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军阀生涯 千斤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军阀生涯 千斤顶- 第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哦,原来是赵先生”苏童冲着这位点点头才说道:“这是流水线生产,流水线起源于一九一三年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他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把每一件工序的都细分开来。比如一件衣服一般都有十几道二十几道工序,我们把这些工序细分到每一个人后就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生产效率。比如这一个组有二十个工人,他们要是每人单独缝制一件衣服的话每人一天最多可以制成一件成衣,可要是细分成工序的话他们二十个人一天就可以制成几百件,甚至上千件的成衣,劳动效率可是大大的提高了。”

    “什么?这么高?”当时流水作业并未传入华夏,是以当大家听到竟然有这么高生产效率时都是大吃一惊。察哈尔的工厂工作效率经然如此之高?竟然可以把工厂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几十上百倍,这个要是效率要是大规模的推广,可以为我国的工业作出多大的贡献啊。

    众人又参观了几个工厂,比如罐头食品加工厂、还有两个炼钢厂。半年前在蒙古,察哈尔政府地质队的人员按照他们那神奇的主席先生的指引找到一个大铁矿,现在已经进入了正式开采的阶段,为察哈尔的炼钢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铁矿石。

    中午众人吃过午饭后众人又兴致勃勃的来到了军工区,不过这里的检查和治安可要比上午工业区要严格得多了。所有人的武器都要被统一上交,为了安全起见,相机也是不能带进里面去的。

    大家就进入了一家轻武器工厂,这里是专职生产轻武器地方。只见这里的工人用着各种各样的机械加工着各式的零件,然后由后面的人员把零件推到后台,有后台的人员组合成一把把步枪或者机枪,组装好的步枪又被送到质检人员那里仔细的检查。

    李宗仁走过去拿起了一把组装好的步枪,用力的一拉枪栓,步枪发出了“哗啦”的一声脆响。

    “好枪”李宗仁由衷的赞叹了一声:“建明啊,这就是你们三十七集团军制式的加兰德步枪吧”

    “是的,德公。”苏童笑着说:“这种步枪的优点就是射击精度较高、射速快、火力强、性能可靠,在西伯利亚前线我们就是靠着它把苏俄人打得找不着北的。”

    众人听到这里都笑了起来。

    “不过,它也有一个缺点,就是消耗的子弹太多,是毛瑟、抑或三八式步枪的数倍。”苏童在旁边把加兰德步枪的优缺点都一一点了出来。

    “建明啊这是什么机枪啊?”这时来自云南的龙云拿起了一挺机枪爱不释手的问道。

    “哦,龙主席喜欢这枪,没关系。您走的时候我叫人跟您送上十几挺的。”

    “哦此话当真”龙云高兴的问道,白得了十几挺机枪谁不高兴啊。

    苏童笑了笑说道。“当然是真的,不过有件事我可要先告诉您,这枪叫mg34通用机枪,是很好使。它的火力在同类的机枪里是最猛的,不过他的弹药消耗也是很可观的,您可要有心理准备哟。”

    龙云一听心里就有些不高兴了,问道:“哦,谁都知道机枪很耗子弹,难道这挺机枪很特别?”

    “是很特别大家请跟我来。”苏童不懂声色的把大家带到了后面的一个靶场里。苏童叫来了一个测试员,拿起了一条弹链说道:“大家看好了,这是一条二百五十发子弹的弹链。”

    说完苏童把弹链交给了测试员给机枪装上,让他把子弹打光。

    测试员把弹链装上了机枪,一拉枪栓,猛的一扣扳机,“杀杀杀。。。。”一阵撕油布般的声音传了出来,不到几十秒,一条二百五十发的弹链就打光了。

    看得众人嘴巴都合不拢,这、这也太快了吧。

    “建明这个枪每分钟的耗弹量是多少?”龙云看了机枪的发射速度后直觉得嘴巴有些发苦。

    “这种枪理论射速是每分钟八百到九百发,实际射速是五百发左右。也就是说一个小时每挺机枪可以发射三万发机枪子弹。”苏童很淡定的解释道。

    “每小时三万发?还每挺?”身后的军人任谁听了头上都冒出了一身冷汗。

    “我的乖乖,刚才建明你说要送我十来挺机枪,这要是打起仗来,那一小时的时间,我的几十万发子弹可就没有啦”龙云很无语的说道。

    苏童无奈的摊摊手,“这就是追求火力的代价了”

