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梦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幽梦影-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与学生悬殊太大,所教授的课程学生难以领悟;其次,学生也不能循序渐进、由浅人深地系统掌握知识,影响以后的进步。
  其次,“入名山习举业”。名山风景秀丽,本身就是一幅精美画卷。身在其中固然可以激发人的灵感。名山之中,则不免为自然山水感染,灵气一生,手笔随自然灵动,于是可能会写下绝美诗篇;八股文写作则要求代圣人立言,不允许有个人见解。要精熟八股,只须熟背墨卷。入名山习举业,才思灵动,岂不是犯了八股文的大计,注定了其举业的不能成功。
  最后,“丐名士代捉刀”一句。“名士”檄文论著往往不按规范,不同于常人,令其代作公文,不免有违体式,其次,名士的性情自然与主人的身份、声气、修养不同,这样自然会被看出破绽,看来这更不可取。
  积画以成字
  【原文】
  积画以成字,积字以成句,积句以成篇,谓之文。文体日增,至八股而遂止。如古文、如诗、如赋、如词、如曲、如说部、如传奇小说,皆自无而有。方其未有之时,固不料后来之有此一体也。逮既有此一体之后,又若天造地设,为世必应有之物。然自明以来,未见有创一体裁新人耳目者。遥计百年之后,必有其人,惜乎不及见耳!
  【原评】
  陈康畴曰:天下事,从意起。山来今日既作此想,安知其来生不即为此辈翻新之士乎!惜乎今人不及知耳。
  陈鹤山曰:此是先生应以创体身得度者,即现创体身而为设法。
  孙恺似曰:读心斋别集,拈四子书题,以五七言韵体行之,无不入妙,叹其独绝。此则直可当先生自序也。
  张竹坡曰:见及于此,是必能创之者。吾拭目以待新裁。
  【译文】
  笔画积累起来汇集成为字,把字积累起来汇集成为句,句子积累起来成为篇,称之为文章。文体不断增加,到八股文时就停止了。像古文,诗、赋、词、曲、小说、传奇,这些都是从无到有的。当这种文体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当然后来不会想到有这种文体的出现;一旦这种文体出现之后就好像天造地设,这种文体一定会出现一样。,但是从明朝以来还没有人创造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文体来。估计远在百年之后,一定会有创造新体的人,可惜我看不见了。
  【评析】
   ;历朝各代都有它们的文体,代表着那一时期文学的发展,如楚骚、汉赋、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都代表了那一时期的特性,这一点是不容怀疑的。从这一点讲,这里所说的“遥计百年之后”,必有新体产生,到处了文学发展的必然的规律。
  但任何文学体裁的产生和发展,不是任意出现的,都有着一定的基础,于是也才会有一种新体产生后的“若天造地设,为世必应有之物”。从这一点上看,作者对文学的发展史是相当熟悉的。
  文中他所说的“明以来,未见有创一体裁新人耳目者”,则是不准确的。众所周知,明代说部中出现了长篇章回、白话短篇,曲中诞生了传奇剧这些都是作者没有注意到的,它们同样代表着时代文学的成就。
  作者的局限在于:他只知文学体裁发展的必然趋势,只能仅就字、句、篇等外在形式来谈文体的生成,却不懂得文体演进的内外在规律,但是在当时还是有相当的见解的。

更多热门小说,请访问宜搜小说搜索(b。easou。)

