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玩唐-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也不是掌柜想出来的。作为京畿要地,而且还在城中心,发生这件大案。洛州官员立即介入此事。不但出动了许多衙役,而且连洛州的司户参军、司法参军事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而且这件案件引起的风波还在扩散,毕竟刺杀的对象居然只是一个小孩子。而且这个小孩子极具有传奇色彩,写的诗谱的曲制作的漆器以及书法,震惊了洛州。因此有可能连大理寺与刑部官员都有可能介入此事,来平民愤。

这是与王家一个交好的官员,悄悄带信过来的。

现在洛州官员在寻找当事人,也就是王画与陆二狗两个人,一旦将他们找到后立案,那么不管王束有没有参预此事。因为另一个凶手已经逃走,作为主要的怀疑对象。王束被带到洛州审讯是避免不了的,更有可能会受刑狱之灾。

而且这个官员隐隐担心如果不是王束指使凶手所做下的。那么可怀疑的对象就不多了。这在洛州,王家的势力并不大,那么后面发生的事情就不堪想像了。

别看这一走,似乎说不清了。但王束留在洛阳,同样也说不清。而且一旦在刑讯之下,得到王束的口供,真是王束所为就更是真的了,不是王束所为也是王束做的了。

到了太原就不同了。太原是王家的根据地,说句不好听的话,太原的官员说的话都未必有王家说出的话管用。那么就可以从容化解此事。

因此走才为上计。

这就是大家族的势力,有什么风吹草动,立即有人通风禀报,甚至都主动帮你谋划好了,而将危险防患未燃。

王菡一听,就明白其中利害,连忙吩咐道:“快,快将三哥找回来。”

王束正在办事,被翰林斋的伙计找到,带了回来。同样听到掌柜一解释,他没有迟疑,立即带着王菡动身。也是他们运气,因为此时王画也离开住所。并且还是匆匆忙忙地离开住所的,连房门钥匙都留给陆二狗了。

他丢下一笔钱,让他们再帮自己租一间更偏僻的房屋,再将这些东西搬过去。

因为找不到苦主,这个案子还不能立。至少还不会在第一时间内得到供词,也不敢对王束进行抓捕,所以王束兄妹平安地离开洛阳城。

这时候天都快要黑了。

可是出了洛阳城后,王束兄妹带着下人,并没有找一家客栈住下,而是在连夜赶路。现在离洛阳城越远,才越安全。

一个多时辰后,终于来到了黄河渡口。在王家仆人劝说加上重金下,船夫才同意将他们摆渡到黄河以北。

直到坐在船上,王束兄妹一颗悬挂着的心才平静下来。

但王菡眼睛望着南方,隔着茫茫的夜色,还依稀可以看到洛阳城的灯火通明。

王菡叹惜一声。

她在为王画叹惜。这一来,王画等于正式与王家结了仇了。这可不是奇珍轩。想一想自己爷爷一旦发火,将王家的潜势力集中起来,王画有可能遭受的打击报复吧。

哪要买凶杀人,只要王家动一动小指头,王画将万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就是这件凶杀案是别人指使的,王家也可以从容化解,毕竟没有明确的证据。那么不管是那一方主使此事,王画最后作为一个无关轻重的小人物,也将是这场角逐中的牺牲品。

船橹“依依呀呀”地在船夫摇动下,响个不停。

随着一声声船橹声响,船儿离岸已经很远了。

汹涌澎湃的黄河水击打着船只,发出一声声巨响。

王菡看着两边的景物,在黑夜里幢幢的身影。她静静地默立着。过了好半天,她才从怀里掏出一个东西来,那是王画亲手所书的乐谱。王菡匆忙离开翰林斋时,也将它带了出来。

她低声自语道:“这就是你多谢我王家的友谊吗?”

王菡用手在它上面抚摸了好一会儿,忽然她将这乐谱扔向空中。

西北风吹来,乐谱在天空中化作一个个跳跃的精灵,在夜色里盘旋起舞。慢慢落在滔滔东滚的大河上,瞬间让河水吞没。

西北风吹来,吹在她窈窕的身材上,也吹进了她的裘皮袍裳里。王菡不由地打了一个寒噤。

她的一张粉脸儿,在瞬间也结了一层严霜。

PS:不好意思了,今天上午有事没有更。还是三更。第二更晚上七点,第三更晚上十二点,正好让大家看完第二场世界杯。

第三十五章 朕老了

这件案子似乎很明了,有人与这个少年结怨,买凶杀人。

而少年来到洛阳时间不长,结怨的只有两个人,一是奇珍轩的掌柜郑垄辚,一是王家的三少爷王束。但因为少年也逃跑了,或者说他消失了,连同与他有来往的陆二狗四个人也不知躲藏在什么地方。因此缺乏证人指证,洛州的官员也不敢将王束与郑垄辚拘捕审讯。