    “走走走,不看这个了闹心。”龙云很是有些气愤的挥挥手,这种买得起却用不起的感觉太难受了。

    “呵呵呵呵。。。”大伙都笑了起来,不过各位大佬心里是怎么想的就没人知道了。

    不一会,众人来到了一个大型的车间,里面人来人往。首先映入人们眼中的是十来米高的机器,当中间的大铁锤压下来时放在下面的铁饼就象一个面团似的被挤压成各种形状。

    看得众人啧啧称奇,苏童介绍说:“这是我们的五千吨级别的自由锻造水压机,他是用上、下锻砧和简单工具进行自由锻;主要用于单件和小批生产。可以进行相当于30~50千牛锻锤的锻压而研制出小型快速锻造水压机;每分钟可锻压100次以上。自由锻造水压机一般采用立式上传动结构;有3个工作缸,在输入高压液体后,可获得3级不等的工作力。我们的火炮的炮管、炮弹的弹壳等等军用设备都是用他来进行加工的。”

    “好、好啊”一众来到了水压机的旁边,看着这个庞然大物,心里不由得啧啧称奇。

    苏童看到大伙兴奋的模样就笑了,说:“这个还不是最大的,我们这里还有更大的呢”

    “什么?还有更大的?”

    “我的乖乖更大的那得什么样啊”

    “请大家跟我来。”苏童带着大伙来到了另一个车间。

    “噢我的上帝。这真是太壮观了。”刚一进门,蒋夫人就发出了一声惊叹,映入了他眼帘的是一栋足足有十层楼高的钢铁巨兽,只见他在不停的缓缓的运动,把一团团的巨大钢锭挤压成了各种形状的东西。

    “诸位,这才是我们察哈尔的骄傲,万吨级水压机。”苏童指着这个钢铁巨兽自豪的说。

    “这种水压机在我们的国防、造船、以及重型机械制造上必不可少的设备。这种万吨级的水压机,就是连西方国家也没有几个国家拥有。”听到这里时,众人的脸上都露出了自豪的神色。

    “建明啊,现在这台水压机在锻造什么呢?”这时张自忠好奇的问道。

    苏童笑了笑:“现在他们是在铸造坦克的炮塔。”

    “什么?你们已经可以自己制造坦克啦?”

    苏童的话在众人的心中掀起了滔天巨,在中央连七五口径以上的炮弹还要进口的时候,察哈尔竟然自己在制造坦克了,这是什么概念。这岂不是说察哈尔比中央更有实力吗?

    其实适当的把一部分实力抛出来用以威慑别的势力,这也是打消一部分对自己不怀好意的人的一个方法。

    “好了,我们再过去那边看看吧。。。”

 第一百五十三章 农业 (深更半夜求订阅、求月票啊)

    第一百五十三章农业(深更半夜求订阅、求月票啊)

    察哈尔四月的天气已经不那么冷了,随着春天的来临,春耕也即将开始。

    古今中外有很多描绘春耕劳作的诗词。例如:姚鼐的《山行》则是一幅繁忙热闹的春耕图:“布谷飞飞劝早耕,春锄扑扑趁初晴。千层石树通行路,一路水田放水声。”韦应物在《观田家诗》中曰:“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始。”王维在《宿郑州》中云:“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春雷阵阵,细雨蒙蒙,草木新生,村童雨牧,农人播下种子,也播下了一年的希望。陈志岁《春天》:“三月田沟走水浑,机耕机播绿村村。溪垟日暮鸡声远,白鹭新留埂上痕。”(《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

    说实话,察哈尔的土地总的来说并不好,一千多年前那种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随着人类活动的繁衍栖息而变得一去不复返了。但是人们乱砍乱伐的恶习还是没有改变,近年来察哈尔政府下发了政令,严谨乱砍乱伐。不仅如此,还要每家每户都要种树。这个政令起初不被人们所理解,还是有人在偷偷砍伐本来就不多的树木,但是随着张家口的郊外几声清脆的枪声响起,那血淋淋的事实让人们都意识到了一个道理,这个树不是不可以砍,但是要用命来换。

    其实在察哈尔政府内部也有很多人对苏大长官的这个政令不太理解,包括席汉乾在内,不就是偷砍了几颗树吗?至于要枪毙这么严重吗?

    但是在后世看惯了那被严重污染的整天都是灰蒙蒙的天空和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源而生出畸形婴孩的苏童对此有一种近乎病态的固执,他甚至在全省民生会议上拍了桌子,谁要是想不通可以跟他递上辞职报告。

    ‘我们要让我们的后代也能看到蔚蓝色的天空。’恩,这句话有些超前了,总之就是一句话,不换思想就换人。他始终认为社会的发展不能以破坏大自然为代价。

    好吧,乌纱帽对于大多数人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再说了,你也不能说苏主席做错了嘛,人家支持大家种树难道不对吗?于是,在苏大长官的强力推动下,华夏第一部环境保护法出台了。

