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玩唐- 第6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句话问得众将士勃然变色。

“或者前往灵武陇右河西,我从哪里而来,现在三地百姓听闻因为皇上冤斩封常清、高仙芝,心中愤愤不平。还没有得知哥舒翰与各部都护生死不明的消息,前去他们的地盘,你们怕不怕出事情?”

大家再一次失色。

实际上没有王画说得夸张,不久后蜀地进献十万匹蜀锦。锦是事小,表达忠心是真。

李亨去了灵州,因为安禄山为非作歹,灵州百姓涌跃支持李亨,让他以灵州为根据地,慢慢将唐朝恢复过来的。但不久后,迫于吐蕃强大,默认了吐蕃占有灵州、兰州等地。然后时收时失。导致了西北与中原关系不亲密,胡风大作。也为后来西夏独立埋下了祸根。

其实安史之乱过后,几千年的汉民族除了在明成祖时辉煌过短短一段时间外,都成了地地道道的伟哥了。在朝堂上你死我活,红刀子白刀子黑刀子,刀光剑影,特别是有些披着圣人的外衣,祸害更大,比如司马光与王安石。在战场上外战外行,内战内行。内战一百万一百万的士兵堆。外战呢,且不说辽金元清,连一个小小的倭寇都能祸害大半个明朝。再说倭寇呢?当真全是倭人?

一个长相粗大的将领小心地问道:“那么我们撤向太原如何?”

“不行,太原离叛区太近。而且叛军已夺下洛阳,可以随时渡河北上。况且太原背后离胡人不远,西边又是吕梁大山,供给困难。作为战场,是回旋之地,作为政治重心,将会引来叛军疯狂的围攻。太原反而陷落得很快。”

“那么我们回长安吧,”另一个将领说道。

他听过王画的赫赫战功,再加上回长安有城墙之险,心中也有了底气。

“现在回长安不行,我们人手太少了。长安城一百多里长的城墙,这点人手放在城墙上恐怕连人影也看不到。要么巷战,我们带的是火器,那么正好是扬其短避其长。”王画说着,拍了拍步枪。这种步枪在二十几年前就开始成型,随着蒸汽机的出现,随后在王画指导下,钻床、膛床、车床开始面世。当然中间也经过许多曲折的弯路。然后才研制出来连珠枪,有了这个底气,才向玛雅发起进攻的。到现在又经过了二十多年,从连珠枪已经变成了毛瑟枪。

但有了枪支还不行,现在人数太少,王画要的是一战定乾坤的作用。否则战事拖拉,对其他人没有威慑力,那么随后的整个国家变革,麻烦多多。

他继续说道:“而且现在长安城中已经乱成了一锅粥,这点人手过去,维护秩序都不够。况且我们也未必能赶上时间。”

李隆基离开长安城已经五六天了,再加上回返的路程,也许他们没有赶到长安,叛军就进入长安了。

“那么我们怎么办?”哪儿去不了,这让大家都感到焦急。

王画压压手势,示意众人安静,又说道:“这个我自有办法应付。各位认为杨国忠是叛党击杀,我问大家一句,今天谁是叛贼,谁在谋反?”

有人说是杨国忠,有人说是安禄山。

“你们说的也没有错。杨国忠未必是叛党,但他误国误民,杀死他亦无不可。贵妃迷乱主人,杀死她亦无不可。可是谁给他们这么大权利误国秧民的?是谁给予她们宠爱的?”

大家一个个不敢回答了。

让他们击杀杨国忠,逼死杨玉环,有这胆量,可让他们杀死李隆基,却没有这个胆量。

高力士低声央求道:“王大总管,皇上沦落如此,你就少说两句吧。”

王画冷笑一声。

定夺中原,他今天力量足矣。

但他发起的改革,不但从制度,从思想上将颠覆几千年来形成的帝王传统。这次**的规模远远超出武则天时的所谓**。

如果不是从思想上让大家接受,还不知道会死多少人。死大食人无所谓,死玛雅人也无所谓。但自己的民族,王画可不想死太多的人。为了顺利进行,今天马崽坡就是关健的开头。

那个敢阻拦,那怕是高力士,那怕是郭子仪,那怕是李泌,必杀无疑

他看着李隆基说道:“刚才大家说是杨国忠谋反,说是安禄山谋反。但漏掉了一个人,一个最大的谋反者。那就是你,陛下”

第五章 变天了

“王卿何苦此言?”李隆基沙哑着嗓子说道。

“皇上,我问你,为什么不用李白?”

