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革: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美国与世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变革: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美国与世界-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菲尔普斯:我觉得家庭或是消费者会损失大量财富。现在股票市场的损失已经非常惨重,房地产市场的损失也很大。我没有看到近期数字,股东财富损失大约占GDP的40%,大概是6万亿美元。所以说,到目前为止房地产市场缩水6万亿,这是房市的状况。这一点很有意思,因为房产价值下降并没有引起现金收入的减少,所以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必须勒紧腰带。但如果仅看股东财富的话,6万亿是个很大的数字。由此很容易推出房地产需求会每年下降5 000亿美元,这也就意味着GDP会减少大概3%、4%的房地产消费。这对于美国进口中国产品来说,会是个很大的问题。
  记者:世界正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比如说中国和美国,咱们具体来谈谈这两个国家。
  菲尔普斯:我不得不说,中国不能总是大声抱怨。因为中国是这种受八年政策激励的,疯狂、不切实际的消费的受益者。所以,就这些。另外,中国还是高股价的受益者。所以,就这样,对不起。
  记者:那然后呢?
  菲尔普斯:我觉得中国将不得不刺激国内消费,这就意味着中国家庭会加大消费支出。中国还可以生产更多的资本,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到最后,中国家庭不可能保持这么高的储蓄率。我的意思是,他们不是永远都这样。他们想变得多富裕呢?所以,最终他们会不得不停止储蓄。当然,中国还需要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更好地控制污染问题。虽然对两国来说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但我觉得最终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此过程中,美国会保持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如果事实的确如此,我想会有个不错的结果。
  记者:您刚才提到中国的发展,那么美国呢?美国人会不会把消费限制在自己的收入之内?
  菲尔普斯:以前他们是先花后挣,将来会是先挣再花。
  记者:您觉得这会发生吗?
  菲尔普斯:当然,我肯定这会发生。虽然有些文章认为美国人都是笨蛋,但我觉得他们不会这么疯狂。我觉得他们会回到过去的储蓄模式当中,比如说20世纪上半叶。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您觉得什么时候失业率可以得到控制,经济会有复苏的迹象?
  菲尔普斯:我们不知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不知道。如果要我猜测的话,我会说2009年大概会是零增长的一年,从第一季度到明年第一季度,大概这个样子。在这段时间里,因为生产率提高的原因,需要的工人越来越少。因为生产率提高,今年就业率会继续下降,失业率上升。在2010年——这只是猜测,我估计产品生产量会上升,就业率会持平,不会下降,失业率会停止上升。也许我们可以希望在2011年,就业率和产品生产量会上升。
  

行为金融学大师希勒教授:如何阻止经济之舟的沉没(1)
(对话人物: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J·希勒)
  罗伯特·希勒(Robert ),耶鲁大学经济系教授,当代行为金融学的主要创始人,也是剑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客座教授。
  【对话1+1】经济衰退与“动物精神”的消失
  记者:您好,希勒教授。您有两本书即将在中国发行中文版,一本叫《次贷危机解决方案》,另一本叫《动物精神》,两本书都与危机有关,首先,您可否告诉我们这两本书关注哪些问题?
  希勒:我们正经历着自大萧条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我觉得现在是停下来认真思考将来怎么做的时候了。一本书主要关注:如何通过改进金融系统来应对经济危机。描述了政府和商界应该做什么,以避免此类危机再次发生。另一本书是我与乔治·阿克尔洛夫合著的,主题是心理学与经济。我们相信,人类心理是先前繁荣和当前衰退背后最主要的驱动力。我们现在之所以处于如此困境,是因为在繁荣时期,人们太兴奋、太放纵;现在面对现实的冲击,人们又变得过度害怕与悲观。
  记者:这两个主题已经被人们讨论、思考过很长时间了。咱们先讨论您提到的金融系统的改变。您觉得金融系统,尤其具体到美国,应该进行哪些改革?
  希勒:我提出了短期方案和长期方案。经济大船正在下沉,我们必须弥补漏洞、阻止进水。这是短期,绝大部分人现在正致力于此。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思考长期的解决方案。换句话说,如何建造更好的经济之舟,让它不再进水。我的观点是,与其他人不同,我们不能关停、改变或是阻碍金融市场的运作,而应该让它更好地运作,以适应21世纪的经济。这不仅适用于美国,而且适用于整个世界。我认为世界各地的金融原理都是相同的。
  记者:我们分别来说短期与长期吧。从短期来看,如何阻止经济之舟的下沉?
