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玩唐- 第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妇人又说道:“请坐。”

王画说了声:“谢!”

坐了下来,妇人又要站起身来准备茶水,王画说道:“黛姨,不用了,你也坐下来,我还有事,坐一会儿就走。”

妇人忐忑不安地坐下来。

王画又说道:“黛姨,在这里住得习惯么?”

妇人再次点头,低声道:“还行”小

王画又说道:“想过四凤么?”

听到王画这一问,妇人低声哭泣起来。

王画没有顾虑她的反应,继续说道:“但四凤现在却不想你。也许在她记忆力都将你忘记了。我也听说了一些,你在张家过得并不好,但比起你来,我母亲这些年过得更辛苦。”

妇人的抽泣声更大。

王画又说道:“现在我如果顾虑四凤的幸福,将你带我家里我也在三思当中。现在我一家过得很开心,你进入我家里,我都不知道能给我家带来什么样的后果,甚至是不是真正能给四凤带来幸福

妇人还在哭泣,只是看着王画,眼里露出了一丝紧张。

“正因为如此,我才让陆二狗将你从张质手中拦下来,带到这里,是因为我没有想好,到现在都没有想好

妇人停止了哭泣,看着王画,说了声:“二郎。”

“不用,黛姨,我与郑家十三郎刚刚说过一句话,每一个人都有自尊,你还是象小时候那样喊我小二吧

妇人低声道:当年并不是我想离开你家,是你父亲的主意。我只是一名小妾,就象一丛浮萍一样,叫我有什么办法?”

妇人说到伤心处,声音越来越低,恍若鬼魂在幽咽,声音到最后冥不可闻。说完后再次低下头,用手捂着脸,低声抽泣起来。

“这个我也知道,如果不是这样,我也不会做这个安排了,更没有你我今天坐在这里讲话的机会,而是让你随着张家一道走上一条不归路。”

王画说到这里,有些烦燥。

如果换在前世,早就赶这个女人走了,可这是在唐朝,连他都有可能纳妾纳婢。情况不一样,他也是一个果断的人,可面对这情况,真不知如何处理。

他站了起来,在屋子里走来走去。

妇人终于停下来哭泣,她微微抬起头,盯着王画。几年没有见面了,当初的小孩子现在也长成了一个挺拨伟岸的少年。她也听过王画的一些事迹,对此地是深信不疑的。这个小二从小,就表现出许多天赋。只是这个出息来得有些晚了,也有些过头了一点。

现在自己的命运,就在这个少年一念之间!

第七十二章 仁义

叉说道!”黛姨,我曾说讨一向话,希望天下人哪,刻。子过,虽然这句话自大了一点,但我也在努力

妇人点头。

王画这一次拿出巨款,赎出了大量田地,以及一些部曲,使几百户人家脱离了苦海,当然巩县还有更多的穷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王画这件事也是一件善举了。

“可我不认为我这样做就是一个滥好人,这一切有一个先天条件,那就是不要在伤害我家人的幸福前提下,我才会使更多人有一口饭吃的

妇人再次抬头看着王画,不知道他究竟是什么意思。

“黛姨,恕我说句不孝的话,若大的张家能让我在于无声处,弄垮,对于你,同样我更容易让你幸福,也能让你打回原形。”

妇人点头。虽然这句话是很不孝,但听到妇人的耳里,却让她隐隐感到有了希望。

“不过,这些天你做得很好,虽然让我安置在这里,你没有什么奢望。黛姨,马上我就要离开了,你自己儿收拾东西,回家吧。”

听到这一句,妇人喜极而泣。现在她奔三十了,年老色衰,也没有其他的善长,这些天来,她感到前途缈茫,每天晚上睡觉都会让恶梦惊醒。现在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到实处了。

“这些年来,你也经历许多事,相信你也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王画说道,这件事终于做了一个决定,然而他脸上却没有半点喜悦。说完后施了一礼:“黛姨,那我走了。”

两家瓷器比拼的事,终于传了出去。不是王家传出去,而是郑家传出去的。只是与白马寺一战一样,郑家为了名声,并没有直接出面,他们选择了两个代理人,郑家与于家。不是王家在与荣阳郑家比拼,是王家在与郑于两家比拼。

这是掩耳盗铃。

真有一些人相信。因为退亲的事,于杜两家与王家都闹得不开心。而且于杜两家在巩县都有根有底,现在瓷器业越见发达,他们插手瓷器,也很正常。

并且动作很快,前面消息放出去,后面就在巩县搞掂了三座瓷窑。然后屯集在荣阳郑府,早就准备好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师傅们进入了巩县。随着他们的到来。还带来了各种材料以及设备,对三座瓷窑进行改造。

