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纪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名门纪事- 第1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么简单的招数都会砸锅,别人会怎么笑话她,皓宁皆不想,只一想涵因轻蔑的瞥她一眼,噙着讽刺的微笑对她说:“侄媳妇还是这么不长进”的样子,她就根本受不了。

因此她决定息事宁人,对来查问的夏樱说道:“没什么事,请母亲放心。”

打发走了夏樱,她回到屋子里,警告众人:“今天的事就到此为止了。谁也不准提。”

李令桓皱眉道:“这么贵重的东西,不查清楚怎么行。”

皓宁正心虚,干笑了两声:“母亲最近事多心烦,就别拿这些小事烦她了。这事要查下去,还不知道要费多少周章,搅得阖府不安惊动了太夫人就是我们做儿孙辈的不孝了。我再暗暗查访即可。”

李令桓大为动容,抓着皓宁的手,笑道:“想不到夫人这么贤德,又深明大义,明天我就去给你寻上好的珠子去,长安里面没有好东珠,不过有好南珠,我给夫人找一颗,不,找一串比这个更大的!”

皓宁下意识的觉得恶心,想要推开李令桓,不过还是强忍着任由他握着,笑道:“那你不准把这件事说出去,知道了么?”

李令桓自然是满口答应。他本想趁机赖在皓宁这里不走,可惜最后皓宁还是把他赶去了书房,不过皓宁对他的态度软了很多,他认为是自己为皓宁出头让她对自己有所改观,并且相信早晚有一天皓宁会知道他的好。再不去想那个什么高公子。李令桓心情极好,哼着小曲去了书房。

这边皓宁待李令桓出了屋子,才放下挤出来的笑容,脸瞬间拉了下来,把自己屋里几个参与这件事的丫头、婆子叫了进来,把屋门紧闭,冷声问道:“你们倒是给我说说,这是怎么一回事!”(未完待续)

正文 第二百六十五章 五房(二更)

求粉红票,求推荐票

“她还挺有办法的,这么多人盯着她,还能把东西送到缀锦阁去。”如今涵因怀孕已经七个月了,肚子高高的隆起,外面的天气还是很冷,不过她还是坚持每天午后,太阳照耀的时候去散步。

肚子比她想象的要大,她上上世虽然当过大夫,但毕竟不是妇科专业,这么些年过去了,那些专业知识也忘得差不多了,因此她也搞不清楚到底有没有问题,也只能顺其自然。

早春的阳光穿过枝桠,直接晒在人的身上,暖融融的,让人舒服,大氅的紫貂大毛领子的毛针随着风轻轻摇动,在阳光下反射出润泽的光华。这是缀锦阁送来的,工艺极好。

祈月扶着涵因慢慢的在花园中走着,笑道:“三个月了,盯得人也放松了。之前,少夫人让人把彤玉的家里人接来,不就是想要诱她把珠子拿出来么,谁知道彤玉倒沉得住气。皓宁把她的父母都搜了,也没找出个所以然来,反倒让那边大太太白生了一顿气,等于是唐国公府怀疑靖国公府偷了东西,偏这气她又发不出来,因为做这事的是她女儿。”

“是啊,谁也想不到皓宁竟和守角门的婆子关系这么好,那人竟然能替她把珠子好好的送过来。”涵因笑道,猫有猫道,狗有狗道,秦桧也有三个死党,这个世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路。

“夫人为什么要搀和这件事?那珠子戴又戴不得。”祈月很是不解。

涵因笑笑:“谁知道用得上用不上呢。”涵因摸了摸自己的肚子。

祈月又说道:“夫人,琼蕊可不像钟姨娘那么老实,喝药的时候很不情愿呢。这次太夫人又那么说,怕是这个丫头搞的鬼。”李湛在她怀孕的时候大部分时间还是在陪她,偶尔会去找钟姨娘或者琼蕊。

涵因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过在她儿子出生前,她不会允许再有任何庶子。

琼蕊可能太想要孩子了,李湛本来去的就少,涵因还让她喝药,她怕自己往后都没机会怀孕,所以大着胆子去找太夫人身边的婆子,想让太夫人给她撑撑腰。今天早上,让涵因糟了好一通排揎。只是碍于她怀孕。太夫人不好直接警告,只能旁敲侧击。涵因又岂会听不出来,冷笑道:“不安分的人就是不安分。禁足吧,让她自己冷静冷静,想想清楚谁才是三房的主人,如果还犯糊涂送到庄子上去。”

琼蕊不算聪明,也没胆子跟涵因叫板。只是涵因把她抬了姨娘之后,她便成了唐国公正式的妾,在官府有备案,将来若是朝廷对李湛有加恩,这些正式的妾是可以备选加封七品或者八品的诰命的。而且也不可以随意发卖。因此她便自以为有了些底气,加上她又是从太夫人那里出来的。涵因见她还算老实,对她的态度还算和气。

