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鬼谷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读鬼谷子-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作者介绍
作者介绍

  作者:孟小春。1963年出生在四川省德阳市,生长在三线建设的国营特大型企业。

  大学机械设计专业,毕业后又回到国营特大型企业工作。在国营特大型机器制造企业设备系统工作了10余年,系统的学习过原苏联的管理经验、日本的管理经验、美国的管理经验,系统的学习了邯钢的管理经验。对国营企业的管理理念了解颇深。

  1993年作者开始从事石材行业。在石材行业大型集团公司担任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撰写了中国石材行业工具书《石材实用技术宝典》和培训教材《石材专业技术教材》,成为石材行业著名专家。提出了“学习型企业”和“导师型领导”的管理理念,成功的培养了一大批石材行业精英人才,在石材行业享有很高声望。提出了“集体营销”和“合同评审”的营销理念、“品味服务”的服务理念,成功打造出几个国内石材行业的著名品牌。

  通过二十多年的实践,作者成功的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相结合,提出了“中国的企业管理模式不能脱离国情”的“中国式企业管理”理念,对“以中国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有独到见解,并通过他撰写的系列《我读道德经》、《我读鬼谷子》、《我读孙子兵法》和《以中国人为本的企业管理之道》作品加以阐述。由于他在民族文化研究上的造诣中国时代之声演讲团聘请为高级文化顾问。

  作者出生在传统文化很深的干部家庭,从小受到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因此对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怀有深厚的感情。作者在大型企业担任要职,即便是在工作最繁忙的时候,也没有中断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并成功的把这些文化运用在企业文化建设和人才的培养和培训中去。多年来作者运用传统文化培养了一大批高品德、高素质、高修养、高才干忠孝两全的君子型精英人才。

  通过多年的艰苦努力,作者把二十多年积累的丰富知识和实践经验编纂成书《我读道德经》、《我读鬼谷子》、《我读孙子兵法》和《以中国人为本的企业管理之道》,旨在弘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增强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为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努力! 。。

前  言
前  言

  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形成中华民族的文化体系,深深扎根于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内心深处。只是这些文化很多都是通过老一辈潜移默化、言传身教流传下来的,我们也会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的流传给我们的后代,人们有意无意的都在按照这个轨迹往前走。

  比方说有的人做出了不和常理的事,就有人站出来说:“没有王法啦!”这个“王法”二字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再比方说有的孩子很懂事,大人们就会高兴的表扬他:“这个孩子很有家教!”这个“家教”二字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有的人喜欢在人前大吹大擂,就会有人告诉他“山外青山楼外楼”劝他不要骄傲,这个“山外山楼外楼”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无恶不作的恶霸遭到了法办,人们总会用“报应”这样的词藻来给他们打总结,这里的“报应”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谁能够详细说出他们的具体内涵呢?这就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所在,一种不需要大张旗鼓的宣传,已经融入每一个中华儿女生命中的文化传统。

  很多在国外深造的中华学子,有的是在国外好几代的华侨,他们接受的是完全西化的教育,学成后有的在国外参加了工作,他们可以完全融入异国的文化。在日本,他们可以完全融入日本文化:循规蹈矩、彬彬有礼;在美国,他们可以完全融入美国文化:风度潇洒、性格张扬;在欧洲,他们可以完全融入欧洲文化:浪漫洒脱、幽默风趣。但是,中华民族艰苦朴素、勤劳勇敢、聪明智慧的美德使他们在异国他乡表现非凡,有的很快就走上领导岗位。一旦他们走上领导岗位以后,融入生命里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就会散发出诱人的芳香:勤劳智慧、谦虚谨慎、诚实守信、吃苦耐劳、乐善好施、尊老爱幼、循循善诱、艰苦朴素、纯朴善良、扶危济困……,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会在他领导的范围内发扬光大。既能融入异国文化,又固守自己的传统文化,这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大道”表现。

  现在,我们这一代人,在谈到我们的下一代(俗称80后)时,总是担心多于欣慰,乃至于觉得我们后继乏人了,我们为国家和民族的今后而担心。但是,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大地震,我们的后代,也如同大地震一样瞬间爆发出无穷的爱国力量。没有人动员,也无需号召,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万“80后”不约而同的奔赴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篇章。

  我的一个朋友,一谈到他的儿子就摇头。没有想到,大地震发生后,刚刚当兵两个月的孩子,没有和父母商量,强烈要求到抗震一线,三天就把一双崭新的军用胶鞋给磨穿了。在强烈余震到来的时候,正在悬岩上怀抱灾区婴儿的孩子,毅然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婴儿的安全,自己却被飞石砸伤。立功回来探亲的孩子告诉我们:他写好了遗书,悄悄地把父母委托给了朋友,已经做好了随时为国牺牲的准备。一席话把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们觉得在儿女面前我们是何等的惭愧,我们自愧不如啊!有这样的后代国家和民族哪有不强大的道理!

