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玩唐- 第4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画也没有让他失望。又说道:“我倒有一块地方,正缺少人手耸理,不过它却远在海外。如果温先生有意,不嫌辛苦,不妨替**劳一下。而且哪里虽然离中原偏远。可也有两百万百姓可供管辖。也是能让温先生大施宏图的机会。”

“多产人?”温安到现在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但听了后也吓了一跳。两百万人,不是两十万人,一个岭南道有多少人?而且以他的智慧,也不用王画解释。王画真正发展实力才多少年?以后这个人数还会继续增涨。甚至可能是五百万,一千万。这已经是一个正规国家的百姓人数了。

“温先生,可愿意否?如果温先生愿意,我会写一封信给不元二。让他安排你前去那片十现在大洋洲让至画七灿渊,萧亚轩与宋问这几年锻炼下来。才干很有长进。可管理那么大的地方,还是很吃力的。如果不是怕朝廷怀疑,王画有可能将朱全也调过去协调管理。

“妾侍郎以我为士,我当以士报之。”温安深施一礼。仅是一面之缘,这有可能是王画手中最大的王牌,王画立即托负自己,确实可以当之以士有匕相待。

这个回报也远胜于他带过来的消息价值。

送走了温安,王画心中更有了底,但也加快了行程。到了九月半,来到了河西九曲之地青海省东南部及其与甘肃省连地区。这是一块战略要地。因为黄河之便,水草丰美。吐蕃人一直对这个地方很垂涎,不过唐朝并没有放手。吐蕃无可奈何。后来血字营驻扎在这里不远处,吐蕃发动了一些小规模的骚扰,又先后吃了一点亏,于是作罢。

当然,归根到底,还是现在吐蕃局势紧张,正值新帝岁数尚国内局势未稳,再加上多处地区牲畜发生瘦瘦,所以也需要这次唐朝的和亲,安定吐蕃局势,更不敢对河曲下手。

但到了这里,也是吐蕃与唐朝交界的地方。

也几乎看不到汉人,要么是吐蕃人,要么是吐谷浑被吐蕃灭亡后,分布地唐境的吐谷浑人,或者党项人、羌人。再往南就是积石山,但分布的种族同样是吐谷浑人居多小其次才是吐蕃人。

现在正值秋高气爽之节,河曲之地风景优美。金城难得地走出队伍,观看一路的风景。

可只往南走了两天,眼看出了唐境,忽然前方扬起了一道浓浓的烟尘。

不用王画吩咐,杨矩立即让士兵开始警戒。

虽然这里属于唐朝境内,可也是唐朝的羁糜地区。各个种族时常发生冲突,比如党项人与羌人的冲突,再比如吐谷浑人与吐蕃人的冲突。不但唐朝对这个地域不能根治,吐蕃境内。因为吐谷浑亡国。更多的吐谷浑人流离失所,被吐蕃人当作奴隶,多次发生冲突。同样不得安定。

一会儿,烟尘近了,王画眯起了眼睛。

来的是一支大军,大约有两三千人。扯着吐蕃的大旗,这次和亲的吐蕃和亲的使者巴桑巴连忙说道:“杨将军。勿要惊慌。这是我们的军队。”

是有乱民,但无论是吐谷浑人,或者是羌人,都没有能力组织这么一支庞大的军队。

王画眼睛眯缝得更紧,巴桑巴没有看到。王画眼里出现一道厉光。

军队越来越近了,可以看吐蕃士兵一个个身穿着扎甲,这是一种组合甲。抵挡兵器伤害力比光板甲更有效。这些年吐蕃军队正是靠这种扎甲横扫天下。几乎所向披靡。

不过这种盔甲还不如鱼鳞甲,更不如明光铠。但比唐朝的锁子甲要好得多。

还有一些旗帜飘扬,只是字王画不认识。

但有可能吐蕃认识的人也不多。这是文成公主的贡献,她去了吐蕃后,向李世民提出三个条件,第一带佛像,第二允许宏扬佛教,第三允许造字。特别是后一种制度,正是使吐蕃长时间屹立不倒的原因。

但这种文字刚出现,认识的人不多。原来吐蕃人几乎没有人信仰佛教,更没有文字历史。

后来一家人了,不提此事。实际上中国养了许多只老虎。第一只就是偻人,第二只有可能算上吐蕃。

军队眼看就到了眼前,明晃晃的盔甲,还有高大的吐蕃战马。送亲的唐朝各个工匠奴婢,以及士兵小一个个脸如土色,华得浑身发抖。随行的吐蕃人脸上却面露得色。

可他们没有想到,吐蕃这种傲慢的行为,让王画生气了。

王画随便在一个侍卫身上抽出了一把横刀,骑着马迎了过去。迎面两刀。首先扑过来的两名士兵跨下的坐骑被王画削去了马头。

这只是一把横马,砍死战马不稀奇,但连马头都削了下去,马肉马皮也无所谓。主要是粗大的骨头。利落地削断,这是何等的力道。

就两刀,奔过来的吐蕃士兵立即勒住了战马。

后面的吐蕃士兵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一时间没有控制好人滚马翻,乱成了一团。

巴桑巴呆了一下,立即跑过来责问:“王侍郎,我们吐蕃派人前来迎接公主,你为什么斩马?”