  希勒:我们应该早点行动,造成当前状况的部分原因是人们没有未雨绸缪。早在5年甚至10年之前,人们就应该抑制过度的投机。但事实并非如此。现在危机已经开始,我觉得我们应该快速行动,刺激经济,帮助商业重新开始运转,尽量减少此次危机给人们造成的心理创伤。这类创伤可能伴随我们好多年,甚至传递给下一代。所以最重要的事是,要有足够大的经济刺激计划,要有刺激信用的政策,促进银行发放贷款,帮助企业恢复正常运作。
  记者:奥巴马政府当前的行动方向正确吗?行动是否充分?比如说刺激信贷。您觉得PPIP有助于银行处理不良资产、重新发放贷款吗?
  希勒:我觉得奥巴马政府已经做得非常好了——如果你考虑到政治限制的话。很难让国会或整个公众支持你,即使是总统本人也必须小心翼翼,谨慎前进,否则就会失去支持。国会和美国总统已经实施了许多的计划,当然还有美联储,以应对这场危机。但不幸的是,计划还是不够庞大。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在政治方面的限制。但同时也因为,对于此次危机的严重性,还没有达成广泛的共识,两方面原因彼此交织。奥巴马政府之所以无法说服国会通过更大规模的计划,是因为人们都认为没有必要。
  记者:在您看来,奥巴马政府如何才能说服国会通过更大规模的刺激计划呢?
  希勒:我想,如果经济形势持续恶化的话,事实自己会说话。我不知道,我不是个政治家。我不知道奥巴马应该如何说服国会。他是个非常善于说服别人的人,希望他可以。

行为金融学大师希勒教授:如何阻止经济之舟的沉没(2)
记者:我们看到当前的经济状况已经非常糟糕,失业率已经高达。考虑到当前的资金与计划,您觉得政府要面临哪些挑战?
  希勒: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银行系统,整个金融系统已经完全停滞了。汽车发动机太热,卡在那里无法启动。你必须对它进行清理,重新修复发动机,这一过程非常困难。我希望——这是我另外一本书的主题,在修复发动机的同时,最好重新设计一个适应21世纪的发动机。这两步也分开做,但最好毕其功于一役。
  记者:您能否详细说明我们应该重新设计哪些方面?
  希勒:包括三部分,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二是扩大金融市场,三是扩大针对公众的零售金融产品。这三部分统称为营销金融,意思是以顾客、以每一个人为导向进行金融活动。金融理论是一项强大的技术,但它并不会自动地为民众服务,除非我们令它为人民服务。
  记者:您能详细介绍一下这三部分吗?尤其是第二部分?
  希勒:第二部分我已经思考了20年,我们没有充分利用金融技术来控制人们所要面对的风险,对个人如此,对整体经济也是如此。事实上,次贷危机,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能控制好风险。没有注意到重要风险,因为没有考虑过这点,所以大家都不知道如何解决风险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源于美国的全球经济危机是由房地产泡沫引起的。房价下跌,许多个人或机构无力应对这一风险。另外,银行的资产组合使得它们对不动产风险尤其敏感,当房价下降,房贷违约时,它们就破产了。银行本来可以保护自己的,可它们没有。更重要的是对家庭的影响,我们有超过1 200万户家庭借钱购置了房屋,现在却发现自己资不抵债。很多情况下,人们把自己一生的储蓄都放在房产上,现在却被社会抛弃,一无所有,这都源于风险控制的失败,这一点本不应该发生的。
  记者:我总在想一个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您是否觉得此次危机源于人与人之间的过度信任?
  希勒:乔治·阿克尔洛夫和我认为信任和信心是经济发展最根本的驱动力。“动物精神”一词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使用推广。“动物精神”就是让人或动物不断前进的动力。狗不愿躺着,整天跑来跑去,兴奋不已。人也同样如此,很容易兴奋,也很容易沮丧。在经济繁荣与衰退的过程中发生的是,在繁荣时期,人们彼此过分信任,觉得没有审慎的必要。“所有人都富裕了,我也要发达。我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但谁在乎呢?所有人都富了,我也要成为其中一员。”但在衰退时期,人们变得愤怒,过分小心。他们认为:“有人骗我损失这么多钱,在考察明白之前我什么事都不做。”这就是全球经济危机所要面临的最根本的问题。人们太小心了,企业不愿意雇人,因为不确定性太大。生意不愿意扩张,因为考虑到糟糕的经济,任何的扩张都意味着风险。个人不愿意购买企业销售的产品,他们也认为自己必须要更加小心。整个经济都在收缩,“动物精神”消失不见。
  记者:个人心理作用对经济的影响非常巨大。那么如何做才能使人们不再畏首畏尾,重拾对他人的信心?
