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思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策略思维-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图4…5所示。
  图4…5假设在第四轮,一个哈特菲尔德族人对一个麦科伊族人产生了误会。结果,虽然麦科伊家族真心维护和平,哈特菲尔德家族还是认为他们出现了侵略的举动(记作A) 
  ,如图4…6所示。
  图4…6这么一个小小的误会犹如回声一般反复进行下去。在第五轮,哈特菲尔德家族以为麦科伊家族出现了侵略的举动而以侵略行动回敬,侵略从原来的想像变成现实。现在,两个以牙还牙的家族陷人了交替为前一次遭到报复而报复对方的情况。在第六轮,麦科伊家族为哈特菲尔德家族在第五轮的侵略而进行报复,导致对方在第七轮再次进行报复。如此类推。企图通过扳回一局而打成平手的做法根本行不通。
  这一情况持续下去,直到出现第二个误会。此时有两种可能的发展方向。哈特菲尔德家族可能将和平误会为侵略,又或是将侵略误会为和平。① 
  假如侵略被误会为和平,整个争斗就会停止(至少可以维持到出现下一个误会之前)。
  ① 同样地,这些误会也可能出现在麦科伊家族一边,其后果也是一样。
  假如第二个误会是将和平当做侵略,双方还会继续相互报复。图4…7显示了第九轮的情况。图中惟一一条表示和平的线段被误会为侵略。结果,哈特菲尔德家族在第十一轮以报复予以回应。双方将继续为对方前一次惩罚自己而进行报复,直到下一个误会出现。虽然以牙还牙者可以出手报复,却不能忍受别人的报复。
  图4…7关于以牙还牙策略的运作,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只要有可能出现误会,长期而言,以牙还牙策略会有一半时间合作,一半时间背扳。理由是,一旦出现误会,双方将问题复杂化与澄清误会的可能性一样大。这么一来,以牙还牙策略其实就跟扔硬币决定合作还是背叛的策略差不多,因为后者选择合作和背叛的几率也是相同的。
  在这一节的讨论中,我们似乎一直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出现误会的可能性。但实际上,我们的结论并不取决于这一可能性!不管出现误会的几率怎样微乎其微(即便是小到万亿分之一),长期而言,以牙还牙策略还是会有一半时间合作,一半时间背叛,就跟一个随机策略一样。如果出现误会的几率很小,那么出现麻烦的时间就会推迟。不过,反过来,一旦出现误会,就要花更长时间才能澄清。
  存在出现误会的可能性意味着你必须有更宽宏的雅量,但只可记住,而不是简单地采取以牙还牙的报复行动。这在大家认为出现误会的几率很小,比如5%的时候是正确的。不过,假如处于一个有50%的几率出现误会的囚徒困境中,你又该怎么做呢?你该有多大的宽宏雅量呢?
  一旦出现误会的几率达到50% 
  ,再也没有可能在囚徒困境中达成合作。你应该永远背叛对方。为什么呢?设想两种极端情况。假设你永远选择合作,而你的对手有一半时间会误会你的行动,结果是他会认为你一半时间背叛,一半时间合作。假如你永远背叛又会怎样?这种情况下你仍然会有一半时间被误会,只不过这一次对你是有利的,因为对手认为你有一半时间是合作的。
  不管你选择什么策略,你都不可能影响你的同伴的看法。这就好比你的同伴是靠扔硬币来决定自己认为你做了什么一样。一旦出现误会的可能性达到50% 
  ,看法与现实将再也没有什么联系。既然你根本没有可能影响你的同伴接下来将要作出的抉择,你大约还是选择背叛的好。你会在每一个阶段得到较高的回报,将来也不会遭到什么损失。
  关键在于,保持宽宏雅量直到某一阶段是值得的。假如出现误会的可能性变得太高,那么在囚徒困境里保持合作的可能性就会消失殆尽。合作实在是太容易破裂,以至于不可能加以利用。较高的出现误会的可能性使你根本没有办法通过自己的行动传达清晰的信息。由于缺乏通过行动沟通的能力,合作的希望也就不复存在。
  出现误会的可能性达到50%是可能出现的最糟糕的情况。假如大家都知道误会一定会出现,就会把每一个信息理解成相反的意思,那么误会也就不会出现了。一个百发不中的股市预言者其实跟一个百发百中的股市预言者同样出色。只不过你要知道应该怎样解读这些预言罢了。
  记住这一点。接下来我们会找一个办法,破解这个其中可能出现误会而出现误会的可能性又不是太高的困境。
  7 .以牙还牙策略的一个替代选择
  清晰、善意、刺激性和宽容性等基本性质看起来很可能恰好符合任何能将自己解脱出囚徒困境的行为准则的要求。不过,以牙还牙策略在惩罚一个有过合作历史的人时显得过于急躁了一些。我们必须找出一个更能区别对待的策略:这一策略应在背叛只是偶尔为之时显得宽容一些,而在背叛成为一种惯常行为时又能果断地实施惩罚。
  读者可以考虑遵循以下指导原则,作为迈向这一方向的一步。(1) 
  开始合作。(2)继续合作。(3)计算在你合作的情况下对方看上去背叛了多少次。(4)假如这个百分比变得令人难以接受,转向以牙还牙策略。注意,与以前不同,此时的以牙还牙策略不是作为对良好行为的奖赏,相反,却是对企图占你便宜的另一方的惩罚。
