最佳时机。史书记事,人事复杂,须慢慢梳理思绪,这样夏天长日漫漫,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品位,所以夏日读史最佳。读诸子百家,派别不同风格各样,思想不同,须有海纳百川之胸襟,秋天天高气爽,云淡风情,人处其间思绪宁静,显然适合阅读诸子百家文。诗词文赋是文学创作,春天生机昂然,适合敞开心扉对诗词文赋,所以读诗词春天最为适宜。时间不同,心境不同对文章的了解也不同。所以选择合适的时间读书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后果。
  经传宜独坐读
  【原文】
  经传宜独坐读,史鉴宜与友共读。
  【原评】
  孙恺似曰:深得此中真趣,固难为不知者道。
  王景州曰:如无好友,即红友亦可。
  【译文】
   ;《诗》《书》《礼》《易》《春秋》等著作适合一个人时静静的阅读,而历史著作适合和知己一起阅读。
  【评析】
  读圣人经传,乃为了进德修身,首先是个人的事,所以要独自读;经传简约深奥,不认真品味揣摩,难得其神髓,故必须独坐读。读史则可以广见闻,开心智,与友共读,既能相互切磋,互相发明,彼此启发,还可以达到学问共进,避免因个人阅历有限而误解误读丰富繁杂的历史。
  经书这类作品是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学名著,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更是有许多我们可以借鉴的东西。所以读这一类书须静坐冥思,细读慢慢品位其中的精髓,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的修养,所以说经传易独自细细体味。而历史著作在于领悟圣人之道,圣人之道涉及面广,而且各个方面无一不包,所谓“一千个人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说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理解文章,这样对文章的理解更全面。所以有些观点要和朋友一起探讨研究,这样才可以更深刻的理解问题,做到挖掘精髓的目的,从而真正的了解作品的主旨。读书不在多,在于精,只有掌握正确的读书方式,才可能摄取前人更多的知识,来充实自己。
  无善无恶是圣人
  【原文】
  无善无恶是圣人(如“帝力何有于我”、“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一介不与,一介不取”之类),善多恶少是贤者(如颜子“不贰过,有不善未尝不知”、子路“人告有过则喜”之类),善少恶多是庸人,有恶无善是小人(其偶为善处,亦必有所为),有善无恶是仙佛(其所谓善,亦非吾儒之所谓善也)。
  【原评】
  黄九烟曰:今人“一介不与”者甚多,普天之下皆半边圣人也。“利之不庸”者亦复不少。
  江含徵曰:先恶后善是回头人,先善后恶是两截人。
  殷日戒曰:貌善而心恶者是奸人,亦当分别。
  冒青若曰:昔人云:“善可为而不可为。”唐解元诗云:“善亦懒为何况恶!”当于有无多少中,更进一层。
  【译文】
  没有做过善事也没有做过恶事的是具备极高品德的圣人;做善事多做恶少的是品质好才能高的人;做善事少恶事多的人是最平常的庸俗之辈;只做恶事而不做善事的是不知廉耻的小人;只知道做善事而没有做过恶事的是神仙和具有善根的佛家。
  【评析】
  以做善事和做恶事来评判一个人的好坏,这是判断一个人的标准。人们每天都生活在人群之中总是会出现某些不如人意的地方,这也许不是我们的目的,可是结果已经对别人造成好的或者不好的影响,这就将事情分清了善和恶的不同。
