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玩唐-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首《三叠》弹完后,这回无论原来的客人,还是因为好奇,刚涌进来的客人,就连店里的伙计,犹自还在梦中。这时候如果有一个小偷跑进来,将翰林斋偷走几件珍贵的物品,估计都没有人知道。

王画拱了拱手,告别。也没有人与他打招呼,就连陆二狗似乎都听傻了。还是王画拽了他一把,才“啊”地一声,从梦中醒来。

王画绝不是一个老好人,但也算是一个君子,有仇报仇,有恩报恩。自己欠了这个小姑娘的人情。虽然不知道这个小姑娘是王家什么人,但看到翰林斋掌柜对她很恭敬,想必在王家中身份不低。

别看著名诗人王勃,他只是王家的一个嫡系,但无论是他,还是王福畴,在家中都不能算是最直系的嫡系子弟。也就是说,也许外面王勃名声很大,王杨卢驼。虽然杨炯不承认此事,说愧于卢前,耻于王后,但确实王勃在唐初四杰中排在第一位。可在太原王家,如果王勃还活着的话,他在家族中地位还没有王菡尊贵。

但作为一个有影响的世家子弟,不问男女,如果乐声流于靡俗,总是不好的事。现在王画重新弹过《汾沮洳》,也算是给她一个启发,以及为她指明了方向。如果她还不改正,那王画也不必过问了。

就象她一样,也只说了小心两字,而怎样防范,却同样是自己的责任。

其实小姑娘早让他感动得一塌糊涂。

如果是一般世家子弟,弹出如此雅正的乐曲,小姑娘还要好一点。可这个少年似乎家境十分寒酸,所谓乐由心生,不知道他怎么弹得出来的?

更让她痴迷的是那首《阳关曲》,这简直与狄相公在偃师县遇到的那个神仙少年,所写的《燕歌行》一样出色。这样的诗作可以闪烁千古啊。

不但是她,就连掌柜也在想着心思。

这一下大发了。今天这件事传扬出去,这个少年马上就会名动天下。那么他的作品身价就会起翻啊。有可能就是翰林斋出价两百万(顺便提醒一句,相当于人民币两百万相当于人民币六十万左右,不要吓着了),也有人买下去。

小梅也在想着心思。小娘子似乎真有点看上这个少年的味道。但这个少年想来也未必以后不堪,毕竟字是好字,诗是好诗,画是好画,文是好文,会真没有出头之日?

店堂里的客人也在想,这是谁家的孩子,这么有出息,居然沦落到,这点大靠制作漆器来谋生。这孩子的父母简直该杀!

王画不顾他们有什么想法。这时候天色渐暮,他要回去了。

踏!踏!

所有人全都举目看着这个少年,打开了油伞,他平步鞋走在青石板上,发出轻脆的声响。

外面寒雨下得更加密集,可少年步态自若。

众人看着他的背影,如果同望着一个神仙一般。

原来他们听说了狄仁杰在偃师县遇到那个神仙少年之事,心中还忽信忽疑。直到现在,他们才知道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这样姿质的少年,不正是眼前这个少年?

渐渐地少年背影越行越远,最后消失在一层层灰蒙蒙的雨雾以及晚霭当中。

所有人目光才转了回来。

竟然有一个贵妇人说道:“好可怜的孩子哦。”

一边说着一边还用手帕揩着泪水。

也不知道她究竟指的王画那一点可怜。

第二十四章 风眼

这首《阳关曲》并没有因为王画身份的低贱,影响它的传播速度,很快这首诗就在洛阳传扬开来。

然而只是传扬这首诗歌。

造成这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唐朝以武立国,对文才不重视。不象宋朝那样,文官完全凌驾于武官之上。其次就是唐朝立官制第一是推举,这是方便于各大世家子弟的,这一条也禀程了汉朝的某些制度,至于寒门,在这条制度下,完全处于弱势。

第二就是层层选拨,从基层上调拨一些优秀的官员进入政治中心,这条制度是好的,可是对什么样的基层官员才是优秀的?这个品价该如何评,由什么样的人来评?很是问题。

第三就是科举,这一条是寒门进入仕途的最佳路径。可也不可能完全公平,首先隋唐的科举制度不完善,以名取人,寒门子弟想要取得声名,需要更加努力。比如杜甫李白这样的天才,为了考进士何等的艰难,并且两个人都没有考中。事实上到了后来,反而这条制度更加有利于各大世家的崛起。

因此,写出一首诗歌,皇帝马上就要派人将你接回皇宫,盛宴款待,马上重用,这种事根本不可能发生。比如孟浩然,好好的隐士做得不过瘾,跑到京城去凑热闹,最后什么结果。唐玄宗就因为他写了一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唐玄宗一看,得,你还是回家去吧,做隐士好啊,省得你看到我这个不才的明主。