  其实,我们的长辈已经潜移默化的感染了我们,我们也以实际行动潜移默化的感染了我们的后代,在他们心里,早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不能因为我们没有看到他们表现出来,而对他们感到失望,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我们应该好好反省自己。

  四川大地震的爆发,又引发了更大的“地震”,那就是引发了隐藏在全球华人内心深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瞬间爆发,其迸发出来的能量,足以震撼全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谁也阻挡不了!

  文化人一提到“百家争鸣”就无比的向往,殊不知今天就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百家争鸣”时代了。人们不会担心“焚书坑儒”的残忍,不用害怕“文字狱”的恐怖,也就是说,在这个时代人们才可以畅所欲言充分敞开自己的心扉。在这种情况下,把每一个炎黄子孙深深扎根在内心深处的文化提炼出来,让大家知道这些文化的来龙去脉,可以大大增强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这项工作格外重要。我写《我读鬼谷子》的目的就在于此。我深深的知道,我这一点才学,是没有资格谈论《鬼谷子》的,但是,现在世面上流传的一些版本的注释,学术价值很高,但很难为广大群众所读懂。因此,我就不计后果的抖着胆子做了这件事。我已经把我所做的事,当成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了,所以不用担心我会知难而退。我把我的肤浅暴露得越充分,来自广大读者的帮助就越及时,揭示出的文化就越趋于准确,弘扬民族文化的力度就越大,反而会变成一件好事。

  鬼谷子,姓王名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 

  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见《战国策》)。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之说(见《孙庞演义》)。

  我们不妨把孙武子的兵法和鬼谷子的纵横学说联系起来分析。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孙子兵法》侧重于总体战略,而“一张嘴能顶百万兵”的《鬼谷子》则研究事物发生变化之前的征兆,通过变化征兆判断出变化结果,从而引导变化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两者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既然已经谈及用兵打仗了,必然是战争即将爆发了。换言之就是:兵法是为战争服务的。至于百战百胜,只是用兵的水平问题。

  如果导致战争的因素刚刚出现一点征兆就被遏制了,岂不是更好?所谓“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兵不费。”此为《鬼谷子》之精髓所在:不动刀兵就可以取得胜利。

  抛开战争不说,如果任何事物都在发生变化之前,刚刚出现变化征兆时,就已经在预料之中了,用人的智慧引导变化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就是一种大智慧的表现。两千年前鬼谷子就已经把这种大智慧总结成了理论体系:纵横学说《鬼谷子》。 

  纵横家是大智慧者,但是他们所表现给世人的是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之技巧,与儒家所推崇之仁义道德大相径庭,人们总会把它误解为“阴谋家”。这就是历来学者对《鬼谷子》一书推崇者甚少,而讥诋者极多的根本原因。

  其实外交战术之得益与否,关系国家之安危兴衰;而生意谈判与竞争之策略是否得当,则关系到经济上之成败得失。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言谈技巧也关系到一人之处世为人之得体与否。

  春秋战国时代,鬼谷子的学生苏秦,要告别鬼谷子,准备下山干大事业,鬼谷子对他说:在最危机的时候,请不要忘记我给你的《鬼谷子》,苏秦草率的说:“我可以倒背如流!”