  在这则文字中,作者将做善事和恶事的人分成了不同的几种人。其实这一观点和现实中的许多例子是一致的。可是要成为圣人是一件非常难做到的事情。所以在生活中不需要每个人都是圣人,只要心存善念,不是为了一己私欲而损害其他人的利益的人就是好人。因为在这个尔虞我诈的社会太多的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不顾一切,甚至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只要我们能为别人着想,那么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现在社会上有好多人为了社会上的贫困现象现出了自己的一份努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让我们为了社会更加和谐的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力量,这也是在作善事。
  天下有一人知己
  【原文】
  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桃以避秦人为知己,杏以董奉为知己,石以米颠为知己,荔枝以太真为知己,茶以卢仝、陆羽为知己o,香草以灵均为知己,莼鲈以季鹰为知己,蕉以怀素为知己,瓜以邵平为知己,鸡以处宗为知己,鹅以右军为知己,鼓以祢衡为知己,琵琶以明妃为知己。一与之订,千秋不移。若松之于秦始,鹤之于卫懿,正所谓不可与作缘者也。
  【原评】
  查二瞻曰:此非松、鹤有求于秦始、卫懿,不幸为其所近,欲避之而不能耳。
  殷日戒曰:二君究非知松、鹤者,然亦无损其为松、鹤。
  周星远曰:鹤于卫懿,犹当感恩。至吕政五大夫之爵,直是唐突十八公耳。
  王名友曰:松遇封,鹤乘轩,还是知己。世间尚有剧松煮鹤者,此又秦、卫之罪人也。
  张竹坡曰:人中无知己,而下求于物,是物幸而人不幸矣。物不遇知己而滥用于人,是人快而物不快矣。可见知己之难,知其难方能知其乐。
  【译文】
  天下只要有一知己,就不会有遗憾了。不只人是这样,万物也是这样的。例如菊花把陶渊明视为知己,梅花把和靖视为知己,翠竹把子猷看作知己,杏树把董奉当作知己,莲花把濂溪视作知己,奇石将米芾当作知己,荔枝把杨贵妃视作知己,茶把卢仝、陆羽作为知己,香草把屈原作为知己,莼羹鲈脍把张翰视为知己,芭蕉把怀素视为知己,瓜把邵平视为知己,鸡把处宗视为知己,鹅把王羲之视为知己,芭蕉把王昭君视为知己。他们之间相互交定,就是永远也不会改变的。至于说像泰山松与秦始皇,春秋鹤与卫懿公那样就是彼此不能相交的缘故了。
  【评析】
  万物皆是有灵性的,于是他们也就作为人的知己而存在着。文章列举了一些除了人之外的自然界的有灵性的东西来阐释:知己只要真心相惜不是只局限于一事一物的。同时也表现了作者自己知音难觅得苦衷。在任何社会都是一样有许多满腹经纶的学者才子,苦苦追寻,能了解自己赏识自己的人,但是终究是在苦海中挣扎,最后由于郁郁不得志而抑郁终生。
  他们同时也慨叹就连动物灵长类都可以觅得着知音,可是作为有志之士却得不到重用,而空有才学无用武之地,要无所作为的虚度此生。这是统治者的悲哀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人的结缘在于知遇,同样知遇之缘在于了解和信任,所以要想得到知己必须给与对方充分的信任,这样才能得到知己。
  为月忧云
  【原文】
  为月忧云,为书忧蠹,为花忧风雨,为才子、佳人忧命薄,真是菩萨心肠。
  【原评】
  余淡心曰:洵如君言,亦安有乐时耶!
  孙松坪曰:所谓“君子有终身之忧”者耶!
  黄交三曰:“为才子、佳人忧命薄”一语,真令人泪湿青衫。
  张竹坡曰:第四忧,恐命薄者消受不起。
  江含徵曰:我读此书时,不免为蟹忧雾。
  竹坡又曰:江子此言,直是为自己忧蟹耳。
  尤悔庵曰:杞人忧天,嫠妇忧国,无乃类是。
  【译文】
  为明月担心被云彩遮蔽住,为书本担心被蛀虫咬坏,为鲜花担心被风雨摧残、毁坏,为才子佳人担心他们命运无常,确实是大慈大悲的菩萨心肠呀。
  【评析】
  月能不为云遮,圆而不缺;书能不被虫蛀,久而弥新;花能不早风雨摧残,四季芳香;才子能够施展雄才大略,佳人能够富贵尊容,当然是十分圆满的事情。但是月有盈余这是自然界很正常的事情,过多的担心只是杞人忧天,枉费心思,不会改变任何事情。
  如果在此基础上,多一些经验作一些可以弥补的工作,这倒是将问题降到最低点的最有实效的办法。假若只是一味的担心,而不采取任何解决事情的方法,那么再忧愁也是无用的。就算是被人知道是菩萨心肠又有什么用处呢?


