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太空救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010:太空救援-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也许吧。但即使他们有足够的燃料——这我表示怀疑——那也得浪费他们好几天的时间。”

“所以我们还有可能胜出。”

“别那么乐观。我们还需三周才能到达木星,在此之前他们可以改变一打那么多的轨道,然后选出最有利于会合的一条。”

“但——前提是假设他们还有足够的推进剂。”

“当然。而且这是我们唯一可以指望的。”

所有讨论是用快速而激动的俄语进行的,弗洛伊德完全听不懂。当坦娅好心地向他解释说“钱”号错轨了,而且正向外部卫星飞去,他的第一个反应是:“那他们可能陷入了严重的麻烦。如果他们请求救援,你打算怎么做?”

“你一定是开玩笑。你想他们会这么干吗?他们太自大了。而且,这是不可能的。我们无权更动任务安排,这你很清楚。即使我们有足够的燃料……”

“当然,你是对的;但要向全人类的百分之九十九解释清楚原因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们几乎都不懂得轨道力学。我们得考虑政治因素——看起来如果我们不能提供帮助,对我们来说真是太糟了。瓦西里,你—旦计算出了他们的最终轨道就立刻通知我,好吗?我得到我的舱室里去做些准备。”

弗洛伊德的舱室,或不如称之为三分之一的舱室,还是塞满储藏品,很多储藏品是堆在钱德拉和科诺的铺位拉帘后,等他们从漫漫长眠中醒来才会占用那两个铺位。他设法清理出了一小片属于他的空间,而且得到了保证——只要空出了人手,就会帮助他再多挪出两立方米的地方。

弗洛伊德解开通讯控制箱的锁,设定了密码,然后调出从华盛顿传给他的关于“钱”号的信息。他不知道他的居停主人是否曾有幸译出信息,那密码是建立在两百位素数的基础上的,国家安全局为之自豪无比,声称现有的计算机在宇宙“大坍缩”(大坍缩与宇宙诞生时的大爆炸正好相反,是某些科学家对宇宙最终结局的描述。——重校者注)之前都无法解码。这是个无法证明的说法——只可能得到反证。

他再一次凝神看着那艘中国飞船的照片,是在它露出本来面目,正打算飞离地球轨道时拍下的。带些模糊的尾迹——不是太清晰,因为那时它离间谍卫星很远——正昂首准备冲向木星。这正是他最感兴趣之处,甚至超过更有实际用处的轨道测描和性能评估。

从最乐观的假设来推测,也很难看出中国人到底想干什么。他们在这次横越太阳系的疯狂行动中,至少已经燃尽了百分之九十的推进剂。除非这是一次自杀行动——这种可能也不能排除——只有冬眠及援救计划可能是一种正常的解释。可任何有脑子的人都不会相信中国的冬眠技术已经高超到了这种地步。

但有脑子的人也经常会出错,常常被他面对的大量未经筛选的事实给弄糊涂了——即所谓的信息“噪声”。关于“钱”号的工作干得很漂亮,虽然考虑到只有这么短的时间,但弗洛伊德还是希望送给他的资料已经认真过滤过,很明显其中的—些完全是垃圾,与这次任务毫无联系。

然而,当你不清楚自己在找什么的时候,摈弃偏见和先入为主的成见是很重要的。某件事第一眼看上去毫不相干,甚至毫无意义,却可能摇身一变成为至关重要的线索。

弗洛伊德叹了一口气,开始在五百页的资料中搜寻,尽可能地让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表格、图表、相片——有些相片模糊得无法辨识——新闻消息、科学会议出席名单、技术出版物的标题,甚至是快速从高清晰屏幕上卷过的商业文件。一个高效率的间谍网很明显地为之奔波了一番,谁能想到,这么多的日本全记忆模块、瑞士气流微型控制仪或德国辐射探测器会被运往罗布泊干涸的河床——他们通往木星的出发点呢?

有些东西是偶然被写进资料中去的;它们不可能和该任务有关。如果中国秘密地通过新加坡的虚拟机构订购了一千只红外线遥感器,那只会同军事方面相关,“钱”号当然几乎不可能被热敏导弹跟踪。还有一条消息很有趣——从阿拉斯加安克雷奇冰河地球物理公司订购专门的测探设备。哪个笨蛋会认为一次太空远征有这类需要——弗洛伊德唇边的微笑冻结住了,他感到后颈的寒毛竖立起来。我的老天——他们不敢的!但是,他们确实有这样的胆量;现在终于有了合理的解释。

他又看了一眼中国飞船的照片和计划推论。是的,没错——驱动系统偏转电极旁边,尾部的那些长槽,大小正合适……

弗洛伊德呼叫船桥。“瓦西里,”他说,“你计算出他们的轨道了吗?”

