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纪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名门纪事- 第3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湃巍4怂剑和睹础!

吴王冷笑道:“你的意思是让我弹劾晋王,算是交投名状。”

“此前吴王殿下一直只管风月之事,不理会朝政,更不参与朝中各派的争执。敌我不明,突然见做出这番举动,实在是让人生疑啊。”涵因喝了一口茶,说道:“殿下的茶真是名不虚传,自有一种高贵的气韵。这是真话,能让我赞美的烹茶不多。”

吴王却无心理会涵因的奉承,冷声说道:“你唐国公府是土匪窝吗,还什么投名状。我又不是求你收留,你凭什么管我要投名状。”

涵因放下茶碗,笑道:“这投名状不是给我们。而是给皇上的。”

“皇上?呵,皇上若是真想整治晋王,他就不会任凭王相把那些人贬官了。”吴王冷笑道。让他撞到王通跟前去,是嫌自己死得不够快吧。

涵因笑道:“其实皇上早已不满晋王了,只是看在王相的面子上,容忍至今。”

“这谁不知道,皇上要推行加税。就要依靠王通。皇上不动王通,自然也不会动晋王。我想你们跟王通作对那么长时间,应该很清楚吧。”吴王余怒未消,歇了一口气,也端起茶碗喝了一口,看着涵因。

“就是因为清楚。所以我才建议殿下这么做,何况,殿下是宗室长辈。教训自己的子侄理所应当,王通也得忍下这口气。你替皇上敲打了王通,皇上褒奖殿下还来不及呢,又怎么会怪罪您。”涵因笑道。

吴王放下茶碗,说道:“不行。我不能冒这种险,若是揣摩错了圣意。你们又救不了我,那我怎么办?”

涵因低头沉吟半饷,说道:“其实也并不一定要这么做,殿下不想冒险的话……还有一个办法……”

“愿闻其详。不过,你若是没有诚意,只想让我去送死,我们就不用浪费时间了。我跟陆宪合作的话,王通一时间也不能奈我何。”吴王的眉头微微皱起,不知道这个女人又出什么馊主意。

涵因淡淡挑挑眉,人从紧张中忽然放松下来,就会暂时的失去警觉性,说漏嘴,吴王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承认王通已经开始起疑心了,涵因并不揭穿,只是笑道:“殿下上疏,就说诸王不潜心学习政务,修身自束,反而争相结交宾客,此非国家之福,请求皇上下令诸王自律。”

吴王想去拿茶碗的手顿在半空,说道:“诸王之中只有晋王和王通以及一干官员、世家子弟来往最为密切,其次是梁王,不过梁王是有皇上交代的正经差事,楚王一直很老实……这明眼人谁看不出来我是在针对王通呢。”

涵因笑道:“这个谏言本身就光明正大。又避免和王通直接起冲突。殿下,你是皇室长辈,就要为大隋的江山社稷着想,为皇上着想,你呈了这篇上疏,若是王通真向你下手,那皇上就真的要怀疑他了。所以这口气,他一定会忍下。殿下反而会更安全了。”

吴王皱眉说道:“这可不好办了,可是王妃已经向宗正寺上报,要求纳你家四姑娘为世子妾,恐怕不多时就会有消息了。我自家还这样,上了这篇奏疏,岂不是正好落人口实。”

其实涵因本来就没有指望吴王能有胆量跟王通直接针锋相对,刚才提那个只不过是漫天要价,落地还钱,让他更容易接受这个方法罢了。见吴王口气松了下来,分明已经动了心,涵因一笑:“其实,用的好,这正是一个机会呢……”

“你这是什么意思?”吴王问道。

涵因又端起茶碗,啜饮一口,笑道:“只是恐怕要委屈王妃了。”

……

吴王回到府中,第二天,是吴王府奏事的日子,吴王在这一天会听下面人汇报王府的诸项事宜,吴王妃房氏便趁机跟吴王回报:“殿下,妾身有一事回报。之前妾身一直为世子子嗣担忧,就为他选了一位淑媛为妾。”

吴王问道:“王妃选的是哪家的姑娘?”

王妃笑道:“唐国公府的四姑娘,妾身已经打听过了,样貌、脾气都是上上乘,毕竟是郑国夫人教养出来的,想必是不差的。”

吴王忽然大发脾气,喝道:“唐国公府!难道王妃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家吗?封疆大吏之女,我们和他家扯上关系,岂不是有结交外臣之嫌?”

