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之道--破解门户网站新闻的奥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浪之道--破解门户网站新闻的奥秘-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于足球比赛的重点关注,让新浪网(四通利方网站)在一开始就具有广泛的受众基础,从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调动网站的人气。实际上,四通利方网站起步之初,正值中国上网人数增加最快的时期,每半年的增长率在80%左右;同时,这段时期也是中国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经济处于转型时期,人们思想活跃,渴望新观念的碰撞与交流,而对传统的说教方式抱有强烈的逆反心理。

  也正是在这一阶段,网络评论开始了它的品牌形成过程,“打伞和尚”、“悉尼球探”等名号开始在网友中传颂。这是一个网络文体风格不断推陈出新的时期,见文如见其人。以下为自此之后的论坛造砖高手名录。这些网络评论和网络写手是应该被纪录入互联网发展历史的《消失的江湖(网路球评调查报告节选)》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下一页'

从四通利方到新浪网(9)
◎ 《体育沙龙年度评选》

  作者:打伞和尚

  打伞和尚是王小山的一个笔名。这个帖子开始是每年一次,用七行诗的形式评选当年最佳帖子,最佳作者。后来抢饭碗的多了,就改成每半年零13天一次,称之为火星历法改良事件。

  ◎ 《爽了一把》

  作者:阿村

  “水晶宫要想冲击假A,隆巴多也必须把头发长齐了再说。”此文可能是网络上第一篇炮轰无限吹捧留洋球员行为的檄文。

  ◎ 《一巴掌拍死两个》

  作者:李桐

  此文把某专业媒体拍出一身冷汗,随后作者被该媒体聘为世界杯评论员。

  ◎ 《蔡嘉斌绿茵人物脸谱系列》

  作者:蔡嘉斌

  一个堪称经典的巨星回忆系列,《提琴拉不出的厚味》是这个系列的第一篇。

  ◎ 《永远年轻,永远不着四六》

  作者:秦砖汉瓦

  在一片苦大仇深的帖海里,此篇独成一派,给孜孜不倦审视中国足球的写手提供了一个比较意外的视觉。

  ◎ 《七年极品虾》

  作者:乔治

  1998年与福建电视台合作,成为由网络直接走上电视评球的第一人。

  ◎ 悉尼球探

  在新浪上还能看到这个名字,写战报写得最生动的世界第一高手。

  ◎ 东方晨曦

  由网络而就任体坛周报编委,当属打入敌人内部最彻底者。

  ◎ 三木一狼

  此人写网络球评三年有余,只有一句话,“天灾人祸,种种不祥,不止一端”。终于在第三年,写出了名气。

  ◎ Milanlady

  当年网易体育大当家的,打造出“美眉看球”栏目,现今美女还是美女,美文还是美文。

  ◎ 裸奔的公鸡

  出国一年,在荷兰参观完红灯区后胜利回来。拍砖无止境,男女不限。

  ◎ 却尘

  冒充女生混入BBS,早期主要依靠爆内幕出道。文字毒辣,随意。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下一页'。 最好的txt下载网

新浪的网络新闻观
伴随互联网“门户网站”概念的提出,从1998年下半年起,三大门户网站涉足网络新闻,新浪网率先开辟新闻频道,将新闻发布作为自己的主打项目。在一系列重大事件(尤其是突发事件)报道中,新浪网在时效性、连续滚动报道、全方位报道等方面令受众感受到了网络传播的威力。

  新浪网自始至终认为,自己的观点不一定高于他人;网络新闻应该注重传递新闻事实本身以及全面展示各界观点,而不是刻意强调传递自己的观点。网络媒体往往通过对众多新闻的选择、排列和组合间接而含蓄地表达自己对事物的判断。

  2004年元月,在接受广州商报《赢周刊》采访时,陈彤表示:“有人提到要从所谓更高层次来要求网络媒体,比如加强观点、评论的力度,发出媒体自己的声音等等,但其实这些仍然不是最重要的。作为网络媒体,最与众不同、需要坚持的还是快速与海量,以及平等的而不是居高临下地和网民互动交流等。在这一方面,新浪还是做得比较好的。这几年中国社会也得益于互联网的快速、海量和平等,大量的实用信息使得我们的生存状态得到改善。” 