“是的,”导航工程师说,那语气听起来垂头丧气的。弗洛伊德突然明白了一些什么,他长吁了一口气。

“他们要与木卫二会合,对不对?”

从另一端传来一声不敢置信的惊叹。

“我的天!你怎么知道的?”

“我不知道——我只是猜的。”

“不会有错——我检查了六个地点的数据。他们的刹车策略正如他们预期的发挥了作用。他们的航向正是木卫二——不可能是出于偶然。再过十七个小时他们就到那儿了。”

“而且进入轨道。”

“可能吧,那不需要太多推进剂。但是为什么这样做?”

“我来进行一次大胆的预测。他们会快速测量一下——然后着陆。”

“你疯了——要不你知道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事?”

“不——这只是简单的推理。你会为你自己放过了那么明显的事实而给自己一脚。”

“好,小气鬼。为什么会有人想要在木卫二登陆?看在上帝份上,那儿能有什么?”

弗洛伊德为他的胜利小小陶醉了一下。当然,他也许全都错了。

“木卫二上有什么?只有整个宇宙中最珍贵的一样东西。”

他做得过火了一点;瓦西里不是傻瓜,马上抢过了他的话头。

“当然啊——是水!”

“答对了。几百亿几万亿吨的水。足够装满推进剂容器——可以供他们在所有卫星中巡航,然后剩下的还足够它与发现号会合并回家。我讨厌这么说,瓦西里——但我们的中国朋友又胜我们一筹。”

“总是那么自大,当然,却总能侥幸成功。”

第九章冰封大运河

除了那漆黑的夜空,照片中的景色怎么看都象是地球极地的一部分;那伸展直至地平线外的冰褶皱海洋与地球没有一丁点的相异之处。只有前方那五个穿太空服的人影昭示着,这是在另一颗星球的世界中。

即便是现在,神秘的中国人也不肯公开船员们的名字。这群木卫二寒冰世界的匿名入侵者仅可被辨别为首席科学家、指令长、导航工程师、第一工程师和第二工程师。真是讽刺,弗洛伊德禁不住忖道,在这张历史性的照片被传真到列奥诺夫号之前一小时,地球上的人们已经见过它了,而列奥诺夫号离这个现场却近得多。不过“钱”号的讯息也只能通过这样一个困难的途径进行转播,因为中途截取是不可能的;列奥诺夫号只能接收到“钱”号的信号仪,它正在向四面八方发射出信号。虽然有一半多的时间它也微不可闻,只因木卫二的自转会将它带离视野,或是这颗卫星自身已被庞然大物木星所遮挡。所有关于中国太空探险队的消息都由地球中转。

“钱”号飞船已着陆,经过初步的探测,它选择了一个岩石小岛,这是从覆盖了整个卫星表面的冰层中凸出的几个小岛之一。整个星球的冰面是平坦的,没有气候条件把它雕刻成奇特的形状,也没有飘落的雪花层层堆积形成山丘。也许陨石会落在没有空气的木卫二上,但却从未有落雪。改变这个星球表层面貌的唯一力量是重力,把所有高岗削平成同样的高度;当其他卫星从它们的轨道靠近木卫二时,会不断地发生地震。木星虽然体积庞大,但对它的影响却小得多。在遥远的过去木星引起的潮汐已完成了它的工作,确保木卫二以不变的一面永远朝向它。

经过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旅行者号观测、八十年代的伽利略号探测,九十年代的开普勒号登陆,所有这一切都是已知的。但在几小时之内,中国人对木卫二的了解就会超出以往那些知识的总和。他们会自己保有这些知识;也许这令人遗憾,但没人能否认他们这么做的权力。

而更严重的不会被接受的问题,是他们吞并这颗星球的权利。在历史上,这还是第一次有一个国家宣称自己对另一颗星球的所有权,地球上的所有媒体都在就这个声明的合法性进行激烈的争辩。虽然中国人又发表冗长的声明指出,他们从来没有在2002年的《联合国太空条约》上签字,因此不受该条约规定的限制,但这种说法并不能平息白热化的抗议。

忽然之间,木卫二成了太阳系中的头条大新闻。在现场的人们(至少是在最近的几百万公里之内的这些人)因此而被地球上的人们强烈关注。

“这里是海伍德·弗洛伊德,在太空船阿列克斯·里昂列夫号上,正执行前往木星的任务。但你们很容易猜到,现在我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木卫二上了。