可这一切,只是一个幌子。

这一次比拼,郑家早就在准备了。因为资讯落后的关系,王画对现在的瓷器业的了解,反而不及他前世的了解。知道的大多都是来自前世所学到的知识。

实际上现在除了出品率很低的秘色瓷外,已经没有第二种瓷器能与王家窑止的新瓷相比了。

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一个样子,到时候拿出比拼的并不是在巩县新窑烧制的瓷器,而是早准备好的秘色瓷。

也不是没有作用,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工匠,有的会烧邢白窑,有的会烧越青瓷,还有的会烧浑窑的茶叶末瓷,铜川窑的黄釉瓷,长沙窑的彩绘瓷,洪州窑的褐瓷等等。

中国的文明久远,而且从来没有遭到致命性的破坏,可为什么进步缓慢,就是因为各自保守。有了技术传男不传女,往往许多技术流失。这一次的大融合,各个瓷窑的技工汇合在一起,这些技术的交流,再加上王画新瓷给他们指明了一些方向,以及郑家不免用了一些不光彩的手法,得到烧制新瓷的一些技术,给这些手艺高超的技工的启发,这些因素组到一起,将会产生飞跃性的进步。

这也正是郑家从太原王家得到的启发。

当然。郑家考虑的不是技术,而是这种技术所带来的利润。因为融合,这将组成一张复杂的关系网,也是一个良好的互惠互利的融合。还有一点,与王家不同,王家烧制出来的新瓷,从出窑到卖到个人手中,这中间三分之二的利润归入了商人的腰包。可是郑家本身就有一张完善的关系网,也能将好瓷利益最大化。

这两者是不能相比的。

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还有扬州漆器作坊,在与王家联手得到的好处,使得这些全国各地的窑主们动了心。但最后大融合之下,他们与郑家如何定位,会不会成为郑家的附庸,就没有几个人有这长远的眼光考虑了。

但让人奇怪的是“于郑”两家闹出这么大动静,可是王家还是老样子,烧那两种黑白瓷,有时候王画母亲带着李红到处为买田安置穷人的事奔跑。至于变化,也只有王迤的原来小妾,回来了。

这个问题让已更改为:刚一口阳…8。酬敬请登陆阀使!洲乱算了好久。但在现在唐朝人眼里。却没有什么大不了就是让张质用了诡计夺走的,现在真相大白,王家不可能不把她接回来。况且她在王家还留了一个女儿。

但风暴的中心,王家那个人却不见了。

这件事终于传到了洛阳。

武则天这一天在皇宫里召见了张易之与秋仁杰。她将一份邸报交到秋仁杰手上,说道:“国老,你看一下。”

秋仁杰看了后,皱了皱眉头。但没有说话,重新将邸报交给了武则天。

武则天又再次将邸交给张易之说道:“张卿,你看一下。”

张易之打开一看,原来是郑家这一次为了评比瓷器,邀请了许多文坛宗师,画界巨壁,以及一些著名瓷窑里的长老,用他们来评定两家瓷器的优劣。还有许多人真的准备前去。

张易之说道:“陛下,这件事郑家做得太无耻了,人都是他们请的,到时候肯定会相帮他们。这样评,不公平。”

武则天一笑,她转过身来,对秋仁杰说道:“还是国老来说。”

“皇上,老臣以为,事情要一分为二来说。郑家家族很大,人口多,开销大。因此必须有大量产业,来应付他们的支出。现在瓷器业如同雨后春笋,篷勃发展。其中巩县瓷业是其中的翘楚之一,郑家紧邻着巩县,不可能不关注这一项产业。就是没有巩县王二小郎,他们迟早还会插足瓷器业的。”秋仁杰这一句话说得很公正,虽然没有抵毁世家,武则天听了还是点头。

“现在再加上王小二郎造出这种新瓷,如果他们不产生兴趣,也不可能立于世间这么长时间了。”说完秋仁杰还看着前面,在桌子上一件瓷炉里正燃着黄香。

这件瓷炉正是王画亲手烧制的三足白瓷弦纹炉。

王画没有将它卖出去,也决定了立足官场了,不如拍武则天一个马屁吧。但人家拍马屁拍得谄媚,他拍马屁拍得却十分清高,感谢陛下的厚爱,冉及陛下的赏金。卜子无以回报,今天正好烧了一个香炉,送给陛下把玩吧。

这件瓷炉造型十分古雅,武则天看了十分喜欢,于是将它一直放在身边。

还有不远处书桌上,一件黑瓷里,插着几朵景莉,散落在一丛青绿的碧叶如果繁星一般,正中一株红色的锦蔡,正绽放着妖娆的紫红。这是李裹儿插的花。已更改为:刚一口阳…8。酬敬请登陆阀使!