有一些官员反而认为最好王画就不要出现了。这件案子让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不过想终想,可他们不敢怠慢,虽然王画身份都没有人能够准确知道,也是一个弱势的群体。可现在他毕竟与普通人是两样的,洛阳私下里都传遍了他的诗作与那首《阳关三叠》曲子。也因此,许多人对此案十分关心。

然而无论是洛州的官员也好,还是王束兄妹也好,他们还是低估了这件案子带来的后果。

各位手拿牙笏的官员奏事完毕。按照常例,没有事就散朝了,各个官员还要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处理政事。

武则天手一挥说道:“各位爱卿,且慢走,请听一首曲子。”

听曲子?这也不是什么节日,也不是什么庆典,更不是什么宴会,听什么曲子?但是官员们都知道有事情要发生。于是一起坐在两边没有起身。

宋朝大臣之前大臣上朝,大臣都是坐着的。但到了宋朝后,宋太祖就觉得不好看。一天宰相范质与太祖说事,太祖就说眼花,把奏本送到书案前来吧。老范就站起来走到书案前。他前面一站起来,后面太监将椅子撤了。其他官员一看连宰相都撤了椅子了,咱们还好意思坐着?于是站了起来。到了明清时,直接改成跪下得了。

但汉唐那种坐也不是真正将椅子端上来,给你坐在太师椅上,那样都享清福了。到了唐朝才开始出现椅子这个名词,原来叫胡床或者绳床,款式也有所不同。其实到了唐朝,还有许多人称椅子为胡床。

那么大臣怎么办呢。其实说这个坐,也是屁股磕在腿上,跪着。略微比跪对身体的要求要好一点儿。

但时间长了,同样也不舒服。

其实没有什么大事,官员同样也想早一点结束朝会。

可现在没有官员敢提出异议,一会儿看到乐师走过来。奏乐了。许多官员听了脸色一变,正是刚刚兴起的乐曲《阳关曲》。虽然大臣在公开场合不敢议论,可有许多人在背底下将这首曲子称为唐朝现在著名的雅乐之一。实际上这还是王画出身低了,这首曲子在中国历史比阳春白雪、高山流水,也不逊色几分。

还是有一些官员莫明其妙。这首曲子是很雅正,但这是什么地方,是朝堂!天下最庄严肃穆的地方,而且还正在朝会。奏这曲子有点不伦不类。

有些官员知道这曲子的来历,还有王画遇刺的事件,知道今天这场朝会,与王画这件案子有关了。而且有的人眼睛尖,都能从武则天眼睛里看到一丝愤怒。

更有少数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一首曲子奏完了,武则天问道:“你们当中可有人听过这首曲子?”

很多人听过,那个官员敢伸头回答。好,既然听过,为什么你不向朕推荐?陛下,臣不敢哪,怕他的家人被你下诏处置过的。能这样回答吗?想找死啊。

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武则天看到驼宾王写的那份著名讨伐她的诏书,就说:“这样的人才都没有招进朝廷来,是宰相的过错啊。”其实当初就是她本人将驼宾王撵出朝廷的。可那个敢辨解?

武则天生气了。她将桌子狠狠一拍,问道:“那么你们有谁听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还有谁听说过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

这一下更加没有大臣回答了。现在承认自己听说过,甚至还跑到翰林斋看过那两件漆器的?明哲保身吧。反正这么多大臣不吭声,法不责众,也不可能处置我一个人吧。

武则天看着大臣没有一个人吭声,简直快要气疯了。她又说道:“那么朕再问你们一次,你们有谁听过悲乎,世人皆曰无宝马也,不知非是无宝马,而不知宝马其之安所。君王叹无才也,夫不知非无才也,而不知才其安于何位也的?还有谁听过

忽悟,食马与人何异,爱于心,而行于溺,必宠。爱于心,而行于严,必怨。唯宽松相济,最是妙法的?以及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

这正是王画三篇《马说》的精髓所在。第一篇借着论马写对人才的使用关系,唐太宗与封德彝对话时也说过类似的话,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第二篇论述的是对人才的态度,宽严相济,这一点颇得武则天的真昧。第三点是写对人才的发现。其实这三篇文章在其他方面也可以借鉴,如对战马的使用,还有宽严相济不但是对人才,也是对子女、法律、治国等各个方面,都可以适用。

王画三件漆器引起轰动,这三篇铭文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正如王画所说,不但赋予了它的工艺价值,也赋予了它浓浓的人文气息。