对王画的另一个身份截然不同,狄仁杰写了那篇奏折,也就等于狄仁杰在帮助王画推荐。同时也因为出身寒门,使武则天产生同情之心。所以开了一个诗宴,宣扬此事。

总体来说,这时好的诗歌仅供人传唱把玩,并不能马上就让统治者注意,授于官职。即使李白都引起唐玄宗的注意,可是什么官,一个玩官,比柳永奉旨填词略微好一点而已。

从这一点上来说,王画在洛阳的角色,还不如在小河边遇到狄仁杰那个角色。

还有一个原因。对王画身份的猜测。

毫无疑问,现在只要听过王画的故事,对王画的才华是不敢质疑的。

可是什么样的家庭培养出来如此的人才,书法、文章、诗歌、绘画,甚至对琴技的造诣,如此的精深。要知道,他才是一个少年孩子!又是什么样的原因,使他走到今天不得不制作漆器为生的道路?

这样一想,就让人造成一种误会,王画出身家庭是好的,而且相当好,否则没有能力培养出来。但因为某种原因,家庭败落了。不听他说过,都好久没有摸过琴弦了。

为什么会败落?不用说,是武则天这些年来,杀掉的大家贵族。很多,多如恒河沙数。并不足以为奇。

可这样一想,造成一个结果,所有知道这件稀奇事的高层官员,在公开场合,对此事三缄其口。毕竟现在朝堂上的官员,象狄仁杰、宋璟那样很少。要么象张易之那样陪老武大姐睡觉,要么象杨再思那样扮高丽人为张昌宗跳舞说:“乃莲花面似六郎耳。”人问其故,他说:“世路艰难,直者受祸,苟不如此,何以全身?”

或者一些聪明的人明哲保身。保举狄仁杰的娄师德与弟弟对话,其弟说:“人有唾面,灭之乃已。”德说:“未也,灭之是逄其怒,正使其自干耳。”苏味道说:“处事不欲明,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诒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所以人称苏模凌。

因此狄仁杰一离开朝堂,朝堂上官员仅以自保,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没有人谈论,这是那家的小孩子,有这样的出息。弄得不好,就倒了霉,而且这个小孩子似乎还是已经倒霉人家的孩子。

至于一些文人都想见识一下。可他们都以寒士为多,没有什么门路,加上王画低调做人,也不知道王画住在哪里。

现在因为王画,已经是洛阳城中百姓的一大话题。可王画居在风暴的中心,却因为这系列的误会,十分地安静。

最高兴的就是翰林斋的掌柜。

他可不会管王画什么来历。这个少年也不想造反,况且打击世家可以,想彻底动王家,就是武则天也要逐磨一下。

他与王画只是买卖的关系,不能因为制作一两件漆器,写了两篇《马说》,就降罪于翰林斋了吧。武则天再暴戾,也不能暴戾到如此地步。

但这件事传扬开来,店里每天来了许多文人雅事,看着这两件漆箱,一边想着那一天王画送箱子前来,说琴弹琴的事,一脸向往。更有许多文人看到这字这文,再想着少年的故事,写下一些诗篇。

也因为这个故事,这两件漆箱价格扶摇直上。现在两百万还是太高了,但最少一百万是完全可以脱手的。但现在翰林斋不想卖了。留着多好啊,能为店里招来多少生意。

王画听到万大海的汇报后,嘴角扬起一丝微笑。

现在这种情况更好,如果真要让朝中那些大臣看重,逼迫自己进入政堂,这才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

他看到眼前这四个人说道:“事情并不是象外人猜测的那样,告诉你们,我家人全部在世。也没有遭到什么伤害,但这件事你们不能声张。我自有安排。”

万大海四人全部点头。

那天晚上,也许仓促之下,自己四个人输得不明不白。可事后这个少年指导自己时,有时还亲自过手。要么轻轻一沾,自己的身体就莫明奇妙地被摔了出去。他还说什么四两拨千斤,四两力气能拨开千斤力气吗?可他力量用得是不大,自己身体确实飞了出去。

要么交手没有两招,让他的小手在自己手上一搭,自己的手臂好象不听自己的话,却听他的话一样,被扭到背后,自己身体就成了一个虾米佝偻起来。

唐人好武,连李白都善剑。可哪里见过这样巧妙的技巧?

还有这位小郎君可不止这些,那天弹琴经陆二狗一鼓吹,一个个看向王画眼神就不对了,那是仰慕。现在这位公子哥才十二岁,再过若干年,能文能武,前程简直不敢想像啊。

从一开始只是想捞点好处,学点身手,到现在四个人,全部心悦诚服了。

王画又说道:“还有你们,以前是一个小混混。”

牛得富说道:“小郎君,放心,我们改,我们改,我们一定学做好人。”

“不要急,我正想说的此事。我不怪你们从前做过什么,连孔子也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你们再坏,还能坏过周处?”