    姜老汉从河南省东风县大王庄移民到察哈尔已经有一年多了,在来察哈尔的时候他的大儿子和二儿子都留在了大王庄。

    姜老汉和他的老伴带着剩下的四个儿子来到了察哈尔,他们是属于第九十三农场下属的一户。在这里他们家按人头分配到了一百二十亩土地。

    就是在这片不肥沃的土地上,姜老汉带着老伴和两个十五六岁的半大小子辛勤的劳作着。在姜老汉这个伺候了一辈子土地的人看来,这土地是也有感情的,你对它好,它才会回报你。就在半年前,察哈尔政府给他们的农场分发了十几台钢铁怪兽,恩,对了,农场把它们叫做拖拉机。

    姜老汉的三儿子今年已经十七岁了,前段时间他被农场派去张家口学习了一个多月,终于学成归来,成了农场的拖拉机手,他的任务就是开着拖拉机给农场的其他农户耕地。

    本来姜老汉还不大乐意,认为这会耽误了农活,可是三儿子却总是笑着说耽误不了。昨天,三儿子开着农场的拖拉机来给自家的地松土,这辈子都是拉着牛耕地的姜老汉总算是开了眼了,他的三儿子开着拖拉机就在他们家的地里转了几圈,一百二十亩的地不到几个小时就松好了土,这个结果让姜老汉有些接受不了,怎么现在种田的都这么容易了吗?

    苏童深知,要以察哈尔那贫瘠的土地养活近自己治下几千万的老百姓和察哈尔近七十万大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也很郁闷,怎么自己占领的地盘都是一些鸟不拉屎的地方,土地贫瘠,还有一些的沙漠化。就算是后世,也是属于那些不发达的省份,确实是有些让人郁闷。

    于是,苏大长官除了花上大笔的真金白银从美国大批的购买面粉、小麦等等粮食之外,还提倡要进行合理施肥、科学耕种,在挖掘土地潜力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然环境。不过你还别说,当苏大长官把后世这些说烂了的理论拿到会议上讨论时,还真是把那些民政厅的一帮子老学究给镇住了。

    经过近一年的治理,察哈尔的农业现在虽然还不能说是五谷丰登,但是比之以前可是大有长进了。

    时间已接近了傍晚,从远方开来一队长长的车队,他们在这片开始孕育着希望的土地上停了下来,走下来了很多人。

    他们走到了姜老汉劳作了一天的土地旁,为首的两人看起来是一对夫妇,年纪约四十来五十岁的样子,为首的男子一脸的威严,旁边的女子却是雍容华贵。姜老汉虽然当了一辈子的农民,但是他也看的出来他们都不是一般人。

    只见为首的男子走向了正在收拾农具的姜老汉一家,他开口问道:“老人家,你好啊,我们是刚到这里参观的,我想问一下,你们这里一年能打出多少粮食?”

    姜老汉一听他的口音就知道他不是本地人,倒像是以前住在他隔壁家的那个浙江人的口音,姜老汉一咧嘴,露出了没剩几颗的门牙笑道:“客人可不象本地人啊”

    “是啊,我们是从外地来的。”来人笑着说道。

    “这块地也是老汉今年刚种的,收成不好说,不过据老汉多年来的经验来看,每亩因该有个五六百近左右的收成,这是没什么问题的。”

    “哦”来人点点头,又问道:“那你们一家种了多少亩地啊?”

    姜老汉咧嘴笑了,有些得意的说道:“老汉一家六口人,一共种了一百二十亩地。”

    “什么?一百二十亩?”旁边的人都动容起来,有些人不相信了。问道:“老人家,不是我们不相信你,可是你们才六口人能伺候好这一百多亩的地嘛?”

    “老汉我原来也不相信自己能分到这么多地啊啊,可后来政府跟我们说他们会帮我们想办法。今天早上派来了拖拉机,你们看这么多的地半天时间就耕完了,好得很咧。”姜老汉浮现出一脸的满足。

    “你们用拖拉机来耕作?”来人都是一脸不可置信的样子。他们当然知道拖拉机是什么东西,在欧美那边已经用拖拉机开始了机械化作业,可他们却万万没想到一向偏僻落后的察哈尔的农村现在竟然也开始用上拖拉机了。

    “怎么,你们以为老汉是在骗你们,俺的三儿子就是这农场里开拖拉机的,今天就是他来给耕的地。”姜老汉看到来人不相信自己的话有些急了,指着前边说道:“你们看,俺的三儿子开着拖拉机回来啦。”

    随着姜老汉的指着的方向看去,前方有一辆吐着黑烟的拖拉机“吐吐吐吐。。。”的开了过来。

    不一会拖拉机就开到了众人的面前,从上面跳下来一个十六起岁的少年,他有些警惕的看了看这些从没见过的众人,问姜老汉道:“爹,这是咋回事啊。”

    姜老汉看到儿子回来了,拉着儿子的手得意的对着来人说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