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玩唐-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能谈沦价钱,如果太心急了,这个小家伙同样也会漫天要价,反而不美。

正因为郑家的威名,还有王画的外表,让他掉以轻心,再次犯下一个错误。

王画将他送到门口,只是微微一笑,并没有回答。

然而走回屋中后,王画的眼神开始阴冷起来。

这段时间发生了太多太多让他不愉快地事。一开始是杜家退亲,那个杜蕤嚣张跋扈,然后是于杜两家对他家打压。再进了洛阳,这个郑家巧取豪夺。这就是所谓的名门望族!

王画冷冷地一笑。

但他脑袋很冷静,面对这样的庞然大物,自己是无法抵抗的。因此必须要使用策略。

他坐在椅子上想了好一会儿,最后忽然灵机一动。

奇珍轩是郑家的产业,他能理解。不要说郑家,就是巩县杜于两家也有许多产业。但同样呢?其他几大家族也会在洛阳有产业的。虽然说这几大家族互为联姻,但利字当头,不可能每一个家族都抱成团的。如果这样的话,一个家族都让李唐王朝头痛,这十大家族抱成一团,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到时候不要说他担心,就是李唐王朝都会不惜一切代价,大开杀戒了。

因此,只要自己找到他们在洛阳的产业,将这个漆箱带着转上一转,让他们自己争抢,相互抬价去。这一招正好是以毒攻毒!想来这个漆箱虽然昂贵,还不会让这些家族做出杀人越货的事吧?

想到这里,他才开心地微笑起来。

然后他才再一次工作起来。

第二天,他到了西市,找了一个熟悉西市的人,花了一点钱打听了一下情报。

立即做出一个决定,带着漆箱来到翰林斋。不用说,敢取这个名字,背景可想而知。这正是另一大家族——太原王家的一个产业。这也是一间专门出售各种珍宝的店铺。

看到了这件精美的漆器,同样王家的伙计们也全都愣了神。

对于他们的表情,王画并不奇怪。第一件漆器因为本钱的不足,许多地方精打细算。而这件漆器,因为手里有了十几两金子,自己无所不用其极,如果真要说起来,这件漆器可以说,在这朝代整整开创了一个划时代的工艺!

过了半天,才有一个岁数大一点的伙计从如痴如醉中惊醒过来,他蹬蹬几步来到后面禀报了。

这件器具太精美了,太昂贵了,都无法让人沽价,幸好家主的小娘子来到他们店中,否则连掌柜都无法做主了。

过了一会儿,王画听到后堂有几声低语声。

他看到一个少女走了出来。

这个少女里面穿着一件淡绿的短袄,外面披着一件薄纱紫裙,依稀可以看到半截粉臂时隐时现。少女只是随意地留了一条长马尾辫子,脸孔也是素颜朝天,可皮肤光洁而又细腻,一双凤眼如同图画一样,在眉心之处还点了一棵美人痣。少女一步步走来,姿态更是优美之极,让王画感觉到了就象一株清新的碧柳,正在绽放出一片片绿叶。

虽然两世为人,可王画看到这少女身姿后,还不由地一痴。

少女同样对王画的目光习以为常。她来到这件漆箱前面,只是淡淡地看了一下,然后用黄鹂一般地声音,似笑非笑对王画说道:“不错,这件漆器很漂亮。嗯,你也好心机。”

第十一章 赛诗

就在这时,洛阳皇宫内,正举行一场诗会。因为狄仁杰的离去,做了宰相的苏味道,以及现在的名家崔融、沈佺期、杜审言、阎朝隐、王无竞、宋之问等全部在坐,就连一代才女上官婉儿同样,也在笑吟吟地陪伴在武则天的身侧。

这些人当中,单论诗材,杜审言、苏味道以及宋之问与沈佺期可以都说是大家,当然他们离杜李的高度还差了十万八千里。而其中最狂的却是老杜,也就是杜甫的爷爷杜审言。

老杜同志可以说是整个大唐最狂的诗人了,他一生就不知道谦虚二字是如何写的。年轻时老杜同志与苏味道、李峤以及崔融称为文章四友,实际上这四个人才华都相差不大。但老杜一生做的官职最小,当他听到苏味道成了天官侍郎时,他告诉别人:“苏味道死定了。”

将别人说得一愣一愣的。当时朝中酷吏当道,大多数官员朝不保夕,老杜这句冒然而出的话,还真让人疑惑。于是别人问原因。老杜就说了:“天官侍郎每天都要看呈上去的公文,当他看到我写的公文,还不羞愧而死。”

一句话说完,所有人都冒出黑汗,满头汗!