  要想确定令人难以接受的背叛的百分比是多少,你必须了解对方行为的短期、中期和长期历史。仅看长期历史是不够的。一个人合作了很本长时间并不意味着他不会在声誉开始下降的时候企图占你的便宜。你还要知道“最近你都对我做过什么”。
  这里有这一策略的一个例子,更具善意,更宽容,又没有那么大的刺激性,比以牙还牙策略复杂一点。从合作开始,如此继续下去,直到情况符合下面4个检验中的1个。
  ·第1印象:第一轮就背叛绝对不可接受。转向以牙还牙策略。
  ·短期:任何3轮当中出现2次背叛也是不可接受的。转向以牙还牙策略。
  ·中期:过去20轮当中出现3次背叛也是不可接受的,转向以牙还牙策略。
  ·长期:过去100轮当中出现5次背叛也是不可接受的,转向以牙还牙策略。
  用以牙还牙策略惩罚不必永远持续下去。记录对方符合上述4个测试的频率。出现第一次背叛之后,进行20轮如回声一般的以牙还牙的相互报复,然后改为合作。同时将对方置于观察期,严密监视。另将中期和长期测试当中可能允许出现的背叛次数减1。假如对方在观察期内的背叛次数没有达到这一数字的50% 
  ,就可以将他的背叛记录清为零,重新开始计算。假如对方在观察期内犯规,那就采取以牙还牙策略,永不改变。
  对于第一印象以及短期、中期和长期印象,其确切规则取决于错误或误会发生的几率、你对未来获益和目前损失的重要性的看法,等等。不过,在并不完美的现实世界里,这种策略很可能胜过以牙还牙策略。
  必须记住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假如有可能出现误会,你不要对你看见的每一次背叛都进行惩罚。你必须猜测一下是不是出现了误会,不管这个误会来自你还是你的对手。这种额外的宽容固然可使别人对你稍加作弊,不过,假如他们真的作弊,他们的善意也就不会再有人相信了。最终误会出现时,你再也不会听之任之。所以,如果你的对手有投机倾向,他终将自食其果。
  8 .案例分析之四:国会对联邦储备局
  美国国会和联邦储备局经常在经济政策上发生冲突。为了解释这一争端是如何引发以及将会导致什么结果,我们在这里介绍一下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艾伦·布林德(Alan 
  Blinder)对这一争端所做的博弈论分析。'3'这两个机构各自拥有相当独立的制定经济政策的权力。制定财政政策(税收和政府支出)是国会的工作,而制定货币政策(货币供给和利率)则属联邦储备局负责。各方可以选择用扩张或紧缩的模式实施自己的政策。扩张的财政政策意味着高支出和低税收,这会降低失业率,却有引发通货膨胀的风险。扩张的货币政策意味着低利率及由此形成的更宽松的借贷条件,这同样有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对于经济结果,这两个机构也有各自的好恶标准。选民喜欢政府支出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比如降低按揭,却不愿意交税。有鉴于此,国会倾向于采取扩张性的政策,除非通货膨胀已经迫在眉睫,而且非常严重。相反,联邦储备局看得更长远,认为通货膨胀才是更关键的问题,因此倾向于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紧缩银根。
  1981…1982年,国会一度不再把通货膨胀当做一个多么了不起的风险。他们觉得整个经济有能力承受一个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想要联邦储备局加以配合,同时采取一个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不过,保罗·沃尔克(Paul 
  Volcker)领导的联邦储备局担心这么做只会重新引发通货膨胀。在联邦储备局看来,第一选择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时紧缩。换言之,国会认为最理想的政策在联邦储备局看来糟糕透顶,反之亦然。
  国会与联邦储备局的利益却并非完全对立。为了达成妥协,双方就一个采取扩张政策,另一个采取紧缩政策的相对优点进行了辩论。不管谁采取扩张政策,谁采取紧缩政策,这一混合策略对一般就业和通货膨胀的影响都相差不大,区别在于其他重要方面。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会产生庞大的预算赤字,同时会拉高利率,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募集必要的资金,以在货币政策紧缩的前提下支持这个赤字的财政政策的运行。高利率还会对一些重要的行业,比如汽车和建筑业,造成非常严重的伤害。而外国资本由于受到美国高利率的吸引,也会蜂拥而入。美元将会升值,美国的国际竞争力将因此受到削弱。
  财政紧缩政策和货币扩张政策会导致相反的结果:利率降低,美元贬值,对我们的汽车和建筑行业大有好处,也使我们销售的产品更具竞争力。国会和联邦储备局在这两种选择面前一致倾向于采取后面这个混合政策。
  这种情况下,你预计可能出现什么结果?你会怎样判断这个结果?而你又会觉得整个政策制定过程应当进行什么改革呢?