这四个人也不过是小混混,平时打打架,闹闹事,做些偷鸡摸狗,小敲小诈的事。可周处出身江南名门周家,鄱阳太守周鲂之子,为害多大?但周处最后变成忠臣烈士,特别是他明知必死,也慷慨就义。临死前他还留下一首很感人的诗:

去去世事已,策马观西戎。藜藿甘粱黍,期之克令终。

虽然未必比得上文天祥,可也算中国历史上有名气的忠臣之一。

可这四个小混混也许听过周处除三害的故事,但未必对周处一生祥细了解。王画也不想和他们多做解释,让他们明白自己说话的用心就行。

王画说道:“因此你们现在改,还来得及。况且你们做小混混能有多大出息。跟着我后面,不敢说有多远大的前程,但肯定会比你们做混混强。”

这是打一捧赏一粒甜枣。

有了这四个人,无论买什么东西,还是打听什么消息,王画是感到方便多了。最少比开始时两眼茫茫好得多。

“那是那是。”这四个人说道。

不过双方会佐会了意思。王画是想,以后本钱多了,开始置办产业,自己也要雇佣一些人。这些人虽然是小混混,可因为混,所以比普通人精明一点,那么也可以作为自己的副手。经济上可以善待他们。

而这四个人认为王画也许有什么想法,自己不明白,但以后他一定有本事做大官。这么点大,要文有文,要武有武的,都做不成官,那简直没有天理了。作为大官的手下,想想就流口水。最主要王画解释过了,那话意思,他家并没有得罪武氏家族,那么不说明对他仕途就没有妨碍了吗?

王画又说道:“但我现在是潜伏期,不想多事。因此,你们在外面也不要透露我的什么消息。”

再一次点明,王画可不想自己门前如街市,那是有钱人、有时间人玩的。自己时间紧张,经济缺乏,玩不起。而且一旦真正武氏看重自己,那自己是不是要接受他们的友谊?虽然不想做一个好人,可也不想做一个媚人!

四个人点头。

王画还要说话,忽然听到门外有人敲门。

那个来了?王画打开门,看到一个小姑娘站在门前,不正是那个王家小娘子的小丫环,在门前还停着一顶轿子,想来轿子上坐着的正是王家小娘子吧。

第二十五章 疑问

看到有客人到来,四人告辞。

虽然是市井小无赖,可也不能就此小看。刘邦岂不是出身于市井之中,后面还有一个更无赖的皇帝朱元璋。

陆二狗到了外面,向其他三人低声说道:“那个小丫环看到没有?就是我那天说的那个小娘子身边的丫环。”

听到这句话,其他三人全部站了起来,回头向那顶轿子看去。

现在对王画的才能再也没有办法怀疑,那么对他前程同样也没有办法怀疑。唯独担心的就是奇珍轩。奇珍轩这回丢了面子,一定会找回场子的。

那天晚上四个人失手后,奇珍轩的伙计赵敬忠,又跑了过来,在陆二狗面前嘀咕了一下。

陆二狗也是无奈,不能告诉他。我们不是你所想像的,早就去了。差点连命都丢了,现在成了人家的手下。虽然王画身上发生的事,很使他震惊。可不能说,四个大汉,让一个小孩子把捉住了,张三龙都吓得尿裤子。这件事传出去,以后自己四人还能抬起头么?

陆二狗装傻。

但陆二狗帮王画扛漆箱到翰林斋后,加上平时四个人常往王画住的地方跑,还帮他做一些琐事。想来奇珍轩很快就得知。从那时起,赵敬忠就从没有在他眼前出现过。

奇珍轩的郑掌柜这一次更丢脸了。只要一谈起王画那天在翰林斋的盛事,必然会提起奇珍轩的有眼无珠。这个场子更加找定了。虽然薄有声名,可那有什么用?在名气没有化为利益之前,只是一纸空文。

也不会出现多大问题。顶多折侮一下王画,讨回面子就行了。想来那个郑掌柜不会为了这个场子就来杀人。

四个人最担心就是王画的性格与他的身手。他的性格远不是外表那样看起来洒脱,如魏晋那些风流人士一样。其实他性格刚烈而狠勇,还有这本事狠勇。那么有可能事情越闹越大,最后将荥阳郑家的人都卷进来。到时候王画就危险了。

但那天陆二狗跟着王画到了翰林斋后,看到那个小娘子对王画十分有好感,虽然大一点,也不过大两三岁。两人十分匹配。最主要他是什么出身,会察颜观色,连翰林斋的掌柜对那个小娘子也必恭必敬,这个小姑娘在王家的地位可想而知。

如果王画娶了王家这个小娘子,奇珍轩的郑掌柜还敢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