“他才华虽好,可放荡不羁,为官不适。”

“你也知道。我在大洋洲听说你想用故相之子。几位前相贤正方明,教子有方,姚崇之子姚奕少而修堇,因为彝男闳逼迫牛仙客,出为永阳太守,亦无不可。虽然如此,可此人小心谨慎,假以时日磨练,为相也可。至少比你宠爱的李林甫好上数倍。萧嵩子萧华为人有雅量,同样是一个人才。韦安石之子韦陟与韦斌,皆有才望,我没有离开长安就听闻了。至于张说之子张均张垍,这两人不提也罢,省得污耳。”

这两个人皆有才气,特别是张垍,深得李隆基喜欢,将自己女儿嫁给了他。

但二人品性不好,以为李隆基会让他们担任宰相,但因为李林甫与杨国忠的掣肘,愿望没有实现,心中一直怏怏不乐,于是安禄山前面一来,后面摇着尾巴就投降了。一点儿气节也没有。所以王画有此一说。

而且陷害李白流浪天涯,张垍有很大功劳。传说是高力士陷害的,瞎扯,高力士一生端慎,连张九龄这样的傲骨对他都十分尊敬,这不是对权势的尊重,而是对品性的尊重,如果李白没有事做让高力士脱鞋子,他就是一个浑球了。但有一次,李白醉酒,高力士扶他上龙舟,调护殷切,这都是真的。

害李隆基赏金将李白逐出,正是张垍看不惯李白放荡不羁的作风,与才气,于是罗织恶名,导致李白后来飘荡天涯的悲惨下场。不然,怎么着,混一个无关紧要的小京官,还是可以的。就象贺知章,还不是每天喝酒喝得醉生梦死?

总之,张说这两个儿子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人。

但王画不想在此事上深究,他只想开出话题的前端。

“为什么陛下对此六人如此看重,一是有才学,二是出身名相之后,家风严谨。为什么不用李白,因为他放荡不羁。这说明陛下知道这个道理。既然如此,陛下放着张九龄不用,放着李适之不用,偏偏任用李林甫,任用杨国忠一用二十多年,一个大好的河山,生生败坏如此。陛下,你这是不是在对国家谋反?”

“不是胡蕃不能用,昔日我在西北,多用胡蕃为将为兵,然而中间掺杂许多汉人为将统领。还是对朝廷多有不满的情况,这样做的。治理西北时,我也有意让胡汉一家,融而化之,成为一体。到了大洋洲后,更是有意让汉人统领各族奴隶,这也是大迁移的原因。否则需要人口,天下有多少人口能为我用?可用过后又怎么办?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但你可倒好。兵者,国家利器也,你放着从小在你身边长大的王忠嗣不用,将他贬放,活活屈死。却放用胡人胡将,全国之兵,一片胡夷之声。你这是不是在对民族谋反?”

“早就有人对你说安禄山谋反,你不信。最后反象已显,你也醒悟了,可是不作防备。哥舒翰、封常清、高仙芝乃绝世名将,小有损利,退过潼关持坚关而守,困住反贼不能西上,为正兵。郭子仪与李光弼以及河北义军,断绝叛军后路,挟持家人令其军心动摇。正奇相合,叛军指日可破。封常清三次上书指出此事。哥舒翰亦是上书指出关健,连郭子仪与李光弼都说过此事。但你偏听杨国忠一人之言,先斩封常清与高仙芝,后逼哥舒翰以一群杂牌军对天下精锐导致大败,潼关丢失。从此,自河北起到关中,多少百姓落入敌手,几千里之地,一片凋零荒芜。多少人家家破人亡,民不聊生。你这是对百姓谋反”

“儒家大义,人伦有序。所以连唐朝律法都不让同姓成婚。就是高宗纳则天太后,此时则天太后只是太宗一才人,非是正规妃嫔,还遭到天下人的非议。可是你为老不尊为了**,居然连儿媳妇也抢到手中,任你玩乐。请问皇上,你看过《礼记》没有?你看过《孟子》没有?是孔子告诉你这么做的,还是孟子告诉你这么做的?或者是老子让你这么做的?你这是不是对圣人大义,对纲常lun理谋反?”

王画固然有给李隆基戴了四顶大高帽子的嫌疑,但国家败坏如此,不能不说李隆基是最大的罪盔祸首。

连对李隆基忠心耿耿的高力士听了都默不作声。

王画又问道:“皇上,今天到此,蜀地不能去,河西灵武也不能去,太原是不能向,长安是不能归。如果我不出手,陛下又怎么打算?难道呆在此处,等待叛军追赶上来?”

这句话是能瞒过李隆基,甚至众位将士,但瞒不过一个人。

李泌嘴中欲言欲止,可是王画眼中射出一道精光,李泌虽然修道,可也吓了一跳。他心里面很清楚,今天王画虽然是在唠叨个不停。然而不一会儿,就要发生一件大事了。如果自己破坏了,他可不会戒意将自己杀死。同样,自己也来不及阻止。

李隆基不能回答。

不过他清楚,王画既然赶到此地,不可能不管的,就不知道他会提出什么条件来。现在默不吭声,是等王画自己发话。

“皇上,你还记在我在灵州向你问的两个问题。那时候我问你,什么是唐朝眼前最大的危机?你现在可想出来了没有?”