  案例讨论这是一个囚徒困境。不然的话,这个案例也不会出现在这一章了,不是吗?)让国会和联邦储备局对4种可能的政策混合模式排列名次,1表示最佳,4表示最差。于是我们可以得到图4…8。图4…8 
  联储和国会对结果的排序对于国会,高支出是一个优势策略;对于联邦储备局,优势策略是收紧银根。一旦双方这么想,而且各自选择自己倾向的策略,结果将是财政赤字和银根紧缩。这正是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的事情。不过,其实还存在一个对双方都更加有利的结果,即预算盈余和银根放松。
  究竟是什么使它们没能达成一个对彼此都更加有利的选择呢?答案又是决策的相互依存性。只有在双方一致选择单独看来不那么好的策略的时候,才会取得对于双方都更好的结果。国会必须限制支出,从而达到一个平衡的预算。不过,假如国会这样做了,谁能保证联邦储备局就不会报以一个收紧银根的政策呢?若是联邦储备局当真那么做,就会出现在国会看来最糟糕透顶的结果。国会不相信联邦储备局有能力抵御这样的诱惑。它们没有办法彼此许下值得信赖的承诺,正是这一事实堵死了通向双方都更愿意看到的结果的道路。
  我们能不能提出一个走出这一困境的办法呢?双方有着一种持续的关系,合作可能出现在反复进行的博弈当中。不过,合作只有在双方都足够重视未来收益的时候才会出现。国会议员每隔两年就要谋求竞选连任,要他们以如此长远的目光行事,实在困难。
  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审视这个间题。其实,联邦储备局本身就是国会的一项发明。在大多数其他国家,政府(财政部)对中央银行的控制权要大得多。假如美国也是这样,那么,国会完全可以强迫联邦储备局采取一个扩张的货币政策,从而达成国会最想看到的结果。当然,那些赞同联邦储备局的看法,认为通货膨胀才是重要问题的人,会觉得这实在令人感到遗憾。
  看上去这是一个没有胜方的情况:协调财政和货币政策等同于国会短视的政治目标取得成功,可惜,由一个独立的联邦储备局开出的支票和结余却引出了一个囚徒困境。也许,一个解决的方案是让联邦储备局决定支出和税收,而让国会确定货币供给?
  第5章策略行动
  我们必须组织一场毫不留情的战斗。绝不能让敌人拿到一片面包或一升汽油。合作农场的农民必须将牲口赶到别处,将粮食转移到其他地方。无法转移的东西一律就地毁灭。桥梁和道路必须埋设地雷。森林和仓库都要烧毁。留给敌人的只能是难以忍受的局面。
  ——斯大林在宣布苏联对抗纳粹的“焦土”防御政策时的讲话,1941年7月3日。
  今天,在企业控制的战场上,仍然可以看见斯大林的战略。西太平洋(Western Pacific)打算吞并霍顿·米夫林(Houghton 
  Mimin)出版公司,后者威胁说要清空自己的作者群。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John Kenneth 
  Galbraith)、阿奇博尔德·麦克利什(Archibald MacLeish)、小阿瑟·施莱辛格(Arthur 
  Schiesinger ,Jr。)以及许多盈利可观的教科书的作者一致威胁说,假如霍顿· 
  米夫林被兼并,他们就会另投别处。“当西太平洋主席霍华德·(米基)·纽曼(Howard (Mickey) 
  Newman)接到头几封作者寄来的抗议信的时候,他还觉得这是一个笑话,称之为‘捏造’。不过,当他接到更多这样的信件时,他开始意识到,‘我可能买下这个公司后却一无所获。’”'1'结果,西太平洋收回收购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