“你们吐蕃就是这样迎接公主的吗?当真没有将我们唐朝放在眼里。既然没有诚意迎娶公主,那么好,公主殿下,我们回长安去。”

金城公主一听,就乐得眉开眼笑,也不顾礼仪了,立即跑了过来,爬到王画的坐骑上,紧紧地抱着王画坚实的胸膛。

但她岁数也没有人在意。况且现在唐鼻风气都无所谓了,更不要说是吐蕃人。就是金城公主是一个大人,与王画合乘一匹坐骑,估计也没有吐蕃人抗议。

但巴桑巴一听就傻眼了。在那天晚上诗宴上,这位大唐文武双全的大臣,就写了一首诗,强烈反对和亲。他既然作为和亲的使者,对汉文十分精通的,也听出来了。不过装傻卖疯。故作不知。

而且王画行事肆无忌惮,在唐朝是有名的,这一下子将金城公主带回去。自己怎么向赞普与太后交待?

吓通一下,跪在王画马前。将王画拦着。

第七十五章 适得其反,万民书

钦州的公主塔与大派送。继续吸引着天下百姓的关注。

以至大家都疏忽了另一件事,突厥再次入侵。

李显有些愤怒了,在母亲时候,你们突厥人说母亲不是李唐正统,现在到我当皇帝,是李唐正统了吧。为什么还要一次次入侵。于是让张仁愿担任灵武道大总管,对付突厥人。

张仁愿同样也十分生气,而且筑造的几座新城也不是吃素的,接任后,立即做了布置,而且破例任用了正在庆州与原州担任司马与长史的萧蒿与张孝蒿。两个人在血字营中,让老武调开,但到了李显上台后,又调动了几次,结果成了现在这个闲职。除了他们还有王晙、张守珪、郭知运、孔黑子、公孙云、李楷固、乌可利等人,也被调到各个地方担任看似重视,却是闲赋的职位。

没调走的还有许多精英,包括莫贺干、郭虔瓘、王君绰、哥舒翰、薛讷的儿子薛蒿,也是跟王画出兵洛阳的一批人,现在呆在鄯南一带过着看似的悲惨生活。还有另一个人,张守珪。因为主动带兵配合王画,发配到了四川去了。

这两个人虽是文人出身,多少让人忽视了他们的勇力,但他们在军事上的才能,远远超过普通的大将。特别是张孝嵩极北一行,已经成了唐朝一个传奇。

得到张仁愿的授命后,两个人看了地图,立即从原州出发,直奔灵州,东边张仁愿沿着黄河北上。不顾天气开始寒冷下来,在丰州西边沙漠上,一左一右追击。

其实这时候突厥听到唐朝大军北上,已经带兵撤回。但三个人皆非凡物,将兵贵神速的含义发挥到了极致。还是将一部分突厥军队追上。在贺兰山北的沙漠上交战了半天,突厥人大败而退。也将大部分被突厥人抢走的战马与百姓重新收了回来。

消息传到京城,李显一开始很高兴。

然而一会儿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萧嵩与张孝嵩严格来说,也是血字营的将士。就是张仁愿,也曾经得到过王画的推荐。虽然不好说,但对王画潜在的影响力,有点忌惮。

张仁愿还好一点,主要就是萧嵩与张孝嵩。

于是下旨,让萧嵩与张孝嵩二人因功迁入襄利二州担任刺史。这两州皆是唐朝上州,也不算亏待了两个人。不过主要是不想他们执掌兵权。还好,两个人本来就是文臣出身,都无所谓。

又让张仁愿回京担任同中书门下三品,也就是实相。

然后将宰相韦巨源与杨再思喊来。询问王画的事。都一年多了,得让他回京。

还有一大群宗室弟子,两个女儿,离京好几个月了,也该回来了。想到这里,李显十分不解,难道钦州真是一个好地方,为什么这十几个孩子出去后,几个月都不想回来?

能想回来吗?

明年春天还差不多,现在长安与洛阳冰天雪地的,但钦州正是不冷不热的好时光。

而且百姓对他们比长安百姓尊敬十倍,也许这个地方来的贵客太少了吧。其实非然,与他们身份没有多大关系,主要听到王画与李裹儿的关系,认为他们是王画的亲戚,所以才对他们格外尊敬。

虽然地方小了一点,可好玩的地方多,捕渔打猎不说,平时里可以荡荡小舟,或者与一些前来游玩的文人,看看山水。在公主塔下,摆着小酒席,饮诗作赋,相互吹捧。

最主要没有长辈的唠叨,没人管制。王画要求很简单,只要不扰民,随你怎么玩,不但随你玩,我还拿钱来,让你们玩。因此,这群屁孩,特别是十几岁大的世子们,就象拖僵的野马一样,玩疯了。

也有点想家,至少都购买了一些礼物,寄了回去。

不过有多想,很是让人怀疑,甚至他们还产生一个想法,过了这一村就没有这一店了。想一想,马上回到京城,王画也回到京城,以后还有这个机会外出么?

