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云雨-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对着没有嫁娶的和寡妇说:若他们常像我就好。倘若自己禁止不住,就可以嫁娶。与其欲火攻心,倒不如嫁娶为妙。
  支持及时婚姻的另一个理由,当代中国已经感到很陌生了。这理由是:古人相信结婚太迟会有害健康,伤身促寿。比如桓谭《新论·祛蔽》云:
  夫古昔平和之世,人民蒙美盛而生,皆坚强老寿,咸百年左右乃死。……后世遭哀薄恶气,娶嫁又不时,勤苦过度,是以身生子皆俱伤,而筋骨血气不充强,故多短折,中年夭卒。
  王充《论衡·齐世》中记载当时人的见解:
  上世和气纯渥,婚姻以时,人民禀善气而生,生又不伤,骨节坚定,故长大老寿,状貌美好。
  都将婚姻是否及时作为人是否健康长寿的条件。但婚姻究竟何时缔结才算“及时”,情况比较复杂。《礼记·内则》中有男子“三十而有室”、女子“二十而嫁”之说,但因与实际情况不符,引起后儒争议;一种理解是男子至三十、女子至二十始能嫁娶,一种理解则是男、女至迟到三十、二十,必须嫁娶。历代官方诏令及一些私家礼制中也对男女成婚年龄作出规定,大致男子在十五至三十之间,女子在十三至二十之间。但是经典、诏令、礼制等都是文字而已,实际生活中的情形,古代中国人男女婚嫁的年龄,大致在十六至二十岁之间[20],这一年龄段也可以视为古人“及时婚姻”的具体标准。
  古人早婚(其实只是今人“是今非古”才视为“早”),今人多加否定。但是我们又不能不认识到,现代都市男女之迟婚,其实出于无奈,是为现代文明付出的代价之一。霭理士论现代女性这一困境时说:“在自然、艺术、习俗、道德与宗教的协力的影响之下,等到她经由婚姻而到达丈夫的手里的时候,她往往已经是一个将近徐娘半老的人,已经不大适宜于性交接的行为”[21]。他认为性心理或生理方面的障碍,许多即由于女性之迟婚而起,因此丈夫必须格外温存并且通晓###[22]。潘光旦论及古代及时婚姻之主张时,也不忘记对现代生活的关心:
  中国在这方面是有一派比较合情理的哲学的,禁欲与纵欲之间,我们也有一个折中的主张,叫做“及时的婚姻”。《诗经》所称“周南召南之化”,整个讲“好色而不淫”的《国风》,“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的社会政策,所再三讽咏讲述的无非是这个主张。我们以为即在今日,这主张还是有它的中心地位,假使它完全没有地位,而非要靠舞蹈一类的安全阀的方法不可,那座高压力的锅炉还是要爆炸的,事实上零星爆炸的惨祸也正天天发生着。[23]
  

人欲:早期儒家所持开明态度(9)
一片婆心,令人深思。与此形成对照,有的人却以今例古,将前引桓谭与王充所述及时婚姻有利于健康长寿的观点(王充本人并不完全同意他所述的这一观点),解释成“汉代人凭其直观体验,已经懂得早婚对于人的体质的不良影响”[24]。拥护现行政策是一回事,理解古籍是另一回事;曲解古籍,无论有意还是无意,总宜避免。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子嗣:一个堂皇正大的理由
Ⅲ。子嗣:一个堂皇正大的理由
  前文已经谈到舜不告父母而娶帝尧二女的故事,但只讨论了孟子为舜此举所找的第一条理由。孟子还举出第二条理由如下: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在大讲礼教的宋儒看来,谁要想实行恋爱婚姻自主,“而欲不告而娶,则天下之罪人也”,何等严重?然而即便如此,尧舜二圣此举仍属有理,按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的说法:“舜告焉则不得娶,而终于无后矣。告者礼也,不告者权也。……盖权而得中,则不离于正矣。”为了子嗣,为了不至无后,“礼”可以从权变通;一涉及子嗣问题,似乎道学家也变得好商量了。
  儒家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在他们的“道统”序列——“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中排列第三的大圣人禹,也有着为了子嗣而越礼的传说。相传他三十犹未娶,后来在途中遇见涂山氏之女,“通之于台桑”,结成夫妇(见《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这想来根本没有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亲迎之礼,以至于被认为是“淫湎”之人。但屈原在《天问》中咏及此事时,说“闵妃匹合,厥身是继”,还是为了子嗣。