还是没有大臣答话。

如果武则天心平气和地说话,也许这时候会有许多大臣主动站出来。关健现在看到她怒气冲冲,都不愿意做这个出头的鸟儿了。

还有姚元崇与魏元忠等大臣,他们都有胆量说,可是他们也明白武则天追究此事的真正目标,现在都在想主意。化解这次危机,因此也没有说。

武则天气得站起来,一挥衣袖说道:“朕知道朕是老了,你们不把朕放在心上了。”

这回大臣大多数都回答了:“陛下,臣等不敢。”

“当真不敢?”武则天脸都气白了,王画这件事洛阳城都传疯了,可自己呆在深宫里居然一点消息都不知道。

她起身向后走去,临走还丢下一句话:“各位慢慢想吧,想清楚了再找朕。”

想不清楚,就“坐”在这里了。

连上官婉儿都轻蔑地看着这些大臣,跟随武则天离去。

这些大臣面面相觑。先是有许多人将目光集中到张易之与张昌宗身上。可这弟兄俩将眼睛一闭,那意思是说,别问我,我们不管这事。

于是又将视线集中到了魏元忠与姚元崇身上,姚元崇刚刚与李峤刚代替苏味道当了宰相。现在你们一个人官最大了,一个人深得武则天信任,应当要为我们作主啊。

至于另一个宰相李峤,那个文章写得好,诗也写得好,但品性太差了。也没有人指望这时候他会在武则天盛怒之下,会替群臣出头。而且他出身于李家东祖房的弟子,有瓜田李下之嫌。

当然现在这朝中坐着来自七姓五家的可不是李峤一个人,再加上与这几大家族姻亲的,可以说有四分之一,与这几大家族有瓜葛。

可这俩个人脑袋里还在想着心思,也没有看到众人的眼神。

没有办法,这时候刚刚因为河北突厥大军撤离,被诏回来的吉顼出面了。

不是他想担这副担子,因为他隐隐感到了这个少年与他们在河边遇到的少年王画,有着一些联系。

见了武则天,武则天开口就问道:“吉中丞,朕问你,是不是朕真的老了,所以你们才敢对朕进行欺骗?”

第三十六章 用心

吉顼并没有正面回答,他说道:“陛下,治天下是以文章治还是以才能治?”

文章写得好,未必就当得了好官。王勃他们那一个文章写得不是很好,可仕途呢?

武则天沉默不语。过了一会儿才说道:“难道写出三篇《马说》的人没有才能吗?”

你想为大臣们求情,但也别想忽悠我。你不是要才能吗?就凭这个少年写出三篇《马说》,就发人深思。不相信,将朝中大臣全部集中起来,都未必能想出明白这样深刻的道理。

吉顼又说道:“陛下,自从陛下发动革命至今。朝中大臣基本上都是大唐的精锐,也是陛下一手亲自任命的。虽然有所失误,可人非圣贤,孰能无错?”

吉顼也不敢说,不是大臣不想说,而是怕你因为这个少年来路不明,最后有可能因为推荐,而受到池鱼之殃。因此,他转移了方向,从另一角度来阐述道理。其实武则天发动的所谓“革命”,也就是杀人,将所有潜在的危险,和反对她的势力全部扫除。现在剩下的大臣,基本上都是对她忠心的大臣,也都是武则天本人允许的。你说这些大臣不好,也等于说你没有眼光。

这句话说得很婉转,实际内容尖锐。

吉顼又说道:“这个少年虽然很聪颖,但处在成长阶段。陛下不闻昔日甘罗年少为相,成年后却泯然于众人矣。”

少年再聪明,也没有甘罗本事大啊。可因为拨苗助长,成年后却没有作为,消失不见了。反而象韩信苏秦他们正因为年青时吃过许多苦,以后发奋图强,却有了更大的作为。也许现在将这个少年带到朝廷,也未必是一件好事。这是从人才的成长角度,劝说武则天的。

“亡羊补牢,未失已晚,现在这个少年并没有出事,立即派人寻找到他就行了。陛下,大臣是陛下的大臣,不能因为一个少年,将满朝大臣斥责成一无是处。纵然将满朝文武加在一起,也没有陛下的英明神武。如果大臣做错了,请陛下指出。现在请陛下给各位大臣一个机会,还有那个少年现在也失踪了,还要等待陛下圣旨,如何处理。”

先拍一个马屁。你是皇帝啊,你最聪明,现在大臣做错了,你将他们改正过来。实际意思是你现在不要讴气了,大臣等着你指示完毕散朝,那个少年逃亡在外,还需要你下旨保护。正事要紧吧。

武则天让他说得气乐了。

吉顼一看武则天笑了起来,乘杆子上树,将她衣服一牵说:“臣请陛下回殿。”

确实这个大臣也是一名酷吏,可周俊臣他们这些酷吏与他是无法相比的。

看到武则天回来了,大臣们才松了一口气。

显然武则天这回也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纠葛了,反而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