'2'二

  花不可以无蝶
  【原文】
  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人不可以无癖。
  【原评】
  黄石闾曰:“事到可传皆具癖”,正谓此耳。
  孙松坪曰:和长舆却未许藉口。
  【译文】
  鲜花不可以没有蝴蝶作伴,青山不可以没有泉水穿流其中,石头上不能没有青苔的点缀,水上不可以没有水藻的漂浮,乔木不可以没有藤萝的缠绕,人不能没有自己的嗜好。
  【评析】
  花与蝶、山与泉、石与苔、水与藻、乔木与藤萝,这五项事物恰是天工巧设,点缀生辉,缺少了这种点缀,便单调孤独而缺少诗意。作者认为人也是这样如果没有嗜好,便索然无味,缺少生机,没有意义。
  对于嗜好古人就有之,他们颐养性情,自得其乐,如陶渊明爱菊,刘禹锡咏荷、雍正皇帝鼓琴,他们沉浸其中,玩味无穷。从这些前人看来人不能没有嗜好,没有嗜好的点缀生活就如一潭死水,没有情调,没有趣味,平平淡淡,这样的生活一生岂不是在浪费光阴,虚度时光,亵渎生命吗?所以此文字短小精悍却意味深长。
  春听鸟声
  【原文】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欺乃声,方不虚生此世耳。若恶少斥辱,悍妻诟谇,真不若耳聋也。
  【原评】
  黄仙裳曰:此诸种声颇易得,在人能领略耳。
  朱菊山曰:山老所居,乃城市山林,故其言如此。若我辈日在广陵城市中,求一鸟声,不啻如凤凰之鸣,顾可易言耶!
  释中洲曰:昔文殊选二十五位圆通,以普门耳根为第一。今心斋居士耳根不减普门。吾他日选圆通,自当以心斋为第一矣。
  张竹坡曰:久客者,欲听儿辈读书声,了不可得。
  张迂庵曰:可见对恶少J陴妻,尚不若日与禽虫周旋也。
  又曰:读此,方知先生耳聋之妙。
  【译文】
  春天听鸟叫的声音,夏天听蝉鸣的声音,秋天听虫子唧唧叫的声音,冬天听雪簌簌的下的声音;白日里听下棋的声音,明月当空时听吹箫的声音;身处在大山之中听松林风啸的声音,水边听摇橹声,这才算没有白长了这双耳朵。假如听到无赖少年的呵斥和辱骂,蛮横女人的叫骂和恶言,真不如耳朵聋了的好。
  【评析】
  事物都是相对存在的,有美有丑,美丑对人们的影响不同,所以人们对美丑的反映也就不一样。人们总是趋向于美好的东西,这样人们也就受到了美好的事物或邪恶的事物的影响,变得邪恶或善良。一个人每天听到的声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心境,甚至会影响到小孩子的成长。在生活中,有时我们听到美妙的音乐,就会有种想翩翩起舞的感觉;当我们听到谩骂声不绝于耳时,就会有种心烦意乱的感觉,这是就会影响我们的心情。所以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就可以享受不同的乐趣。
  同时,不仅要善于听美妙的声音,还要善于听取善意的劝解,“兼听则明”这段文字,同时也暗示着统治者应该善于听取忠言逆耳,明辨是非,为人民服务。
  上元须酌豪友
  【原文】
  上元须酌豪友,端午须酌丽友,七夕须酌韵友,中秋须酌淡友,重九须酌逸友。
  【原评】
  朱菊山曰:我于诸友中,当何所属耶?
  王武徵曰:君当在豪与韵之间耳。
  王名友曰:维扬丽友多,豪友少,韵友更少。至于淡友、逸友,则削迹矣。
  张竹坡曰:诸友易得,发心酌之者为难能耳。
  顾天石曰:除夕须酌不得意之友。
  徐砚谷曰:惟我则无时不可酌耳。
  尤谨庸曰:上元酌灯,端午酌采丝,七夕酌双星,中秋酌月,重九酌菊,则吾友俱备矣。
  【译文】
  上元节要与豪爽大方的朋友畅饮,端午节要与漂亮潇洒的朋友对饮,七夕节要与擅长吟诗作对的朋友对饮,中秋节之时要和淡泊名利的清雅之士对饮,重九要与远离是非、隐居的朋友对饮。
  【评析】
  不同的节气饮酒,要选择不同的朋友,这样才会有不一样的心境。上元节是一年中的开始,都想以一种盎然有生机的生活开始自己新的一年的生活,这时如果与一味豪迈、胸襟开阔的朋友对饮,可以受到他们的感染,汲取力量,开始新一轮的生活。端午节向来被认为是纪念英雄献身的精神的节日,在这一天作者选择漂亮潇洒的朋友饮酒,是想把过去的一切的悲哀的事情埋没,于是这新的日子将会更加美好。七夕是牛郎织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