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我把爱情弄丢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深圳,我把爱情弄丢了-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序一 时寒冰:向“百年孤独”致敬

  牛刀兄打来电话,让我为他的小说作序,让我好生惊讶。一个蜚声经济界的著名财经评论人出版的第一本书居然是长篇小说,这本身就吸引了我。再加上牛刀兄在深圳生活了9年,由他来描写深圳生活,那一定是多姿多彩的。
  我和牛刀兄的相识可说是一见如故。那是2007年8月,他在新浪华东房产频道担任总经理,邀请我和曹建海博士一起到上海做一个叫做“地产三剑客”的节目,这台节目在网上直播后反响很大,我们新三剑客渐渐取代了王石、冯仑、胡葆森旧三剑客。
  其时我才知道,牛刀兄做过4年警察,8年党报记者,28岁就做到了副处级主编。随后,他赴海南,下深圳,专心从事媒体运营,先后担任过《深圳晚报》副总经理、《深圳特区报》地产主编、分众传媒副总经理、北京《京华时报》房地产事业部副总经理、《北京晚报》房地产部执行总经理、新浪华东房产频道总经理和《上海商报》执行总经理,可见,他是一个典型的职业经理人,运营过报纸、网络和新媒体,这些丰富经历为他的小说创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时过境迁,牛刀兄没能成为很有名的职业媒体运营经理人,却成为中国房地产最具影响力的独立评论家、各大网站流量最大的财经地产博客之一。他站在时代的高度,从经济、体制、社会各个层面详细剖析房地产发展趋势,诸多观点总能独树一帜,发人深省。
  当然,让他声名鹊起的还是他和北大教授徐滇庆的深圳房价赌局。2008年深圳房价的下降事实证明了牛刀预言的正确,也无情地驳斥了不负责任的言论,全球许多通讯社、报纸、电台、电视台和网络都进行过详细的报道,从此影响了市场对房价的看法和预期,引发了中国普通民众对高房价的思考。随后,他将自己的研究领域,从房地产业扩展到整个民生经济领域,试图组建中国民生经济思想库,构建民生经济理论体系的。相信他,应该有所作为。
  二
  由于工作的缘故,我很少有时间看小说。在我印象中,现代白领看小说应该是有几分休闲的成分。然而当我打开这部小说,就像展开了一幅生活的画卷,一个个在现实社会中徒然挣扎的人跃然纸上,动人心弦。因为作者本人从事过房地产的媒体推广,所以故事也是以房地产为背景的,其真实性不容置疑。小说的主人公白云觅雪,有着一个很浪漫很网络的名字,他的痛苦背影和执著个性,让我为之震颤不已。
  我之所以愿意向朋友们推荐这部小说,是因为我从中发现,比起平淡无奇的生活,小说的世界更能让我们爱,让我们恨,让我们痛苦,让我们迷离,也让我们奋进,让我们努力。我们的一切追求,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是为了爱也为了恨。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能在财经领域展示文学的才华,还有谁能够将当代生活的市井百态,展现在我们无时不在的职场生涯,展现在一个灵魂被深深蹂躏的年代。多少人在奢谈自我,又有谁能够知道自我?自我是什么?自我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不断哆嗦的灵魂,还是在虚无缥缈的年代一丝不可寄托的情感?没有谁知道,但是我在这部小说中找到了答案。
  小说的叙事风格显然有些模仿哥伦比亚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的意图,所不同的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写的是一个小镇,牛刀兄写的是深圳。我没有在深圳生活过,但小说还原的现实生活氛围是那么逼真、那么真切、那么质朴、那么自然,读起来犹如身临其境。加西亚?马尔克斯曾说:“活着为了讲述生活,生活并非一个人的经历,而是他的记忆。”这句话的经典性在于,所有深刻的记忆都是存留于被岁月风霜雕刻的脑海当中的,是不可磨灭的。这部小说充满了深刻的记忆,借作家之笔才讲述得那么娓娓动听。
  三
  也许在这里,我不便过多地讲述小说本身,由我再来复述这个故事,会影响读者的阅读。因此,我只能惊叹这部小说的成功。
  其实,这部小说更多的内容不是言情,而是励志。
  在物欲横流的现代大都市深圳,一个充满理想主义、追求精神而百折不挠的人物的出现,让我们感到隔膜、陌生。白云觅雪只身迷茫地踏入深圳,注定了要历经一场情感煎熬,注定了要尝遍人生百态,注定了要孤独离开。期间的百转千回,不免让人激情澎湃;结局的无奈落寞,又让人难以释怀。
  (本文作者系南京大学客座教授,《上海证券报》评论部主编,著名财经评论家,畅销书《中国怎么办》作者)
  