  希勒:我觉得调整人类的心理非常困难。我太太是心理学家……

行为金融学大师希勒教授:如何阻止经济之舟的沉没(3)
记者:与心理学家一起生活有何感觉?
  希勒:有时候,当我太太情绪低落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说:“来,振作起来,事情会好起来的。”她就会说:“你说话不像个心理学家。”我不是心理学家,但我的确从她身上学到很多。重获信心非常困难,但有几方面很重要。首要是建立经济仍然在向前发展的意识——我刚才提到的长期方案对此有帮助,因为它告诉人们他们在做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说,这不是我的建议,有些国家的经济刺激计划,包括中美两国,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人们看到这些行动能够有力地刺激经济。这就告诉民众我们正在做事,政府的确在帮助民众和企业。因此,必须让人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进步。
  记者:说到实在的进步,政府在医疗保健、教育等方面大量投资。但这类投资需要在很久之后才能看到成效。那么该如何评价这类支出呢?
  希勒:首先,它们对信心有立竿见影的积极影响。政府在进行合理的行动时,有理由希望经济会有所改善;其次,这场危机可能持续很多年。情况也许不像现在这么严峻,但有可能在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里拖累经济。日本的情况就是这样。20世纪90年代初,股市和房市泡沫破灭(现在仍然一蹶不振),一旦信心被击碎,就很难再找回来。但我们可以采取一定政策,在几年的时间里加强信心,加强经济的活力。所以我们必须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严峻的经济危机也许很快就会结束,但它带来的后遗症将会是未来许多年内讨论的主题。
  记者:您觉得危机令人们丧失信心,这会给未来带来哪些影响?危机会给未来带来哪些变化?
  希勒:首先是商业领域,资本投资支出的恢复会非常缓慢。将有工厂闲置的时候,不可能兴建新工厂。如果产品最终不能推出,人们就不愿意对其进行研发。另外,企业家精神也深受打击。人们不相信自己能够创办新企业,不幸的是,这一点从长远来看非常重要。因为大型企业都是由小公司发展起来的。如果你考察某些经济的成功之处——比如说韩国,很大程度上受三星公司的驱动,在其他国家也能发现类似的例子。必须要有人创建新的生意,这个人必须相信自己能够成功。而在当前经济下,那些原本会开公司的人可能会想:“也许我应该去写诗。”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后者也许更有意义。但从当前经济形势的角度来看,绝非如此。
  记者:您刚才提到写诗的事,中国人往往不这么想,他们更多考虑的是谋生,开办公司……
  希勒:某些经济学家相信衰退也许对经济是有益的。它主要的思想是,如果工作太过稳定,经济太过稳定,人们就会丧失其创新性。而经济形势一旦变差,人们就会思考:“我一直认为自己工作的公司是世界权力之源。但你看现在的情况,公司破产、员工失去工作。也许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这是有可能的,黑暗之中总有一线光明。
  记者:我觉得这对艺术有好处,正所谓“江山不幸诗家幸”。经济情况不佳时,也许能出更多优秀的诗人、音乐家,还有画家。
  希勒:我们尽量往好的方向看。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确伴随着艺术的繁荣。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美国政府支持艺术家——当然还有作家。美国政府支持那些记录历史的人走访不同的州与城市,采访民众、拍摄照片。所以,美国对于大萧条有着非常优秀的历史或文化记录。从这个角度来说,大萧条是件好事。

行为金融学大师希勒教授:如何阻止经济之舟的沉没(4)
记者:我现在想结合您的两本书来问一个问题。您提到,管理金融系统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又谈到心理对经济的影响。那么,您觉得我们如何才能管理、评估民众心理因素的风险?
  希勒:这是个古老的问题了。有很多人写书讨论人类本性这一基本问题。当人们集合成很大的组织之后,行为就有不确定性,市场上就是如此。从历史的角度看,过去有很多的战争。现在回过头来看,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