  2004年5月,在接受《北京娱乐信报》记者贺文华采访时,陈彤回答了“如何看待媒体有自己的声音和见解”这一问题:“真正的高手在网民当中。我们的使命是把事实本身准确客观并尽可能翔实地反映给受众,不要加进去过多自己的东西,认为‘媒体视点高于一般受众’其实是不对的,很多受众的观点是高于媒体的。比如我们曾有一次谈论一个领域很窄的问题,刚把文章放上去很快就有人在留言板上指出我们犯了一个不该犯的错误。所以不能居高临下地看网民。再者,我认为‘时评’永远不是网络媒体的主要方向和思路。媒体只是社会的一分子。主要使命是传达信息,不要忽略受众的力量。其实我们的评论有些是非常客观的,有些则过分渲染。我们拒绝低水平的深刻。” 

  2004年5月22日,在出席由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与中国江苏网联合主办,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承办的2004年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时,陈彤再次阐述了新浪网的基本理念:“新浪网一直秉承‘快速、全面、准确、客观’的原则,力图为网民提供最好的新闻信息服务。坚持对网民负责、对社会负责和对国家负责的基本编辑原则……平等、自由是互联网的主旋律。门户网站不是登山训众的摩西,不是救世主,不能居高临下,以‘启蒙者’自居。门户网站不过是社会基本信息的传递者和沟通者。商业网站的从业人员,要以平民的心态和身姿为同样是平民的网民服务。” 

  新浪新闻不仅在理念上,而且在新闻版面的表现形式上,都体现了一种追求完美的努力。新浪网总编辑陈彤坦言:“我承认我是个完美主义者。生活上我是挺随意的一个人,但在工作上我力图追求完美。美好的东西能够给人一种震撼,除了获得信息之外,同时也得到了心灵上的享受。有时看到一本好的杂志,会爱不释手,新浪所做的东西也要给人这种感觉。从事网络媒体的很多工作人员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通常带着简简单单的爱好就来了,制作出来的东西不可能像杂志那样精美,但我对版面和文字都尽可能要求做得更好。” 

  在实践中,新浪更加看重网络新闻的整合能力,而不是刻意追求原创。即使没有政策上对于门户网站在采访权方面的限制,新浪网也认为,首先应该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新闻整合方面的优势,因为信息整合是网络媒体最重要的工作,是提高网络新闻传播效果的根本。

  资深传媒人士孙坚华对此也有同样的观点,他认为网络媒体的整合力量大于原创,他在文章中写道:

  “如果让我来凭着直觉罗列所谓的网络传播规律的话,我宁愿选择整合,而不是原创。这是目前网络传播的最强利器,也是所有作为新媒体而成功的网站的最重要的特征。这与传统媒体的理念几乎是背道而驰的。一家任何形式的传统媒体,如果没有原创,根本无法立足。但是,在互联网上,独家新闻似乎退化成了锦上添花的装饰,而不是可以一锤定音的重拳。重视原创的网站尽管赢得了口碑与尊敬,但最终退出了舞台;重视整合的虽然没有自己的有品牌的新闻与评论,但是,他们却在网民心目中造就了第一新闻站点。我想,任何一个传统媒体出身的人,对此都不会服气的:怎么一些技术精英主导的网站(比如北京新浪),就比媒体精英主导的网站,在新闻传播方面更具竞争力?从中我们隐约地觉得,重视原创与重视整合,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分野。重视原创的同时又比较重视整合,重视整合的前提下,也比较重视原创,结果可能会完全不同。出牌顺序,不是一个技战术问题,而是一个战略问题。很可能正是如此。传统媒体及传统媒体出身的从业者,他的血液里奔涌的就是原创。对于整合,他们有着本能的偏见,在互联网上这很可能是一种偏见,而且是一种很可怕的偏见。” 

  '上一页' ;'下一页'

公共利益与公众舆论导向(1)
网络新闻打破了传统媒体对舆论的控制和对信息的垄断,使传播过程中的传受双方变得更加平等,这有利于社会大众的愿望和意见的表达;有利于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和正确舆论的形成。不过,具有影响力和责任心的网络新闻媒体,需要注意对公众的舆论导向,尤其是当某些话题涉及到相关各方复杂利益之时,网络媒体更要慎用自己得之不易的权力。

  2004年7月17日晚亚洲杯足球赛揭幕战结束后,亚洲足联秘书长维拉潘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表了一通批评北京球迷和质疑北京奥运会的讲话,引起一次不大不小的风波。

  下面是新浪体育发布的有关维拉潘风波的第一条新闻:

  今晚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的亚洲杯足球赛揭幕战结束后,亚洲足联秘书长维拉潘对北京球迷提出了严厉批评,认为北京球迷缺乏对足球的热情,也缺乏最起码的礼貌。

  维拉潘说:“第一,北京的球迷哪里去了?今天的体育场有65000个坐席,可来观看比赛和开幕式的人不到(坐席数的)一半……”

  这位马来西亚人还说:“如果北京球迷不支持你们的国家队,不热爱足球,那亚洲足联将来不会再将比赛放在北京举行,我们宁可选择重庆、成都或是济南……亚洲足联对北京球迷非常失望,这是北京人的耻辱,我现在甚至怀疑北京在2008年能否举办一届成功的奥运会。”

  网络媒体很快有了反应,大量网友在新浪网该条新闻之后发表留言,对维拉潘此番评论表示不满。在维拉潘此番发言一个多小时之后,新浪体育首页突出位置刊登特约作者赵了了的评论《答亚足联秘书长维拉潘对北京的质疑》。

  链接背景资料

   ; ; ; 赵了了:《答亚足联秘书长维拉潘对北京的质疑》

  这是一个国际大赛中从来没有发生过的意外事件——当中国队与巴林队比赛的新闻发布会结束之后,亚足联秘书长维拉潘主动要求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维拉潘是个性情直爽的马来西亚汉子,面对采访亚洲杯的记者,他发泄了对“北京人民”一肚子的不满。

  …………

  开幕式过程中,当现场大屏幕出现中国足协副主席阎世铎的画面时,的确有部分球迷多次发出嘘声。事实上,这些嘘声甚至并不是针对阎世铎个人,究其根源,这是球迷对中国足球工作不满的一种极为朴实的表达。然而,由于受到电视转播延时的影响,现场球迷对大屏幕中画面发出嘘声之时,恰好现场是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以及亚足联主席哈曼等官员在讲话,这使得不了解情况的维拉潘产生了严重的错觉,将嘘声理解成为北京球迷对国际足联、亚足联官员的不礼貌。

  …………

  确如维拉潘所表示的那样,他是中国足球的好朋友。然而对于中国足球现实情况缺乏必要的了解,与中国方面缺乏足够的沟通的情况下,便片面地传播个人之见,作为亚足联的秘书长而言显然是有些轻率了。更何况,维拉潘对于北京这座城市的指责措辞极为不严谨……维拉潘甚至讲:“照目前的情况,我对北京能否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并没有十分的把握……”将与亚洲杯并无太多关联的事件牵强地讲到一起,几乎是有些不负责任了。

  当然,球迷对于中国足协工作不满以及对中国足球成绩的失望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在亚洲杯这样一个足以引起国际影响的场合单纯地表达对于中国足球的不满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虽然国际足联、亚足联的官员产生了误解,但不恰当的表达方式也必然导致大多数人不愿意看到的局面。问题不是不可以讲,责难不是不可以提,但总要顾及一些国际影响,在不合适的场合片面扩大某一方面的消极因素,反倒显得小家子气了。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公共利益与公众舆论导向(2)
当天晚上,国内各大网站重点处理了该个消息。随后的几天里,全国众多的报纸、电视台就此事作了报道。北京各主要报纸都在头版或显要位置转载了网友对维拉潘的严厉抨击。北京球迷协会还上门递交了“讨说法”的抗议信。凤凰卫视就此进行了“时事辩论”。路透社、法新社、美联社三大通讯社也介入报道此事。法新社报道说:一位高层官员匆忙平息与亚洲杯组织者的矛盾,这一矛盾使得本届亚洲杯的开局黯然失色。维拉潘为早先对北京球迷的指责和对这个首都是否合适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质疑表示道歉。所有北京主要报纸都在头版聚焦这场争论。维拉潘会见了要求他道歉的三位球迷代表,他声称接受工体有技术问题的解释。他说如果他伤害了球迷的感情,那么他感到抱歉。还说他对北京能够举办一届成功奥运没有任何疑问。但维拉潘坚持自己关于北京票房令人失望的评论。风波最后以维拉潘道歉而告终。

  事后很多媒体专家认为,维拉潘(虽然他有这样或者那样很多其他问题)以个人身份,或是作为一个国际体育官员发表对北京的意见是很正常的事情,北京奥运会的组织者和北京球迷不应该听不进别人的批评。从媒体角度讲,网络媒体要培养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能总以受害者心理自居,经常性地作出过激反应。 

  '上一页' ; ;'1' ; ;'2' ; ;'回到专题首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