序二 曹建海:制高点与开发商及其喉舌搏斗

  当今中国的互联网上,人们把我、时寒冰、牛刀并称为“地产三剑客”起于2007年8月25日。当天,我们三人一起参加“地产三剑客”栏目的视频直播,激辩“疯狂拿地对房地产的影响”。牛刀作为嘉宾发表观点,反应敏捷,观点独到,自成体系,令人击节。这期节目因为言语大胆、犀利,在网友中间产生了强烈反响。
  两年前,我和牛刀都被评为“2007新浪房产10大博客”,抱着置身龙潭虎穴的想法,我到场了。比起2006年的峰会,2007年峰会在多个方面远远不及,似乎预示房地产市场将风光不再。座位的周边几乎全是开发商和中介机构负责人,没有我愿意交流的人。当主持人宣布获奖名单并上台领奖时,我发现还有网络地产名人牛刀。我知道牛刀是代表公众说话的,于是找到他自报家门,看得出他也很熟悉我的名字,且非常乐意和我认识,我们互留了电话和联系方式。就这样,我们相识了。
  当年7月12日在凤凰卫视录制“一虎一席谈”节目,我们一起作为嘉宾出席。这次节目牛刀比较沉默,我甚至怀疑他可能不擅言辞。牛刀事后谈到:“在录节目时,巧遇曹建海博士,他有一句话令我怦然心动:‘政府应从房地产的利益链中退出。’这对目前房地产市场来讲是非常有意义的。”这让我和牛刀有了惺惺相惜之感。此后,我对牛刀的理论水平和表达能力,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牛刀在全国产生巨大影响,是他在2007年7月11日与北京大学教授徐滇庆关于深圳房价打赌的事件。在赌局将要揭开的2008年7月,他们的胜负成为全国人民最关注的娱乐事件,但对于每个当事人却是事关个人声誉的重大事件。因为这场PK,总得有一个体无完肤的输家,做一个不愿意做的道歉,供全国人民娱乐开怀。眼见事实不可更改,徐滇庆教授提前在《南方都市报》刊登了一版“道歉声明”。
  “牛徐赌局”遂以牛刀的完胜而告终,牛刀从此名声大振,媒体采访和各地的邀请不断,期间牛刀多次从上海飞来北京,我们之间的交流就更多了。这段时间我感觉牛刀的信心更坚定了,知识面也更广更深了。牛刀多次和我探讨宏观经济等相关问题,他的文章也由房地产市场,转向通货膨胀、汇率、货币投放等更加宏观的领域,观点也更为犀利,可谓站在了与开发商及其喉舌搏斗的制高点。
  二
  牛刀的本名是陈乾,不过知道他本名的人太少了;而网上有关牛刀的文章铺天盖地,甚至盖过了“小试牛刀”这一千古成语。在我认识的人当中,牛刀是最重视网络话语权的人士之一。他很早就在人民网、搜狐、新浪、腾讯、凤凰网、网易、和讯、天涯、百度等开有博客,并亲自维护。以前,网上名人在公众眼中的印象多是“混乱”、“不正规”、“杂牌军”,把主要精力投放在网络上是需要冒险和承受压力的。可贵的是,牛刀坚持下来了,并终于获得了成功。现在,网络名人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电视名人,牛刀的各大网站博客,每年都有五百万次以上的浏览量,总计已经接近1亿次,牛刀成为网络炙手可热的红人,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
  当前,全世界的房地产市场还处在低迷之中,中国楼市似乎已经率先苏醒。随着房价的逐步回落,特别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为拯救房地产市场,在税收、信贷、入户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房地产的成交量开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放大,房价的下跌也呈明显减缓的态势,有的项目甚至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
  开发商集体欢呼楼市出现回暖,积极配合政府救市苦心营造的“小阳春”。可是令开发商们痛恨的是,牛刀的博客文章刺破了这个“小阳春”。牛刀的《中国楼市假按揭风波》、《谁能解读深圳国土局的数据?》、《开发商为什么要以假按揭制造小阳春?》等文章,直接刺中了开发商虚假造势、借以诱导公众进入房地产市场的七寸,广大公众由此看清了开发商一贯造假的本来面目。由此,开发商们恨死了牛刀,各种造谣中伤纷至沓来,牛刀淡然处之,表现了“地产三剑客”的胸怀和大将风度。
  三
  认识牛刀的文学才能源自他写的诗,他其实是早有诗才的。我记得,2008年12月初,牛刀看到时寒冰先生鼓琴,诗兴大发,当晚写了一首诗献给寒冰先生,获得了网友的一致称赞;牛刀再接再厉,也给我写了一首,写得更长了,字词中体现了朋友间善意的激励。
  有了牛刀的诗做铺垫,我对牛刀的小说也就不奇怪了。其实,在我的骨子里,我非常看重小说对社会的巨大影响。正如雨果的《悲惨世界》、狄更斯的《雾都孤儿》、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一部小说甚至影响整整一个时代。以中国现代社会之变化剧烈、错综缤纷,太适合产生举世闻名的小说作品了。现代人包括中国作家多为名利所困,耗费大量精力在不必要的领域,致使现代小说普遍陷入平庸,很少有打动人们心灵的好作品。
  通过一位思想者之笔,《深圳,我把爱情弄丢了》围绕小说主人公白云觅雪的感情、生活、创业状况,揭示了深圳这个移民城市光怪陆离的社会结构。关注都市主流人群的边缘化,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从而引发社会探索边缘人灵魂深处的警醒和战栗,是本部小说的主旨。我是一位喜欢想象的人,也经常通过阅读小说了解社会结构和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及其所思所想。通过白云觅雪、麦子、丁文秀等人,我看到了深圳人表面风光的工作、生活下的艰辛,对情感的依赖,理想和现实冲突下的无奈……比起寻常的情感小说,《深圳,我把爱情弄丢了》更能够发人深思、动人心弦。
  这是一位饱含民生理念的思想文人笔下的小说,而小说之所以成为小说,也正是因为作者注入了其思想神韵,犹如“点睛”之于“画龙”,赋予其勃勃生机。
  预祝牛刀的小说发行成功。
  (本文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
  