这还不算过份的,有一天他看了自己写的文章后,发出感概。什么感概?他认为自己写的文章在当今世上已经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他了,要比只有在古人里面比。他说了:“我写的文章,连屈原与宋玉看了,都得在旁边打立正。”都让屈原敬佩到这种地步。又说了:“我的书法也不错啊,王羲之和我比赛也得输给我。”

当他临死时,宋之问这一班人前去看望他。他又说了:“我死了你们这回高兴了吧。”

宋之问莫明其妙。

老杜同志又说了:“只有我死了,你们才有出头之日,不过就你们这班刷子,还没有本事接我的班啊。”

最后连史书都无法对这个可爱的老同志作品价,只用了二字:矜诞。太狂了,狂得有些荒唐,但也有些可爱。

老杜是不是文才真到了这地步不问。但打擂台,比赛型诗手还要数宋之问。

这也是初唐时一个有名的大诗人,然而此人与老杜的狂妄相比,却可以说是唐朝人品最差的诗人。他先是投靠张易之兄弟,这也不算,当时大环境在哪儿,许多人自保,两耳不问世事,装疯卖傻以求自保。也有许多人献媚以求荣华富贵。主要后来他贬到岭南后,吃不那个苦偷偷跑过来,好友张仲之冒着风险接纳了他。但他听说张仲之谋划除去武三思后,立即为了富贵告发张仲之,导致张被斩杀。

就这样还不算。他做了一件最无耻的事,他的外甥刘希夷作了一道诗。就是那首著名的《代白头吟》,“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开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这首诗在整个唐诗中都占着重要的地位。后来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就是让林黛玉仿照此诗写下《葬花吟》的。

当宋之问看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时,就向刘索要。也就是说把这首诗给我,说是我写的。刘好不容易写出这首得意之作,当然不乐意了。可没有想到这个舅舅居然恼羞成怒,指使奴仆将刘谋害了。

但人品不好,不能代表他才学不好,宋之问最拿手是他的反应速度。特别是写应制诗时,每每都能胜出。有一次武则天举办诗会,获胜者将得到一面锦袍。东方虬一挥而就,宋之问慢了半步,可武则天还是从东方虬手上将锦袍夺回赏给了宋之问。东方虬那个不服气啊,问原因。武则天将宋之问的诗拿给他看。特别是后面两句:“吾皇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春。”这个拍武则天的马屁拍得多么高明啊。

东方虬只好灰头灰脑地认输。

当然宋之问走到最后的地步,也是许多原因造成的。

如果做官象运动会一样,比赛做诗,他都好办。可做官只是做官,做诗只是给自己增加声望罢了。但他想做官,而且想做大官。那么只好巴结武则天了,但宋之问身材高昂,长相不逊,可有一个缺点,牙齿生得太丑了。当时武则天为了把持朝政,设置了北门学士,宋之问就央求武则天给他这个学士当当。却被武则天拒绝了,原因正是他一嘴丑牙!

也难怪,整天看惯了张易之兄弟等美男子,宋之问还真不能入武则天的法眼。

眼看武则天这条道路走不通了,宋之问只好攀武则天的宠男张易之。加上当时的大风气影响,他一步步地走向坠落的深渊。

现在武则天要开诗会,宋之问很高兴,这也是他在武则天面前表现的好机会。

他脸上带着喜悦的笑容进了皇宫。

与他一道,各位大人才子们涌入与他一道,来到皇宫里,分宾主落坐。先是向武则天,也就是当今的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陛下敬了一杯酒。然后君臣寒喧了一会,诗会开始了。

太监拿来纸墨笔砚,执掌诏命的美丽少妇上官婉儿,在一旁监督。

宋之问拿起毛笔,略一思索,写下了一首应制诗。

写完后吹了吹墨迹,再观看其他大臣,有的才落笔,有的还在思考,他神情出现得意之色。

其实纵观宋之问一生,留下最多的就是应制诗,这在唐朝诗人中也是罕见的。但他写得最好的一首诗还是他贬谪岭南时一首《渡汉江》: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这首诗是他贬谪泷州逃归途中经汉江所作。虽然他以前写了许多诗篇,华丽无比,但多是空洞造作。唯独这首诗生动自然,同样也是一首著名的唐诗。

宋之问又看了看自己写的这首诗,脸上的笑容更盛。

一会儿所有的人都将诗写好了,交到武则天手上。武则天嘴向上官婉儿努了努。虽然这个赫赫有名的女皇上了岁数,可令人奇怪的是她到了晚年,嘴里掉的牙齿居然重新长了出来。加上她善自涂泽,连左右都不觉得她开始衰老。