王妃一下子手足无措起来,眼圈一下子就红了,委屈的说道:“宗室娶外臣之女比比皆是,又不是单我家这样,怎么我家纳个庶女为妾就不行了呢。”

“你哪里知道这里头的厉害,虽然一个妾并不算什么,可万一有小人诋毁,岂不坏了两家的清白,白白招致无妄之灾,我们这样的家门,沐浴皇恩,就要学会克己自律,方是长久之道。”

王妃当众挨训,自觉地丢了脸,低着头,眼泪一颗颗的滴了下来,说道:“殿下教训的是,可是妾身已经向宗正寺上报了。”

吴王叹了一口气,说道:“你啊!以后这等事切不可自作主张。”又看看下面低着头大气不敢出一口的诸管事,很满意这样的效果,说道:“大管事,你去宗正寺,把之前的奏报撤出来,就说这件事先不办了。”

大管事忙不迭回了声:“是!小的这就去办。”

“还有,我家的宴席原先来的都是亲戚,现在来的人也越来越杂了,往后,不准再请那些杂七杂八的人过来。”吴王又说道。

“是!”众人应和道。

吴王这日处置完一天的事情,早早的去了王妃的屋子。

王妃见到吴王赶紧行礼:“殿下,您来了。”

吴王一见她,便把她抱在怀里,周围的丫鬟婆子早退了出去。吴王笑道:“今天早上委屈王妃了。”

“王爷也是为了咱们王府好,妾身明白的,妾身并不觉得委屈。”吴王妃笑道。吴王虽然风流,但是从来没有冷落过她,而且对她一直尊重。只是不幸,她一直没有生养子嗣,膝下连个亲生女儿都没有。偏吴王命中子嗣不丰,妾室虽然生育不少,可惜儿子活下来的只有侧妃袁氏生的一个,女儿也只两个活了。

吴王握着她的手,十分真诚的说道:“这些年,王妃辛苦了,若没有你,我恐怕也没有今天。这些年辛苦你了。”

王妃很是感动,眼中也蕴了泪,说道:“殿下快别这么说,折煞妾身了,妾身自从加入王府,就下了决心,一定不让殿下有后顾之忧,要成为殿下的贤内助。”

她想起自己曾经的密友——长公主杨熙。那时候杨熙认为吴王娶她根本就是有目的的,那时候她被吴王所迷,根本听不进去,反而跟杨熙大吵了一架,两人绝交。等她嫁入王府她才知道,杨熙说的一点都没有错。这么多年,她一直忍受着吴王风流的性子,看着一个又一个女人进入王府。不过,她从来都没有后悔过。

吴王因为王妃自作主张,想要给世子纳李湛的庶女为妾,被吴王责骂一顿的事情很快就传了出去。很多人都很惊讶,吴王居然这样小心,不过大家也可以理解,毕竟现在朝中情势紧张,像吴王这样专注于风月之人,根本没有必要蹚这趟浑水。只是,听说吴王府决定以后缩小宴席的规模,也不再允许无关的文人参加宴席,这让很多人觉得失望,毕竟又失去了一个能在长安扬名的好机会。

没过多久,吴王便做了一件让他们更吃惊的事情——他写了洋洋万言,建议皇帝让诸王们约束行为,不准结交朝臣和豢养宾客。

VIP卷 第五百九十四章 应对

王通坐在府中的外书房,接过幕僚拿来的吴王的奏疏,他第二个庶子王徇站在一边,脑门子上都是汗,见幕僚进来了,说道:“父亲有事,那孩儿就告退了。”说着,便要退出书房,他是个纨绔子弟,最烦仕途经济,因他的哥哥王彻因为对付卢昭,已经彻底没有重回仕途的机会,因此现在王通便重点培养他,让他能够尽快适应仕途。但这对于他来说,是不折不扣的煎熬。

王通经常和幕僚商议一些机密事宜,一般都不让他在场,这次他见幕僚进来,便想趁机走人。

王通有些不悦的看了自己这个不成器的儿子一眼,说道:“站住。”

王徇不情愿的停住了身子,陪笑道:“大人还有什么吩咐。”

“这些事情,你早晚都要接触到,从今天起,我们商议事情,你也不用回避了,多听多学就行了。”王通收回自己的失望之色,想想不管怎么样,都只能好好培养这个儿子了。

王徇只得在一旁继续戳着。

王通摇摇手里的羽扇,笑问幕僚道:“此事,你怎么看?”

幕僚站在一旁皱着眉头说道:“在下只是觉得奇怪,吴王向来只关心风月之事,怎么忽然会写这个奏疏。”

“哼,狐狸尾巴终究是要露出来的,老夫一直怀疑他暗中有动作,现在刚要动手查他,他给我来了这么一出戏,可见他的确有问题。”王通并未显出太多的吃惊,拿着奏疏,边看边念:“昔光武诏捕诸王宾客,尝悔未防微杜渐,任凭宾客阿附诸王,险致贯高、任章之变,国朝世宗皇帝常诫诸子‘以义制事,以礼制心’。故诸宗室国祚绵延,克固盘石,永保维城……吴王还真是博古通今,文采飞扬啊,真是让老夫刮目相看。”吴王引后汉光武帝时期的事情,那时候,光武第一位皇后郭圣通被废为王太后,与所生的五个儿子住在北宫。这些皇子竞相结交宾客,被人谏言他们过于骄纵有可能会导致谋害皇帝的祸端。