这么多天过去了,武则天气也消下去了。

李裹儿十分乖巧,看到这种情形,立即讨好武则天,每天学着王画,采来一些鲜花,插进武则天房间里的瓶子上。

也没有王画插得好,但也没有花多少钱,只是花了一些心思。武则天虽然精明强干,聪明过人,可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况且还是自己喜欢的亲孙女,于是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但秋仁杰不是看这幅插花,而这件瓷瓶。这种光泽的黑瓷,也只有王画家的瓷窑才能烧出来,在洛阳都引起了轰动。每次宝林斋到巩县进货回来,店里的顾客围得水泄不通。在这种情况下,郑家能不动心么?

除了这瓷器,还有呢,在瓷瓶后面是几本书籍。很薄,不用说,也是王画发明的新纸书写的。不过新纸还要好一点,他交给了自己,自己交给了朝廷。这种纸立即风靡天下。

但结果要出乎王画的意料之外,因为是官府主办,更谈不上什么保密了。结果网一出现没有多久,技术立即被各大作坊买通了官府请来的工人得到了。于是各家作坊都开始制造这种新纸。结果官办作坊效益一天天地下降。不但官办的作坊,连王画家的那个小作坊也因为各地都出现了新纸。王画一看不对,我也不赚这点绳头小利了。于是关闭了。

武则天听了大笑,官府也不缺少这点钱,最主要这种新纸让天下读书人带来了好处。不过想到王家那个小子吃瘪的样子,武则天十分开。

现在就连秋仁杰也不得不承认,自己遇到的这个神奇少年,虽然才气过人,可在制器上的天赋,远远超过他的才气。

他又说道:“因此,这件事必然要发生的。而且郑家在这件事上,做得算是对王家那个小二郎十分仁义了。”

“咦,国老,你没有弄错吧?”张易之惊讶地问。

“五郎,某没有弄错”。秋仁杰说道,但他眼睛里也露出一丝茫然。

第七十三章 人情

不易之间宗后。也醒悟过以郑家的势力,如果想使王画屈服,还是有许多办法的。

现在这种做法也是其中最温和最文明的做法,虽然还是有一些无耻。但巩县那个小二一直不肯向他们诚服,不用这种方法,又怎么办呢?

他愤愤不平地说道:“国老言之有理。可如果那个小二郎,若不是得到皇上看重,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这句话问得秋仁杰也不能回答。

这也是秋仁杰迷茫的地方。

现在是朝廷因为王画的才气。一直很关注,在民间王画的影响也很大。郑家这样做,一也是为了名声,二也是这一点让他们多少有点顾忌。如果不是因为这个,而只是单纯的一个技艺高超的匠人。不要说朝廷,就是自己也未必看上眼。那么会有什么后果发生?

说到公平,只有在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能给更多的人公平,这就是好官了。智慧到了秋仁杰这地步,怎么可能相信人间有绝对的公平?武则天不想秋仁杰在这件事上伤神了,她说道:“但联相信王家那个小子,不会就这种轻易地束手就擒。也许有一场大戏就要拉开。七月初七,青岗岭下,日上柳梢,决战之时。呵呵,这样吧,那一天联也要去已更改为:刚一口阳…8。酬敬请登陆阀使!

说完看着秋仁杰。不久前,有一个胡僧邀请她车驾观葬舍利,被秋仁杰跪于马前拦住了,说:“佛者,是外国的神,不能当天下之主。那个胡僧诡谪,想借着陛万乘之躯以迷惹天下百姓,况且所到之处,止。路狭小,容易护卫。因此陛下不应该前去

说得有道理,武则天立即答道:“喏!以成吾臣之直臣之气。”

没弃去。

现在到巩县,也得考虑这个老臣的意愿。如果他不同意,武则天只好呆在洛阳了。

当然满朝大臣,能够享受这待遇的也只有秋仁杰一人。

秋仁杰知道武则天的意思了,她这是给那个少年壮威去的。管你郑家请多少文人学士大师相帮,只要武则天一出面,一个保准不敢吭声。他说道:“陛下,天很热。”

武则天一笑答道:“国老,巩县不远,还可以借助水路前往。”

秋仁杰听出话音了,这一次武则天很想去看这个热闹。不过这件事与上次胡僧之事性质不同,那是在迷惹圣上,现在这是一件雅事。况且一个庞夫的郑家竟然欺压一个小孩子,虽然对世家他不怎么抱有反感,这件事上他还王画立场上的。

道:“陛下,如果一定前往,水路不必,水上波涛,陛下万乘之躯,还是以安全为主。”

是安全,第二走水路,可不是别人走水路。皇上走水路,马上得建造龙舟,河岸皆铺金沙载柳,还不知道多麻烦,更是耗费财力。如果走旱路,反正车舆是现成的,就是浪费民力,也有限度。

他这个想法,武则天自然清楚,呵呵一乐,然后转过身去,对张易之说道:“这一行,如果评比有失偏颇,张卿你要站出来主持这个公道。”

这回秋仁杰眉头又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