  子嗣是一个极其堂皇正大的理由。它可以成为帝王多妻的理论依据(《白虎通·嫁娶》:“天子诸侯一娶九女者何?重国广继嗣也。”),也经常成为平民纳妾的口实。正妻若未能为夫家生下子嗣(当然必须是男孩),她几乎就没有任何理由反对丈夫纳妾;若无子而还反对丈夫纳妾,那就是“悍妒”。古代中国的男人,从帝王到平民,几乎无不汲汲以子嗣为念。哪怕已经看破红尘,敝屣世事,要出家修道了,临行之前,也要先将子嗣问题解决好,才能放心前去;不少旧小说中都有这种情节。而在那些书生与仙女的恋爱故事中,即使缘分已尽,仙凡路隔,女方也常会为书生送来麟儿或一双儿女,作为那一段缘分的结局。这些小说情节当然是社会上普遍流行的观念与心理的反映。重子嗣的观念在中国的文史古籍中是如此随处可见,似乎已经无需专门举例。不过在这里我还是乐意挑选一个比较有趣的真实事例以见一斑——即使是大名鼎鼎、高风亮节的著名学者顾炎武,在子嗣问题上也未能免俗。下面是顾炎武本人对此事的自述,见《亭林文集》卷六“规友人纳妾书”:
  炎武年五十九,未有继嗣,在太原遇傅青主,浼之诊脉,云尚可得子,劝令置妾,遂于静乐买之。不一二年而众疾交侵,始思董子之言[25],而瞿然自悔。立侄议定,即出而嫁之。……
  因为未有子嗣,顾炎武听信名医傅山之言,以五十九岁的高龄纳妾求子,结果过多的性生活使他的健康状况在一二年间迅速下降,幸好他悬崖勒马,将妾嫁人,了结了这段求子闹剧。不应忘记,需要顾炎武献身的事很多,有奔走南北的反清复明大业,有呕心沥血的学术研究著述,然而即便如此,子嗣问题在他心目中仍是念兹在兹的大事;纳妾求子失败后,最终仍要议定立侄为嗣,才算心安。
  子嗣问题何以如此备受重视? 最根本的一点在于:这绝非现代人所容易想到的诸如个人财产继承之类的原因(这类原因在古代中国人心中不居很高层次),而是对于家族的神圣义务——每个男子都有义务使本族瓜瓞绵绵,枝繁叶茂;若是“一脉单传”,那义务更重,万一无后,祖宗之鬼就要不得“血食”,无人祭祀了。所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罪之大,在于对不起祖宗,在于未尽到家族的神圣义务。
  古代中国人极重视祭祖,以致在有些西方研究者看来简直类似于一种宗教。崇拜祖先,与重子嗣,尚多子,本是同一基本观念的两面。沿时间轴向两端看去,祖先所重视的后嗣,又成为后代所崇拜的祖先。重视子嗣与崇拜祖先,又与中国古代的生殖崇拜密切相通。关于后者,已有很好的论著问世[26],本书中将不再多作讨论。此外,中国古代大量男女互化、“转女为男”之类的记载以及堕胎药与避孕药问题、男女宫刑问题等,也都与中国人注重子嗣这一背景密不可分[27]。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房中术:多重功能的秘术(1)
Ⅳ。房中术:多重功能的秘术
  关于中国古代的房中术,我曾在先前提到过的两册小书中有过简要论述,此后有不少书籍谈到了更多的细节。尽管对房中术的渊源、流传、演变及其影响作一个全面的系统考述是我正打算进行的一项工作,但它不是本书的任务。在这一节中,我将只着重讨论与本书主题直接有关(特别是与本章前三节直接有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情况,并且尽量不作展开。
  (一)房中术要旨:基本概念
  中国古代房中术百计追求的直接效果,可一言以蔽之:男子在性交过程中使自己保持不射精,却使女方达到性高潮。历史上最重要的房中术理论家之一孙思邈,对此有极为直截了当的论著,见《千金要方》卷二十七:
  夫房中术者,其道甚近,而人莫能行其法。一夜御十女,闭固而已,此房中之术毕矣。
  这是稍有夸张的说法,不过如撇开“夜御十女”的伦理道德问题之类(古人并不认为这有伦理道德问题),孙氏之语确实直奔主题。“闭固”即保持不射精,从客观效果而言,如能做到在性交时不射精,也即所谓“握固不泄”,就能保持连续与多个女子性交的能力。
  多交不泄何以值得汲汲追求呢?主要有三项理论观念以支持之。其一即源出“阴阳天人感应”之说,认为多多性交是一件体天之道而利生利人的美事,典型的论述见《医心方》卷二十八所引:
  男女相成,犹天地相生也。天地得交会之道,故无终竟之限;人失交接之道,故有夭折之渐。能避渐伤之事,而得阴阳之术,则不死之道也。……宜知交接之法,法之要者,在于多御少女而莫数泻精,使人身轻,百病消除也。(引彭祖)
  将天地交会与男女交合类比,再引出多交利于健康之说,这种类比、联想之法,为先民所常用,而且在先民眼中看来也很雄辩。不过其说倒也能够与现代科学的某些结论吻合[28]。
  其二是更为著名的所谓“采阴补阳”之说。相信男性能够从女性性高潮时的分泌液(“女精”、“阴精”)中获得去病延年的补益;更有进之者,相信女性的唾液、乳液等也有“补益”之效;也有较为抽象之说,相信在性交时女性的“阴气”可以补益男子。这方面的典型论述,可以特别选择时间跨度长达1800年以上的两则材料,以见这一观念之源远流长:
  待彼合气,而微动其形。能动其形,以致五声,乃入其精——虚者可使充盈,壮者可使久荣,老者可使长生。……玉闭坚精,必使玉泉毋倾,则百疾弗婴,故能长生。(马王堆汉墓出土简书《十问》[29])
  凡媾合,会女情姹媚,面赤声颤,其关始开,气乃泄,津乃溢。男子……受气吸津,以益元阳,养精神,此三峰大药也。(明邓希贤《紫金光耀大仙修真演义》[30])
  “合气”即指男女交媾;“乃入其精”指吸取“女精”;“玉闭坚精”指男子保持不射精;“三峰”指女子舌下、双乳及女阴,称为上、中、下三峰。这一学说在现代性学理论中很难得到直接证实,而在伦理道德方面显然大有问题——在男性中心的古代社会中,女性经常只被视为一种工具,“采阴补阳”之说发展到后期,更将女性比做男子修炼“内丹”的“炉鼎”。
  其三是也很著名的“还精补脑”之说。这种学说相信,性交时当男子即将射精的一瞬间,用手指压迫输精管,就能使精液反走上行直达人脑。男性精液在房中术理论中被视为极其珍贵的生命之液。任何一次射精都是男子“精气”的可观损失,以至于只有为了让女方受孕才值得为之射精。因此“还精补脑”还被古代房中术家视为不可轻易传人的秘技。典型的论述可见《医心方》卷二十八引《仙经》(一本已经佚失的古籍):
  还精补脑之道:交接精大动欲出者,急以左手中央两指却抑阴囊后,大孔前,壮事抑之,长吐气,并齿数十过,勿闭气也;便施其精,精亦不得出,但从玉茎复还,上入脑中也。此法仙人口口相授,皆饮血为盟,不得妄传,(妄传者)身受其殃。
  这样的所谓“还精补脑”,当然是古人的幻想。事实上,如按上法操作,在会阴处压迫输精管后,精液确实可能不再射出,但此时精液是进入膀胱,以后随小便一起排出,根本不可能到脑中去“补脑”。有趣的是,在世界上不少民族中,上述“还精”之法都被作为一种避孕技术,在现代欧洲人中仍间或可见[31];国内20世纪60年代的卫生小册子中也曾推荐此法用作避孕手段。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房中术:多重功能的秘术(2)
多交不泄既然被认为值得努力追求,那么通过何种手段去达到呢?却并没有什么一学就会一试就灵的绝招。最主要的方法是男子自身的意念控制,再辅之以一些特殊的动作:
  御女当如朽索御奔马,如临深坑,下有刃,恐堕其中。(《医心方》卷二十八引)
  ……精大动者,疾仰头张目,左右上下视,缩下部,闭气,精自止。(同上)
  欲击不击,退兵避敌。……深沟高垒,闭固不惊。(《纯阳演正孚佑帝君既济真经》[32])
  稍觉欲泄,速将腰身一提,……按定心神,存想夹脊之下、尾闾之穴,有我精气,为至宝,不可走失。(《紫金光耀大仙修真演义》)
  这种意念控制射精之法,经过适当练习,确实可以有实效。从现代观念来看,此法确实有助于提高男子的性交能力和技巧。此外古代房中家还有“九浅一深”、“弱入强出”(即“死往生还”)等辅助技巧,也都是着眼于多交不泄这一目的。
  由于“采阴补阳”不仅仅是男子交而不泄就能有效,它还要求让女子达到性高潮——此时女方的分泌物才能“补益”男子。因此房中术理论又将相当大的注意力投向女方的性反应周期表现和相应的前戏技巧,比如马王堆汉墓简书《合阴阳》中的“五欲之征”、《天下至道谈》中的“八观”;《医心方》卷二十八中的“五征”、“五欲”、“九气”、“十动”等等,都属此类。试举“十动”为例:
  素女曰:十动之效:一曰两手抱人者,欲体相薄,阴相当也。二曰伸其两臂者,切磨其上方也。三曰张腹者,欲其浅也。四曰###动者,快善也。五曰举两脚拘人者,欲其深也。六曰交其两股者,内痒淫淫也。七曰侧摇者,欲深切左右也。八曰举身迫人,淫乐甚也。九曰身布纵者,支体快也。十曰###滑者,精已泄也。见其效以知女之快也。
  这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