贯高是汉初赵王张耳的门客,张耳之子张敖娶了刘邦的女儿鲁元公主,刘邦过赵地的时候,因为对张敖很怠慢,引起了贯高的不满,因此策划了刺杀刘邦的行动,结果被人告而未遂。

任章是汉宣帝时期的人,霍光的女婿,霍光死后。霍家渐渐不受宣帝的重用,他在夜里穿着黑色的衣服。潜入昭帝庙,趁着宣帝祭祀昭帝的时候意图行刺被诛。

吴王的奏章就是在引汉代的例子,全皇帝不要助长诸王骄纵的习气,禁止他们结交宾客,沟通外臣,以免对国家社稷有危害。

“可是现在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那个商人是受吴王指使。而且那人跑的快,现在怎么也找不到他。我们探不到吴王的底,恐怕不好下手。”幕僚可没有心情跟自己的主公一样欣赏吴王的文采。他的责任是替主君分忧,因此他一直在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他认为此时最重要的是要摸清楚吴王的底细,尽快把这个隐患处理掉。

王通看了他一眼,笑道:“用什么确凿的证据,凭一个商人,也并不能把吴王怎么样,至于他的底,如果他真有底气,那就不会我稍微逼得紧一些,他就这番做作了。吴王不足为惧,只是怕陆宪用此事做文章。”

“这件事明显是针对您的,只怕皇上会对晋王有什么想法。”幕僚担忧的说道。

“不过雕虫小技罢了,就算皇上最多也不过心里痛快点,说到底也不会把晋王怎么样。”王通丝毫不担心,这两年通过加税,国库好容易维持了收支平衡,自己一旦离开,那些反对加税的人就会一拥而上,将新法完全改掉,就算皇帝不想改,恐怕也会被下面阳奉阴违的人弄成一纸空文,王通对自己很有自信,而只要自己立在这里,皇帝就不会把晋王如何。不管怎么样,太子之位最终也会是晋王的。

“那吴王这事,要不然想办法让吴王回江宁去?”幕僚说道:“吴王这两年管着太府寺,虽说不过是挂个空衔,不过想要找点事情并不难。”太府寺管铸币、国库,还管市集,但凡跟钱沾边的事情,必然不会太干净,根本无需王通动什么手脚,只要抓住些错,就足够吴王喝一壶了。

王通摇摇头,笑道:“原来可以,现在则不行了,明天上朝,皇上必然大肆表彰吴王这篇奏疏。若是这个时候弹劾他,岂不是摆明了打皇上的脸,跟皇上对着干吗。”

幕僚说道:“那也不能看着他们蛊惑圣心啊。”

“不是他能蛊惑皇上,而是皇上本来就想敲打敲打朝臣了,吴王只是正巧的投其所好罢了……哦,不能说正巧,而是说吴王这个时机拿捏得刚刚好啊。先用斥责王妃,从宗正卿撤回纳李湛庶女为世子妾的上奏,表明态度,然后以宗室长辈的身份,写一篇言辞恳切,全然为江山社稷打算的奏疏,真是个聪明人,从前以为他只会吟风弄月,伤春悲秋,如今看来倒是小瞧他了。”王通笑道。

“可难道,就让吴王白白阴咱们这一道吗?若是咱们忍了,恐怕别人会以为我们失了圣心啊。”幕僚在考虑着这件事对己方的影响,又说道:“可如果咱们不作出恰当的反应,就会被被人当做好欺负。说不定这些人会得寸进尺啊,变本加厉针对我们。”

王通冷笑道:“我倒希望这样,看看谁会跳出来,以后好一网打尽。只是怕他们没这个胆子。”

幕僚微叹一口气,又说道:“可若是皇上真的下诏不准皇子们结交朝臣,聘请宾客,那晋王府的人恐怕要清掉大半,好容易聚拢起来的人心就……”

“呵,那些人不过投机罢了,真以为他们能办成什么事吗。正好,现在晋王身边鱼龙混杂,趁机清理一遍也是好的,人贵精不贵多。不管什么时候,这些鼓噪的人都不缺。”王通心里也清楚,晋王最近的确越来越浮躁了,身边尽是些阿谀奉承之辈,对自己虽然恭敬依旧,却总把自己的话当做耳旁风,这样整治一遍也好。

幕僚又说道:“就算吴王的这篇奏疏没有什么要紧,主公也该防着陆相会趁机出手,那样的话就不好办了。”

王通忽然看了一眼,在一旁站得有些不耐烦的儿子,问道:“你怎么看。”

王徇一下子懵了,他从来没有对这些事情动过脑子,朝中那些纷繁复杂的关系也搞不清楚,对于两派相争的手段,就更是没有概念,想了半天才支支吾吾的说道:“孩……孩儿……不敢妄言,还请大人决断。”

王通瞥他一眼,说道:“让你说,你就说,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孩儿……孩儿……真的不知道……”王徇吭吭哧哧半日,最后也没有说出半点意见。

王通脸色沉了下来,喝道:“这些日子你都学了些什么。半点自己的见解都没有!”不管是门荫还是科举,想要为官,最少也要会写政论,哪怕论得狗屁不通,也要会写。

王徇的心思本来就不在这上头,当初学会基础读物,都是废了好大劲儿的,至于政论这些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