  苏秦来到强大的秦国,对秦王说:“如果大王您用我的智慧,我可以保您夺取天下”。秦王觉得来人是个狂人、疯子,把他“请”出了秦国。

  于是“头悬梁,椎刺股”的故事就诞生了。失败的苏秦想到了老师鬼谷子临别时的教诲,开始发奋领会《鬼谷子》。

  当他感到心领神会的时候,来到了赵国。对赵王说:“大王认为赵国与秦国相比谁强大?”赵王说:“秦国强大。”苏秦又说:“如果秦国举全国之兵进攻赵国,赵国将会如何?”赵王说:“只有亡国。”苏秦说:“如果大王既不增添一兵一卒,又不增加一分钱的军费开支,就可以让秦兵从此不敢出函谷关,如何?”赵王说:“那当然好了!”苏秦接着说:“大王认为赵国不如秦国强大,那么,秦国与六国比谁强大?”赵王说:“当然六国强大了。”苏秦说:“只要把六国联合起来对付秦国,大王担心的事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苏秦又成功的说服了其他五国的国王,于是六国相印顺理成章的揣进了苏秦的腰包。

  还是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天传来消息:齐国将要发兵前来攻打鲁国。孔子很着急,找来弟子子贡商量对策,子贡说:“老师不必担心,事情交给我来办。”

  子贡来到吴国,找到吴国国王扶差说:“大王的霸主地位即将不保了。”吴王差异的问:“何以不保?”子贡说:“齐国将要攻打鲁国,齐强而鲁弱,鲁国必败。灭鲁后齐国将更强,必然与大王争夺霸权。”吴王问:“怎么办?”子贡告诉他:“趁着齐国出兵,国内空虚攻打他,必然全胜。”吴王很高兴的答应了。

  子贡担心吴国战胜齐国后攻打鲁国,一定要想办法牵制住他。于是子贡来到越国,见到国王勾践说:“给大王道喜!”越王说:“喜从何来?”子贡说:“吴国将要攻打齐国,国内空虚,趁火打劫正好可以雪卧薪尝胆之耻。”越王说:“好。”

  子贡还是不放心,于是来到晋国,见到晋王说:“大王就要大难临头了。”晋王说:“灾从何来?”子贡说:“吴国将要攻打齐国,齐国必败,吴王为七国霸主,战胜齐国后还会放过晋国吗?”晋王说:“怎么办?”子贡说:“整兵备战、以逸待劳。”晋王曰:“好。”

  果然齐国一发兵,吴国就动手了。齐国大败。吴王马上举得胜之兵挥师攻打晋国,晋国以逸待劳大败吴国。同时越国发兵攻打吴国,吴国大败。

  鲁国可谓“兵不钝而利可全”,没有消耗一刀一矢确保了国泰民安。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苏秦和子贡没有巧妙的运用纵横学说,赵国和鲁国将是一个什么局面?

  我们不妨再设想一下:苏秦和子贡的智谋尚未实施就已大白于天下,会是什么局面?

  我们不妨还设想一下:苏秦和子贡的智谋顺利实现以后,坦坦荡荡的告知于天下,又会是什么局面?

  三种设想的结果都不堪设想。既然是不堪设想,那么大智慧的纵横家要想坦坦荡荡的当“正人君子”就很难了!

  我们终于明白纵横家的智慧:是超凡的智慧,是能够创造奇迹的智慧,是能够力挽狂澜的智慧,是孤独的智慧,是不能大白于天下的智慧,是容易被人误解的智慧。此时我们再谈为鬼谷子“*”,还有人会反对吗?

  两千年前的鬼谷子,给我们留下了超凡大智慧的理论体系,如果全社会都弘扬这种智慧,面对你死我活的国际竞争,还愁没有办法应对吗?

  近代中国历史的屈辱,使得我们的工业水平落后了,出现了企业管理的空缺,于是我们开始了艰苦的学习和探索。

  我原工作单位是国营特大型企业,培训工作可谓细致入微。我们系统的学习过原苏联的管理经验、日本的管理经验、美国的管理经验,最终发现最好的管理经验在中国,于是我们又开始学习“邯钢”的管理经验。原苏联也好,日本也好,美国也好,这些国家通过长时间的摸索,结合其他国家的企业管理经验,总结出了适合自己国家文化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这些管理模式并不是“通用公式”,各个国家都可以互换,放之四海而皆准。现在,到处都可以看到企业管理讲座,到处都可以听到所谓的“成功学”讲演,把世界上著名企业的成功案例加以修饰、渲染,就变成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了。辉煌的成功范例不胜枚举,他们的成功故事家喻户晓,人们纷纷效仿,渴望同一个公式能够得出相同的答案。然而,社会背景变了、环境变了,相同的公式答案恰恰相反。一瓢冷水浇醒了多少“成功梦”,异口同声的苦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