所以大人们在家惦念着,担心在化外之地,孩子受到伤害。不断地询问回来的太监,孩子在那边过得如何。可这些世子们很少过问他们父母现在如何。

听了李显的话,杨再思说道:“王画是要回来了,而且夷洲之事,也不能拖得太久,需要王画回来商议。但有一个问题。就是王画回来该授何职?”

王画离京时是户部侍郎,那不是贬职流放的,而是开柘岭南,解决流民安置的。圆满地达成了任务,一下子使朝廷四十多万流民安置下去,也就是说户部上多了四十多万百姓。不但如此,凭空变出来,几个上州中州,产生的影响,在未来若干年都会使朝廷受益。还有平稳粮食,找出几大铜矿的功绩。

如果是一般人,就凭借其中任何一条,官职就嗖地一声,冒上去。

可王画怎么升?

本来户部侍郎已经属于顶级官位,再往上升,也只有几个宰相地位与六部尚书。当然有各大都督府都督之职,可那是地方官职,再高也不能作数。也不敢授,那是统管数州军事民事,如果让王画掌握军事,出了事,谁敢负责?

难道让王画做六部尚书与宰相?

李显皱了一下眉头说:“是啊,太小了一点。”

才二十一岁。连王画自己都说过,现在拨为公爵,以后有功怎么办?难道不到三十岁将他拨成正二品从一品的虚职,逼他离开朝堂?

但如果不奖励,不是寒王画的心,可能他真无所谓,是寒天下努力奋斗官员的心,是寒天下百姓的心。

很纠结,虽然王画对朝廷有很大作用,所以韦氏有时候愤怒的同时,也不得不自嘲地想。就是将王画当作一个救急箱也是好的。至少现在看来,好象真没有什么难倒他的事。

但每一次也让朝廷头痛。

李显自言自语道:“看来这个天下就没有什么十全十美的事。”

莫明其妙地冒出这一句,不过几个人都明白李显的想法。因为他们同样也在头痛。最后还是韦巨源说道:“陛下,这个问题还是交给王画自己来解决吧。”

让王画自己要官,要侍郎给他侍郎,要尚书给他尚书。好象王画在官职上还是很自觉的。王画自己提出来的,也可以堵住天下百姓悠悠众口。

也只有这个办法了,李显自贴心的太监亲右监门将军刘安自前往钦州下旨。不过于其是下旨,不如是询问。

翻过了南岭,来到钦州。如果从水路上来还好一点,从陆地上来的,一路触目惊心,听说因为道路修了,情况还变好了,不然原来情况更糟。但到了钦州辐射范围内,渐渐使这个太监产生一种进入世外桃源的感觉。这种感觉当到达钦州时,达到了顶峰。

但事儿不能再拖了,李显还想李裹儿、长宁公主回去,过一个团圆年。而且今年长安也购买了大量的烟花鞭炮,到时候准备来一个举国欢庆。

立即来到王画家中,将来意一说。也没有拐弯抹角,王画是聪明人,直接挑明。

王画一听笑了起来,他问道:“刘将军,朝廷无非为我的官职为难,但刘将军,你可想过,官职大是好事还是坏事?”

“当然是好事儿,”刘安想也没有想就答道。那一个不想登将拜相,象李靖那样。

“错,官职越大越不是好事。因为官职越大,挑的担子越重,如果不是陛下错爱,让臣做一个员外郎,臣才是最开心的。”

刘安将这句话当作了耳边风,扯么你,员外郎。就是你真想,皇上也未必敢授。如果皇上授了,天下百姓还不将皇上给骂死?

“还是六部侍郎吧,礼部的因为臣多有逾制之事,特别是这一年来,事急从权,做的逾制事更多。这个臣愧不敢当。刑部的臣自己已经触犯朝廷制度,也不能授。吏部因为事关选拨人才,臣太年青,同样授之不得。兵部因为血字营将士,多有属下在外,必须要违避。”

刘安听了很感动,这才是理解万岁嘛。

“所以臣还是在工部与户部中间,让陛下抽出一职,让臣担任。而且臣即使有功,这一次逾制的事做了很多,正好将功恕罪。一抵一消,臣就已经很感谢陛下恩宠了。”

刘安差点为王画的通情达理,握王画的手。

既然决定离开,王画召集了钦州各县官员前来议事,听到王画要走,浦拭焦差点急哭起来,他焦急地说:“使君,你现在不能走啊,城里的房屋还没有盖完,赈济的物资也没有发完,这些都要使君规划。还有使君安排的珍种养殖,推广了大量桑麻田,还没有收益。如果换了一个使君前来,纵然有使君的品德,也没有使君的才华。钦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