跋 辣姜:裸夜之城,倾城之恋(1)

  随便打开一个财经网站,总能看到牛刀的文字,犀利、夺命、酣畅甚至像在杀戮,那是他揭示强权滥使导致财富失衡的发问,是痴心为民不媚权势的呐喊,是一个充满良知的学者心在滴血;但,在这个不畏强势抡刀就剁的铮铮铁汉的笔下,也时常有柔弱细腻的文字在流淌,有轻舞飞扬的情调在跳动。我作为牛刀的朋友,在淡交如水深谙如磐的岁月积累中,渐渐读懂了这个江湖刀客侠骨柔肠的一面,很血性也很饱满。
  为牛刀的小说写点什么,本身就是一种奢望之外的奢侈,不免有种独自偷欢般的窃喜。1990年代,我曾在深圳工作和生活很多年,闻过香蜜湖的风,醉过蛇口的小酒馆,穿过华强北路的人流,徜徉过巴登街的夜幕街景。如果只源于我曾经的城市记忆而写,似乎有点牵强;如果另源于我也曾玩票过小说,那就更附会了。牛刀胆子很大,干脆把与我的淡水之交当作信赖和责任了。
  二
  然而,我没有立即动笔,打算先想几天再试图一口气、酣畅淋漓地完成,也在苦苦地回忆着我曾经在深圳的那段日子,那街,那人,那夜……
  前些天,有朋友问我:“给一部边缘爱情主题的小说写序什么感觉?”
  我笑笑,有点羞口,问道:“要说实话吗?”
  他说:“当然。”
  我惬意地回答:“像是一场*,本打算纵情一把,却变得朝思暮想魂牵梦绕,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和一群聆听我的人,去慢慢揣味越界的倾城之恋。”
  朋友说:“好浪漫啊,越界,倾城之恋,可是,这样的比喻,只能自己悄悄体会,别说给别人听,被人讥笑。”
  我说:“真实不必在乎别人的眼神,因为我说的是所有生男涩女的实话,每个人都恨不得在自己爱的人面前,释放出百分之二百的魅力。在匆忙的城市,在觅爱的视野,任何人或许都说不好所爱的女人是娇小玲珑还是高挑冷艳,可都会想象,会把所有的人想象成一个人,一个自己想象中所爱的人。在这个人面前,也势必会尽情地抒展表情、眼神和思想,去享受这种极致和别致的感觉,因为这种感觉会自带一种牵引力,牵出人性中最完美的部分。即使有点越界,称‘倾城之恋’也没错。”
  其实,我很感激我的朋友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让我有理
  由表达了一直没有机会表达的感觉——越界触电的感觉,倾城之恋的感觉,至始至终,这是激情一直保存得完好,还是对深圳这座城市的追恋呢?
  平常,凡对不接受不苟同的人,我不怎么爱说话,要么听他闲谈,要么坐在椅子上独自安静,可一遇到能够感染我的文字就不一样了,方寸之间,内心永远都是春天,文字会跟着放纵,思绪会跟着狂想,眼神会跟着纯真,表情会跟着清澈,所以我真的害怕自己会不能说话,会失去声音,我不能想象,如果自己再也不能够被别人倾听,将会变得怎样的黯然神伤。这或许是我与牛刀在这部小说创作过程中,不分昼夜用电话碰撞灵感的原因吧。
  我与牛刀,已经习惯了,习惯了分享。
  三
  深圳,是一座最好的城市,也是一座最坏的城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