李湛去她那里,涵因也并不阻拦,只是每每派人给她准备避孕的汤药,看着她喝下去。

这些日子她便以为自己有了体面,涵因也不能再明目张胆的对付她。因此,想趁着涵因怀孕,李湛还会到她这里来。想要一举怀孕。她年纪比涵因大,知道往后自己的机会也不多了,又被这些日子三房平静的气氛冲昏了头,忘了涵因的手段,所以才弄了这么一出。

“太夫人刚说完。夫人您就处置她,恐怕……”祈月有些担心。

“就说冲撞了我。这时候怀着孕不嚣张一下,什么时候嚣张。等我把孩子生下来。太夫人早就没空管我了。你别忘了她还有个长孙媳妇,她生不生得出来可比我重要多了。怕是他们巴不得我生的是女儿呢。”涵因冷笑道。

她若是给李湛生了一个儿子,恐怕大房就要急了。李令桓那副样子,三天没惹事,大夫人就要烧高香了,一旦李湛有了嫡子,他还会心甘情愿的把爵位传给自己侄子么,恐怕连太夫人都不会对李湛放心了。

这也是这些年,太夫人虽然有意思把李令彦写在李湛元配的名下,却一直没有做的原因。她相等李令桓有了嫡出的儿子,请封了世孙,这样大房的爵位就有了保障,然后再把李令彦的名字写在刘氏名下做三房的嫡子。只是没想到李令桓的婚事这么困难,一直拖了这许多年。

好容易李令桓娶到了世家大族的女儿,太夫人好算盘也被涵因生生搅乱了。李湛果然遵守了跟涵因的约定,在年底的时候把李令彦以庶出子的身份写到了族谱上,并且在祭祖的时候昭告了先祖,事前并没有跟太夫人商量,太夫人知道了之后,对李湛好一通骂,对涵因也是好一阵没有好脸色。

涵因才不在乎太夫人的态度,李令彦的庶子身份一定,就算将来他为官做宰,甚至获封爵位,也不能藐视她这个继室,这才是最重要的。在这种大事面前,婆婆脸色这种事就是细枝末节了。

“累了,回去吧。娘家大侄子的百日礼准备好了吧。哎,我想去,哥哥偏派人传话来,叫我不要动弹,再过几天把侄子带来让我看。你说他们也太小心了些。”拖着沉重的身子散步,要不了多一会,涵因头上便有些微微出汗了。

祈月笑道:“您啊,就让两位舅老爷省省心吧。”涵因嫁了人,如今祈月嘴里的舅老爷自然是指她的两个哥哥。

“大嫂的运气真好,第一个就生了男孩。”涵因不知是羡慕薛凌华的运气,还是她和郑钧之前从小培养的感情。她和李湛现在感情也很好,但双方都互有保留,只怪他们两个相遇太晚,彼此都早已不是纯粹的人,自然他们之间的感情也缺乏那种纯净和清澈,在相互试探和妥协中,一步步向前摸索。涵因略自嘲的笑笑,自己这是得陇望蜀,其实她也明白,像自己这种追求权势的人,哪怕拥有再纯粹的感情,早晚有一天感情也会被利益沾染,与其看着美好的东西慢慢变质,不如像这样一开始就不曾拥有。

涵因把琼蕊禁了足。这件事没有引起太大的波动,甚至太夫人连问都没有过问。因为她正沉浸于一个喜讯之中:“老五任满就要回来了,已经派人传了信过来。”

太夫人宣布这个消息的时候眼角眉梢全沁着笑意,五老爷李澈是她的小儿子,也是她最宠爱的儿子。之前一直在并州做知县,现在任满了,准备回长安活动活动再补个好缺。

大夫人听了这话。浑身一抖,好容易稳住了拿着杯子的手,笑道:“五弟他们一家要回来了,真是太好了。”

她还没有忘了她那个好弟媳,趁着她一次小失误,就从她手里接掌了管家大权。这里面自然是太夫人故意的。毕竟唐国公的儿子不少,产业就那么多,将来分家,除掉大房袭爵的永业田,和供奉香火的族田,为了补偿三房没有袭爵,还要给三房多分,那五房能分到的实在有限。太夫人自然想趁着自己还在,还没有分家,让小儿子多占些便宜。在太夫人眼里,小儿子比大夫人这个侄女可要重多了。

可王氏不知道是真贤惠还是真迂腐,竟然没利用这个便利侵吞公中的财产。还把家事打理得井井有条。连太夫人都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了。

涵因把几个人的表情尽收眼底,笑道:“听说五弟妹是再和气不过的人。真相早点见见。”

“可不是么。”太夫人对五夫人也是一通夸奖:“她也是太原王氏三房的嫡女,很是懂事。”最后“懂事”二字略微加重。涵因听了一笑,太夫人果然还是对她不满意,估计听说了彤玉被禁足的事情,只是此时不好跟她计较,不过还是不忘了提醒她。

涵因低头喝了一口茶,没有说话。

太夫人见她又是一副毫无所觉的样子,也颇为无奈,她每每敲打这个儿媳妇都一副低头受教的表情,背地里面还是我行我素,该怎样就怎样,背着自己挑唆丈夫把庶子的名分定了。偏李湛就吃她这一套,为了她连儿子都不顾了。