“胡人为将。”

王画摇了摇头,也许青年时李隆基在自己离开时,想过。可到了晚年,他就根本没有想过,甚至安禄山叛乱都没有考虑过,不然不可能给出这个简单的答案。

他说道:“错,不是胡人为将。是武将专权。土地紧张,必须造成府兵制破坏,募兵制就是不想为也不得不为。这本来也没有错误。但募兵制使边将常年手中有无数军队掌控。这本来就十分可怕,可你是却还给了他们治理地方政治经济,人事调动,处理事务的权利。就是没有安禄山,人心是没有满足的时候,就象你一样,为什么后宫六院七十二妃,美人无数,还要连儿媳妇也要扮夺?边将亦是如此。那么以后还会出现李禄山、张禄山、刘禄山。还记得我当初时的情形,在长安韦氏想杀我。但我到了灵州后,为什么她不敢杀害我,反而用裹儿对我进行诱惑?无他,手中有兵权也。或者我当初,如果有谋反之心,轮不轮到你坐天下?”

“大总管,你当初为什么不说?”高力士埋怨道。

“说了皇上就听了吗?他自己也知道张九龄是好宰相,也知道选人有没有象张九龄这样风采的人。可是又怎么对张九龄的?用的又是什么人?而且张九龄有没有说过安禄山,其他人有没有说过安禄山想要谋反?皇上听了没有?”

但他心里想到,这个我根本就不会告诉你。如果没有安史之乱,我如何对国家进行一次翻天覆地的大变革?或者告诉了,也许能免去安史之乱的祸害,可是那是治表,没有治里。难道让一两百年后国家继续走到唐朝后无汉人这条道路?

王画一句话问得高力士哑口无言。不说王画,就是高力士本人,也多次进谏,但李隆基虽然对他十分宠信,可是依然不听。高力士都无可奈何。

李隆基开了口,他低声问道:“那么第一个问题答案呢?”

其实自从他到了灵州之后,对王画就产生了一种畏惧感。而且王画视王权如草芥,也让他感到不舒服。但这也造成另一种心理,如果别人说他,他心中会十分不平,但王画说他,他无可奈何。

“第一个问题答案,想要做好皇帝,就要学会放权。”

众人“咦”了一声。

李隆基更是不解,他问道:“朕正是因为放权给两位宰相,所以才有今天。王卿何来此言?”

“你那叫放权?”王画冷笑一声:“如果当初中宗再小心一点,不让韦氏下药毒死,角逐下去,最后谁是赢家?如果你父皇不首鼠两端,你与太平公主会不会得势?如果你一心想收回权利,李林甫能不能在相位上呆了十九年之久?你那不叫放权,是将权利交给了不该交的人手中,以至误国殃民。”

韦见素打断了王画的话,说道:“但是古今往来,确实有许多皇帝想有作为,可被权臣或者其他人驾空,无能为力,甚至横遭惨死的下场。”

“是不错,特别是东汉后期几位皇帝。但那只不过是假臣子,真皇帝,权利从皇帝转移到权臣之手。比如赵高,比如司马道子、庆父、梁冀。其实我说的意思你们还不明白,我说的皇帝权利太大,是指**的制度。一个缺乏监督,一手遮天的制度,导致一个人权利比老天的权利还要大,想要任何人生就要任何人生,想要任何死就让任何人死。我再问各位一句,有美食,大家想不想吃?”

周围有身份的人没有表态,围在外圈的士兵一个个点头。正一个饿得头发花,眼发晕,王画一句问了后,一个个肚子直响。

“有美人想不想得到?”

说着瞅了李隆基一眼,连自家儿媳妇都要抢,谁不想得到美人?

“有好衣服想不想穿,有好房子想不想住?想一想,为什么自古以来,如果加上春秋各国国君,战国七雄国君,十六国的国君,君王达到了近千人。但明君有多少,有没有一百人?为什么会出现这情况?”

答案呼之欲出

“所以明君用直臣进谏,为自己强行加上一个框架,使自己不为**迷惑了眼睛,将心思放在国家之上。比如太宗,再比如皇上你早期用韩休。这是用直臣为镜,照自己的功过得失。这是用直臣为枷锁,强行将自己权利限制起来,不让这无边无际的权利,使自己为了满足**胡作非为。可是说到底,还是这种**的制度,君明谏臣台阁可以起到作用。君昏,朝廷有没有御史台,但在皇上你变得昏庸的时候,御史台有没有起到作用?”

说到这里,他站了起来,向周围士兵问道:“为什么你们需要皇帝?”

王画先前一说,众人心中都有了一些想法,听到后皆毫不犹豫地答道:“治理好国家的。”

“对,皇上,为什么要皇帝,不是给你建造骊山行宫,不是让你怀抱美人,是百姓让你治理国家的。当年你在灵州也向我再三承诺,要将这个国家治理得更加强大,百姓治理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