'15'十五

  云映日而成霞
  【原文】
   ;云映日而成霞,泉挂岩而成瀑。所托者异,而名亦因之。此友道之所以可贵也。
  【原评】
  张竹坡曰:非日而云不映,非岩而泉不挂。此友道之所以当择也。
  【译文】
  云被日照变成彩霞,泉水因为悬挂在岩石上而被称为瀑布,所依托的东西不同,他们的名称也不一样。这就是交友之道的可贵之处。
  【评析】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对人交友而言的。人们在交友时,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很重要。就像文中所说:“所托者异,而名亦因之”所接近的朋友不同,可能就会把你影响成不同性格的人。在中国传统典籍中,论及交友的文字很多。如《颜氏家训》中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人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形象地说明了择友对人产生的重要影响。可见,则友是对我们非常重要的。
  人生在世能有要好的朋友和知己是很重要的,他们可以在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你、安慰你,这就是人生的一大财富。这段文字就提醒人们在交友时一定要慎重,否则会影响自己的一生。
  大家之文
  【原文】
  大家之文,吾爱之慕之,吾愿学之;名家之文,吾爱之慕之,吾不敢学之。学大家而不得,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也;学名家而不得,则是“画虎不成反类狗”矣。
  【原评】
  黄旧樵曰:我则异于是,最恶世之貌为大家者。
  殷日戒曰:彼不曾闯其藩篱,乌能窥其阃奥!只说得隔壁话耳。
  张竹坡曰:今人读得一两句名家,便自称大家矣。
  【译文】
  大家的文章,我喜欢它羡慕它,并且想要去学习它;名家的文章,我喜欢它羡慕它,但是却不敢去学习它。学习大家的文章,达不到他的水平,像画不成天鹅还可以画成鸭子;学名家的文章达不到他的水平,就像画虎不成却成了狗一样。
  【评析】
  大家和名家的作品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因为他们的文学修养极高。但是我们要来学习名家还是大家,这就要从他们对我们的影响,以及在文学作品上的表现来说了。至于阅读方面,大家、名家虽有层次的区别,但是他们的作品,却一样给人以享受。就大家来说,他的创作已具有成熟的风格,有鲜明突出的堪称典范的特质,得到理论家总结或为世人共知,所以说他们的作品能为广大的读者接受;而名家却不同。他们虽然以个别文章出名,但创作风格也许尚在探索发展中,而其将来形成的风格是否能够为世人认可,尚有待于实践检验,并且是否得其神髓,也不能不令人怀疑,所以就不能否认“画虎不成反类狗”局面出现。
  由戒得定
  【原文】
  由戒得定,由定得慧,勉强渐近自然;炼精化气,炼气化神,清虚有何渣滓!
  【原评】
  袁中江曰:此二氏之学也。吾儒何独不然!
  陆云士曰:《楞严经》、《参同契》精义尽涵在内。
  尤悔庵曰:极平常语,然道在是矣。
  【译文】
  由修行达到心神专注,有专注的状态而获得大状态,渐修渐进就能进入空灵超越的境地;练精而化为元气,练元气而化为元神,达到空虚寂静的境界则就不会再有任何私心杂念了。
  【评析】
  这则文字前边谈佛教戒、定、慧三学;后边谈道教内丹学精、气、神修炼之理。
  佛教认为,要修成正果,首先要恪守规律,领悟佛法,进入禅定状态,如此修行,方可制心一处;也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认识真理,进人不为物累的自然状态。
  道教以成仙为终极追求,他们认为要成仙便须修炼。道乃是养生之学,道教中内丹的虚化神、神化气、气化精、精化形之说,作为“道”顺生天地万物的程序;说万物既生之后,都禀因道而有的精气神三宗;而要返本归真,这便与道合真,结丹成仙,归于虚寂的“道”, ;不受尘世污染,便无任何沉滓。
  作者旨在指出佛、道二教宗旨都在探讨人生理想归宿问题,和其彼此的交互影响、渗透。
  南北东西
  【原文】
  南北东西,一定之位也;前后左右,无定之位也。
  【原评】
  张竹坡曰:闻天地昼夜旋转,则此东西南北,亦无定之位也。或者天地外贮此天地者,当有一定耳。
  【译文】
  南、北、东、西,是固定不变的位置,前、后、左、右,是随时变化的方位,不是固定不变的。
  【评析】
  作为个体它的参照物不同,于是产生的结果就不同。文中所说的东西南北和前后左右作为不同的方向,它们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于是就有了不同的结果。东南西北是以日出方向作参照而确定。许慎的《说文解字》中释“东”:“动也,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这样以太阳初升的地方为东方,西则为日落之处。因为太阳的升起与降落方位是不变的,因此东方固定之后,其他的方位也就因此而被确定了下来。
  而前后左右之所以为不固定方位,在于它以人自我为中心。人的位置是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二随时变动的,以它为参照物必定会随着身体的变化,前后左右也跟着变化。所以说前后左右只能是相对的不固定的。
  从这里我们体悟到,客观规律是恒久不变的,我们要遵循客观规律办事,如果只是一味的按照个人的意志做事,那么终究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的。
  予尝谓二氏不可废
  【原文】
  予尝谓二氏不可废,非袭夫大养济院之陈言也。盖名山胜境,我辈每思褰裳就之,使非琳宫梵刹,则倦时无可驻足,饥时谁与授餐!忽有疾风暴雨,五大夫果真足恃乎?又或丘壑深邃,非一日可了。岂能露宿以待明日乎?虎豹蛇虺能保其不为人患乎?又或为士大夫所有,果能不问主人,任我之登陟凭吊,而莫之禁乎?
  不特此也。甲之所有,乙思起而夺之,是启争端也。祖父之所创建,子孙贫,力不能修葺。其倾颓之状,反足令山川减色矣。
  然此特就名山胜境言之耳。即城市之内,与夫四达之衢,亦不可少此一种。客游可作居停,一也;长途可以稍憩,二也;夏之茗,冬之姜汤,复可以济役夫负戴之困,三也。凡此皆就事理言之,非二氏福报之说也。
  【原评】
  释中洲曰:此论一出,量无悭檀越矣。
  张竹坡曰:如此处置此辈甚妥。但不得令其于人家丧事诵经,吉事拜忏;装金为像,铸铜作身;房如宫殿,器御钟鼓,动说因果;虽饮酒食肉,娶妻生子,总无不可。
  石天外曰:天地生气,大抵五十年一聚。生气一聚,必有刀兵、饥馑、瘟疫以收其生气。此古今一治一乱,必然之数也。自佛入中国,用剃度出家法,绝其后嗣,天地盖欲以佛节古今之生气也。所以,唐、宋、元、明以来,剃度者多,而刀兵去刀数稍减于春秋、战国、秦、汉诸时也。然则佛氏且未必无功于天地,宁特人类已哉!
  【译文】
  我曾经说过佛道两教是不可以被废掉的,这并不是因为沿袭大养济院的说法。名山大川,游览胜景,是我们这些人都喜欢的,假使没有了道观、寺院,那么我们疲倦时在哪里歇息,饥饿时谁给我们吃的呢?忽然遇见暴风骤雨,泰山顶上的无大夫送书真的可以保护的了你吗?再假如身处幽深的山谷,不是一天可以出得来时,难道可以露宿山中等待明天的到来吗?虎豹蛇虫难道就不会伤害人吗?又假如这些都为官宦所有,真的能不征求主人同意,而任我们任意游玩、追怀古人遗迹不加以禁止吗?
  还不仅仅是这些。倘如这是为甲所有,而乙又想夺为己有,这就会引起两者之间的争端。祖辈们创建的,然而到子孙时由于家贫无力修缮而使得名胜古迹逊色了不少。
  然而这还只是就名山胜景来说呢?即使在城市之内,四通八达的道路旁,也少不了这种道观、寺院。可以作为游客的旅舍,这是第一个用途;长途跋涉可以稍事休息,这是第二个用途;夏天有清茶,冬天有姜汤,还可以接济役夫的旅途劳顿,这是第三个用途。所有这些都是用事实来说话的,不是佛道两教的福报的说法。
  【评析】
  这则文字作者只是从现实生活的实际需要,来分析佛寺道观存在的必要及不可缺少。文章举出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情况。如游览名山大川时,有了寺院道观,疲倦时可以休息;饥饿时可以个吃饭的场所;可以在突如其来的暴风骤雨中暂时躲避一下;如有回不去的游览观光者,还可以有个可以栖身之所;在深山之中,还可以免遭毒蛇猛兽的侵袭。这只是就寺院道观为佛、道所有而言。
  此外文中还举出了一些不尽理想的方面。假如为官绅所拥有,却不能任凭游客观光,于是游览就会受到局限。另外,个人拥有还可能引发争端;加上子孙在一贫如洗,没有能力修缮祖业,势必影响名山胜境的美观。
  城市中,有了寺院道观,一是外出旅游可以借作旅社,二是长途跋涉,可以休息;三是所有人可以从此处讨得清茶、姜汤,除却劳累。这些都是寺院、道观给我们带来的方便。但是作者所论,仅就一般情况而言,世上不乏势利的和尚、道士,也许在生活中会有一些不尽人意的事情发生。