“就在此刻,我正从这艘飞船上最好的天文望远镜中观察它;在这个放大倍率下,它比肉眼见到的月亮要大十倍,看起来真是奇异莫测。

“星球表面是不变的粉红色,点缀着一些棕色的小块陆地。它上面分布着错综复杂的网状细线,向四面八方延伸蜷曲。事实上,它看上去很象一本医学教材中显示动静脉图案的照片。

“有一些线条有几百——甚至几千公里长,看上去很象是如珀西瓦尔·洛厄尔或其他二十世纪初的天文学家们以为他们自火星上观察到的虚幻运河。

“但木卫二上的条条运河不是幻影,虽然它们肯定不是人工开凿的。而且,那里面确实有水——至少有冰。这颗星球几乎完全被大洋覆盖,平均深度有五十公里。

“由于它离太阳很远,木卫二的表面温度极低——大约是在冰点以下一百五十度。所以你们可能会想象,它唯一的大洋已结成了一大块坚冰。

“但令人吃惊的是,这不是真的,潮汐动力使木卫二内部产生了大量的热能——同样的动力也引起了它的邻居木卫一强烈的火山活动。

“所以,冰层在不断地融化,分裂,又冻结,形成裂缝和冰谷,就象我们在地球极地看到的那些冰缝。那就是我现在看到的交织的线条图案,它们中的大多数幽黯而古久——也许已形成了上百万年。但有少量还是几乎纯白色的,它们是刚刚曝露出来的新冰层,只包裹了几厘米厚的外壳。

“‘钱’号飞船正是在这样的一道白色裂缝边着陆的——这条一千五百公里的狭缝被命名为大运河。据推测中国人打算将运河中的水泵入他们的推进剂罐,这样他们就可以考察木星的卫星系并返回地球。那并不容易,但他们一定仔细地研究了着陆地点,而且必定清楚他们在做什么。

“现在很明显,他们为什么肯冒这样的风险——以及为什么会声明对木卫二的所有权。那是一个面向整个外太阳系的战略要点。虽然在木卫三上也有水资源,但都已冻结成坚冰,也更难取得,因为那颗星球的引力更大。

“我刚刚又想到了一点,即使中国人在木卫二上搁浅了,他们也可能幸免于难,坚持到救援队伍抵达。他们有足够的能量,这个区域也很可能含有用的矿藏——我们都知道,中国人是合成食品生产的专家。这种日子不会好过,但我有几个朋友会认为看着木星缓缓横越天空的壮丽画面就够开心了——我们也在期待着这幅图景,就在几天后。

“这里是海伍德·弗洛伊德,我代表阿列克斯·里昂列夫号上全体船员向你们告别。”

“这里是船桥。海伍德,讲得太棒了。你一定做过新闻记者。”

“我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我的一半时间都花在了公关上。”

”公关?”

”公共关系——通常用于劝说政客们,让他们多拨点儿钱给做研究的。你们是不会遇上这种事儿的。”

“我多么希望是这样。总之,到船桥上来。有些新的信息,我们需要和你一起讨论一下。”

弗洛伊德摘掉了钮式话筒,将望远镜锁到固定位置,从小型观察气泡室中钻出来。他离开的时候,差点同尼古拉·特诺夫斯基撞个满怀,明显地,他也接到了同样的要求。

“我打算盗用你的一些精彩段落向莫斯科广播电台发送,伍迪,希望你不介意。”

“没关系,尼古拉。况且,我能怎么阻止你呢?”

船桥上,奥勒娃船长正仔细观察着显示屏上重重叠叠的句子和数据。弗洛伊德痛苦地一个个辨认着那些句子,直到她打断了他。

“别去理那些细节。这些只是我们在估算‘钱’号还得花多长时间注满它的推进剂,然后起飞。”

“我们的人也在做同样的计算,——但变数太多了。”

“我想我们已经划去了—个。你知道吗,能买到的最好的水泵属于消防队。北京消防中心四台最新式的水泵几个月前被强行征用,市长抗议无效,你听了是否感到吃惊?”

“不吃惊——只是失掉了一些敬意,请继续。”

“那也许只是巧合,但那些水泵大小正好合适。合理推测一下水管直径、在冰层上钻孔的速度及其他——哦,我想他们大约需要五天加满。”

“五天!”

“如果他们很走运,而且没什么东西出毛病的话。而且他们可以不等加满,只需注入足够在我们之前与发现号会合的推进剂即可。哪怕他们只比我们快一小时,那也足够了。至少,他们可以宣布打捞权。”

“我们国务院律师们的观点可不是这样说。我们在适当的时候会宣布发现号并非弃船,只是在我们重新登船之前暂时泊在那儿的。任何企图接管的行为都是海盗行径。

“我相信中国人会重视的。”

“如果他们不呢?那时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人数比他们多——等钱德拉和科诺醒来就是二对一了。”

“你不是在开玩笑吧?船上的双刃剑在哪儿?”

“双刃剑?”

“剑——武器。”

“哦,我们可以用远程激光器,它能让一千公里之外的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