但毕竟上了岁数了。就是毛笔字看起来,也很吃力。现在许多公文都是旁人代读,她听后再作处理。

现在她让上官婉儿来品评这些人的诗作。

这个上官婉儿是唐朝著名大臣文人上官仪之女,因母亲郑氏是太常少卿郑休远之姊,母女才得免死,被配入皇宫内庭。但这个女子才华过人,很快得到武则天的赏识,并且这个女子做事果断。当年太子李贤与她还有着一段情义,可后来为了前程,她果决地写下了置李贤于死地的废黜诏书。

但在前几年,她看中了张昌宗,两个人正在床上做事,被武则天看到。武则天大怒,拔取金刀,插入上官婉儿前髻,伤及左额,且怒目道:“汝敢近我禁脔,罪当处死。”亏得张昌宗替她跪求,才得赦免。婉儿因额有伤痕,便在伤疤处刺了一朵红色的梅花以遮掩,谁知却益加娇媚。宫女们皆以为美,有人偷偷以胭脂在前额点红效仿,渐渐地宫中便有了这种红梅妆婉儿的梅花妆。

可这个女子很有手腕,没有多长时间,再次赢得武则天的心。

现在她看着这些诗文。本来她就有才气,一边看,一边将看不顺眼的诗篇往地上摔。也不顾这些诗人的感受。连宋之问都看着她的小手,心想:我的姑奶奶,你别扔我写的。

越扔越少了,最后上官婉儿案前只剩下几篇诗作。上官婉儿再次将这些诗篇打开看了一下。想了想,居然再次开始扔了起来。最后让大臣大哗的是,上官婉儿竟然将所有诗篇都扔到地上,案前一本都没有留下。

宋之问这下不服气了,他站了起来问道:“上官诏命,虽然应制诗很难出彩,可今天是品评谁是第一,不管是好是坏,总有一个第一吧。现在上官诏命将所有诗作都扔了,那么谁是第一呢?”

第十二章 少年

面对宋之问的疑惑,武则天只是一笑。她嘴角再次一努,一个公公走了过来,他手里拿着几张纸,开始宣读。

原来是狄仁杰写来的一份奏折。

这一次突厥南下,骚扰河北。武则天命太子为河北道元帅、狄仁杰为副元帅征讨突厥。时太子不行,武则天命狄仁杰知元帅事,右丞宋元爽为长史,右台中丞崔献为司马,左台中丞吉顼为监军使,带领大军出征河北。

因为狄仁杰已经老了,所以不得不乘轿而行,大军先行开拨。就在他出了洛阳,经过偃师县时,听到路边小河旁传来一阵笛子声。一开始还认为笛声粗鄙,并没有注意。可随着离笛声越来越近,却听出这笛声虽然粗鄙,可听了却让人有一种想要呐喊,想要咆哮的感觉,就象黄河在激涌奔腾,在怒吼低回。

狄仁杰就感到好奇,命令轿夫将轿子停了下来。寻着笛声走过去。让狄仁杰三人感到惊讶的吹笛子的人,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这个少年此时盘坐在地下,在他不远处还有一头水牛吃着半青半黄的青草。原来是一个放牛郎。

这放牛郎乌黑的头发披散在肩膀上,一身粗布衣服,显示着这个少年家境并不好,可这个少年盘坐在地下,嘴里吹着笛子,一只脚还放在河水里,意态自若,神情之中有着一种说不出飘逸的味道。

如果到此,事情也就结束了。天下那么多姿质好的少年,狄仁杰也不可能一一顾得过来,况且河北黎民百姓还等于他带领大军前去拯救。可这少年前面还有一块画板,因为家境的问题,画板上的纸张很粗糙,他身上还有一支毛笔,但也因为用了很久,都秃了头了。至于砚只是一块青瓦。

狄仁杰微皱了一下眉头,他自己本人画功并不是很精湛,至少不能称为一个高明的画师,可因为阎立本救过并保举过他,因此他对图画平时也有所关注。这个少年用这种毛笔作画,效果将会严重打了折扣。

不过这少年青衫粗布,现在都进入了秋天,还赤着双脚,不用说,家庭贫苦,能用起笔墨纸就不错了,那有条件挑剔?

少年看着这张纸,一边吹着笛子,人却似出了神似的,一行人走过来,少年浑然不知。

少年终于将这首曲子吹完,叹了一口气,说:“哎,到底我没有经历过军旅,画不出那个真髓。”

说着拿起笔再次在纸上涂抹。

古怪的乐曲,古怪的少年。很有噱头,四位大臣便向纸上看去。

少年开始在纸上用侧锋破皴,随着他笔势起伏,一幅画渐渐完成。虽然这时候还没有破墨与泼墨,但图画的整形造型已经展现出来,一行崇山峻岭,稀疏地生长着几株松柏,在一条山道上还有一个山民挑着一担柴向山上行去,但这个山民衣服略略有些褴褛。

在近处,一个威武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