'16'十六

  虽不善书
  【原文】
  虽不善书,而笔砚不可不精;虽不业医,而验方不可不存;虽不工弈,而楸枰不可不备。
  【原评】
  江含徵曰:虽不善饮,而良酝不可不藏,此坡仙之所以为坡仙也。
  顾天石曰:虽不好色,而美女妖童不可不蓄。
  毕右万曰:虽不习武,而弓矢不可不张。
  【译文】
  虽然不擅长书法,毛笔、砚台也不能不精良;虽然不精通医术,有效的药方却不能不收藏;虽然不精通下棋,但是期盼不可以不准备。
  【评析】
  古代文人喜欢附庸风雅,于是文房四宝就成为他们可以炫耀的物品。准备一些精良的文具,可以显示他们自己的修养,于是文人们准备被称为“文房四宝”的纸墨笔砚旧,和“文人风雅四艺”的琴棋书画。
  有了文房四宝,室中雅趣盎然。准备精良的笔砚和楸枰,一则表现自己的艺术品位与审美情趣,二则表示对朋友的尊重和厚爱。朋友往来,往往喜欢磨墨铺纸,请其挥毫泼墨,令人尽兴。而和友人对弈更是不亦乐乎。这些都是古人门乐意做的事,而所谓的良方则更是必须的。因为人有旦夕福祸,疾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