太夫人一想起这事来就一阵气闷,觉得刘氏太可怜,埋怨李湛有了新人忘旧人,全然忘了自己当初怎么对待刘氏的了。

她喘了一口气,又把心思放在了即将回来的小儿子身上,对大夫人说道:“把老五原来住的院子好好收拾收拾。哎呀,对了,他们这两年又添了几个孩子,原来那院子太小了,怕是住不下吧。”

大夫人强挤出一抹笑容:“那院子有两个跨院,正屋后面还有三间抱厦,怎么住都尽够了。”

太夫人不置可否的嗯了两声,又说道:“乾哥也快满六岁了,该进学了,要请个好师傅。”

二夫人微不可查撇撇嘴,自己大儿子如今已经十二了,从没见太夫人这么上心过,当初的师傅还是李湛想着,从郑州特地给柳兆和写了一封书信,让他帮着寻了一个好师傅替代了之前的启蒙师傅,如今进了太学学习。

五老爷的嫡子乾哥还在启蒙阶段,这就要想着找好师傅了,太夫人却提也不提五老爷另外几个庶子。果然庶出不如亲生的。这边二夫人生着闷气。

那边涵因也不由看了太夫人一眼,这事还不是得落到李湛头上,这太夫人不知道怎么想的,刚敲打完自己,就要让李湛办事。

太夫人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有些尴尬的咳了一声,对涵因笑道:“算起来你五弟妹家跟你娘家那边也是亲戚,她刚回来,你要帮衬着她。”

“五姓”高门累世联姻,王郑两家总有能找出来那些八竿子刚好能够着的亲戚关系,何况涵因娘家还是刚从嫡支分出来。

涵因笑道:“这是自然了,不过还不知道侄子在并州那边学到什么程度了,先让老爷看过再想找什么师傅合适吧。”

她说的在理,太夫人也不挑剔什么,想了想问道:“那件事,柳相那边有信了么?”

涵因愣了愣,才想起太夫人说的什么事,太夫人的年纪大了,思维倒是越发跳得厉害,不过这件事也是关系到五老爷的前途,笑了笑说道:“老爷任京兆尹已经快满了两年,照惯例是要调入中枢的,不过补什么缺还要看圣意。”(未完待续)

正文 第二百六十六章 旧事

求粉红求推荐

在皇帝越来越对群臣缺乏信任的时候,李湛无疑是一个相对让他放心的人选,而且在地方上的政绩、官声都很不错,又能在京兆尹这个让人头大的地方安安稳稳的干了两年,并且阻止了逼宫的阴谋。对于皇帝来说,他是一个值得提拔的人选。

京兆尹从来没有干的时间长的,主要是因为京城错综复杂的局势,和盘根交错的势力,一个不好就会被人抓住把柄搞下来,皇帝本身也不会放心一个跟各方关系融洽,在京畿势力强大的京兆尹。

即便不出差错,坐到两年的京兆尹也到头了。

柳正言也是看到了这一点,因此向皇帝隐晦的提了出来。皇帝也知道,该动动李湛了,只是还没有觉得把他放到哪里。

柳正言已经跟李湛谈了几次,把自己的意思透露给他,还是希望他能够做兵部侍郎,这一次兵部郎中跟谋反案牵连,让薛进这个兵部尚书很是被动,虽然他也参与了平乱,到底背上了御下不严、失察的罪名,被御史好一顿弹劾。

皇帝虽然最后驳回了那些弹劾,但薛进的日子的确不好过,让他产生了激流勇退的想法。但在那个时候请辞无疑是跟皇帝较劲,因此这些日子他一直觉得坐这个位置很不安生。

皇帝似乎想进一步削弱宰相的权柄,将中书侍郎和门下侍郎以及尚书省所辖六部的侍郎各增设了一员,各部尚书的权柄也进一步下放给了侍郎。

这个决定也有一个很好的理由,原本官员的定额就是如此的,世宗时期,觉得冗员太多。百姓养这么多官吏,负担太重,所以朝中的职位做了合并裁员。如今承平百年,滋生人口,各部门的事务也逐渐增多,自然需要更多的官员来干活。

这次给事中窦温上书建议也是用这两年地方受灾,但是各部人手缺乏,处理事情的效率太低为由的。这个窦温能力一般。揣摩圣意的本事却不小。自当上给事中之后,办的几件事都是摸准了皇帝的心思。

众臣都知道,皇帝想要加强皇权,增加各职位的官员既能分权,又不会招致太多的反对,毕竟职位多了,大家升职就更有希望了。

如此一来。柳正言就更希望李湛做兵部侍郎,巩固他们这一派在兵部的势力,西北大军的大将军已然换了人,兵部就更重要了,毕竟皇帝可以亲自拜将,却不可能把所有中级军官都指定了。握住兵部。就掌握军队的人事,以及军功的考核,提拔自己人再方便不过了。

“我看难呢。就算把你调回中枢,也不会让你做兵部侍郎。”贾敞捻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